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海钩沉|戏曲文献《录鬼簿》的几个疑点考释(中)

(续上)

四、《录鬼簿续编》的作者是谁?

关于《录鬼簿续编》的作者,现在有两种观点,第一作者是元末明初贾仲明,再一个就是无名氏。先说笔者的结论,那就是该作者不可能是贾仲明,而其作者存疑,即无名氏。理由如下:

1、古人很少给自己做传记

天一阁蓝格抄本中,除了有锺嗣成撰写的《录鬼簿》,还有贾仲明的八十篇吊词。除此之外,《录鬼簿续编》是当世唯一孤本,里面补写和记载了元明时期很多文学家籍贯生平以及作品,这是对当今研究元明时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详实的一手资料。

然而,按照过往惯例,古人一般很少给自己做传。毕竟盖棺论定,是非自有公论,功过他人评说。如果自己撰写会让人感到粉饰过多,没有君子的坦荡之风。因而一般文人名士很少给自己做传,有的为了得到后世赞誉,会委托好友撰写传记和墓志铭,以彰显功绩。这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甚至为了让名人大家写碑铭,花费巨大。诸如元稹委托白居易撰写自己碑记,其子给的润笔费多达六七十万钱!

当然,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历史上也有给自己写的,比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不过,我们阅读其文就知道,这两篇都非传记。传记一般有生平功绩,而《太史公自序》名为自序,应为文学形式“序”,并非“传”。该序主要说明太史公撰写《史记》的缘由,是心有郁结发愤而作。而关于自己的经历只是一笔带过,创作的理由之一。《五柳先生传》也不是传记,而是为了针砭时弊同时表达自己安贫乐道、清高不羁、高贵节操的告白书。

扯得有点远,我们回到原文。在《录鬼簿续编》中,贾仲明的小传可以看出是他人撰述,比如有:“公丰神秀拔,衣冠济楚,量度汪洋”,自己不可能称自己“”,也不可能这么不含蓄的夸耀,只能是后人对其的描述。因而《录鬼簿续编》不可能是贾仲明所作,或者可以说至少这篇传记不是其所作。

2、《录鬼簿续编》无《凌波仙》

《录鬼簿》中收录了151位戏曲家,锺嗣成对其进行分类介绍。由于锺嗣成对已故好友宫大用等18位戏曲家非常了解,因而都立传并赋写了18首《凌波仙》吊词,其他录入的曲家则没有赋写,其原因是对其生平不甚了解。这说明锺嗣成撰稿非常谨慎,不妄自评价,因而其文中传记资料应该完全真实,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后世贾仲明在看到《录鬼簿》后,感到非常遗憾。憾于“美乎前辈诸贤大夫名公士出处文学列于簿,凡宫大用等已吊之余者,皆无文焉”。于是在八十高龄,决定给其他前辈戏曲家补写吊词。在其跋文中介绍,“首先公卿大夫四十四人,未敢相挽”,锺嗣成已经赋写吊词的十八人自不复作。而只是对其余戏曲家赋词凭吊,“自关先生至高安道八十九人,各各勉强次前曲以缀之”。

贾仲明的吊词合计80首。笔者统计,从关汉卿开始,“传奇名公”共计五十六人,每人都撰写《凌波仙》共计56首;“已死才人不相知者”王思顺等八人合计1首,刘宣子和锺嗣成同舍因而单列1首;“方今知名才人”二十人20首;“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高可道、董君瑞、李邦杰、高安道四人合计1首《凌波仙》;然后所有“已上诸公卿大夫、高贤逸士鸿儒”合作1首;因而八十九人共计80首吊词。要注意的是,上面分类是按照锺嗣成分类,而不是贾仲明分类。并且在贾仲明赋写吊词之时,以上八十九位戏曲家都已经辞世,这也是为何叫吊词的缘故。

然而在《录鬼簿续编》中,收录了钟嗣成、罗贯中等71位戏曲家,可是却无一篇吊词《凌波仙》。若说有的人还健在,不可能写吊词。可是其中不少交往数十年的好友,比如杨景贤、王彦中、徐景祥、丁仲明等,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戏曲家,作者自言和其交往五十年以上。并且都已去世,然而只有小传,却没有吊词。

按照贾仲明给以往前辈赋词的惯例,以及从所赋80首《凌波仙》看出其才华横溢,曲辞顺手拈来。好友曲家去世,如今补写《录鬼簿》,不能说大写特写,自然会不吝一词。然而蹊跷的是并无吊词,这自然说不通。因而可以肯定,《录鬼簿续编》肯定不是贾仲明撰写,而是另有其人。

3、作者活跃地域差异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戏曲壁画)

在《录鬼簿续编》中,有贾仲明传记介绍。“山东人,天性明敏,博究群书。善吟咏,尤精于乐章、隐语”,“尝侍文皇帝于燕邸,甚宠爱之,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说明贾仲明曾经主要生活在北京,侍奉明成祖朱棣,很受宠爱。并且贾仲明很喜欢交往天下文人名士。“后徙居兰陵,因而家焉”。指晚年把家搬到兰陵(今山东临沂),从此主要生活在山东。

