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位老师辣评“大单元大概念”,一线声音,真实犀利(争议汇总)
userphoto

2023.05.28 河南

关注

语文好

导读

近期,有关“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大主题”的讨论,引发了数以万计老师的关注与讨论。

“湘语文”推送了多篇文章,质疑与批评语文教学中盛行的唯“大”论:

《不提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会死吗?》

《不提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到底究竟谁会“死”?》

《大单元大概念遭炮轰群嘲,打翻了谁的奶酪(兼答孙老师)》。

江苏语文名师的“晋诺工作室”公众号也推送了多篇文章,支持大单元大概念教学:

《不提大单元大概念,当然不会死;但也可不知道怎样活》

《提一提大单元、大概念,似乎能让语文活得更好些》

也有其他一线老师发表文章参与讨论:

大单元、大概念到底会折磨谁——也算是回应

《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不提不会死,提了却“下部没有了”》

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在《语文建设》杂志发表多篇有关大单元大概念的评论文章:

《孙绍振:“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

《孙绍振: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上)》

《孙绍振: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下)》

《孙绍振:三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

其他文章:

《程语文名师程翔:“单篇教学”不过时》

许多老师在语文群,在相关文章留言区,或者通过公众号发信息,参与评论。

我们不刻意选择正面或反面观点,随机挑选25位老师的评论,考虑部分观点较为尖锐,为了不给相关老师带来麻烦,我们隐去了作者信息,如愿意实名,请联系我们署名。

01

我不排斥新事物,不否认“大单元”“大任务”的合理成分,只是不认同那种一边围着“大单元”“大任务”,扯大旗做虎皮,一边一览众山小的唯“大”论。反对“大”字当道,“大”字先行,反对“大”一统,非“大”不可,反对一家独“大”,以“大”欺小。我说的“不提”,不是“逃避”“排斥”“丢弃”“否定”,而是“不标榜”“不自居”“不吹嘘”“不显摆”“不高人一等矮人三分”“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语文是最基础学科,要形成素养,要培养能力,这在几十年前就已成共识,无需专家学者和课题论文再做证明。其必由之路,无非就是踩实“读——写——听——说”中的一两条,或者两三条,如此,语文就“大”到巨无霸了。现行形势下,少点折腾,少点打扰,让老师安静教书,让学生安心学习,这是积功,也是积德。

——冯风

02

我为那么多赞同者感到悲哀,也为众人曲解各种各样的“大”感到悲哀。

这里的“大”并不是日常用语中的与小相对应的大,不是big和small的关系。所以,第一,强调大单元和大任务等与单篇并不是对立的,因为他们并不是小大之别,单篇也能实现大单元、大任务,不必非此即彼。第二,这里的大是素养导向,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必须具备生活价值,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由课本课堂到生活实践的迁移,学生通过学习提升的是素养而不是简单掌握些知识,简言之就是不要读死书、学死知识,要能学以致用,这是今天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备要求,教育必须向这个方向转,让学生读死书是没有出路的,从这个角度讲,不强调这些真的会死——培养的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死人”。所以提这样的改革方向不仅是没错的,而且是必须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不在于提没提这些,而是在落实的时候大家没弄懂其内涵而把经念歪了。

03

很迷茫,最近听了很多公开课,都是多篇文本联读,我有几个问题:1.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比,到底群文阅读优势在哪里?我问了省市很多开群文阅读公开课的老师,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因为群文而群文,就是要求群文,我就必须群文,然后勉为其难地上;2.真的能大单元设计贯彻到平时教学中吗?该怎么贯彻呢?有哪些参考与方法呢?我们只有理念术语,却没有想过操作空间和具体措施。

04

大单元是群文教学方式吗,大任务指的是单元研习任务吗?实际教学中感觉应该单篇为主,兼顾适量单元任务,当然更好。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选文都是散文,3篇近现代,2篇古代。这样放在一起,可以系统得学一学散文,总结一下规律方法。但是大的东西弄太多,确实没大多用处。

05

专家止为稻粱谋,何曾脚踏黄土地。

他们心血来潮,随心所欲,不顾教学实际。他们提的这些东西,一线老师有多少实际操作的?真正操作起来可行吗?他们习惯了老师不发声,以为自己能代表语文教学的方向。忽然听见有人发表不同意见,就想过来一顿乱棍镇压住,但没想到那么多老师都支持冯老师。以前老师们太给专家脸了,他们就以专家自居。搞形式,摆架子,与一线教学脱节,这些问题,他们自己或全然不知,自我感觉良好,或者明明知道就是我行我素。隔几年就整一出,来折腾老师。现在社会上,最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就是专家了。让他们研究吧,咱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教咱们的书,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06

