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约旦形成原因及英国人在中东的地缘布局
要想了解约旦是如何从巴勒斯坦地区分裂出来,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我们必须先交待一段历史。我们知道,在西方殖民者渗透阿拉伯半岛之前,奥斯曼帝国是中东穆斯林最后的帝国,并成为新月沃地及赛拉特山脉的主人。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得到麦加、麦地那两块圣地,坐实自己穆斯林政教领袖的地位,赛拉特山脉一线,一般是可以留给阿拉伯人做保留地的。不过后来随着欧洲人的不断东进,土耳其人在阿拉伯半岛的宗主权,也受到了很大挑战。为了重振帝国的雄风,在欧战(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帝国选择了加入同盟国,与德国结成盟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读一战的阵营组合背景,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即从瓜分世界的角度来看,德国、土耳其都是属于被边缘化的国家。前者是由于地处中欧,无论是海外扩张还是陆地扩张,都处于不利地位;后者则是因为欧洲国家强势扩张后,原有的生存空间已经被蚕食,并且还会继续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德、土两国也就有了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英、法、俄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地缘动机了。
  基于地缘位置和动机的原因,土耳其人的作战区域,基本是在它曾经的帝国版图内。而阿拉伯半岛,就是土耳其人的主力战场之一。对于英、法等协约国成员来说,他们的主战目标还是锁定在欧洲本土。因此在阿拉伯半岛的争夺中,英国人更愿意借助阿拉伯本土的力量,来消弱土耳其人。而这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历史机遇,毕竟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阴影下,已经被“压迫”了四百年,现在有大国愿意帮助他们争取“独立” 地位,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在英国人的支持之下,阿拉伯半岛在1916年爆发了“阿拉伯大起义”。而起义的领导者,就是汉志的统治者“哈希姆家族”(汉志国王在起义之前是奥斯曼帝国任命的汉志总督)。
  我们这些“外人”,仅凭资料就已经能够分析出“新月沃地”的重要性,那些身处其间的阿拉伯人,当然更明白“得新月者,得中东”的道理。即使是仅仅出于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目标,新月沃地也必须是第一收复目标。应该说,有了英国的支持,以及哈希姆家族的影响力,阿拉伯人计划还是进展的很顺利的。除了汉志地区以外,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相继被哈希姆家族和阿拉伯人解放了。鉴于英国人之前所作出的承诺(帮助阿拉伯人实现独立),哈希姆家族决定开始建国计划。其中汉志国王的三子“费萨尔”被任命为“叙利亚国王”(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大叙利亚地区”);而二子“阿卜杜拉”,则成为了伊拉克国王了。
  可能看过这段历史的朋友,会觉得这种权力分配方式太不民主了。但其实以阿拉伯社会的内部结构来说,圣裔出身的哈希姆家族来执掌政权,并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会有很高的支持率(支持费萨尔做叙利亚国王的阿拉伯人有九成以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哈希姆家族的其他成员,在扫清其他竞争者之后,也将执掌半岛内的其他地缘板块。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意外出现。
  其实如果哈希姆家族能够认清形势的话,就不会觉得意外了。因为在英国人看来,他们的战略目标决不是帮助阿拉伯人获得独立。对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的英国人及其同盟者来说,阿拉伯人只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因此在哈希姆家族及其他阿拉伯酋长们还在谋划内部权力分配的问题时,欧洲人早在战争进行中,就已经已经开始在地图上,重新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了。这其中,作为新月沃地的中心地带,也被哈希姆家族视作重中之重的“大叙利亚地区”,被划给了法国人。
  如果法国人的“革命”性不是那么强的话,他们也许会给“费萨尔”一个半独立的叙利亚君主地位,帮助他们控制叙利亚。可惜的是,法国人并不认为他们需要对英国人的承诺负责,更不认为英国人所坚持的君主制,是先进制度的代表。因此费萨尔在叙利亚的政治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结果对于试图统一阿拉伯半岛,复兴阿拉伯帝国的哈希姆家族,当然也是很难接受了。他们所作出的调整就是,由之前在起义当中出力最多的“费萨尔”出任伊拉克国王,而阿卜杜拉则着手组建军队,准备重新收复叙利亚。
  
  法国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显然让英国人感到尴尬。一方面他们对阿拉伯人做出过独立建国的承诺,如果就此翻脸的话,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另一方面他们目前和法国人还是盟友,势力范围和直属殖民地的划分,早在1916年就已经协调好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决定作出一个“重大牺牲”,即将约旦河以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分割出来成为受英国委托管理的“外约旦酋长国”(也就是现在约旦的前身),而正准备和法国人开战的“阿卜杜拉”,则受命成为了外约旦的君主。

很多朋友可能对英国人“允许”阿拉伯人在外约旦建国感到奇怪,认为这是在把吃进去的肉吐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殖民统治”来说,形式是有很多种的,并非真的把原住民赶尽杀绝,把自己的国民迁进去才算成功。当然,“殖民”二字从字面上来说,应该是刚才所说的意思。不过最起码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所谓“帝国主义”的扩张行为,都被概括为广义的“殖民”扩张了。
  从技术上来看,让英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进行那么大范围的,移民“性质”的殖民扩张,也是不现实的(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倒是有可能)。因此就英国人本身来说,象北美大陆这种地理环境又好,原住民文明又近乎于没有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殖民”方向(澳州是用来放逐罪犯的)。至于其他为了获取资源,以及维护海上霸权的地区,更多的就要采取灵活的,间接控制的方式了。这些方式,根据授权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归结为一句话都是“以夷制夷”,用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人。
  
