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生动物图文欣赏(2)——常见鳅类水生动物34种

专注水产,深耕养鱼第一线,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奉献实用养鱼信息!欢迎您的光临!

近期应季应时应用文章选录

蓝藻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

水锈发生原理及其应对办法

了解水产渔用十四种杀虫药与驱虫剂

鱼类渔药中毒(或投毒)及其解救措施

疑难杂症综合性鱼病:鱼类败血症

鲫鱼出血型暴发性鱼病的治疗

预测鱼类可能浮头及其急切解救措施

水产投入品要正确认识理解运用!

科学增氧与开机增氧(十八)原则

说一下工厂化养鱼和循环水养殖

使用生物制剂调水:在水体缺氧时不用

说起"鳅",大家不约而同的就会想到泥鳅。在水生动物中,除了鲯鳅是海洋鱼类外,涉及鳅科或类似鳅或者名称有"鳅"的大约有34种。其实,鳅类水生动物远不止本文所示种类,本文从略。下面简约附图如下,仅供赏阅。

1.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简称"鳅"。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鳅科泥鳅属动物,有“水中之参”的美誉。泥鳅形体小,细长,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前段略呈圆筒形。泥鳅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它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主要栖息于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2.大鳞副泥鳅:鳅科,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大鳞副泥鳅,俗名大泥鳅,体长可达20公分,体延长呈圆柱状,头小且具5对须。鱼体呈灰褐色,腹部浅黄色,具不规则的黑色细小斑点或线纹,有些地区体色较红。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潜入泥中,除用鳃呼吸外,还能行皮肤和肠呼吸,当天气闷热,水中溶氧低时便浮至水面吞进空气,再从肛门排出废气。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昆虫及其幼体、扁螺及高等植物碎屑为食。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一般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嘉陵江和岷江水系、浙江和台湾、辽宁省辽河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等。喜欢在泥底质的水田、水渠、沼泽或河川缓流,对环境的适应力与耐污力颇强。

3.中华沙鳅:鳅科,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钢鳅。

4.花斑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5.武昌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6.漓江副沙鳅:鳅科,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7.长薄鳅:鳅科,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花鱼、花斑鳅。

8.紫薄鳅:鳅科,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9.红唇薄鳅:鳅科,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10.衡阳薄鳅:鳅科,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花泥鳅。

11.短体条鳅:鳅科,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

12.中华花鳅:鳅科,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花泥鳅。

13.大斑花鳅:鳅科,Cobitis macrostigma Dabry,花泥鳅。

14.美丽小条鳅:鳅科,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 

15.平头岭鳅:鳅科,Oreonectes platycephalus Gunther

16.无眼岭鳅:鳅科,Oreonectes anophthalmus Zheng

17.南方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meridionalis Zhu

18.横纹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fasciolatus (Nichols et Pope),沙钻、滑鱼、媒子鱼。

19.花鳍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incertus (Nichols),滑油。

20.泰国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thai Fowler 

21.个旧盲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qejiuensis Chu et Chen 

22.刺鳅:刺鳅科,Mastacembelus aculeatus (Basilewsky),刚鳅、刀鳅。

刺鳅,刺鳅科,刺鳅属。地方上俗称为:钢鳅,刀鳅,纳锥,石锥。背上带刺,身体细长,头部前端呈尖锥形,肛门至尾巴扁薄。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成三角形,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

刺鳅就是长得像泥鳅,但是背上一排硬刺,而且带有纹身的家伙。刺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属于小型无鳞鱼类,成鱼个体100-300克,最大个体2500+克(目前已知)。

23.浙江原缨口鳅:平鳍鳅科,Vanmanenia stenosoma chekianensis(Tchang) 

24.犁头鳅:平鳍鳅科,Lepturichthys fimbriata(Gunther),长尾鳅、细尾鱼、铁扫把。

25.短身间吸鳅:平鳍鳅科,Hemimyzon abbreviata(Gunther),石爬子。

26.中华间吸:平鳍鳅科,Hemimzon sinensis(Sauvage et Dabry de Thjersant),石爬子。

27.四川华吸鳅:平鳍鳅科,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szechuanensis Fang

28.峨嵋后平鳅:平鳍鳅科,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Chang,石爬子。

29.北鳅Lefua costata

北鳅,又称八须泥鳅、纵带平鳅、泥鳅、须鼻鳅,体长10公分左右。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常生活于静水和缓流河段。

30.硬刺高原鳅Triplophysa scleroptera

硬刺高原鳅,为鳅科高原鳅属的鱼类,俗名硬刺条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湖和黄河上游等,多生活于湖泊浅水湖湾和河流缓流河。食物主要是水生昆虫成虫及其幼虫,也是小鱼小虾等。

31.细尾泥鳅Misgurnus mohoity

细尾泥鳅,又名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为温带淡水鱼,分布于亚洲的蒙古、中国黑龙江水系及俄罗斯等淡水流域。

32.拟鲶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

拟鲶高原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黄河上游的干支流和附属湖泊等,多见于干支流和附属湖泊的缓流水域。

33.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

斯氏高原鳅又称中亚高原鳅,俗名中亚条鳅、背斑条鳅、高原条鳅、球肠条鳅。分布于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东部以及俄罗斯与新疆毗连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及其毗连地区,一般栖息于江河湖泊以及温泉等。

34.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大量推广养殖。

台湾泥鳅,雌鱼胸鳍末端圆形,较短,不分枝鳍条较细。雄鱼胸鳍末端较尖,不分枝鳍条较粗。腹鳍较短,后伸一般不达(10厘米以下个体可达)肛门,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仅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臀鳍小,较短。尾鳍末端圆形。尾柄甚侧扁,其高度随个体成长而变高。

台湾泥鳅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

台湾泥鳅与大陆泥鳅类最大的区别,除了个头大、生长快之外,还有食性上略有差异。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淡水观赏鱼图集(二)
一场走了26年的旅行,一场最美的爱情!
两条泥鳅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1
中国野生鱼-原生鱼-土著鱼类介绍之一
似鱎 (Toxabramis wwinhonis Gunther,俗称“薄餐、风餐”,鲤科鲌亚科似鱎属,特点为背鳍具倒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