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30. 海鹫兴亡——旧日本海航飞行员育成方式的历史教训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330篇原创文章。全文共6381字,阅读需要20分钟。本文曾于2020年8月5日首发于WX。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二战创造了许多全新的记录,尤其是在举国体制的战争动员上,达到了空前但未必绝后的高度,本文将从残酷的高技术战争消耗品——飞行员培养机制上一探究竟。

自从一战中空军崭露头角以来,各强国纷纷扩充空中武力,以求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制空权,压倒对手并获得全面胜利。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经大规模战争验证的兵器和兵种,各国对空中总体战的认知仍然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

尤其是对二十世纪初刚刚在东方崛起的新列强——日本来说,虽然早早就在陆海军这两大军种建立了航空兵的编制,试图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但仍然从兵器设计、战术策划到兵员培养上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剑走偏锋的奇葩道路。

简单来说,日本人根据自己国小民穷的特点,汲取从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的“成功经验”,将未来战争的战术思想定位为“决战模式”,和平时期保持少而精干的兵员数量,战时追求一击必杀,避免进入持久战、总体战和消耗战。

通过1920-1930年代大规模的西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日本的国产兵器设计也体现出强烈的“日本特色”,比如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就极端强调机动性和续航力,忽略甚至是放弃了防护性能,这样的兵器如同一把锋利的武士刀,擅长进攻却几乎没有防御能力。

同时代的西方武器则如同近代史上的重甲骑士一般,既要有长枪,又得有重甲大盾,注重的是攻守平衡,最大化保存使用者的生命力。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战败的骑士愿意付出高额的赎金来换取自己的生命,真正践行了“点到为止”的思想精髓。

同样的思想观念也体现在飞行员的培养上,为了淬炼强大的空中武士团,日本海航很早就在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学员中招收海军飞行学员,众所周知江田岛海校的毕业生都自动成为海军军官,未来在海军拥有无限的上升空间。

但是江田岛海校的学员数量一直不高,自1899年第27期毕业生首次超过100人,到1940年8月第68期毕业生都未超过300名,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150人左右,前面68期共毕业7257人,年均培养108名军官,这个强度对于一支和平时期的海军勉强够用,但无法应付总动员的整体战。

当新诞生的海军航空兵也需要从这么少的江田岛海校里抽人时,这种捉襟见肘的窘态就更加明显了,快速扩张中的航空兵需要更多的飞行员炮灰。需要提及的是,航空兵发展的早期还是一种精英兵种,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欧洲人也认为“连少尉军官都混不上的人无法胜任飞行员职业”,因此早期飞行员全部来自经过正规培养的军官。

大部分的“知名飞行员”就是这一类的“飞行学生”(实质是军官),比如源田实、渊田美津雄、生田乃木次(此人在1932年2月于苏州上空击落了肖特,详见同名公号搜索“义士肖特”)三人就都是海兵52期和飞行学生19期毕业的同班同学,三人中的生田乃木次混得最差,但也活过了战争。

海兵72期之前的各届毕业生都可以在舰队工作一段时间后接受飞行员适应性训练,然后才有机会参加正式的飞行培训,飞行学生制度一共维持了39期(40期?),73-75这三届海兵毕业时间太短,可能还没来得及进行飞行培训。

日本海军航空兵大部分中尉以上军官、分队长、中队长、几乎全部的航母飞行队长都是出身于“飞行学生”制度,1941年之前,江田岛每届毕业二三百人,每届三四十人学习飞行,1929―1938年,10年才培养出338人。

为了证明资质平平的人也能当上飞行员,1924年时任霞浦航空队副长的山本五十六大佐进行了一个“不是天才”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试验,他找来了海兵毕业时成绩为中上的三和义勇大尉,对其说了一番:“如果航母的要求是一百名飞行员当中只有几个天才可以进行着舰的话,这对帝国海军是没用的。只要努力的凡才也可以成为合格的航母飞行员,希望你证明这一点。”