  就位于欧亚非大陆之间的阿拉伯半岛而言,地缘位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只是这片干旱之地,是没有英国人真正愿意移民的。所谓“新月沃地”,所不过是相对那些干旱的荒漠而言,绝对的环境,比之北美、西欧、东亚这些板块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因此英国在有机会从土耳其人手中取得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时,就已经在设想如何平衡当地的地缘结构,使之朝着更有利于英国利益的平衡发展了。
  
  很多事情我们如果只从结果倒推的话,总是可以有办法为决策者纺织出“深谋远虑”的棋局的。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过程往往并没有那么完美,而是根据战术目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英国人在一战之后,对于阿拉伯半岛的控制也是这样。当战争还是进行时,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把打赢这场战争,把土耳其人赶出阿拉伯半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人并非只在阿拉伯人当中,找了哈希姆家族这一个代理人。建立内志王国的沙特家族,也同样成为了英国对抗土耳其人的棋子,而所得到的承诺也是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很明显,为了尽快的结束战争,英国人给阿拉伯人的两个利益集团,划了两张饼,而这两张饼的大部分区域来是相互叠加的。根正苗绿,并且盘踞圣地的哈希姆家庭,胃口显然要大些,他们所期待的是统一的包括整个新月沃地在内的阿拉伯半岛。而英国人也基本满足了哈希姆家族的要求,只是模糊的表明 “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阿勒颇以西的地区”暂时不包括在内。如果我们在地图上查找这块暂时未作明确承诺的土地,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西亚裂谷”的北段,或者说“裂谷北延山地”(包括黎巴黎及叙利亚沿海的“阿西河谷)。之所以会把这块先模糊掉,是因为法国人已经盯上了这段海岸线。作为英国的重要盟友,英国不可能完全忽视掉法国的利益。单从地理结构来说,法国人划走的这块土地,倒也能够自成体系。比之北美那种标尺划界法,技术上还是合理了不少。作出这项承诺和分割的人,想必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炮制者“麦克马洪”(劳伦斯就是他派出去,联络哈希姆家族的)。这位英国专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殖民地划界。
  英、法之间达成的协议,对于立志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哈希姆家族来说,并不重要,也无从了解细节。麦克马洪的那种模糊表述,也并不代表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无权收回叙利亚。这些承诺能否兑现,在战争进行时,还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就必须头痛怎么答复阿拉伯人了。即使没有法国人的参与,英国也不可能让整个阿拉伯半岛统一为一个整体的。在英国人看来,那些重要的海岸线,是属于必须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家族的机会就出现了。
  相比于沙特家族,英国人当初给沙特家族画的饼就要小一些了,内志高原是这个非嫡系家族所要求的核心地区。对于这片半干旱的高原,英国人并没有丝毫兴趣(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也一样),如果让沙特家族以内志高原为核心,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以兑现许诺给所有阿拉伯人“阿拉伯民族独立”的承诺的话,并不会有损英国的利益。正是在这种考虑之下,当沙特家族由内志高原而起,向哈希姆家族发起进攻时,英国人选择了所谓的“中立”(至于底下是不是中立,大家尽可以联想了)。在英国人看来,即使是因两大圣地而变得重要的赛拉特山脉,也并不是利益所在(也只有奥斯曼帝国这种穆斯林帝国才会感兴趣)。着眼点在海上航线的英国人只要在亚丁湾切出一块海上补给地来(亚丁),就基本可以放弃了。
  
  综上所述,英国让让沙特家族,建立一个包括汉志、内志地区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肯定要比兑现给哈希姆家族的“大阿拉伯国家”,来的划算了。只是这也并不表示,哈希姆家族就失去价值了,毕竟以少数派打压多数派是为了平衡。如果少数派本身成为了多数派,那么同样会打破平衡,重新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劲敌。基于地缘平衡的需要,将划归英国势力范围的伊拉克、外约旦两个版块,交由哈希姆家族管理,就变得很有现实意义了。一方面有哈希姆家族这两个嫡系王国在那里,沙特家族就没有办法重新树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大旗;另一方面,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哈希姆家族和他们的追随者。
  
  在英国人看来,这种安排,对于平衡阿拉伯半岛的地缘结构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哈希姆家族来说,却显然与他们当初的预期有很大落差。因为沙特家族不仅从他们手中夺取了汉志地区,还得到了真正的独立国家地位(英国人在1927年正式承认内志王国的独立地位)。而作为圣裔的他们,不仅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圣地,所建立的两个王国,也只是受英国人“委托统治”的,半独立王国(真正独立,要到二战后全球民族独立时期了)。换句话说,曾经心比天高的哈希姆家族,现在只能生活在英国人的屋檐下。
  也许哈希姆家族当初不把统一整个阿拉伯半岛作为终极目标的话,英国人会考虑支持他们来吞并内志王国。要是那样的话,现在估计沙特哈拉伯就要改名“哈希姆王国”了。现在的话,他们只能接受英国的保护,否则的话,英国人即使需要当地人来协助管理他们所获得的势力范围,也可以寻找其他选项。事实上,英国人的选择,也并不限于阿拉伯人,在英国人认为阿拉伯半岛上最为重要的板块——巴勒斯坦,英国人就选择了另一个族群——犹太人作为代理人。而这,也是为什么委托给哈希姆家族的,仅仅是约旦河以东的区域,而不是整个巴勒斯坦的原因。

作者:穷的只剩智慧 
  
    作者:邹南 
    
      中国军队要在塞舌尔马埃岛 (Mahe Island)建基地了,位置不错,楼主可以说道说道。
    -----------------------------------------
    +1 楼主可否给点评几句塞舌尔背后的地缘和外交军事意义? 
   
