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急慢性荨麻疹)医案经验

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方解

【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 芍药一两 生姜(切)一两 甘草(炙)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 大枣(擘)四枚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方解】此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相合而成,故治二方的合并症而病情较轻者。

(一)方证辨证要点

1.本方证属太阳病证。

2.此方为治“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之太阳病,取麻黄汤治表实无汗,桂枝汤治表虚有汗,二方合用,又小制其剂,则既能发小汗以祛邪,又无过汗伤正的弊端。

3.辨证当着眼于邪气不甚,有欲出外解之机,见面有热色、身痒等症。

(二)皮肤病辨治心法

1.因条文“身必痒”之启示,本方常用于过敏性皮肤病之急性发作时,如急性荨麻疹、湿疹等瘙痒剧烈者。

辨证要点: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无汗或微有汗、脉浮等,然必具备恶寒或恶风、口中和。“口中和”一症很关键,若“口干”

则为阳明见证,不宜使用本方。若用,则须或合用葛根、生石膏等清阳明药,或合用葛根汤、麻杏石甘汤亦可。

依据胡希恕老中医经验,常以荆芥、防风代替麻黄,即桂枝汤加荆、防,治疗发热恶寒、身痒起疹之皮肤病有良效1。以笔者临床体会,若荨麻疹发作不甚剧烈,可以荆芥、防风代麻黄;但若皮疹急性发作,风团、瘙痒甚剧者,仍当以原方为佳,或原方再加荆芥、防风、羌活、浮萍等疏表药,其效更佳。

2.慢性荨麻疹,尤其是青年女性之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时,本方合用当归芍药散机会尤多,宜注意。

3.慢性湿疹,以本方合用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机会亦多。

(三)医案实录

1.急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

廖某,女性,7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全身起红色风团、瘙痒,伴发热、腹泻9天。外院住院治疗4天(具体用药不详),发热、腹泻已愈,仍全身起大片红色风团,此起彼伏,瘙痒难忍。微恶寒,无明显汗出,口中和,舌体偏大,边略红,苔白厚,脉浮略弦。

微恶寒、身痒、脉浮,乃太阳表证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舌体胖大,苔白厚,兼夹水湿。

故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麻黄6g,桂枝7g,杏仁6g,白芍7g,大枣20g,生姜6g,炙甘草3g,荆芥6g,防风6g,白蒺藜10g,苍术6,茯苓皮6g,5剂,内服。

外用路路通100g,蝉蜕50g,3剂外洗。

二诊:服1剂风团即消。现无风团。

前方去白蒺藜,再服4剂巩固。后未再发。

【按】荨麻疹起风团瘙痒,多为风邪袭太阳表,故疏风止痒解表概为定法,而风邪或夹寒,或夹热,或夹湿,又当一一辨明。

此案初起伴有下利,下利一症是在太阴,由口中和可知。经治疗后下利止而风团、瘙痒未消,仍需疏解太阳表。然太阴脾虚不能不加考虑,故不可单独用麻黄剂解之,宜合用桂枝剂。《伤寒论》太阴篇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可知太阴脾虚下利,兼有表证,可用桂枝汤。故取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病乃得解。

加荆芥、防风、白蒺藜者,加强疏风止痒力也;舌体胖大,苔白厚者,兼夹水湿也,加苍术、茯苓皮健脾利湿。

2.慢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当归芍药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张某,女性,19岁,2010年12月4日初诊。近10年来反复躯干、四肢出现风团,瘙痒,此起彼伏。发作甚时唇部、眼眶浮肿,瘙痒剧烈。曾外院就诊,效果不佳,服药能缓解,停药即发作,不堪其扰。现仍风团时起,瘙痒,夜间甚,烦躁。平素怕冷,四逆明显,月经量少。其舌体偏胖大,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

怕冷、四逆、经来量少、舌体胖大、苔白,皆血虚水盛之当归芍药散体质;反复发作风团、瘙痒,此风寒之邪在表,稽留不去,宜“小发汗”之法疏解之。故予桂枝麻黄各半汤合当归芍药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0g,桂枝10g,荆芥10g,防风10g,浮萍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大枣20g,生姜10g,炙甘草6g,7剂。

二诊:风团明显减少,瘙痒明显减轻。

前方加黄芪20g,连服14剂,风团瘙痒消失而愈。

后以他病来诊,亦未见风团复发。

【按】中医在辨证论治时,病人之体质状态当重视。在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即提及了体质特征,如“汗家”、“湿家”、“失精家”、“羸人”、“尊荣人”等,皆平素之体质状态描述。此类体质之忌宜,仲景定出诸多规范。后人总结仲景诸方,归纳出很多方证体质,如麻黄证体质、桂枝证体质、黄芪证体质等等,对于临床把握此类方证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本案通过望诊(望面色、望形体、肤色、望舌苔),即可容·易判断出当归芍药散体质,古人常云:“望而知之为之神。”而现今对于望诊在提供辨证信息中的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著名中医大家王绵之在谈到人参败毒散时曾说:“最难使人理解的是虚在哪里?从临床上如何判断……最难区别的是年轻人,必须和同龄人比较,但他往往没有明显的气虚证。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望诊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虚实情况。”1可见,熟练的望诊技巧,常常获得比其他三诊更丰富更有效的辨证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汉方医学对于皮肤病的诊治
皮肤病经方诊治专栏:急性荨麻疹医案(一)
桂麻各半汤医案==皮肤病与小儿高热
湿疹医案选例
皮肤病经方方证对应论治体悟
桂枝汤加味治愈荨麻疹体悟——皮肤病当留意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