三和倒也对“凡才”的评价不以为怪,认真刻苦地努力去训练飞行技术,终于掌握了航空母舰起降技术,证明了山本“普通人也能胜任飞行员”的高论。三和将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联合舰队作战参谋,参与策划了几乎所有的早期战役,1944年在提尼安岛和角田觉知一起“玉碎”。

仅从现役军官中选拔飞行员显然不能满足日本海军的野心,早在1917年一战尚在进行中,日本海军就启动从现役部队士兵中选拔和培养飞行员,1920年5月开始将这类学生称为“操纵练习生”和“侦察练习生”。

操练生中名气较大就是操练38期的坂井三郎,他1933年16岁加入海兵团,后被派到“雾岛”和“榛名”号担任主炮装填手,不甘平庸的坂井因此报名参加了飞行学员的培训班,终于在1937年3月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霞之浦航空队,同年11月30日以当期第一名身份毕业并代表全班获得天皇御赐手表。

坂井在战时的故事不再赘述,此人从战争中侥幸留得一命,战后出版了回忆录《天空的武士》,为广大军迷所熟悉。操练制度在1940年10月并入“丙种飞行预科练”后废止,总共搞了大约60期。

同理还有一种1919年6月就出现的培养现役士兵的“侦察练习生”制度,同样在1940年9月并入“丙飞”后废止。侦练制度总共也搞了大约60期。操练”和“侦练”在和平时期一年仅招收几十人,能毕业的只有二三十人,如操练34期,千人海选,培训出26人;坂井三郎所属的操练38期,1500人海选,70人通过,1939年毕业时剩25人。实际上,通过“操练”、“侦练”训练出来的飞行员总数也就是3000左右

到1930年代,迅速扩大的海航发现仅仅从现役军校学员和现役海军人员中招收飞行员也是不足够的(海校生数量本就不足,而现役士兵能通过考核的人又太少),于是动了直接从民间招募飞行员的主意,直接招收以飞行员为培养对象的新兵,类似于现在空军从高中毕业生直接招收飞行员的制度。这项招飞制度被称为“飞行预科练习生”,简称“预科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操练生和预科练的差别,从现役海军士兵中选拔的操练生已经成年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否则也无法通过严格的考试),所以只需要5个月的培养就能分配到实战部队。而预科练是从14-16岁的高等小学毕业生中招募,由于年龄太小知识面不足,还需要在军队接受长达三年的基础知识培养后,才能够进入为期一年的飞行学生培养阶段,一名合格飞行员的培养周期长达四年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新兴列强的日本人普遍受教育水平仍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从近代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转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民的受教育开化的程度,日本人显然尚无法在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人才方面跟老牌欧洲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

1937年9月,也就是日本全面入侵中国的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海军对预科练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扩大化改革,此时这种从民间直接选拔飞行员苗子并培养的制度已经成为海鹫的主要来源,改革的方向是增设了“速成班”,即选拔基础较好、年龄较大的民间少年学生(16-19岁),且已经完成了初中课程,这类学员被称为“甲种预科练”(简称“甲飞”)。

“甲飞”学员因为基础较好,加入部队后的基础知识培养阶段可缩短到一年半,然后再接受一年飞行学生训练,总培养周期缩短到两年半

原来的招募小学毕业生(14-16岁)的预科练制度被改名为“乙飞”,基础知识培养时间缩短为两年半(即三年半可以入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进一步减为两年(三年入役)。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甲飞”还是“乙飞”,其选拔培训生的年龄段都比较小,即使经过3-4年的培训加入现役部队时,也在18-22岁之间的黄金服役阶段。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前线飞行员接近枯竭时,无法按照预定时间让“预科练”服役,就出现了大量18岁左右的“娃娃飞行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要的是高达驾驶员不是飞行员!!!--日本海军预科练制度
旧日本海军的飞行预科练习生制度
二战中日本的飞行员为什么不够用?
二战日本飞行员为何越打越少?除了缺乏新鲜血液,主要还是养不起
零战单挑75架“野马”竟能全身而退,如此神操作是何人所为?
百日的纪念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