  ======================================================
  记得两年前在分析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时,曾经依据北印度洋驼峰状的地理结构,做过一张《中国印度洋战略目标示意图》。在那张图上,非洲东海岸的支点是肯尼亚。目前看来,单从军方的角度选择,搞掂塞舌尔这个人口万级的岛国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介入中东的势力太多了,中国目前插进去太敏感,收效也未必大。先从索马里以南的非洲东海岸找突破口,即对中国在非洲东部的利益,有立杆见影的支撑作用;又可幅射阿拉伯湾,支援中国在中东的行动。从地缘利益来看,如果中国真在塞舌尔打下了钉子,最紧张的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英国人之所以没有把整个巴勒斯坦交给哈希姆家族管理,是因为在为了赢得战争,而画出的那些饼里面,除了阿拉伯人之外,犹太人也同样分得了一块。至于犹太人所希望得到的板块,我想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迦南之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巴勒斯坦”。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要力争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根源上是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条海上大动脉。对于根基在欧洲的海洋帝国来说,这条能够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运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海上枢纽,也是必须夺取的天王山。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由于苏伊士运河东侧的西奈半岛,亦属于埃及领土,控制了埃及,也就等于控制了运河本身。所以在英法等国开始渗透中东地区之时,埃及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第一渗透目标。
  欧洲人对于埃及的渗透,并非始于英国人。拿破仑时代之后的法国人,就已经清楚他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中(特别是北美),已经无法对抗英国了。因此法国人开始考虑,把自己的重点放在自己拥有地缘优势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而苏伊士运河本身,也正是法国在渗透埃及成功后,主持开凿的(1869年通航)。需要要说明的是,在法国人开凿苏伊士运河时,埃及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法国人是从奥斯曼人授命的“埃及总督”那里拿到授权的。而埃及人包括其他奥斯曼帝国之内的阿拉伯人,之所以还愿意在名义上,接受土耳其人的宗主地位,更多的是出于宗教原因。在他们看来,如果一定要在阿拉伯民族之上,加上一个宗主的话。同属穆斯林体系的突厥人,总是好过那些和他们缠斗了上千年的基督徒的。
  不过以埃及和土耳其的地理关系来说,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无力控制这个地中海对岸的殖民地了。因此就实际情况来说,最起码在1882年,英国人军队占领埃及之时起,突厥人就已经完全丧失了在埃及的话语权了,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埃及就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而英国人完全从法律上割断埃及和土耳其的关系,将埃及归入自己的殖民地(法律地位是英国的保护国),则是在1914年,一战爆发之后。
  虽然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控制了埃及的英国,已经足以控制苏伊士运河了,但从地缘安全的角度来看,苏伊士运河东侧的西奈半岛,并不具备足够的防御纵深。因为一条法律上的国境线,只能保证你在和平时期的利益。而真正到了战争时期,战略纵深和地理屏障,要比那些边界条约有用的多。基于这个原因,英国人必须取得对阿拉伯半岛,特别是和西奈半岛紧密对接的“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后来的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战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和中东战争时期的以色列,都曾经从巴勒斯坦地区,快速越过西奈半岛,向苏伊士运河防线发起进攻。
  
  既然巴勒斯坦有如此重要的地缘作用,那么英国人就必须选择更加合适的代理人,来经营这片土地了。假如没有犹太人介入的话,这个代理人的选择范围,应该还是仅仅控制在阿拉伯人当中的。但在英国人必须为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考虑之时,他们发现,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已经不仅仅居住着阿拉伯人了。从坏处想,这表明英国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将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地缘结构,做更多的工作;而从好处想,如果平衡得当,英国人手上将有更多的牌,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至于犹太人是如何重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分析方向了。

