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海钩沉|戏曲文献《录鬼簿》的几个疑点考释(下)

(续上)

五、《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的籍贯生平简考

从上文分析可知,《录鬼簿续编》作者并非贾仲明,而是另有其人。并且由于《录鬼簿》以及续编经过多次修订刊印和传抄,随之出现不同版本以及纰漏差错,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因而今人在考据时,不应僵化死板,生搬硬套,而是要谨慎考据,相互印证。正如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是真正的考据精神。

1、《续编》罗贯中引起争议

为何要提考据精神?主要是《录鬼簿续编》中的罗贯中传记,短短五十余字,引发了众多争论,关于其籍贯生平吵得不亦乐乎。按说目前所有和罗贯中相关的古籍典藏当中,《录鬼簿续编》是最早的一手材料,本应无所争议。如果是其他一般戏曲家,自然也很少有人置喙。奈何罗贯中鼎鼎大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况且该史料还推翻了其他结论,自然触动了不少地方的利益。于是,一场争吵在所难免。

本来如果是纯粹学术之争也就罢了,大家自然可以引经据典,相互切磋,商榷讨论。可惜的是,近三十年来,学术风气已经偏离轨道,往往一个名人的籍贯考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学者”们往往带着一己之私或者在利益的裹挟下,要么是为家乡争利,以显人杰地灵;要么为了彰显和名人同乡,“我也姓赵,与有荣焉”。于是乎,先定结果,再找证据,强词夺理,东拼西凑,沾亲带故,死拉硬扯也要把死去的名人“拉回”本地。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五六十年前,社会又是另一种风气形态。在砸碎一切的指引下,别说无人敢没事找事给本地拉扯古人,即便是真的是本地名人,名胜古迹典籍都会被砸个稀巴烂。更别说那些似有似无,甚至沾不上边的名人,自然是矢口否认,拒之门外,唯恐躲之不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气,相差不过几十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又感到莫名的悲哀!

2、罗贯中籍贯的几种说法

废话不多说,我们回到本文主题。那就是简单讨论一下罗贯中的籍贯生平。目前关于罗贯中籍贯有五种说法,分别为杭州、庐陵、中原、东原、太原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三种,分别为山西太原人、山东东平人、浙江杭州人,我们下面主要讨论这三个说法。

3、各自依据及考据

1)太原人

《录鬼簿续编》中有《罗贯中传》:“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从前面考据可知,该书作者为无名氏。以前人们是以贾仲明(1343~1422以后)来考据罗贯中年龄,这是错误的。不过也可以从中得出罗贯中大致生平。

文中“至正甲辰”是指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历1364年。“别来又六十余年”,那么《续编》成书大致为1424年前后。“忘年交”在古代指二人年龄相差一般在20岁左右,至少要大一纪12岁才能称得上忘年交。有人认为作者比罗贯中大,这是无稽之谈。因为作者成书时大致80岁左右,至正甲辰和罗贯中复会时,20岁左右。不可能和几岁的孩子称为忘年交,况且这几岁孩子还自号湖海散人!

因而,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罗贯中比作者大一纪12岁或者20岁以上。那么在至正甲辰年(1364年)的时候,大致在40岁左右,而作者在20岁左右的。可以推出罗贯中大致生于1330年前后,至于卒年可能在1420年以前。因为作者过了六十年并无确切消息,“竟不知其所终”。于是,我们从《录鬼簿续编》推断出,罗贯中,太原人,生卒大致约为1330年~1420年前。

2)东原人

目前最早版本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载庸愚子即蒋大器(1455-1530)作于明孝宗弘治甲寅年(1494)的《序》,文中有“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而明代不少版本中都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是确定罗贯中是《三国演义》作者,并且认为其是平原人的最初依据。

除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和有些版本署名之外,还没有其他记录罗贯中和东原的辅助证据。而有的学者论证,东(東)原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地方称谓,然而《尚书·禹贡》中有“东原厎平”,东原就是指东平。于是,蒋大器所说“东原罗贯中”意思是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

