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音】历史上的定县翟城村 ​

文章来源:公众号“ 城村会客厅

《晏阳初在定县》

这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和鲜活故事的村庄。

相传,贝加尔湖地区有一部落族人丁零,部分族人南迁至中山一带,翟鼠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酋长,后佣兵叛晋,因翟鼠在叛乱之时,曾在此筑有防御工事和城堡,因此而得名“翟城”。

☝ 定县

在这块热土上,世代生活在此的先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过辉煌。

1914年,乡绅米迪刚留学回国,在其父提出“力倡新学,发展教育”及村治规划的基础上,引领全体村民创办“爱国会”,成立“改良风俗会”、“和睦会”,创办“储蓄会”,设立阅报栏、图书馆,打砖井、修路、推广铁制水车,灌输村民知识,养成优美乡风,制定乡规民约,提倡村民自治。使村民“吉凶相问,患难相助”,达到了“村无文盲,家给人足,事无不举”的境地。

☝ 米迪刚

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时任定县知事孙发旭创建了定州“模范县”。翟城广大村民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也使翟城获“模范村”、“文化村”称号。

1926年,米迪刚在北京邀请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来翟城,在村西80亩官地上创办实验场,试种优良品种;养殖优良肉猪;办夜校,扫除村民文盲。因此,翟城,成为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践”的起点。两年后,晏阳初还将“平教总会”从北京迁来定县。至1936年,工作了整整十年。之后,晏阳初把“翟城村农场”、“定县经验”推广到世界152个国家和地区,翟城、定县蜚声海内外。 热心于平教会工作的社会学家,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李景汉教授,1933年曾对翟城村进行过专门的调查,他认为翟城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米鉴三先生规划村治时期,可以称为《祖创时期》,米迪刚先生归国以后,办理村治的时期,可以称为《组成时期》。在村治组成,各种章程规定后,各职员努力工作时期,可以称为《保守时期》近年来创造与保守各分子努力进取积极合作,又加上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设华北实验区,帮助定县解决定县问题,翟城村又有了新的提升,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改进组织时期》。四个时期的发展,不仅使翟城村在华北出了名,就是在全国也出了名。

☝ 青年晏阳初

☝ 晏阳初全家在定县的合影

☝ 晏阳初在定县翟城村,毛驴是他固定的交通工具

当年,李景汉先生在翟城村调查中说:山西之所以有村制,也是因为受翟城村的影响,孙发绪到任山西省长以后,就急速要把翟城村的一套村治,搬到山西施行,后因去职,未能办到。但在山西后任的推力下,依然延续了翟城村治的做法。当时,在全国十几省中,居然有模范村、县的名称,推其根源,起于翟城村是不可置疑的。

百年前,翟城村在治理村风村貌,改变一代人的思想理念,不断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翟城村人首创的“村民自治第一村”、“中国最早的农业合作社——因利社”、“育正学校”、以及平教会“翟城农场”,堪称那个时代的全国“四个第一”。

01

村民自治第一村

“村民自治”,村公所是翟城村的最高执行机关。翟城村自筹备村治,组织大纲规定以后,就着手建立组织机构。民国四年(1915年)七月孙发绪县长补助开办费300元建筑村公所三间,当年九月落成。所有重要规约,相续定妥备案,村民议举的村长,村佐与全村划分的各区区长,很快推举就职,各股员均议定专人,村公所成立。这些程序的进行,完全是在村民的自觉自愿,公平、公开、平等的情况下完成的。至此,村内一切事物,都归自治公所执行。全村划分八个自治区(就是后来合作社里的生产队)每区设区长一人,归村长管理,掌管本区一切事物。自治公所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制定了具体的村长、村佐、各股员、自治区区长到村公所办公和接待村民的时间,依此解决村民问题,化解村民纠纷,保持村里稳定。

☝ 翟城村小学校的宣传队,利用集市的时间,向群众讲播时事和村里进行的生产情况。

02

中国最早的农业合作社——因利社

翟城村首创的“因利社”又称“因利协社”是农村最初的合作社。据专家考证,它的创建要早于北京大学的消费合作社。翟城因利社虽然多采取东西各国各种合作社的成规,但是,最初的动机是起于创办教育费用储金会。村里的米树屏先生,平素识字有限,仅能勉强记账,就是极简单的书报也不能读完。那时,他根本不知道有国外的合作制度可以借鉴。那是有一天他向村公所提议,由村里先垫款派人到无极县买棉种,回来分配给村中种棉各户,因为不但无极县棉种好,种棉各户可以多收成棉花,并且种棉各户可以无须自己到无极去买。一方面节省了钱,另一方面又节省了时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村公所采取了这种办法,并且扩充发展,扩充的结果,就是后来组织起来的因利协社。

