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河南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家教森严,小时被人怀疑偷瓜,被怀疑后没有辩解,受罚后说出的话让母亲大吃一惊...
193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范庄村,一个有三个姐姐的家庭里添了个弟弟,崔琦。

母亲37岁,父亲42岁的时候有了崔琦。

在农村男孩受宠,更何况是三个姐姐之后来到这个家的崔琦,更是让父母深刻体会到老来得子的欣喜。

虽然如此,母亲王双贤却没有因此而娇惯崔琦,下地锄草、浇水、施肥,洗碗、做饭、侍奉长辈一样都不少。

崔琦的母亲正是以这种方式让他明白:人不能懒,一切只有靠自己。

崔家的家教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

四个孩子可以解释自己的做事理由,但是解释之后还得遵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准怠慢和任性。

瑞典国王为崔琦教授颁发诺贝尔奖(网络图)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表彰崔琦与另两位科学家因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分子电荷的新型“粒子”,授予他们三人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世界上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崔琦将诺贝尔奖赠予母校

小时候的崔琦在这种严格教育下懂事听话,并深深理解母亲的苦心。一日,一位老太太到崔家告状,说崔琦偷了他家的西瓜。母亲当时气急,让崔琦到楼门墙角处跪下反省。崔琦一言不发,拿起铁锨弄些炉渣倒在墙角,然后面朝墙,直直的跪在那里。跪了好一会,崔琦没有求饶,表情平静,身体仍直直的面向墙。母亲也面无表情,继续忙着干自己的活。这反而让告状的老太太很不好意思。她向崔琦母亲说情:“小孩子犯错知道了就行了,没必要再这样惩罚孩子,毕竟孩子年龄还小。”

过了好长时间,母亲叹口气让他站起来,质问他以后还偷不偷人家的东西?崔琦低着头走向母亲说:“以后我再也不和他们一块上下学了。”母亲非常奇怪的问:“以后不和谁一块上下学了?”崔琦说:“不再和那些偷西瓜的孩子一块上下学了。”

母亲这才知道崔琦没有偷瓜。她有些不忍心,更有些疑惑的问崔琦:“当时为什么不给娘说明白呢?让你墙角跪着你就跪着吗?”崔琦说:“当时娘在气头上,我如果再辩白说我没有偷,你只会认为我不仅偷了西瓜,而且还不承认错误,这岂不是更糟糕吗?为了不那样,我就先按娘说的去做,这样不再惹您生气。何况,娘的教导都是为了我好,偷东西这毕竟是丑事,我顺从娘的教导,是为了让您以后对我更放心呢。”崔家的教育可见一斑,之后崔家三个女儿相继大学毕业,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

1951年崔琦离开内陆去香港时,崔琦的家庭面临新政的冲击,他已经中断了学业。

崔琦的父亲崔长生以种地养家,母亲王双贤出身书香门第但识字不多。崔琦的三个舅舅王治军、王治安和王治环,均是当地精英,其中王治军1906年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王治安曾任宝丰县教育会会长;王治环为河南省教育厅督学。

“崔琦家一生都劳动,只是土地比别人多大约十多亩,有部分租给别人种。土改时,土地给分了,他舅家送的一些衣服首饰也给分了。”金克敬说,解放时崔琦家共三间房,其中一间坍塌,一直没修缮。他家并不是很富裕,也没有“严重剥削”,崔父是老实人,不是“恶霸”,没有压迫人,所以土改时没有专门针对他的批斗,只是在地主富农统一的批斗大会上亮相。

金克敬家距离崔琦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两人小学时在一个学校就读,后来金克敬去了县城唯一的中学读初中。崔琦则于1949年前后从高皇庙小学毕业,辍学在家,一边帮助父母干农活,一边在附近小学当代课教师。

“崔琦在他舅舅家住了一段时间,在那读书。回来后没有再上学,但学校打钟、吹哨他都能听见,没事时他就坐在教室门外的土墩上,听老师讲课。有时老师提问,全班同学答不上来,老师就叫崔琦回答。他还曾到教室里黑板上演算试题,能说出个所以然。”金克敬说。

崔琦有4个姐姐,其中4姐在十二三岁时夭折。刚解放时,二姐、三姐去了香港,大姐(王达人的母亲)则在北京工作。

王达人说,为了儿子的长远前途,1951年崔母王双贤决定让崔琦投靠香港的两个姐姐以完成学业。临行的前几天,崔母一针一线地为儿子赶做了一件黑棉袄、一条蓝棉裤、两身内衣和几双鞋袜。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分别,竟是永诀。

金克敬回忆,崔琦走之前,没有告诉其他朋友,唯独知会了他。那天清早,金克敬陪同崔父崔母将背着小包袱的他送到村口大路上,崔琦落了眼泪。

他去香港后,一直到“文革”前,崔琦的大姐也时或与其通信。“一般一年一两封左右,我舅舅(崔琦)写得少,一般是我二姨、三姨写,他有时附带着写一下近况。”王达人说,这些信并没有留存下来。

王达人介绍,崔琦到香港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言关,一要学说广东话,二要学习英文。他的三姐便让他先在荃湾小学重读六年级。刚开始时,因为语言交流困难及生活拮据等原因,崔琦异常孤独、苦闷,强烈思念在家乡的父母亲,两次写信给母亲要求回老家。

母亲收到信后,通过别人告诉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求学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安慰。渐渐地崔琦的一颗浮动的心才平静下来。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崔琦考上了香港培正中学,在那里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1958年,大跃进开始,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受到一次批斗。

第二年,崔长生去世。“1959年,庄上死的人不少,吃不好又得病。倒不是一点吃的都没有,但野菜、红薯干、树叶都吃光了,麦秆都磨成末,说是当淀粉吃。”金克敬说。

在大饥荒的年代,崔琦的母亲被接到大女儿北京家中。

“姥姥是我姥爷去世后接过来的,说我姥爷饿死了,在河南老家吃树皮草根,一点粮食都没有。”那个时候,王达人小学快毕业了,对此有记忆。

崔母在北京住了几年,又回到了宝丰范庄。“文革”很快开始了。有一段,崔母又去了北京,直到病重返回范庄,那是1968年。

崔母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

崔琦第一次回内陆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98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声大噪。有一次,杨澜在采访中问他:“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崔琦回答:“如果我不出来……我父母就不会死。”他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2003年,宝丰县重建了崔琦故居,并专门辟了一个展览馆。

2014年4月22日,在阔别63年后,75岁的崔琦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宝丰县肖旗乡范寨村范庄自然村。

在农家小院,堂弟崔高祥握着崔琦的手,共话往事,激动失声。

上午9点多,崔琦来到位于村里的小学,这是他2007年捐资35万元建起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崔琦身着深色西服、白色衬衣,来到课堂上,同学们齐声问好,叫他“崔爷爷”。崔琦满口宝丰方言,笑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好,谢谢你们!”应大家的要求,崔琦的外孙女Stella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她写下英文单词“hello”,画了一个笑脸和心形图案。两名小学生代表学校将两个熊猫毛绒玩具赠送给崔琦的两个外孙女。

2014年04月22日,崔琦回河南宝丰县省亲

1951年,12岁的崔琦到北京读书,次年进入香港培正中学,后赴美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起,崔琦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8年10月13日,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的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0年6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背后站着深明大义的河南农村母亲
崔琦:农家飞出来的“诺贝尔奖”
崔琦:母爱让我走进诺贝尔奖
我很幸运有一个有远见的母亲
诺贝尔奖得主和不识字的母亲
悲催的崔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