要想了解约旦是如何从巴勒斯坦地区分裂出来,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我们必须先交待一段历史。我们知道,在西方殖民者渗透阿拉伯半岛之前,奥斯曼帝国是中东穆斯林最后的帝国,并成为新月沃地及赛拉特山脉的主人。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得到麦加、麦地那两块圣地,坐实自己穆斯林政教领袖的地位,赛拉特山脉一线,一般是可以留给阿拉伯人做保留地的。不过后来随着欧洲人的不断东进,土耳其人在阿拉伯半岛的宗主权,也受到了很大挑战。为了重振帝国的雄风,在欧战(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帝国选择了加入同盟国,与德国结成盟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读一战的阵营组合背景,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即从瓜分世界的角度来看,德国、土耳其都是属于被边缘化的国家。前者是由于地处中欧,无论是海外扩张还是陆地扩张,都处于不利地位;后者则是因为欧洲国家强势扩张后,原有的生存空间已经被蚕食,并且还会继续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德、土两国也就有了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英、法、俄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地缘动机了。
  基于地缘位置和动机的原因,土耳其人的作战区域,基本是在它曾经的帝国版图内。而阿拉伯半岛,就是土耳其人的主力战场之一。对于英、法等协约国成员来说,他们的主战目标还是锁定在欧洲本土。因此在阿拉伯半岛的争夺中,英国人更愿意借助阿拉伯本土的力量,来消弱土耳其人。而这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历史机遇,毕竟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阴影下,已经被“压迫”了四百年,现在有大国愿意帮助他们争取“独立” 地位,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在英国人的支持之下,阿拉伯半岛在1916年爆发了“阿拉伯大起义”。而起义的领导者,就是汉志的统治者“哈希姆家族”(汉志国王在起义之前是奥斯曼帝国任命的汉志总督)。
  我们这些“外人”,仅凭资料就已经能够分析出“新月沃地”的重要性,那些身处其间的阿拉伯人,当然更明白“得新月者,得中东”的道理。即使是仅仅出于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目标,新月沃地也必须是第一收复目标。应该说,有了英国的支持,以及哈希姆家族的影响力,阿拉伯人计划还是进展的很顺利的。除了汉志地区以外,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相继被哈希姆家族和阿拉伯人解放了。鉴于英国人之前所作出的承诺(帮助阿拉伯人实现独立),哈希姆家族决定开始建国计划。其中汉志国王的三子“费萨尔”被任命为“叙利亚国王”(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大叙利亚地区”);而二子“阿卜杜拉”,则成为了伊拉克国王了。
  可能看过这段历史的朋友,会觉得这种权力分配方式太不民主了。但其实以阿拉伯社会的内部结构来说,圣裔出身的哈希姆家族来执掌政权,并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会有很高的支持率(支持费萨尔做叙利亚国王的阿拉伯人有九成以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哈希姆家族的其他成员,在扫清其他竞争者之后,也将执掌半岛内的其他地缘板块。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意外出现。
  其实如果哈希姆家族能够认清形势的话,就不会觉得意外了。因为在英国人看来,他们的战略目标决不是帮助阿拉伯人获得独立。对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的英国人及其同盟者来说,阿拉伯人只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因此在哈希姆家族及其他阿拉伯酋长们还在谋划内部权力分配的问题时,欧洲人早在战争进行中,就已经已经开始在地图上,重新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了。这其中,作为新月沃地的中心地带,也被哈希姆家族视作重中之重的“大叙利亚地区”,被划给了法国人。
  如果法国人的“革命”性不是那么强的话,他们也许会给“费萨尔”一个半独立的叙利亚君主地位,帮助他们控制叙利亚。可惜的是,法国人并不认为他们需要对英国人的承诺负责,更不认为英国人所坚持的君主制,是先进制度的代表。因此费萨尔在叙利亚的政治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结果对于试图统一阿拉伯半岛,复兴阿拉伯帝国的哈希姆家族,当然也是很难接受了。他们所作出的调整就是,由之前在起义当中出力最多的“费萨尔”出任伊拉克国王,而阿卜杜拉则着手组建军队,准备重新收复叙利亚。
  
  法国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显然让英国人感到尴尬。一方面他们对阿拉伯人做出过独立建国的承诺,如果就此翻脸的话,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另一方面他们目前和法国人还是盟友,势力范围和直属殖民地的划分,早在1916年就已经协调好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决定作出一个“重大牺牲”,即将约旦河以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分割出来成为受英国委托管理的“外约旦酋长国”(也就是现在约旦的前身),而正准备和法国人开战的“阿卜杜拉”,则受命成为了外约旦的君主。

很多朋友可能对英国人“允许”阿拉伯人在外约旦建国感到奇怪,认为这是在把吃进去的肉吐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殖民统治”来说,形式是有很多种的,并非真的把原住民赶尽杀绝,把自己的国民迁进去才算成功。当然,“殖民”二字从字面上来说,应该是刚才所说的意思。不过最起码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所谓“帝国主义”的扩张行为,都被概括为广义的“殖民”扩张了。
  从技术上来看,让英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进行那么大范围的,移民“性质”的殖民扩张,也是不现实的(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倒是有可能)。因此就英国人本身来说,象北美大陆这种地理环境又好,原住民文明又近乎于没有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殖民”方向(澳州是用来放逐罪犯的)。至于其他为了获取资源,以及维护海上霸权的地区,更多的就要采取灵活的,间接控制的方式了。这些方式,根据授权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归结为一句话都是“以夷制夷”,用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人。
  
  就位于欧亚非大陆之间的阿拉伯半岛而言,地缘位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只是这片干旱之地,是没有英国人真正愿意移民的。所谓“新月沃地”,所不过是相对那些干旱的荒漠而言,绝对的环境,比之北美、西欧、东亚这些板块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因此英国在有机会从土耳其人手中取得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时,就已经在设想如何平衡当地的地缘结构,使之朝着更有利于英国利益的平衡发展了。
  
  很多事情我们如果只从结果倒推的话,总是可以有办法为决策者纺织出“深谋远虑”的棋局的。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过程往往并没有那么完美,而是根据战术目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英国人在一战之后,对于阿拉伯半岛的控制也是这样。当战争还是进行时,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把打赢这场战争,把土耳其人赶出阿拉伯半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人并非只在阿拉伯人当中,找了哈希姆家族这一个代理人。建立内志王国的沙特家族,也同样成为了英国对抗土耳其人的棋子,而所得到的承诺也是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很明显,为了尽快的结束战争,英国人给阿拉伯人的两个利益集团,划了两张饼,而这两张饼的大部分区域来是相互叠加的。根正苗绿,并且盘踞圣地的哈希姆家庭,胃口显然要大些,他们所期待的是统一的包括整个新月沃地在内的阿拉伯半岛。而英国人也基本满足了哈希姆家族的要求,只是模糊的表明 “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阿勒颇以西的地区”暂时不包括在内。如果我们在地图上查找这块暂时未作明确承诺的土地,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西亚裂谷”的北段,或者说“裂谷北延山地”(包括黎巴黎及叙利亚沿海的“阿西河谷)。之所以会把这块先模糊掉,是因为法国人已经盯上了这段海岸线。作为英国的重要盟友,英国不可能完全忽视掉法国的利益。单从地理结构来说,法国人划走的这块土地,倒也能够自成体系。比之北美那种标尺划界法,技术上还是合理了不少。作出这项承诺和分割的人,想必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炮制者“麦克马洪”(劳伦斯就是他派出去,联络哈希姆家族的)。这位英国专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殖民地划界。
  英、法之间达成的协议,对于立志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哈希姆家族来说,并不重要,也无从了解细节。麦克马洪的那种模糊表述,也并不代表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无权收回叙利亚。这些承诺能否兑现,在战争进行时,还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就必须头痛怎么答复阿拉伯人了。即使没有法国人的参与,英国也不可能让整个阿拉伯半岛统一为一个整体的。在英国人看来,那些重要的海岸线,是属于必须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家族的机会就出现了。
  相比于沙特家族,英国人当初给沙特家族画的饼就要小一些了,内志高原是这个非嫡系家族所要求的核心地区。对于这片半干旱的高原,英国人并没有丝毫兴趣(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也一样),如果让沙特家族以内志高原为核心,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以兑现许诺给所有阿拉伯人“阿拉伯民族独立”的承诺的话,并不会有损英国的利益。正是在这种考虑之下,当沙特家族由内志高原而起,向哈希姆家族发起进攻时,英国人选择了所谓的“中立”(至于底下是不是中立,大家尽可以联想了)。在英国人看来,即使是因两大圣地而变得重要的赛拉特山脉,也并不是利益所在(也只有奥斯曼帝国这种穆斯林帝国才会感兴趣)。着眼点在海上航线的英国人只要在亚丁湾切出一块海上补给地来(亚丁),就基本可以放弃了。
  
