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胡无百年之运”?

本文三千五百字,我们用蒙古人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草原民族政权勃兴和早衰的原因。

“胡无百年之运”此言多见于,宋濂为朱元璋起草的《谕中原檄》。文中言到:“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但其实,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延续的时间来说,鲜卑拓跋建立的北魏享国148年(386年—534年)、契丹耶律建立的享国218年、完颜女真建立的享国119年,都超过了“百年之运”。

不过,支持此说的人,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的,他们说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几乎不存在败亡后,再复起建国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上说,似乎也确实站得住脚,比如匈奴历经战国、秦、汉直到五胡十六国时期才正式消亡,最鼎盛期不过高祖刘邦、文、景、武帝几朝。而突厥也曾强劲一时,但在初唐的打击下,也迅速分裂败亡,再难复起。

蒙古帝国也不例外,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蒙古铁骑席卷天下,创建了一个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大帝国。但自从北狩草原后,便如僵死之蛇,毫无龙气。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彪悍的草原民族昙花一现呢?我们今天就借蒙古人的例子来分析一下。

对于蒙古帝国能够狂飙突进、横扫天下的原因,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蒙古军队的军种组成、武器、战术、独特的后勤供应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但其实,游牧于草原民族多了,其生活方式和战术体系和蒙古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在战术素养上、军事装备和战斗技能上,蒙古军队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不过都是轻重骑兵配合,大范围穿插包围,以机动性换取局部战场人数上的优势。

这种作战方式在蒙古西征时,其对手也差不多都能熟练使用。那为什么蒙古人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个人认为,蒙古人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快马弯弓,而是团结

游牧民族因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各部落间的联系很少,天生就有不团结的基因。这一点蒙古人也不例外,对于蒙古各部落来说,联盟永远都是非常松散的状态,一场草原天灾就能让两个曾经和睦的部落间拔刀相向。

但1206年春天(宋开禧二年),斡难河(今鄂嫩河)边的“忽里勒台”大会上有个人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铁木真,或者我们可以称呼他的尊号“成吉思汗”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英雄”的定义,除了看他曾经做到了什么,还要看他改变了什么,以及给后世留下了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成吉思汗,你都得承认,他是蒙古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没有之一。

正是他改变了,整个蒙古草原的政治格局和运行方式,将分居各地,处于离散状态的蒙古部落拧成了一股绳。让这些耿直的蒙古汉子们发现,除了世代生息的草原外,外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一个可以拥有和支配的世界。

在蒙古全族拥有了崭新的人生目标后,蒙古人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而草原艰苦生活环境下,锻造出的坚韧品性和协作能力,则成了帮助蒙古帝国腾飞的羽翼。

坚忍和团结让他们可以忍受风霜雨雪侵袭,以最少的后勤补给支撑最远距离的奔袭;也让他们在诱敌深入时,能忍受连续九天的败逃,直到自己的兄弟将敌人拖进圈套。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蒙古军队是世界上纪律性最好的军队,他们既狂暴又冷静,既嗜血又宽容。很多本来相悖的性格品质,被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整合在了蒙古人身上。

最终,狂奔铁蹄便敲响了,欧亚大陆上数十个政权的末日丧钟。

但迅速捏合起来的品质,最容易受岁月冲刷而崩塌,尤其蒙古人的集群,还是以个人威望为纽带的。

虽然,成吉思汗也在着力构建一套长治久安的帝国体系。但在他去世后不久,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便开始出现地区性的势力范围。

至少在蒙哥汗时期,蒙古帝国便因为王系间血腥的争夺和博弈,开始出现分离成东部蒙古和西部蒙古的趋势。

而随着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阋墙,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东西部蒙古势力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分野越来越明显。

最终,蒙古帝国分裂成了五个庞大而互不买账的大汗国,即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和元帝国(大汗汗国)。

随即,以海都为首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便和元帝国爆发了长期战争。

蒙古帝国的变化足以看出,成吉思汗从部落联盟制向帝国中央集权制改革的努力并不成功,虽然他成功的将王系传承固化在其子嗣,即“黄金家族”成员之间。

但显然幅员太过辽阔的大帝国,社会类型和生产方式差异太大,而蒙古人无力调整其制度以适应这种差异,农耕和游牧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帝国的分裂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不用说整个大蒙古帝国,就是元朝一代,都始终无力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元朝的社会制度呈现奴隶制+封建制的怪异混合体。