3)杭州人

最早见于明朝郎瑛(1487~1566)撰著的《七修续稿·卷二十三·辩证类》“三国宋江演义”条:“《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昨于旧书肆中得抄本《录鬼簿》,乃元大梁钟继先(锺嗣成)作,载元、宋传记之名,而于二书之事尤多,据此尤见原亦有迹,因而增益编成之耳。”

郎瑛认为,罗贯中是杭州人,并且是依据元代的旧本增益编撰的《三国演义》,依据就是《录鬼簿》中有很多关于三国和《水浒》的剧目。这是现在学者考据罗贯中是杭州人的最初依据。

另一个附征是根据清代清嵇璜(1711年~1794年)、刘墉等奉敕撰《续文献通志》记录:“《水浒》罗贯中著。字贯中,杭州人。”还有一个证据是1959年在上海发现了元代理学家赵偕的《赵宝峰先生集》,卷首是一篇《门人祭宝峰先生文》,该文写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其中列举了31个门人的名字,其中就有罗本。有学者认为按照年龄排序,正好和我们现在考证的罗贯中吻合。并依据宝峰先生是浙江慈溪人,因而结合明代郎瑛的记录得出结论罗贯中是杭州人。

4、罗贯中籍贯论证

1)历史资料越早越接近史实

一般来说,对于古人考据,如果有实物资料那是第一手资料。比如考古挖掘墓碑铭记等,以及名人的笔记、著作、记录、手册等等。这些都是原始资料,几乎无可反驳。如果没有,只能依靠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则,那就是第一,年代越早的记录越准确;第二,正史记录远比野史记录准确。实在没有只能通过其他间接资料进行论证。

而对于罗贯中,一是元代历史短,文献资料管理混乱,再加上官方语言为蒙古文,况且当时文人不受到重视,因而正史没有记录。那么我们只能依照后来记录来考据。从资料年限和真实性来看,《录鬼簿续编》记录罗贯中太原人是最早的文献资料,后面东原人和杭州人记录明显要差近百年,因而从资料年代和价值上来说太原人比较占优势。

2)东原称谓不存在

先介绍一个籍贯小知识。古人说某人的籍贯,一般都是以祖籍为籍贯。在籍贯地域称谓上,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七国国别。秦汉以后多用郡县制来表述,一直到唐宋时期。比如刘邦,沛酆邑人也,指的是沛郡酆(丰)县。隋朝变郡为州,唐朝增加了府,不过称谓上还是以郡县为基本。到了宋元设路,元明设省,后来称谓基本变成省县,最低为县,不会像现在还有乡街道等。另外,书面传记,还有的以该人的官职、名号、尊称等称谓以示尊重。

了解了籍贯常识,我们就好反驳一些怪论。就拿罗贯中来说,太原人指的太原府,杭州人指的杭州府,这两个都有可能。那么东原人指的是什么?东原府?东原县?可是这两个称谓在历史上都没有存在过,官职、名号也没有过记录,因而不可能作为籍贯。有学者说东原是东平府,依据是《尚书·禹贡》有记载“东原厎平”,因而东原指的是东平。这就有点让人感觉可笑,说籍贯还搜罗到西周时期,那为何不用齐国人或齐人?非要在简单的籍贯上卖弄一下,是不是有点滑稽?!

再一个,如果按照这些学者逻辑,那么“平阳陈寿”是不是说陈寿是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人?事实则不然,《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记载:“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 是指陈寿是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而“平阳”则是官职,因为曾被封为“阳平县令”,有考据说陈寿曾出补平阳侯相,因而历史记载有误。我们先不管他,只说“东原罗贯中,平阳陈寿传”中陈寿不是山西临汾人,那么罗贯中也不太可能是东原人,更何况东原就没有存在过。因而可以直接否定罗贯中是东平人一说。至于有些人说太原是东(東)原笔误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二字差别太大,况且东原一词无所出处,这里就不多言。

3)杭州人证据不足

按照一些学者的考证,因为宋末宝峰先生赵偕是浙江慈溪人,他的门人弟子中有罗本,那么罗本就是罗贯中,并且肯定是杭州人。这个三段论是不是很滑稽?!因为不能因为老师是浙江人,就推断弟子就是浙江人。然后再附会明代郎瑛记录,就认为罗贯中是杭州人是正确的。

