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曹永年:内蒙古地区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著名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曹永年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元13世纪以后,内蒙古地区形成以蒙古民族为主体、汉族为人口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2000多年来,内蒙古各民族间交流融合,民族关系的主流始终是友好交往。内蒙古地区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史

曹永年说,内蒙古地区处于亚洲腹地,连接着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带。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形成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分界线,也形成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两大民族体系。

最高200W雄兵任你指挥,这战场,大有可为
广告

曹永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这两类民族要联系,特别是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最方便的就是跟中原联系,而这个联系的纽带,就是长城沿线,恰恰在咱们内蒙古(地区)。

曹永年说,游牧与农耕经济需要互补,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人民需要交往。在历史长河中,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融合,和平友好、共同发展是主流。

曹永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比如明代 有历史记载在内蒙古丰镇一带地区,烽火台一般有多的12个人 有的8个人来守卫。这8个人家在大同,拿了薪金以后就在大同买一些针 线 茶叶 粮食等等,再拿到墩台来交换。交换羊腿 牛羊皮 马尾,拿来这个以后又拿到大同去卖了。建立了友谊。历来都有交换的场所。

展开剩余50%

曹永年说,各民族在经济的交流交往中,也促进了语言的交流。

曹永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呼和浩特有麻花板、刀刀板、攸攸板,这个板是明朝的语言,板升一般说就是百姓,是蒙古话的汉话。还有语言很明显的就是站,呼和浩特站,这个站是蒙古话,过去汉语里过去叫驿,不叫站,吸收了蒙古语,还有胡同,也是蒙古语吸收在当时的汉语里。

曹永年从事蒙古史研究近60年,先后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由他主编,蒙、汉、满、达斡尔等4个民族的17位学者共同完成的四卷《内蒙古通史》,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勾画了内蒙古历史发展的轮廓。曹永年说,内蒙古民族团结、社会繁荣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机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各民族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旗帜下空前团结,淬炼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曹永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内蒙古地区历来不是一个民族的,是多民族聚居区。这是客观存在的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在内蒙古地区,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最生动最形象。中国的统一稳定、民族团结确实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要维护。

来源:腾格里新闻

本期编辑:王鹏

对: 张乐乐

首赞 +1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挖掘特色资源,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丨理论
「石榴谈」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国内蒙古族是怎样看待蒙古国的?
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敖其教授来学校讲学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内蒙古游览(六)成吉思汗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