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杂谈】——裴正学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编辑:彭家大小姐 魏奇

作者:张建成

编语: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他学贯中西,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裴老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裴老师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伤脾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乃多气多血之腑,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所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皆可伤及胃腑,致胃气失和,气机郁滞。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还有赖于肝之疏泄,《内经》云“土得木而达”,情志不畅,忧郁恼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致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内经》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饮食不节,过饱、过食辛辣,或烟酒过度,损伤脾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致胃气上逆。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滞气机,痰气交阻,胃失和降,致胃气上逆。因此,胃气上逆,升降失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

二.对辨证分型的认识

辨治本病,当分寒热、虚实、阴阳、在气在血。如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等属实证;脾胃虚弱、胃阴亏虚等属虚证;若久病可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

肝胃不和证见:因情志不遂致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牵及两胁,胸闷脘堵,嗳气频频,反酸呃逆,食欲不振,大便不爽,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 g,生姜6g,代赭石15g,苏梗15 g,郁金10g,甘草6g。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下气导滞,白芍养肝敛阴,半夏、生姜、代赭石化痰散结、和胃降逆,苏梗、陈皮宽中理气、和胃降逆。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伴反酸者,加海螵蛸15g,浙贝母12g制酸;胸闷脘堵者,加厚朴10g,莪术10g以行气散结;嗳气频繁者,加沉香(后下)6g,白蔻仁(后下)6g以顺气降逆;若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热者,加黄连6g,公英15g以清胃热。

肝胃郁热证见: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热感或烧灼样疼痛,胃脘胀满不舒,进食后胸骨后疼痛加重,反酸嗳气,呃逆,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疏肝泄热,清胆和胃。方药: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柴胡10g,丹皮10g,栀子10g,黄连6g,枳实10g,白芍15g,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生姜6g,竹茹10g,苏梗10g,甘草6g。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下气导滞,白芍养肝敛阴,半夏、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丹皮、栀子、黄连、竹茹清泄肝胆之热,苏梗、陈皮宽中理气、和胃降逆。共奏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之功。疼痛较剧者,加瓜蒌15g,元胡10g以加强疏肝止痛之力;若腹胀便结者,加厚朴10g,生大黄10g以通腑泄热;若脘胀痞满,不思饮食者,加木香6g,砂仁6g以醒脾开胃。

痰气交阻证见:喉中哽噎不适,胸膈满闷,甚则疼痛,嗳气呃逆,呕吐痰涎或食入即吐,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宽胸畅膈。方药:半夏厚朴汤合越鞠丸加减。

半夏10g,厚朴10g,苏梗10g,生姜6g,茯苓10g,川芎6g,香附10g,栀子10g,苍术10g,神曲10g,丹参10g,砂仁6g,郁金10g,瓜蒌15g,甘草6g。方中半夏、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厚朴、苏梗、瓜蒌行气散结、宽胸畅膈,丹参、川芎、郁金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苍术、砂仁、神曲燥湿运脾、消积导滞。共奏理气化痰,宽胸畅膈之功。若吞咽困难者,加浙贝10g,三棱10g,莪术10g以行气化痰、软坚散结;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10g,枳实10g以行气通便;伴咳嗽者,加杏仁10g,苏子10g,桔梗10g以止咳化痰。

脾胃虚弱证见: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口泛清水,进食时胸膈噎塞感,纳差,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 0g,茯苓15g,砂仁(后下)6g,木香(后下)6g,法半夏10g,陈皮6g,生姜6g,苏梗10g,炙甘草6g。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法半夏燥湿降逆;砂仁、陈皮宽中和胃;苏梗、木香理气止痛;共奏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之功。若脘腹满闷,纳呆便溏者,加苍术10g、山药15g、白蔻仁6g以燥湿健脾;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者,加干姜10g,制附子6g,桂枝6g或加服黄芪建中汤以温中祛寒;泛吐酸水明显者,加吴茱萸3g,海螵蛸15g,浙贝母12g以制酸。

胃阴亏虚证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口燥咽干,纳呆食少,大便干结或干涩不爽。舌质红,舌苔少或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理气止痛。方药: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

生地15 g,天花粉10g,沙参15g,麦冬10g,石斛15g,白芍15g,郁金10g,元胡10g,佛手10g,甘草6g。方中天花粉、沙参、石斛和养胃阴;麦冬、白芍、生地滋养肝阴胃液;郁金、元胡、佛手疏肝理气止痛;共奏养阴益胃,理气止痛之功。泛酸者,可加海螵蛸15g,浙贝母12g或配用左金丸;气阴两虚者,加黄芪15g,党参15g,怀山药15g以益气健脾;大便干结者,可加用火麻仁30g以润肠通便。

气虚血瘀证见:面色无华,身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舌淡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治法:益气健脾,活血祛瘀。方药: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减。

太子参6g,茯苓6g,白术6g,丹参6g,檀香6g,砂仁6g,郁金6g,苏梗10g,赤芍15g,川芎6g,甘草6g。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益气养阴健脾;丹参、川芎、赤芍活血祛瘀;檀香、苏梗、砂仁行气化浊,宽胸理气。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若津伤较甚者,加麦冬10g,元参10g,生地10g,以助增液润燥之力;若阴虚内热较重者,加百合30g,生地15g,知母10g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力;若大便不通者,加当归10g,桃仁10g,怀牛膝15g以活血缓下。

三.对辨证要点的体会

气机不畅,胃气上逆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或水湿痰浊阻滞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所欲不遂,情绪烦躁,常可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反乘脾胃,胃气上逆而引发本病。

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是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治愈,但常因七情内伤、饮食不当而复发,成为本病的难点,所以要求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饮食有节,劳逸结合,才能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对本病的辨证要明辨虚实寒热。缘于本病病因病机的特点,本病以实证居多,实证多为肝气郁滞,胃气上逆,痰热互结,食滞不化。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化痰,消积导滞为法,裴老师常用一方,多有显效,名胃安散逆汤: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丹参10g,木香3g,草蔻3 g,黄连10g,吴萸3 g,瓜蒌10g,半夏6g,代赭石15g,川芎6g,香附6g,栀子10g,苍术6g,神曲6g,甘草6g。胸闷者加厚朴10g,枳实10g;胃痛著加黄芩10g,干姜6g,元胡10g,煅瓦楞15g,明矾3g;大便秘结加大黄6g;吞咽困难者加浙贝母10g,三棱10g,莪术10g;舌质红兼瘀斑者加桃仁10g,红花3g。

对本病的治疗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1.是在抑制胃内容物反流时,可用旋覆花、代赭石,并配半夏、生姜、黄连、吴茱萸以和胃降逆;

2.是在解除胸骨后疼痛时,需辨清疼痛性质,气滞当理气,血瘀当活血,宜气分血分药合用,如元胡与乌药、丹参与檀香,并结合抑制胃酸,可用煅瓦楞、海螵蛸、明矾,常能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3.是“六腑以通为用”,大便通畅与否是通腑降逆的重要环节,治疗本病时应首选大黄通腑以降气,与枳壳、厚朴相配,可加强和胃降逆之力,使邪去而正安。

以上是我跟裴老师学习时的一些粗浅体会,仅为管窥之见。裴正学教授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他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规律的探讨和临证遣方用药的经验,都别具匠心,使人深受启迪。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裴正学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修班论文汇编》2008,154-15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胆汤汇粹
妙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陷胸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
胆虚型惊悸失眠效验方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这5个西药,5个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