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拍下80个女人生孩子,惊动央视。这部电影每个男人都该去看一看

(ID:onelight01)

阅读第一已授权转载,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生命是如此之轻,生命又如此之重。”


一部远离电影界、与生活直面相迎的中国电影《生门》,它的每一个镜头都真实得让人生疼。在看完它之前,司马从来没有想到,小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居然是如此艰难与纠结,险象环生。


难怪有人说,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只有在生孩子的时候,你才能看出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在一起”。


“生孩子,是女人的天职啊,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瓜熟蒂落的事儿,不就母鸡下个蛋么。”


本来,陈为军身边的男人们也这样认为,直到他拍完80个姑娘“血淋淋”生孩子……


看生门之前,司马印象最深的就是秦海璐在《白鹿原》里的“生娃”。


没有一个演员,全是素人,是真事儿。


当然,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高超的剪辑。


2天前的那个深夜,看完《生门》,身为女人的我当场流泪。豆瓣打的8.5分,我觉得低了。



朋友圈里有人说,这是一部:


——应该逼迫所有男同胞去看的片子。嗯,没毛病。



二十多天前,榆林产妇“因为跪求老公改剖腹产被拒”跳楼,一时间所有的社会舆论都在讨论“生孩子”这件事。


二十多天后,一切回归平静。


当愤怒和指责过去,我们似乎忘了一件事情“一个女人为了一个家庭十月怀胎,遭受分娩痛苦的时候,男人给女人带来了什么?”

 

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


“4000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死,哪里会轮到我?那我运气也太差了。”

 

《生门》开篇,陈为军把镜头拉向即将生娃的夏锦菊。此刻,她正躺在待产的病床上,一脸笑意要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第一胎。


 

实际上,

她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都是因为

很早就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

因为胎盘长在她上一次剖腹产手术的切口上......

主治医生说了很多技术性的词语,

这一句最扎心:

“非常容易导致大出血,

随时会危急到母子的安全。”

但夏锦菊脸上依然掩盖不住的幸福。

 


就如夏锦菊预料的那样,

推入手术室,

一开始,孩子的降生好像还挺顺利。

可……还没等医生松一口气,

毫无预料地,子宫大出血说来就来,

瞬间一滩红色涌到了地板上。

 


 每分钟500cc,按照这种出血速度,

很快人就没了。

想要活命,只剩下唯一的路:切除子宫。

可是......

“医生,你可不可以再努力一下,

我只有33岁。”

作为一个女人,夏锦菊不想这么年轻就没了

再做母亲的机会。



手术台上的她再三要求,医生出于人道决定再尝试一下,忽然发现夏锦菊突然没了意识,心跳也出现骤停。


“子宫不能再保了,必须切除,不然她就必死了”。

 

手术室内此时正一片兵荒马乱,心脏复苏、输血、止血......跟死神两番搏斗之后,她才度过了危险期。

 医生给夏锦菊进行心脏复苏


而从始至终,

他在广州的丈夫都没有出现过,

“因为还有生意要忙。”



只有她的老父亲,捏着女儿的病危通知书,在在手术室外面焦虑得来回走动。


“刚刚她心跳停了两次,被抢救回来”,话音一落,年过半百的他就崩溃了,捂住自己的脸痛哭起来。


事后医生说:“夏锦菊的失血量,相当于全身所有血液换了四遍。”



同样遭遇着“生产危机”的,还有李双双。


“可不可以尽快帮我们?万一孩子有个残疾什么的,我们承担不起。”丈夫马上火急火燎地带着挺着大肚的她,冲进医院。


这会是一个称职陪产丈夫么?


然而,我的猜测再一次落空。


孕期30周的时候,李双双被优生科鉴定肚子里的宝宝发育不正常,建议引产。


已经超过28周的孩子,

法律都规定不能打掉,

李双双的丈夫却要求

引产——流掉,把孩子打死再拿出来。

因为,孩子很多指标不达标,

生出来可能……会有病。


试图说服医生“流产”,却多次被拒的李双双丈夫。


她的丈夫在考虑:这个孩子值不值得生。


万一孩子不健康呢?人财两空啊。


万一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万一剖腹产后需要大量营养,万一……


犹豫的丈夫和公公


“好像从道德方面来说,

我是低人一等了,

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引产)没错。”

 


躺在一边的李双双只能哭,

在这个家,

她只是一个沉默的子宫。

呜呜咽咽地,李双双哭出了声,

正在和医生争执的丈夫立马转头呵斥:

“哭什么?不要哭!”