真的讨厌整天学这个模式,学那个模式的语文教学了!再学下去,啥都不会了,真成邯郸学步了。

所谓的专家、研究者必须时不时抛出一点新名词、新说法、新理论,以体现他们没有白吃饭,在努力工作,最终让他们高高在上。

07

大单元语文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资金、信息、教学设备、家校合作,以及生园条件,你把这些条件满足,确实很好。教学效果好,孩子知识面扩宽。但是这一切,放在乡镇娃身上呢?没父母的,没智能机的,连鹦鹉都没见过的娃,你让他们自己为主?任何教育的改革,忽视的是小部分人。而对于这小部分人来说,是致命的。有些专家接触的学生,都是全国顶尖学校招的顶尖的学生,哪知道全国还有多少二三流中小学、县城乡镇农村不入流的中小学师生的状况?

08

学术交流,各有观点,不必强加。我还是赞同,基础阶段语文教学重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一切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都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09

冯老师的系列文章很解气!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首先就要老老实实地把基础打好,用真情实感带动,用想象力吸引,用文化传统做底蕴。总是搞虚头巴脑、玄之又玄的专业术语,很烦。

10

我也曾在新课程标准搜过,正文确实是没有提过“大单元”“大任务”,只有在前言提到了一次“大概念”,且是针对编者编排教材的理念,非教学实践层面。但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课程实施”第二条 “深化教学改革”中提,也明确提出了:“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 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 一反三、融会贯通,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11

其实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哪个是在细碎地只分析字词段落?相信大多数语文老师一直都在主动地实践大语文,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做着育人的大事情。只是,他们不愿意被人驱使着来做“大”的形式。

其实,不是不能单元,也不是不能群文,那种拉配郎式的群文也不难,是真心看到一些专家动不动就给你定位,你这课都没有群文对比,没有大概念,你没有实践新课标理论。

12

我都教了二十多年,要说教学成绩也不差,一般所谓专家根本忽悠不到我。有一次我当面就和一个专家说,你整那么多理论,要么哪天你来我班上,你给我做个示范?如果学生听了你的理论疯狂爱上你,我就主动让贤。

专家的脸红了,他说,那不是,我们搞研究的,是侧重理论设计。意思是,操作是你们来。我说,你都不操作,你的理论确定有用吗?这是真事,当然我有些不厚道,只是那专家调子太高,一来就是你们中学老师就是些油腻男油腻女,天天搞模板玩套路的。他不知道,咱们中学里很多老师还是很厉害的,比如老班主任,能把四五十个半大孩子管理得服服帖帖,能力绝对不逊色于一个乡长县长。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培养出一个崽,都不成功。

13

从大单元大概念,我想起“整本书阅读”,这种东东只能算专家自嗨,哄哄小孩子。不是整本书理念不好,而是它的土壤都没培养好,脱离现实。现在一群名师就急着成果化、产业化了。出了不知道多少大部头,我看过一个整本书阅读指导成果书,冠以某某名师工作室的整本书研究成功,《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都收进去了,那哪叫整本书,那最多是名著导读。然后上了所谓公开课研讨课,具体落实上,基本老样子。温儒敏老爷子都反对将整本书课程化和应试化。

14

实话实说,大和小,各有各的好,但我更喜欢小而精。大气磅礴的事是自然而然,格局是因人而异,且文学性社会性都是一种需求,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或许课文的作者都不曾想过自己的情感是这样被定义,我希望每个阅读者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

15

冯老师的文章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有一些想法,我们面对大单元教学等新名词新形式,是不是更应该心态开放一些?不要拒绝新事物。大单元教学自有其存在的理由的。另外,“不想教不爱教不好教不会教不能教的课文,统统不教。”这句话好像也不合适。似乎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把不会教不好教的文章通过研究让它变得好教会教更好一些;不爱教的不想教的,如果是学生素养需要的,也要研究如何教好才是。现在反对大单元教学的声音很多,实际上陈兴才老师已经说明白了,现在大单元教学呈现的很多问题,不是大单元教学的原生问题,而是大单元教学操作的问题。

16

我猜《红楼梦》和《乡土中国》没几个教师完整读过,更不用说学生了。所出考题也是沾沾边,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红楼梦》我读了原著80%,因为有的部分是走马观花,《乡土中国》只看了差序格局几个章节。我实在不好意思指导学生整本书,我指导我觉得没啥用。换句话说,如果学生都认认真真读完了整本书,还用着你老师在旁边指手画脚,或者专门上堂课?