  综上所述,英国让让沙特家族,建立一个包括汉志、内志地区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肯定要比兑现给哈希姆家族的“大阿拉伯国家”,来的划算了。只是这也并不表示,哈希姆家族就失去价值了,毕竟以少数派打压多数派是为了平衡。如果少数派本身成为了多数派,那么同样会打破平衡,重新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劲敌。基于地缘平衡的需要,将划归英国势力范围的伊拉克、外约旦两个版块,交由哈希姆家族管理,就变得很有现实意义了。一方面有哈希姆家族这两个嫡系王国在那里,沙特家族就没有办法重新树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大旗;另一方面,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哈希姆家族和他们的追随者。
  
  在英国人看来,这种安排,对于平衡阿拉伯半岛的地缘结构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哈希姆家族来说,却显然与他们当初的预期有很大落差。因为沙特家族不仅从他们手中夺取了汉志地区,还得到了真正的独立国家地位(英国人在1927年正式承认内志王国的独立地位)。而作为圣裔的他们,不仅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圣地,所建立的两个王国,也只是受英国人“委托统治”的,半独立王国(真正独立,要到二战后全球民族独立时期了)。换句话说,曾经心比天高的哈希姆家族,现在只能生活在英国人的屋檐下。
  也许哈希姆家族当初不把统一整个阿拉伯半岛作为终极目标的话,英国人会考虑支持他们来吞并内志王国。要是那样的话,现在估计沙特哈拉伯就要改名“哈希姆王国”了。现在的话,他们只能接受英国的保护,否则的话,英国人即使需要当地人来协助管理他们所获得的势力范围,也可以寻找其他选项。事实上,英国人的选择,也并不限于阿拉伯人,在英国人认为阿拉伯半岛上最为重要的板块——巴勒斯坦,英国人就选择了另一个族群——犹太人作为代理人。而这,也是为什么委托给哈希姆家族的,仅仅是约旦河以东的区域,而不是整个巴勒斯坦的原因。

作者:穷的只剩智慧 
  
    作者:邹南 
    
      中国军队要在塞舌尔马埃岛 (Mahe Island)建基地了,位置不错,楼主可以说道说道。
    -----------------------------------------
    +1 楼主可否给点评几句塞舌尔背后的地缘和外交军事意义? 
   
  ======================================================
  记得两年前在分析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时,曾经依据北印度洋驼峰状的地理结构,做过一张《中国印度洋战略目标示意图》。在那张图上,非洲东海岸的支点是肯尼亚。目前看来,单从军方的角度选择,搞掂塞舌尔这个人口万级的岛国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介入中东的势力太多了,中国目前插进去太敏感,收效也未必大。先从索马里以南的非洲东海岸找突破口,即对中国在非洲东部的利益,有立杆见影的支撑作用;又可幅射阿拉伯湾,支援中国在中东的行动。从地缘利益来看,如果中国真在塞舌尔打下了钉子,最紧张的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英国人之所以没有把整个巴勒斯坦交给哈希姆家族管理,是因为在为了赢得战争,而画出的那些饼里面,除了阿拉伯人之外,犹太人也同样分得了一块。至于犹太人所希望得到的板块,我想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迦南之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巴勒斯坦”。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要力争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根源上是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条海上大动脉。对于根基在欧洲的海洋帝国来说,这条能够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运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海上枢纽,也是必须夺取的天王山。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由于苏伊士运河东侧的西奈半岛,亦属于埃及领土,控制了埃及,也就等于控制了运河本身。所以在英法等国开始渗透中东地区之时,埃及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第一渗透目标。
  欧洲人对于埃及的渗透,并非始于英国人。拿破仑时代之后的法国人,就已经清楚他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中(特别是北美),已经无法对抗英国了。因此法国人开始考虑,把自己的重点放在自己拥有地缘优势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而苏伊士运河本身,也正是法国在渗透埃及成功后,主持开凿的(1869年通航)。需要要说明的是,在法国人开凿苏伊士运河时,埃及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法国人是从奥斯曼人授命的“埃及总督”那里拿到授权的。而埃及人包括其他奥斯曼帝国之内的阿拉伯人,之所以还愿意在名义上,接受土耳其人的宗主地位,更多的是出于宗教原因。在他们看来,如果一定要在阿拉伯民族之上,加上一个宗主的话。同属穆斯林体系的突厥人,总是好过那些和他们缠斗了上千年的基督徒的。
  不过以埃及和土耳其的地理关系来说,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无力控制这个地中海对岸的殖民地了。因此就实际情况来说,最起码在1882年,英国人军队占领埃及之时起,突厥人就已经完全丧失了在埃及的话语权了,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埃及就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而英国人完全从法律上割断埃及和土耳其的关系,将埃及归入自己的殖民地(法律地位是英国的保护国),则是在1914年,一战爆发之后。
  虽然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控制了埃及的英国,已经足以控制苏伊士运河了,但从地缘安全的角度来看,苏伊士运河东侧的西奈半岛,并不具备足够的防御纵深。因为一条法律上的国境线,只能保证你在和平时期的利益。而真正到了战争时期,战略纵深和地理屏障,要比那些边界条约有用的多。基于这个原因,英国人必须取得对阿拉伯半岛,特别是和西奈半岛紧密对接的“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后来的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战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和中东战争时期的以色列,都曾经从巴勒斯坦地区,快速越过西奈半岛,向苏伊士运河防线发起进攻。
  
