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沦陷在父亲教育缺失的时代!爸爸们,回家吧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面对这种问题,父母、男女都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家庭恢复些乐趣与和谐。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同,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反而在家庭关系中成了一个影子。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一项针对北京市3~6岁幼儿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天津市一项调查也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后,其他三国的高中生也仅将父亲视为第五倾诉对象。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是最牢靠、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之中,继而不自觉地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的问题。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而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从而进入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但是,这绝对不是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没办法进行良性的交流和发展。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地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因而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让大家更平和的看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当然不是。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

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所以丈夫和妻子对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但中国不同,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父子关系,又被挤了一下,父亲进一步退居二线。

2、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父亲本就不是重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意义的家庭。家长制也是中国的传统,家长制就是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血缘、亲情的关系,还有一种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父为子纲,即上下级关系,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的、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到来“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就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其实,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即女人给他独有的专属;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又害怕孩子的出生,会令他失去爱。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中国近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之间更大的隔离。

问题的正解是:女性需要去发展除了家庭之外,作为一个人的生活。女性的天空很大,如果单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那么,她是在浪费生命。一个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么,他无法去面对一个核心的主题,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怎么去挑战一个女人,而不是像躲避妈妈的小男孩一样去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归位——中国式家庭的出路
不知“父亲”何所失,哪知“父亲”何处寻
教育孩子,要让爸爸当主角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两大原因
别用“中国式母爱”绑架我们的母亲
“亲子之爱,幼年时应是单向的!”别让孩子承受家庭角色错位的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