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0年元月26日(腊月卅)晚,去我父房喝酒,给父5元。”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父亲的手账“1990年元月”

1990年的春节在我们的期待中一天天走近。

没有分家之前,大家庭就像是一辆超载的马车,每前进一米都要鼓足力气,一不注意,马车就可能掉进路边的沟渠,或是某个重要部件突然受损,马车就地瘫痪不前。

分家是痛苦的。一夜之间,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全部成为遥远的记忆,摆在眼前的,只有形同陌路的隔阂与距离——尽管两家住在同一个院子,门对门只有四五米的距离,但彼此打个照面,一句话不说是常态。似乎,分家是父亲和叔父俩人都不愿面对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谁也拉不下面子,试图去缓冲这种难言的尴尬和冷漠。

凡事是有坏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分家另过,父亲原来要操的心,现在全部转移到我们一家六口人身上,就好比超重的马车卸下了一部分货物,载重量减轻,马车自然跑得轻省,速度也要比之前提高很多。我们的家庭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在有限的收入前提下,尽可能地平衡各种社会关系。

“1990年元月21日,买村商店煤炭150斤8.25元,斜对门侄女小平出门待上马筵席拉礼5元,堂妹改翠正月初六出门给三叔父款10元。”

“1990年元月22日,召应结婚,拉礼2元;二队宏祥结婚买四色礼,拉礼10元。”

进入腊月底,过事的密集起来,这是过年之外,家庭花销最多的时候。小平是斜对门盼润哥的妹子,召应是同一队的年轻后生,这两家和我家不是一门子,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离得都有些远了。父亲给两家行情拉礼,在金额上有所区分。盼润哥与我父亲年纪相仿,辈分低一辈,称我父亲为叔。两家斜对门,邻里关系处得极好,这也比家门户族中有的本家人走得更为亲密。父亲手头倒不开了,直接去对门给盼润哥张嘴,临时周转个几十百来块。母亲招待亲戚,没有鸡蛋或油盐酱醋茶了,打发我们姐弟随便一个,去对门先借一点应急,这都是平常日子最常发生的事情。离得远、住得近,这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所以,在过事拉礼这件事情上,金额多少也就能体现彼此之间的私人关系。

改翠姑是三爷的女儿,正月就要结婚,大概是提前筹备婚事,手头不宽裕,父亲给了三爷10元。又或许是,生产队分产到户时候,家里的一部分短拨款划到了三爷名下,他是债主,我们是借户,三爷要在正月给女儿办婚事,父亲主动拿过去10元钱,既是应急,也算是给三爷还款。

二队宏祥是母亲娘家大姑的孙子之一,虽然同村不同队,但因为母亲的缘故,原本的同村人又多了一层亲密的亲戚关系。既是亲戚,那就不能空手两吊过去,必须得准备四色礼,还要准备现金,该有的都要有,不能节省,这是规程,大家都眼睛睁大看着哩,不能让人笑话!

“1990年元月26日(腊月卅),晚去我父房喝酒,给父5元。”

除夕夜团圆饭,多少年都这样过来了,分家是分家,老规矩不能破。叔父家准备了饭菜,我家也准备了饭菜,两边都把备好的饭菜端进了祖父的房子。

分家时候,从两间厨房扎出来一间,盘了火炕,作为祖父的卧室。一间房子没有多大,脚地只能站几个人,两家饭菜端进去,只能在炕上铺油布,把碟子盘盘全部摆好,能上炕的都上炕,上不了的坐炕边,或是围着饭菜坐凳子,两家人合在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当然,重复的菜也有,比如凉粉,豆芽拌粉条,重样就重样,人多了,再多的菜也不显得多。

过年过年,娃娃盼着压岁钱,老人也不例外。尽管为分家的事情闹过不愉快,爷父俩脸红脖子粗的在一块吵过、闹过,但在年三十晚上,谁也不会提这档子不高兴的事情,父亲准备了5元钱,在喝酒的当儿,递到祖父的面前。赡养费也罢,过年的心意也罢,祖父很高兴,接过了长子递过来的5元钱。

“1990年元月27-29日三天,凡是来家拜年的家门户族、亲戚友人的娃娃伙,我和她都给散年钱共支12元。初二去拜年,给两个外婆各4元。”

家门户族近20家,大年初一相互走动拜年是老传统,大人领着娃娃,进门第一件事就是互相问候,“年过好么?”“一样,一样,都好!”简单聊聊收成、老人健康、娃娃念书等等情况,不消几分钟,又要匆匆赶赴下一家拜年。父亲极讲究,凡是来拜年的娃娃,一律都要发给压岁钱,崭新的一毛、二毛钱从口袋掏出来的时候,娃娃伙都睁大了眼睛,父亲不断重复抽出一张,递给其中一个娃娃,再抽出一张,递给另外一个娃娃的动作。一毛钱不多,但在娃娃伙的眼里,这可以办很多事情,挨家挨户串下去,还能攒个几块钱,这就是拜年的诱惑之一!

1989年8月7日,全家人在华亭县照相馆合影。

父亲对所有家门户族的娃娃慷慨,但不见得别人也对我们姐弟慷慨。发年钱的人家不管多少,每年都要发,不给年钱的,尽管我父亲每年都要给他们的娃娃发年钱,我们却从来没有收到过对方一分钱的年钱。有了比较,就有差距。有的人家比我们情况好得多,却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父亲说,过年就这么一点盼头,娃娃伙上门拜年来了,给个年钱是心意,更是对老规程的传承,要是人和人之间没有来往了,那就把日子过成孤家寡人了,活着还有啥意思?

两位外曾祖母已年过八旬,耳不聋、眼不花,行动方便,初二给自己的大外婆、二外婆拜年是雷打不散的规程。父亲领我们姐弟几个过去,通常要先到大外婆家拜年。父亲的拜年不是走亲戚,他要给祖案上的老祖宗们敬香磕头,还要给坐在炕上的外曾祖母磕头。

2014年大年初一,俩孙子给我的父亲和母亲磕头拜年。

父亲站在前面,让我们姐弟跟在后面,他发出“指令”,“来,先给你爸婆作揖,再磕头,记着,活人磕一个头,不能磕三个。”父亲年年初二都要给大外婆磕头,接着去二外婆家。

有一年,父亲有事耽搁,午饭已过,他还没有来二外婆家,我等得心急,直接给曾祖母磕了几个头,这下把老太太逗乐了,每次我父亲过去,总要说说这事,“这么个碎娃,竟然比大人还有礼数,非要给我磕头,你把娃娃教育得好啊!”

传统是什么?就是时至今日,每年大年初一早晨,我们全家老小都要给祖宗敬香磕头,上至年过七旬的母亲,下至刚过周岁的侄娃。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元感怀
侯进元:河湟人家
对一条蛇的怀念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想起曾祖母,3个惨痛的教训,折磨了天下父母!
英家族6代同堂:妈妈14岁 外公29岁 曾祖母47岁
爱到无声不染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