  既然巴勒斯坦有如此重要的地缘作用,那么英国人就必须选择更加合适的代理人,来经营这片土地了。假如没有犹太人介入的话,这个代理人的选择范围,应该还是仅仅控制在阿拉伯人当中的。但在英国人必须为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考虑之时,他们发现,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已经不仅仅居住着阿拉伯人了。从坏处想,这表明英国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将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地缘结构,做更多的工作;而从好处想,如果平衡得当,英国人手上将有更多的牌,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至于犹太人是如何重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分析方向了。

要想了解约旦是如何从巴勒斯坦地区分裂出来,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我们必须先交待一段历史。我们知道,在西方殖民者渗透阿拉伯半岛之前,奥斯曼帝国是中东穆斯林最后的帝国,并成为新月沃地及赛拉特山脉的主人。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得到麦加、麦地那两块圣地,坐实自己穆斯林政教领袖的地位,赛拉特山脉一线,一般是可以留给阿拉伯人做保留地的。不过后来随着欧洲人的不断东进,土耳其人在阿拉伯半岛的宗主权,也受到了很大挑战。为了重振帝国的雄风,在欧战(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帝国选择了加入同盟国,与德国结成盟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读一战的阵营组合背景,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即从瓜分世界的角度来看,德国、土耳其都是属于被边缘化的国家。前者是由于地处中欧,无论是海外扩张还是陆地扩张,都处于不利地位;后者则是因为欧洲国家强势扩张后,原有的生存空间已经被蚕食,并且还会继续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德、土两国也就有了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英、法、俄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地缘动机了。
  基于地缘位置和动机的原因,土耳其人的作战区域,基本是在它曾经的帝国版图内。而阿拉伯半岛,就是土耳其人的主力战场之一。对于英、法等协约国成员来说,他们的主战目标还是锁定在欧洲本土。因此在阿拉伯半岛的争夺中,英国人更愿意借助阿拉伯本土的力量,来消弱土耳其人。而这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历史机遇,毕竟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阴影下,已经被“压迫”了四百年,现在有大国愿意帮助他们争取“独立” 地位,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在英国人的支持之下,阿拉伯半岛在1916年爆发了“阿拉伯大起义”。而起义的领导者,就是汉志的统治者“哈希姆家族”(汉志国王在起义之前是奥斯曼帝国任命的汉志总督)。
  我们这些“外人”,仅凭资料就已经能够分析出“新月沃地”的重要性,那些身处其间的阿拉伯人,当然更明白“得新月者,得中东”的道理。即使是仅仅出于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目标,新月沃地也必须是第一收复目标。应该说,有了英国的支持,以及哈希姆家族的影响力,阿拉伯人计划还是进展的很顺利的。除了汉志地区以外,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相继被哈希姆家族和阿拉伯人解放了。鉴于英国人之前所作出的承诺(帮助阿拉伯人实现独立),哈希姆家族决定开始建国计划。其中汉志国王的三子“费萨尔”被任命为“叙利亚国王”(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大叙利亚地区”);而二子“阿卜杜拉”,则成为了伊拉克国王了。
  可能看过这段历史的朋友,会觉得这种权力分配方式太不民主了。但其实以阿拉伯社会的内部结构来说,圣裔出身的哈希姆家族来执掌政权,并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会有很高的支持率(支持费萨尔做叙利亚国王的阿拉伯人有九成以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哈希姆家族的其他成员,在扫清其他竞争者之后,也将执掌半岛内的其他地缘板块。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意外出现。
  其实如果哈希姆家族能够认清形势的话,就不会觉得意外了。因为在英国人看来,他们的战略目标决不是帮助阿拉伯人获得独立。对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的英国人及其同盟者来说,阿拉伯人只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因此在哈希姆家族及其他阿拉伯酋长们还在谋划内部权力分配的问题时,欧洲人早在战争进行中,就已经已经开始在地图上,重新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了。这其中,作为新月沃地的中心地带,也被哈希姆家族视作重中之重的“大叙利亚地区”,被划给了法国人。
  如果法国人的“革命”性不是那么强的话,他们也许会给“费萨尔”一个半独立的叙利亚君主地位,帮助他们控制叙利亚。可惜的是,法国人并不认为他们需要对英国人的承诺负责,更不认为英国人所坚持的君主制,是先进制度的代表。因此费萨尔在叙利亚的政治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结果对于试图统一阿拉伯半岛,复兴阿拉伯帝国的哈希姆家族,当然也是很难接受了。他们所作出的调整就是,由之前在起义当中出力最多的“费萨尔”出任伊拉克国王,而阿卜杜拉则着手组建军队,准备重新收复叙利亚。
  