17

其实不管怎么教,都只是一种形式,内核不变,主要是带学生深挖文本,激发学生思维,学会辩证思考。而现在教学确实很多乱象,很多老师误读课文,盲目追求群文联读的形式,一篇课文都读不透,还指望一节课读好几篇。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的评价,本身就很多元,但我认为,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就是好的课堂。今天听了我们学校青年老师上了一堂课,《与妻书》,那不是在上课,那是在念PPT,而且存在多处错误解读文本的地方。可那又怎样,人家依然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因为语文老师的教学绝对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传递。所以,语文教学的大单元问题,确实值得争鸣,也值得我们思考。

18

动不动比较阅读,《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一起高大单元群文教学,整得很高大上。学生连基本的字词句都没掌握,如果不是课前两三节课疏通,就放在一起教学,完全是空中楼阁。目前为止,所谓的大单元教学,好像就是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放一起粗略地鉴赏对比下。

19

我了解大单元大任务不多,但是我了解的,河北那些做大单元课例的,包括做群文阅读的,都浮在表面上,很热闹也很花哨。也许我固执,总感觉不是语文课,少了语文味。我一直认为选小角度切入,以点带面,对文本字句深挖细研,从字里行间体味到到作者的情感,透过文句意思看出文句后面隐藏的东西。这样语文就有味道了,而且不枯燥,学生也爱听。还得从语和文这个基础出发,不宜贪多求大。如果作为个人研究或教学尝试,我不反对大单元整本书还有群文阅读。但是全方位推广,不大不整不群就不摩登,我不敢苟同。

20

现在不少学校的领导,各级教学教研员,还有闭门造车的专家,不深入教学一线,反而追求一些不切教学和学生、教师实际的“新、奇、怪”教学形式,以显得热闹,显得学生有兴趣,显得与众不同,博眼球蹭热度扬名声。组织所谓示范课公开课,99%都是彩排预演N次才端出来,就像马戏团舞台表演,哄的是观众,赚的是名声,台上台下热闹一阵风一样过去了。不同的是马戏团还有娱乐作用,而这些课总,有的如同热风所过之处,禾苗萎靡干枯甚至死亡,反而留下祸害!

21

那些人,会造一些新名词,会搞一些排比句,会做一些破破特,其他的啥也不会。核心点是他们背上有枪,手中有刀,兜里有章而已。

22

深有同感,你讲你的“大”,我说我的“小”,只是你不要老是以“大”欺“小”便好。你做你的东方教主,我做我的令狐少侠,各自风流,如此甚好!语文教学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前提下的个性化的教学,它体现着从教者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思考,体现着从教者个人的智慧与功夫。天下武功多的是,何必一定得练“葵花宝典”呢?

23

大也好,小也罢,关键是绝大部分学生有没有时间这样学习。读懂单篇,打通单元,领悟贯通,听上去和看上去都很美,可高一学生学九门,平均每天上六门,完成六门作业。而且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以顶级学生和酷爱语文的学生为标准。还有老师,也并不都是专家教授学者级别的水平。有时候,不是不好,而是不“合宜”。象牙塔内外的风景总是迥异。

24

干脆也别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了,直接开设大学课程更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文艺学……高中阶段,没有单篇文本细读打好基础,任何的“大”,都是大而化之,大而无当。教师从细读细品中提炼出了大概念,却让学生从大概念出发反过来去找细节,归纳和演绎两兄弟,都笑了。

25

王荣生教授也谈过这个问题。我同样赞成少部分占据着优势条件的先锋教师和学生带头搞这些“大”,只要不急于求成,这确是好的尝试,毕竟少慢差费的现状亟待改变。但我有一个疑问,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布排都是合理的吗?并不值得大费周章地去讲、去整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能为,有时候也不必硬为,有所不为反而是这个时代的美德。前几天是世界读书日,我觉得老师们倒是要思考,怎么真正活出读书人的模样,给学生以知识和趣味的示范和引领,这种影响才是一辈子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式转型:指向大概念的单篇教学——王崧舟《梅花魂》课堂教学评析
20210923学习笔记:大单元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0230803教学手记——谁能告诉我:学完必修上之后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变”之辩(二)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理解单篇教学、单元教学与学习任务群教学之间的关系”之一|贾 阳 徐 鹏...
大单元·大概念·单篇教学 ——语文教学热点三人谈 张彬福 程 翔 汪 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