在贾仲明补写的《录鬼簿》的跋文中,自述“永乐二十年壬寅中秋淄川八十云水翁贾仲明书于怡和养素轩”,说明贾仲明晚年生活在淄川,也就是如今的淄博市淄川区。这就和上文中兰陵(临沂)有很大差异,毕竟一南一北,相距甚远。我们只能以贾仲明自述为标准,说明当时给贾仲明列传的人并不是十分了解其生平。不过可以总结,贾仲明传记中主要记录其生活主要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其他地方暂无证据。

而在《录鬼簿续编》记述其他戏曲家的时候,尤其是和作者交往多年的传记中。却这样描述,“至正间与余交于吴门”,“交余甚深,日相游览湖光山色于苏堤、林墓间,吟咏不辍于口”,“与余在武林会于酒边花下”,而且这些文士作家大多生活或活跃在杭州一带,因而可以确定作者主要生活在杭州。这和贾仲明主要生活在北京和山东很难对得上号,因而作者很可能另有其人。

4、《录鬼簿续编》作者是谁?

从以上证据可以看出,贾仲明绝不可能是续编作者,那么作者是谁?可惜的是,现在存世的《录鬼簿续编》版本只有天一阁蓝格抄本,并且是唯一一本孤本,里面并没有作者介绍,也没有提拔序文之类。笔者猜测是在流传过程中遗漏了,因而只能从续编中的蛛丝马迹进行猜测。

从续编中许多传记可以看出,作者和很多戏曲大家都有交往,有的在五十年以上,那么该作者应该是长寿之人。并且从这些传记来看,作者和戏曲作家经常吟诗作赋,填词写曲,相约游玩。因而可以确定,作者肯定是当时知名的戏曲作家,并且长期活跃生活在杭州。

关于作者生卒年限,从罗贯中传记中可以猜测,“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说明作者在至正甲辰(1364年)风华正茂,到了1424年依然健在。因而可以推测,该作者应该生于1340年前后,卒于1430年前后。

于是我们大致得出作者画像。作者生卒约1340~约1430年,很可能是浙江杭州人,幼年聪慧(和罗贯中忘年交),擅长诗词歌赋曲辞,长期活跃在杭州一带戏曲行业,和大多数当时知名曲家都有交往,最后以高寿辞世。而这和贾仲明(1343年~1422年以后)生卒年限非常融合,于是不少学者判定二人是同一人,这从上面论证来看又不太可能。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壁画)

那么,同一时期同一兴趣爱好的戏曲名家,都同时对《录鬼簿》进行补写和编撰,并且在续编还有贾仲明传记。那就出现了疑点,说二人有交往吧,无法解释为何续编没有《凌波仙》吊词?说无交往吧,同时期贾仲明的传记又从何而来?这就有点蹊跷。

那么,笔者推断,会不会是这样?那就是《录鬼簿》第一次成书于1330年,作者锺嗣成。在该书传抄刊印过程中,作者还进行过修订编辑,该书流往各地戏曲爱好者,期间自然有不同的刊印抄本,出现鲁鱼亥豕。

大概过了九十年左右,贾仲明看到只有151人的原本《录鬼簿》,于是补写80首《凌波仙》吊词,并在1422年再进行刊印出版,这是第二种版本,补写者贾仲明,该版本没有《录鬼簿续编》其他71位曲家。

(清光绪三十四年王国维抄本)

而在同一时期,杭州作者也是看到151人的原本《录鬼簿》,并没有看到贾仲明的补写吊词(不太现实,因为是同时期创作)。于是按照锺嗣成既有的分类进行续编,补写了当世戏曲名家传记。不过作者并没有给他们补写《凌波仙》,按照以前文体进行编撰。这是第三种版本,该版本只有原本和续编本,其中缺少贾仲明的80首吊词。

后来,有人看到这两种版本,于是在传抄的时候,对其进行复合刊抄。并且在复合的时候,收录了贾仲明的传记,也许还有续编作者的传记或跋文。然而在传抄过程中佚失了续编作者的传记跋文,成为残本。也就是说这是第四种版本,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一阁蓝格抄本。

因而可以推断,《录鬼簿》作者至少有三人,那就是原作者锺嗣成,补写80首《凌波仙》吊词的贾仲明,续编71位戏曲家的杭州作者,以及其他对其进行补写的作者等。

(关于《录鬼簿》中其他考释,诸如罗贯中籍贯生平,我们下文待续)

2023/7/3榆木斋

参考文献: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汉 司马迁编撰

《五柳先生传》东晋 陶渊明

《录鬼簿校订》[元]钟嗣成 撰 [明]佚名 续 王钢 校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末明初贾仲明杂剧《玉壶春》赏析
齐鲁古典戏曲概说(三)
新书 |《录鬼簿及续编校订笺释》出版
三国志演义的作者
施耐庵(shi nai an)是不是‘实乃俺’(shi nai an)
贾仲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