要反驳这个论点很简单。不必要用现在的逻辑学反驳。只需要用历史资料反驳,据清朝黄宗羲(1610~1695年)编撰的《宋元学案·卷九十三·静明宝峰学案》“隐君赵宝峰先生偕”条中记载,宝峰先生(约1279年前后在世)在入元后,就一直隐居,“遂隐于大宝山之麓”,大宝山在福建安溪。那么浙江慈溪人隐居在福建安溪这怎么能证明弟子是浙江杭州人?岂不怪哉!这不得不说有些学者真能东拉西扯。因而罗贯中是杭州人的证据不足。

5、小结

综上论述,罗贯中是东平人纯属无稽之谈,是杭州人缺乏严谨证据。按照一手资料远近论证,似乎罗贯中是太原人是目前最为严谨的结论。也许有人会提出一条反驳意见,那就是《录鬼簿续编》并无记载罗贯中编写《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个比较好理解,元末明初,战乱频仍,作者和罗贯中是忘年交,然而六十余年再未谋面,自然不知道其除了戏曲之外的其他作品。况且《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是到了百年之后才逐渐流行,这点情有可原。

六、其他疑点开列和说明

1、关汉卿的吊词作者为贾仲明

《凌波仙》

【明】贾仲明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

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洲。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这篇吊词,在很多文章中,都说作者是锺嗣成,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我们无论阅读哪一个版本,只要认真阅读,都知道锺嗣成只写了18首《凌波仙》。其余的吊词都是贾仲明所作,因而这里作一更正。

2、锺嗣成为何不为徐景祥作传?

先说当时有一本著名的谜语总集《包罗天地》,后来已经佚失,只剩下序文,后来明代郎瑛做了记录。在其著作《七修续稿·卷五·诗文类·谜序文》引《千虎文序》云:“元至正间,浙省掾朱士凯编集万类,分为十二门。何以为类?……,四明张小山、太原乔吉、古汴钟继先、钱塘王日华、徐景祥,荦荦诸公,分类品题,作诗包类,凡若干卷,名曰《包罗天地》。”

我们得知,当时由朱士凯总编纂,张小山、乔吉、钟继先、王日华、徐景祥等合作编写,最后由锺嗣成(继先)做序出版的谜语总集《包罗天地》。而在《录鬼簿》中,有朱士凯给锺嗣成的《录鬼簿》作序。锺嗣成也给除了徐景祥之外其他五人做传记,并且在朱士凯传记中也列出作品《包罗天地》。可见这几个人关系非常要好,然而传记独独缺了徐景祥,是不是有点蹊跷?

还好,在《录鬼簿续编》中,续编作者补写了徐景祥的传记,还指出其作品有《包罗天地》。并且说自己和徐景祥、王彦中、丁仲明是五十年以上交情。其中王彦中和徐景祥齐名,丁仲明是徐景祥弟子。而在贾仲明给朱士凯的吊词《凌波仙》中有“王彦中弓身侍,陈元赞拱手听”,说明王彦中是朱士凯弟子。那么是不是因为徐景祥和朱士凯等其他几位戏曲家差一辈,属于晚辈,因而锺嗣成没有收录?这个存疑,限于篇幅,以后探讨。

七、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录鬼簿》几个版本的疑点考释。由于笔者不是专业人士,只不过兴趣使然。况且学识浅陋,也没有深入阅读和详实考据,而只是蜻蜓点水,仓促论证,看问题难免有失偏颇,因而敬请有关学者斧正。

(全文完)

2023/7/5榆木斋

参考文献:

《七修续稿》明 郎瑛 撰著

《宋元学案》清 黄宗羲 编撰

《录鬼簿校订》[元]钟嗣成 撰 [明]佚名 续 王钢 校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贯中是太原人
金文京:罗贯中之谜
罗贯中
四大名著:罗贯中籍贯考辨
四大名著作者之谜——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作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