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7年元月21日,芮她录绪舅结婚礼洋30元,四色礼(手巾、香皂、帽子合1.72元)”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父亲的手账“1987年元月”

“1987年元月2日,晚上我送款到芮她外爷手给50元,因录绪结婚用钱,算借给他家的。”

“元月3日,晚上去我舅家,金利出门添箱布折价提前给款10元。4号给金利买大圆镜两个8.16元。”

“元月21日,芮她录绪舅结婚礼洋30元,四色礼(手巾、香皂、帽子合1.72元)”

“元月25日,勤祥结婚行情礼洋10元,四色礼(帽子0.9元、毛巾0.46元、香皂0.39元)”

……

进入1986年腊月,亲戚中女娃出嫁、男娃结婚的一个连一个,这是过年前花费最大的支出项。亲戚走动频繁,谁家有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是人情世故。

录绪舅是六外爷的儿子。母亲自华亭下来,在麻家街道娘家的主要落脚点有两处,一处是五爸家,也就是二舅被从华亭抱下来之后,从小长大的家庭,这是我五外爷家;一处是六爸家,六爸和五爸住一个院子,六爸即是我的六外爷。父亲时常为家庭经济困扰,但在大事情上,他想得更为长远,一来是感恩我六外爷多年来的操心照顾,二来要在六外爷给儿子结婚的关键时候助一把力,表达自己的心意。

父亲送过去的50元派上了大用场,解了六外爷的燃眉之急。录绪舅结婚当天,父亲作为姐夫,母亲作为姐姐,礼金自然不能少。父亲上了30元礼金,还给准备了“四色礼”。他把一个女婿的义务尽到了,让母亲脸上有光,也让岳父母心里舒服。

父亲常说,花钱要谨细,活人要大方,不该花的钱尽量节省,该花的钱,即使没钱也要借着花。

人情世故,莫过于此。父亲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在一件件具体事情中体现着亲戚互帮互爱互助的淳朴想法。

金利是父亲舅家的表妹,出嫁时间定在腊月根根。关中西府地区有讲究,女儿家出嫁,嫁妆里面的小物件由亲戚添置,比如皮箱、电壶、脸盆、梳妆镜等等,这叫做“添箱”。父亲和母亲在县城精挑细选,给表妹买了一对圆镜,作为结婚添箱,出嫁当天送了过去。

勤祥是母亲大姑家的孙子之一。凤翔有句俗话,“辈分都是女人搅乱的”,说来也巧,母亲的大姑嫁到我们村,间隔几十年之后,母亲也嫁给了父亲,母亲和大姑家直线距离不足百米,大姑疼爱从华亭来的侄女,母亲和大姑格外亲近。大姑做了好吃的,打发孙子赶紧送到这边来;母亲刚蒸好,还冒着热气的红豆包子,又打发我姐或我哥给送过去。我们称母亲的大姑为姑婆,姑婆的孙子辈称我妈为姑姑,可按照村里的辈分轮,他们又称我爸为哥。

世上的事情往往很奇妙。五外爷的闺女—我的姨母出嫁到了东吴头村,她的大姑子却又是我姑婆的儿媳。如此一来,亲戚套亲戚,亲上加亲。

“1987年元月28号,大年廿九,我进城卖香回时,捎买礼炮2个0.4元,花火3个0.18元,火柴1包0.25元,塑料盆1个0.92元。称献果小果子0.5斤0.52元,预上祖案买毛笔1支0.18元,买卷烟2盒0.68元。”

1986年除夕当天,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两箱佛香,在县城西关街蹴了大半天。这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街上跟集的人依然挤挤攘攘。过年过年,除了置办穿的吃的喝的,谁家还不准备敬神祭祖的佛香?父亲年年都要在县城赶年集,置办年货的事情不用他操心,叔父和小姑,还有我母亲会把一切东西安顿到位,他只负责卖香。把钱赚到手了,买啥东西还有困难?钱的问题解决了,再就没有难题!