  法国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显然让英国人感到尴尬。一方面他们对阿拉伯人做出过独立建国的承诺,如果就此翻脸的话,势必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另一方面他们目前和法国人还是盟友,势力范围和直属殖民地的划分,早在1916年就已经协调好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决定作出一个“重大牺牲”,即将约旦河以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分割出来成为受英国委托管理的“外约旦酋长国”(也就是现在约旦的前身),而正准备和法国人开战的“阿卜杜拉”,则受命成为了外约旦的君主。

很多朋友可能对英国人“允许”阿拉伯人在外约旦建国感到奇怪,认为这是在把吃进去的肉吐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殖民统治”来说,形式是有很多种的,并非真的把原住民赶尽杀绝,把自己的国民迁进去才算成功。当然,“殖民”二字从字面上来说,应该是刚才所说的意思。不过最起码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所谓“帝国主义”的扩张行为,都被概括为广义的“殖民”扩张了。
  从技术上来看,让英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进行那么大范围的,移民“性质”的殖民扩张,也是不现实的(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倒是有可能)。因此就英国人本身来说,象北美大陆这种地理环境又好,原住民文明又近乎于没有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殖民”方向(澳州是用来放逐罪犯的)。至于其他为了获取资源,以及维护海上霸权的地区,更多的就要采取灵活的,间接控制的方式了。这些方式,根据授权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归结为一句话都是“以夷制夷”,用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人。
  
  就位于欧亚非大陆之间的阿拉伯半岛而言,地缘位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只是这片干旱之地,是没有英国人真正愿意移民的。所谓“新月沃地”,所不过是相对那些干旱的荒漠而言,绝对的环境,比之北美、西欧、东亚这些板块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因此英国在有机会从土耳其人手中取得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时,就已经在设想如何平衡当地的地缘结构,使之朝着更有利于英国利益的平衡发展了。
  
  很多事情我们如果只从结果倒推的话,总是可以有办法为决策者纺织出“深谋远虑”的棋局的。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过程往往并没有那么完美,而是根据战术目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英国人在一战之后,对于阿拉伯半岛的控制也是这样。当战争还是进行时,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把打赢这场战争,把土耳其人赶出阿拉伯半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人并非只在阿拉伯人当中,找了哈希姆家族这一个代理人。建立内志王国的沙特家族,也同样成为了英国对抗土耳其人的棋子,而所得到的承诺也是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很明显,为了尽快的结束战争,英国人给阿拉伯人的两个利益集团,划了两张饼,而这两张饼的大部分区域来是相互叠加的。根正苗绿,并且盘踞圣地的哈希姆家庭,胃口显然要大些,他们所期待的是统一的包括整个新月沃地在内的阿拉伯半岛。而英国人也基本满足了哈希姆家族的要求,只是模糊的表明 “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阿勒颇以西的地区”暂时不包括在内。如果我们在地图上查找这块暂时未作明确承诺的土地,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西亚裂谷”的北段,或者说“裂谷北延山地”(包括黎巴黎及叙利亚沿海的“阿西河谷)。之所以会把这块先模糊掉,是因为法国人已经盯上了这段海岸线。作为英国的重要盟友,英国不可能完全忽视掉法国的利益。单从地理结构来说,法国人划走的这块土地,倒也能够自成体系。比之北美那种标尺划界法,技术上还是合理了不少。作出这项承诺和分割的人,想必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炮制者“麦克马洪”(劳伦斯就是他派出去,联络哈希姆家族的)。这位英国专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殖民地划界。
  英、法之间达成的协议,对于立志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哈希姆家族来说,并不重要,也无从了解细节。麦克马洪的那种模糊表述,也并不代表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无权收回叙利亚。这些承诺能否兑现,在战争进行时,还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就必须头痛怎么答复阿拉伯人了。即使没有法国人的参与,英国也不可能让整个阿拉伯半岛统一为一个整体的。在英国人看来,那些重要的海岸线,是属于必须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家族的机会就出现了。
  相比于沙特家族,英国人当初给沙特家族画的饼就要小一些了,内志高原是这个非嫡系家族所要求的核心地区。对于这片半干旱的高原,英国人并没有丝毫兴趣(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也一样),如果让沙特家族以内志高原为核心,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以兑现许诺给所有阿拉伯人“阿拉伯民族独立”的承诺的话,并不会有损英国的利益。正是在这种考虑之下,当沙特家族由内志高原而起,向哈希姆家族发起进攻时,英国人选择了所谓的“中立”(至于底下是不是中立,大家尽可以联想了)。在英国人看来,即使是因两大圣地而变得重要的赛拉特山脉,也并不是利益所在(也只有奥斯曼帝国这种穆斯林帝国才会感兴趣)。着眼点在海上航线的英国人只要在亚丁湾切出一块海上补给地来(亚丁),就基本可以放弃了。
  
  综上所述,英国让让沙特家族,建立一个包括汉志、内志地区的,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肯定要比兑现给哈希姆家族的“大阿拉伯国家”,来的划算了。只是这也并不表示,哈希姆家族就失去价值了,毕竟以少数派打压多数派是为了平衡。如果少数派本身成为了多数派,那么同样会打破平衡,重新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劲敌。基于地缘平衡的需要,将划归英国势力范围的伊拉克、外约旦两个版块,交由哈希姆家族管理,就变得很有现实意义了。一方面有哈希姆家族这两个嫡系王国在那里,沙特家族就没有办法重新树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大旗;另一方面,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哈希姆家族和他们的追随者。
  