看到这里,心拔凉拔凉的。


记得当时几个散坐在我周围观影的女孩子,直接哭了出来。是,不到生孩子那一刻,你真的不知道,原来生命的权力,并不在你手中。你才知道,你在你丈夫在你丈夫的家人眼里,是怎样的存在。


但是不是中国大部分的生育观都是如此,好像也不尽然。



曾宪春待产的时候,

她的丈夫满心愧疚:

“我媳妇,太辛苦了。”



此时躺在手术台上的妻子,因为胎盘前置,正“命悬一线”


幸好,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子宫出血的情况,而这一切,纯属运气,稍有不慎,她就可能闯进鬼门关



——“是个儿子。”


医生的报备,让他松一口气,皱得紧巴巴的眉头方才平展开。


第三胎,终于生了儿子。


“在农村,你没生儿子,就会受人欺负,被人瞧不起。”



丈夫想要一个儿子,

成为她赌命也要再生一个儿子的理由。

但当妻子被推进产房时,

丈夫终于良心发现:

“我真后悔让她冒这样的风险”。



而在陈小凤身上,


我们看到,一个对生养孩子无所认知的丈夫,在没有为妻子做任何医疗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让妻子怀了孕,


最后却坚持让妻子去鬼门关。



女人,好像永远逃脱不了这种命运。


像是被追赶的动物一般被推上产台,在“生孩子是天职”之下战战兢兢经历这一切,而旁观的人们只看到新生命的欢喜。


产房,就像一个浓缩的滚滚红尘。生门之时,你将看到人生百态。



活着与死去,



富与贫,



得与失,


在医生的坚持下,李双双的丈夫最终站在了道德这边,孩子得以出生。然而不幸的是,几天后……小生命还是走了。


而以上,只是滚滚红尘之中,妈妈们生孩子的惊鸿一瞥。


拍了80个,最后却只呈现了4个家庭,陈为军用两年的时间,记录下这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名曰《生门》。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她。”泰戈尔的话为电影《生门》写下最戳心的注脚。

 


而开篇我之所以说《生门》是“重出江湖”,因为这部片早在去年就上映了。


但,在茫茫的商业大片里,它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尽管有着“中国第一个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还征服了BBC”这样的头衔,也没能拯救“纪录片不被市场待见”的境遇,更何况还是讲女人生孩子的,以至于他想出“先看片,满意再付费”的方法,希望人们能看到这部电影。《生门》是拍女人生孩子的,对于陈为军,它又何尝不是他生的一个孩子呢?



是榆林产妇事件让大家再次记起《生门》,

2天前,大象点映为这部片子再次发起点映,

我也终于有了再一次走进大银幕,

观摩它的机会。

在场的人,相信没有一个不被触动的。

《生门》也曾被央视用长达两分半时长的篇幅,进行重点报道,在历史上鲜有先例。


记得纪录片的最后,那首歌这样唱:


“妈妈从老家打来电话∕只问了一句吃饭了吗∕在出差的路上匆匆回答∕放下电话我泪如雨下……”歌里只唱妈妈。


也许,只有当一个人真的经历生育,才可能参同深受地体会到生门之时的感受。但至少,我们,旁观者,特别是男人们,可以不那么理所当然认为“生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不要把“成全孩子”当做伟大的母爱去歌颂,

请不要把生孩子当做顺理成章,

请不要打着母爱的旗号,模式一个母亲的生命权。


生命既如此之轻,生命又如此之重。


我想,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欠了妈妈一张电影票。



本文图片源自陈为军纪录片《生门》

版权属于电影制作组所有。





教育臻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生门》:一门之间,隔着的是“生死”
生门|“生孩子原没想象中那样简单”
生门:请别再给母亲扣上伟大的帽子
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看了这部如“手术刀”般锋利的纪录片,我为这4个女人的命运惋惜
在三甲医院产房耗时2年,拍摄700多天,直击比孕妇跳楼更加残酷的真实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