父亲在西关街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圪蹴了大半天,下午3点左右,街上人零零散散,父亲的佛香也卖完了。他操心祭拜祖宗的献果,特意去商店称了小果子。1987年上半年家庭有一件大事,我的曾祖母去世整三年,家里要操办三周年事情。其中一项,就是过事当天,要在族谱上写下曾祖母的名字。人离世三年之后,魂魄上天归位成神,就要享受荣登族谱、后辈儿孙祭拜供奉的待遇。父亲的脑子装着一本书,既关注大事要事,也在留意细枝末节。

“1987年4月1日,我兄弟俩进城靠祖母墓碑下定款5元。”

4月初,父亲和叔父兄弟俩去了趟县城,提前定下了给我曾祖母三周年要立碑的事情。“靠”在关中西府地区表达的意思丰富,靠吹手、靠厨子、靠龙杠,靠就是预订、约定的意思。

父亲是敢立潮头的人。当年,曾祖母三周年立碑,这算是全村第一个碑子。看着我们兄弟三人的名字被工工整整刻在碑石上的时候,父亲长长缓了一口气。自我的高祖父起,到祖父这一辈,连续三代都是单传;父亲这一辈是俩兄弟,我们是仨兄弟,人丁兴旺,家庭才能有希望。简单朴素的道理适用于一个家庭的发展,也适应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盛繁荣。人是第一要素,没有人这个根本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1987年5月6日,近两天芮华亭她妗子游亲戚没款,给称糕点3斤2.51元,进城吃花4人0.9元,茶叶1.5斤1.6元,游玩东湖,照相、坐船、吃饭等合支3.1元。给她妗子扯花料衫3.8元。”

1987年5月2日,农历四月初五,这是我的曾祖母去世三周年过事的日子。华亭舅家的远路亲戚也来参加这场纪念活动。过毕事,父亲陪着舅家客人在县城转了一天,看了东湖,坐了游船,尝了县城里的小吃,母亲还给妗子扯了一身时兴的布料。东湖游玩的照片至今镶在老家客厅的相框里,父亲和母亲很年轻,他们划着船,陪着亲戚,难得在东湖享受半天轻松惬意的休闲时光。

1987年,我已经5岁,对于曾祖母的三周年纪念活动,脑子里留存的是当天家里过事的情景。

院子里搭起了简易帆布棚,从学校拉回几十张课桌凳,两张长条课桌拼在一起,摆4条长凳,这就是能座10个人左右的席桌。厨子在二门外的后院支起炉灶忙活,来人都在前院安置落座。我跟着大姑坐在桌前,兴冲冲地等着坐席,结果被父亲从板凳上拽下来,直接拎到了后院。

父亲说,来了这么多人,座位这么紧张,你一个碎娃坐啥席哩?把地方让开,叫来的人先坐!

大姑紧跟着来了,她把我拉上,又一次进了席棚,坐在了席桌前。父亲挨个敬酒时候,看到我拿着筷子,瞪了我一眼,但没有言传,就又过去了。

关于曾祖父的三周年纪念日,我就记得这么多。

曾祖母留下了一句名言。当年,我刚出生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家里情况又紧张,亲朋乡邻有好些人都物色下家,想把我送出去。曾祖母握着拐棍,把炕边敲得哐哐响。

“这屋里自老就缺人手,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三个男娃,你爷父们可又打主意,想把老三送人,谁今天要敢这么做,我就碰死在他跟前。一攀笼木头楔子,总有一个成材料的!”

曾祖母的话说到了我母亲的心里,也戳到了我父亲、我爷的痛处。想把我送走的念头最终被曾祖母的一顿输出给浇灭了,我也从此成了辛家的一分子,成了父亲的后人。

曾祖母活了99岁,她成了家里和村子里人敬仰和尊崇的“偶像”。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向军:半个世纪的温情(上)
忙碌的早晨
全国第二届“七夕杯”爱情作品大奖赛入选作品展:张燕青
老屋
厚此薄彼?大舅过寿我给2万,二舅过寿我给200,我问心无愧
英家族6代同堂:妈妈14岁 外公29岁 曾祖母47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