  在英国人看来,这种安排,对于平衡阿拉伯半岛的地缘结构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哈希姆家族来说,却显然与他们当初的预期有很大落差。因为沙特家族不仅从他们手中夺取了汉志地区,还得到了真正的独立国家地位(英国人在1927年正式承认内志王国的独立地位)。而作为圣裔的他们,不仅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圣地,所建立的两个王国,也只是受英国人“委托统治”的,半独立王国(真正独立,要到二战后全球民族独立时期了)。换句话说,曾经心比天高的哈希姆家族,现在只能生活在英国人的屋檐下。
  也许哈希姆家族当初不把统一整个阿拉伯半岛作为终极目标的话,英国人会考虑支持他们来吞并内志王国。要是那样的话,现在估计沙特哈拉伯就要改名“哈希姆王国”了。现在的话,他们只能接受英国的保护,否则的话,英国人即使需要当地人来协助管理他们所获得的势力范围,也可以寻找其他选项。事实上,英国人的选择,也并不限于阿拉伯人,在英国人认为阿拉伯半岛上最为重要的板块——巴勒斯坦,英国人就选择了另一个族群——犹太人作为代理人。而这,也是为什么委托给哈希姆家族的,仅仅是约旦河以东的区域,而不是整个巴勒斯坦的原因。

作者:穷的只剩智慧 
  
    作者:邹南 
    
      中国军队要在塞舌尔马埃岛 (Mahe Island)建基地了,位置不错,楼主可以说道说道。
    -----------------------------------------
    +1 楼主可否给点评几句塞舌尔背后的地缘和外交军事意义? 
   
  ======================================================
  记得两年前在分析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时,曾经依据北印度洋驼峰状的地理结构,做过一张《中国印度洋战略目标示意图》。在那张图上,非洲东海岸的支点是肯尼亚。目前看来,单从军方的角度选择,搞掂塞舌尔这个人口万级的岛国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介入中东的势力太多了,中国目前插进去太敏感,收效也未必大。先从索马里以南的非洲东海岸找突破口,即对中国在非洲东部的利益,有立杆见影的支撑作用;又可幅射阿拉伯湾,支援中国在中东的行动。从地缘利益来看,如果中国真在塞舌尔打下了钉子,最紧张的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英国人之所以没有把整个巴勒斯坦交给哈希姆家族管理,是因为在为了赢得战争,而画出的那些饼里面,除了阿拉伯人之外,犹太人也同样分得了一块。至于犹太人所希望得到的板块,我想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迦南之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巴勒斯坦”。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要力争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根源上是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条海上大动脉。对于根基在欧洲的海洋帝国来说,这条能够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运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海上枢纽,也是必须夺取的天王山。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由于苏伊士运河东侧的西奈半岛,亦属于埃及领土,控制了埃及,也就等于控制了运河本身。所以在英法等国开始渗透中东地区之时,埃及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第一渗透目标。
  欧洲人对于埃及的渗透,并非始于英国人。拿破仑时代之后的法国人,就已经清楚他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中(特别是北美),已经无法对抗英国了。因此法国人开始考虑,把自己的重点放在自己拥有地缘优势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而苏伊士运河本身,也正是法国在渗透埃及成功后,主持开凿的(1869年通航)。需要要说明的是,在法国人开凿苏伊士运河时,埃及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法国人是从奥斯曼人授命的“埃及总督”那里拿到授权的。而埃及人包括其他奥斯曼帝国之内的阿拉伯人,之所以还愿意在名义上,接受土耳其人的宗主地位,更多的是出于宗教原因。在他们看来,如果一定要在阿拉伯民族之上,加上一个宗主的话。同属穆斯林体系的突厥人,总是好过那些和他们缠斗了上千年的基督徒的。
  不过以埃及和土耳其的地理关系来说,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无力控制这个地中海对岸的殖民地了。因此就实际情况来说,最起码在1882年,英国人军队占领埃及之时起,突厥人就已经完全丧失了在埃及的话语权了,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埃及就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而英国人完全从法律上割断埃及和土耳其的关系,将埃及归入自己的殖民地(法律地位是英国的保护国),则是在1914年,一战爆发之后。
  虽然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控制了埃及的英国,已经足以控制苏伊士运河了,但从地缘安全的角度来看,苏伊士运河东侧的西奈半岛,并不具备足够的防御纵深。因为一条法律上的国境线,只能保证你在和平时期的利益。而真正到了战争时期,战略纵深和地理屏障,要比那些边界条约有用的多。基于这个原因,英国人必须取得对阿拉伯半岛,特别是和西奈半岛紧密对接的“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后来的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一战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和中东战争时期的以色列,都曾经从巴勒斯坦地区,快速越过西奈半岛,向苏伊士运河防线发起进攻。
  
  既然巴勒斯坦有如此重要的地缘作用,那么英国人就必须选择更加合适的代理人,来经营这片土地了。假如没有犹太人介入的话,这个代理人的选择范围,应该还是仅仅控制在阿拉伯人当中的。但在英国人必须为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考虑之时,他们发现,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已经不仅仅居住着阿拉伯人了。从坏处想,这表明英国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将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地缘结构,做更多的工作;而从好处想,如果平衡得当,英国人手上将有更多的牌,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至于犹太人是如何重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分析方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中东之阿拉伯半岛建国史
吞并汉志,沙特如何霸占阿拉伯半岛? 3252字 l 地缘谷
一国独大:沙特,凭什么能够独占阿拉伯半岛70%的土地?
一国独大:沙特,凭什么能够独占阿拉伯半岛70%的土地?02
沙特是如何建国的?
坐拥两大圣地,沙特是阿拉伯帝国的直系继承人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