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寿的秘诀,就在高僧们的修行中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主播小波朗读音频

文丨光慧

一日三省吾身,方能安身立命

本书介绍:

本书出版自2013年,一诚法师用利落精到的语言为迷航的人开示智慧,结合人们在工作、事业、生活、感情、为人处世等方面遇到的困惑,为这个浮躁多变的世界里内心动荡不安的人们,开出一剂安顿身心的良药,引导我们修出一颗好心,修出一份宽怀。

高僧中多长寿的人,所以常有人认为佛教修行里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其实,我们出家人参禅之前要调和睡眠、饮食和身体,做好禅修的基础准备,这本身就是养生。

而且,参禅打坐的姿态是人最平衡的一种姿态,这对养生自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古人早就说了,养生以养心为上。高僧们为什么大多长寿?因为他们修心的境界高。心里特别清净,安宁,这样身体才能够得到调和。

内心的明朗平和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你的情绪不稳定,你的心态不平衡,特别的自私,特别的贪婪,那还拿什么去养生呢?如果内心没有片刻的静定,成天在那里打小算盘,心里的念头见不得光,或者情绪上的起落特别大,一下子悲,一下子喜,一下子得意洋洋,一下子满腹抱怨,这样的话,身体也就会一直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当中,得不到休养。

那么,怎样才能使内心保持明朗平和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缘。随缘不是随便,不是别人问你吃什么,你随口说一句“随便”,而是真正的顺其自然,与自然的纯粹融为一体。

打个比方,世人喜日出,因为日出昭示着希望;不喜日落,因为日落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在禅门中人眼中,日出也好,日落也罢,皆是天地运行的一种规律,正如荣与枯都是生命固有的一种状态,本就无需以人心的悲喜来评价。荣也好,枯也罢,都是无心、随缘的结果,都饱含着生命自由而纯粹的喜悦。

花草树木的枯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正如昼夜的交替、四季的转换一样,是自然界里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一旦与个人际遇相联系,人们便会生发出无限感慨,大多数人都会因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伤慨叹,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枯有枯的道理,荣有荣的理由,本无好坏之分,不好只是个人根据主观感受作出的评判而已。

面对生命的起灭,人生的高低起伏,得失成败,如果能抱持着这样一种“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的心态,没有计较,没有分别,所有的得失宠辱,你都很平和地去接受,很乐观开朗地去应对,那么,这就是在养生了。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在没有即位之前,曾经为了避难而隐居在佛寺中,担任那里盐官禅师的书记。他非常欣赏佛教中不立文字,不着形象,不假外求的思想。

当时,他隐居的寺庙住持是黄檗禅师。有一天,李忱看到黄檗禅师对佛像顶礼膜拜,于是走上前去问:“住持,你一直教导我们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为什么你却在这里虔诚地礼拜佛像呢?”

黄檗禅师生气地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应该要如是求,你懂什么啊?”

李忱听了很不服气,嘲笑着说:“既然如此,那么禅师以前说的话都是装模作样了?”

黄檗禅师听了,大为恼火,狠狠地打了李忱一个耳光。李忱被禅师的突然施暴吓坏了,愣在一旁,过了几秒钟才不高兴地说:“亏你还是个信佛之人,怎么能这么粗暴呢!”

黄檗禅师走上前去,又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竟然敢对我说粗说细。”

李忱不甘示弱地辩解道:“既然你能拜佛、拜法、拜僧,我为什么就不能说粗说细呢?”

黄檗禅师笑着说:“你说得很对,我可以拜佛、拜法、拜僧,你也可以说粗说细。”

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这是无心禅,不管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都是真心的。所以,既不能跟一般人同流合污做坏事,也不要标新立异,要不拘泥于形式,形式只是外在的东西,并不重要,只要一个人能拥有坚定的意志,保持真实的自己,形式的存在就是虚幻的。

他是一个腼腆的人,但只有在播音的时候才会放开自己

如果你身在北京,请每天清晨收听广播101.8兆赫

收听最美的声音,寻觅最真的佛缘。

文字编辑:天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学丛书《传心法要》的编篡者~黄檗禅师和唐朝名相裴休的故事
宜丰黄檗山塔群
清明问禅
禅诗——悟道偈(一)
美国馆藏明末清初渡日高僧临济宗黄檗僧无心性觉禅师墨宝欣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最有个性的高僧,最后两句流传千年,年年入选课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