公允的说,蒙古人在军事技术和宗教思想体系上,表现出了很好的接受能力,但在需要大量数据对比分析的政治体制设置上,蒙古人几乎一无所成。

这其实可以看出,蒙古帝国领导者的文化底蕴,尚不足以掌控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针对变化进行政策微调的能力。

而对于一个大帝国来说,爆发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保证长治久安的,恰恰是能否在制度设计上,让各阶层达成平衡和妥协。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产生凝聚力,帝国绵延数百年也不是妄想,如果做不到,再小的瑕疵也早晚会累积成天崩地裂的颠覆。

这其实才是宋濂所说“胡无百年之运”的意思,他是特指元朝九十几年的统治而说的。

等到明朝勃起,元顺帝回到北方草原牧马,困扰蒙古统治者九十多年的问题消失了,他们再也不用为平衡农耕、游牧两个集团的利益而发愁。

但另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出现了,回到草原后,成吉思汗辛苦建构起来的帝制,也同样不适用了。

明朝初期爷俩皇帝朱元璋、朱棣都是狠角色,估计是一直惦记着北元皇帝手里的传国玉玺,对北元一直念念不忘,捕鱼儿海、哈喇哈河等战役追的北元皇帝上天入地、远遁逃生。

黄金家族后裔们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力更加削弱,蒙古人就此分裂成三大势力氛围,互相之间龌蹉不断。

这就是明史中的瓦剌(西部蒙古,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鞑靼(东部蒙古,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和南附明朝的兀良哈(朵颜三卫,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

当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北元天元十年)十月,脱古思帖木儿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袭杀篡位,“大元”的国号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里,蒙古人彻底完成了重归部落联盟模式的道路。

这种从帝国体制向部落联盟的倒退,可以看成是蒙古人向固有生活模式的回归。

之后的蒙古草原,别说形不成一个统一的战略共识,进而南下复国,就是自己人内部也是内讧不断。

西部蒙古势力(瓦剌)做大后,绰罗斯·也先杀黄金家族后裔的刀比仇人还狠,《明实录》载:“也先遂自立为可汗,尽杀故元头目苗裔。杀白马九,黑牛五祭天。”

三十年后,“中兴之主”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复起,他是也先时期少数漏网的黄金家族后裔,虽然他整合了东部蒙古大多数部落,但对于西部的瓦剌依旧毫无办法。

晚年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达延汗将诸子分封各地,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

这六个万户,成了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他的儿子们分别成为察哈尔部、土默特部、扎鲁特—巴林部、克什克腾部、外喀尔喀七部的始祖。

但达延汗的做法,实际上是将蒙古再度细分,反倒使各部落间更难形成合力。

可能在划分早期,众兄弟还会念在血脉亲情的份儿上有所合作,但等到血缘逐渐疏离,各部落间为了自身的利益各怀心腹事,完全难以捏成一个整体,这也是末代大汗林丹汗整合各部失败的根本原因。

等到清朝建立后,满族统治者耗时一百四十多年,在蒙古各部间推行盟旗制度,再次将蒙古人细分在各个属地上。蒙古人这匹曾纵横天下的野马,再也没有了驰骋的空间。

从蒙古人大起大落的例子可以看出,草原游牧民族有很强的爆发力,如果能够齐心协力,很容易汇集成势不可挡的洪流。

但如果,其政权有机会入主中原,那随之而来的挑战便是,如何在游牧集团和农耕集团之间达到平衡,或者换句话说便是,如何拉拢代表农耕利益的士绅阶层。

要知道,这二者之间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进行妥协。

而一旦被逐出中原,草原的生存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会让游牧民族重新回到各自为政的疏离状态,除非能够再度涌现一个天纵之才,否则难以团结一致的游牧部落,便再难谈及复国大业。

最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不断摸索、逐渐完善的结果,也是最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治结构。

但它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能否迅速适应并自如的运作,将决定其政权能否顺利的运行。从游牧民族政权来看,北魏、辽、金、清都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而在这方面蒙古人算是比较差的。

综上所述,如果一定要说“胡人”的国运长短,适应农耕地区的固有规矩和能否将全族凝聚在一起,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

历史是有规则和逻辑的,任何伟大的英雄都不能超脱于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帝国的分裂(壹)
UC头条:一文揭秘蒙古帝国的崛起、兴盛与解体
在蒙古人兴起之前,亚洲东部的北方草原(蒙...
哈萨克汗国与准噶尔汗国百年战争的结局是?
三分钟读点世界史|草原帝国:王的草原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