☝ 收棉花的村民

育正学校

03

“育正学校”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创办的。这与翟城村开明士绅米监三重视教育分不开,他首先在村里成立了教育会。他认为,现在的村治之发达,村治之成功,必得以教育做基础。没有教育就不能建设很巩固的村治。实践证明,米监三对教育的认识是高瞻远瞩的。翟城村之所以能建设村治,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是与教育与人才的培养、储备相关联。翟城村除了育正学校,还有女子初高小学校。自从平教会到定县办华北试验区,又帮助翟城办了育才女子学校、育才男子学校。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有一处男平民学校,一处女平民学校,实验学校四处,男女各两处。当年,李景汉先生在调查翟城村的教育情况时,语重心长的说,翟城村,“还有两件事是最值得说的,因为这两件事情,实在可以做全国教育的模范。第一是普及教育的事情,第二是办了教育费贷用储金会”
民国三年(1914年)十月翟城村学界同人,为了谋求村教育的普及,由村长村佐等召集会议,共同商量进行的办法,议定规约十二条,公举学务委员一人。凡村内人民,凡在学龄期内的,应受国民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儿童从六岁的次日起,到十四岁止,这期间叫学龄。学龄儿童的家长,负有督令儿童读书的责任,在十二条规约中,还具体规定了学务委员及校长的责任。如:儿童该入校学习,而没有到校,超过一周,校长应报告学务委员,学务委员就应该去劝导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令儿童入学。这种负责督劝孩子上学的方式,至今仍值得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学习和效仿。

☝ 学生放学的情形

 翟城村的国民学校是不收费的,源于村里有教育费贷用储金。李景汉先生在翟城村的调查中说:米迪刚先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费贷用储金之商榷》,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了三种具体的办法,第一是农村教育费贷用储金,第二是族姓教育贷用储金,第三是家庭教育费用储金。什么叫农村教育费贷用储金?这种储金是以农村为单位的,凡家庭贫寒的村民,都有享用的权利。至于筹集的方法,可按各村情形酌定。私人捐助也可,由村中公款公产内指定一部分也可,另款存储也可,由村众合议,商定办法,分年筹集也可。总之设法集资,使村内贫苦儿童能够读书。至于第二、第三教育费用储金,也都是为了让贫苦儿童能上学,受教育无忧,家庭前途有望。

翟城村创办和执行的是头一条,这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开“集体资助”让“贫苦儿童也能入学”的教育先河。值得一提的还有翟城村的育才学校,这所学校的目的是培养村中领袖人才,办理村中的自治事物,这为翟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借鉴。

☝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堂

☝ 平民教育的負責人

☝投身于平民教育的工作者及教师

☝ 平教会在上课

翟城农场

04

平教会“翟城农场”,是1926年10月晏阳初带领平教会农事人员建立的。他的目的是为搞好“扫文盲 做新民”的活动做先期准备。晏阳初先生说:“民以食为天,要想让农民学文化,首先要让他们吃饱肚子”,因此,平教会在农村,农民中的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倡“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在翟城农场,农民们第一次见到了从国外回来的 “洋博士”。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脱下西装革履,换上农民服装,甘心与农民交朋友。据1988年76岁的原翟城农场农工张起回忆:当年,农场里有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农学博士冯锐,他和农工们一样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每天从清晨到傍晚,他都是和其他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庭园,调查了解定县各式农具的应用,以及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果品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的情况,然后找出里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一套农作物耕作法、轮作法、养猪法、肥料收集法、肥料保存法、肥料施用法、浇灌法、排水法、病虫害防治法等。农场的科学耕作方法,彻底打破了原来农村延续了千年的刀耕火种的老套路。经过不断的实验,农场的谷子、小麦、玉米都比一般农家庄稼长得旺盛,收成极好。农场里还设立了桃、梨、苹果苗圃,一边育苗,一面向外面推广新技术。在蔬菜品种上,农场特别研究了白菜、西红柿品种的改良,使新品种在农村广泛推广。农场还和金陵农学院合作育成了“114号中棉”“平教棉”新品种。新品种在定县一些区域推广后,秋天棉田里棉朵如银,一片丰收的景象。

☝晏阳初在定县为农民上课

☝ 练武术

☝ 拉水车

☝ 老匠人

☝ 当地农展会

☝ 农展会上展示的大南瓜

平教会翟城农场对农作物、瓜果蔬菜的实验、示范、推广的作用,不仅仅是使新品种的诞生,粮食、蔬菜的大丰收,更重要的是使广大翟城农民思想的大解放,理念的大换更,一个世纪的大进步。米监三、米迪刚,晏阳初、平教会等仁人志士在翟城村进行的农村实践与示范,她不仅启迪了一代代翟城人,而且在不断开发着更多人的思维及“脑矿”。

☝ 邮递员送画报的场景

☝ 民校教员准备讲课的场景

☝ 寨城村话剧团排练场景

☝ 寨城村宣传场景

1985年,95岁高龄的晏阳初博士应周谷城副委员长之邀回国访问。因客观原因使他回翟城看望乡亲们的愿望未能实现,便托人带去了他给翟城乡亲们的讲话录音。一句“翟城村的乡亲们,姐妹们,农友们……真想见到你们呀……我在县城给大家施礼了……”,使冒雨听录音的村民倍感亲切,当年曾与他共事的老人更不禁潸然泪下。

 一百年前,获“模范村”的翟城,她的辉煌和过往,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骄傲,太多的思恋和太多的思虑。当年的翟城,那个著名的“四个第一”一时声名远扬,外省、县多有来参观者。国民政府次长甘乃光。东北军张学良将军、山东省长王鸣一及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际友人亦曾前来。村西口曾建有数十米高的过街牌坊,上书“表里树声”,侧书“精诚爱国”曾给予了后人多少激励和鞭策。

现在,翟城村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定县实验的前前后后
【犁城传说】 翟家镇张连登村的典故
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我是农民,我的事业在家庭农场
昌乐县宝都街道东埠周村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