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造两月好邻居单店日销量增长350﹪ “便利 生鲜”这样造

鲜生活CEO肖欣日前出席《商业观察家》主办的第二届新零售峰会,发表主题演讲“线上线下一体化、社区服务新模式价值方向”。

去年12月,好邻居便利店升级,尝试“便利 生鲜”模式。肖欣表示,一个“便利 生鲜”的场景,包括从底层到经营层,再到流量层,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例如生鲜供应链、履约成本高、线下客流少、线上流量获取难等。

好邻居便利店探索出的解决方案是,运用大数据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打通用户、用户习惯、库存和SKU数据,做进阶版的社区便利店。

按介绍,改造升级的北京农科大院好邻居会员店开业两月后,线上订单从80单/天上升到300单/天,日销售额从2520元上升到10650元,单周购买两次的人群比例从7%上升到12%。

(以下内容根据肖欣先生口述整理)

/ 01/

把握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2003年,我大学毕业以后做了十几年的投行。这期间只是看零售怎么生长,更多是帮助零售融资。2014年进入零售行业,创业“鲜生活”。

好邻居会员店是鲜生活进入零售3年之后,做出的第一个作品。

从2014年开始创业,到2017年赶上新零售的风口。借助这个风口,借助资本的优势和资源的支持,鲜生活和绿城服务、易果,在2017年9月份收购了好邻居便利店。好邻居是目前北京店数最多的便利店,在北京耕耘了15年,是北京便利店的老字号。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收购这样一个传统和老派的品牌?或者说,希望它实现什么样的“老树开新花”的格局?

这是传统的“红标”好邻居便利店,早餐、早点味充斥着整个便利店。

收购两个月之内,门店发生了改变。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线上的流量运营方面,线上订单改造前每天是80单,现在每天300单。日销售额从2520元发展到10650元。单周购买两次的人群比例,从7%上升到12%。

这是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完成的作品。

实际上,在收购之前和准备收购的时候,我们对北京市场和“便利加生鲜”的可能性,以及社区零售怎么做,都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

我们先有了对新零售和便利生鲜风口的判断,有了对资源整合能力的把握,我们才确定要做这个方向,才砸入重金,为公司筹集了足够的资本,玩这场“便利加生鲜”的游戏。

这个门店看似只是简单地卖点隔壁小卖店不能做的生鲜,但其实不是简单地加到一起,而是进行生鲜和便利的融合,把人的场景和人货场改造,从内到外进行了一个重构。这是一个完全新的产品。

进入社区,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便利店?如何变成“便利 生鲜”?

有几个维度的思考。消费者核心的需求来自四方面:

1)高频购买:不管是从消费者,还是便利店运营的角度,商品是可以高频购买的。

便利店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SKU里面塑造一个场景,是在极小的地方,在大家可见的范围内,或者可见的视觉零售界面里,要求完成这样一个场景。

2)配送及时:我们要考虑到的是如何让消费者进行高频地购买?是不是可以创造足够便利的场景?能不能在15分钟之内配送到?

3)生鲜需求:生鲜作为公认的高频产品品类,门店的生鲜需求应该怎么设计?能不能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或者一周七天这样的高频生鲜的需要。

4)高性价比:在社区里有那么多的竞品和服务商,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高性价比的场景,这些都是需要在社区里面做便利生鲜需要考虑的事情。

/ 02/

“便利+生鲜”的难点

做好“便利 生鲜”的场景,其实会碰到很多的困难。都不是一般的运营商能够轻易克服的,因为从底层到经营层,再到流量层,都涉及到很多的问题。

第一是生鲜供应链。“便利 生鲜”的模式,在终端不够量的时候,如何搞定一个生鲜供应链?如何保证足够的供应?是不是稳定、新鲜?是不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二是履约成本。能不能在一家小店里,跟已经有的、高效的各种新零售的平台对标,门店的履约成本如何在不自建的情况下做到高效、及时?

第三,社区店线下流量少。如果把店开到社区,一方面房租会相对低一些,但是线下流量也会减少。一个小区里的流量,目前来看就是600到800户,在有限的地域场景里面,线下流量必然比线上少很多。

第四,社区店获取线上流量难。目前,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非常高,一个普通的店如何获得更多的线上流量?

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核心难题。只有克服了这些难题,作出了一个商业模型和一个可使用性的店,才能复制到诸多的社区,才能把这个店做成中国主流的社区零售场景。

“鲜生活”是怎么做的?

我们认为,新零售不可能是一家独大。我们是资源的整合者和运营商,召集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看似简单的绿标改变的会员店,背后有诸多大的品牌资源一起来完成。除了易果的赋能,还有线上线下流量的整合、全国的配送网络等,确保门店的及时配送到全国和各个省会落地。

鲜生活整合了诸多的资源和战略合作伙伴,才塑造了好邻居会员店——一个看似只有一百多平的小店,背后是多个力量的驱动。

现在,小店里面可以卖鲜肉,保质期只有5到7天。利用这个店,店员可以做线上商品的分拣,为线上平台订单做履约。

我们设计了拣货空间和分拣的地方,可以为“宅配”提供足够的储物空间,帮助快速和快递之间的流转。

同时,我们的自助收银和人脸识别的会员体系,可以帮助店面对每一个流量进行可视化的管理,对每一个线下的购买进行数据化的跟踪。还可以对这个数据进行后台跟踪,实现在最小的“战场”里面做到最大的渗透,以及对每一个人进行足够多的识别,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

线上进行横向对比。一个传统的门店覆盖范围最大是1公里,基本是500米的距离(在上海其实是300米的距离,北京稍微远一点)。假设1公里是线下的人群覆盖范围,那么好邻居改造后的订单履约领域是覆盖3公里。1公里到3公里,就是可覆盖的人群从2万到8万人的数量级的增长。好邻居单店销量2个月实现了350%的增长。

我们会“由小到大”。未来的趋势里还会“由大到小”,会不断增加门店覆盖密度,完成更短时间的履约。

在好邻居的发展规划中,所有300多家店基本都会完成定制型的改造,变成“便利+生鲜”的好邻居会员店。

好邻居会员店现在的尝试,是社区便利店的“进阶版”——标准是120到150平米店面,200支左右SKU生鲜产品,生鲜配置可以满足一个小家庭或者单身家庭“一日三餐”食材的需求,全店的SKU是1300支左右,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消费者7×24的80%的需求。在配送方面,目前是做到3公里半径之内1小时配送。未来的目标是实现1公里半径之内10到15分钟配送到家,这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加习惯平台、增加顾客粘性。

/ 03/

数据化运营

“便利 生鲜”,真的不只是商品的增加,不只是冰柜等设备设施的增加,更多的是数据化的运营。在我们收购和改造好邻居门店之前,其实已经在做数据化的整理。

首先是门店的SKU。生鲜占多少比例?这些SKU怎么选择?如何从百万级的SKU库里面,挑出满足消费者50%到70%消费需求的SKU。我们对周边用户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线上服务获取区域内线上用户总量,了解用户基数。

第二,了解用户习惯。我们获取区域用户全品类消费购买习惯和单一品类数据。我们和阿里合作,利用天猫数据观测到周边数据的情况,从最热的产品里面选出SKU。

还有用户的消费场景。天猫的客单价是120-150元,好邻居线上履约订单的客单价是40-45,要找出来需要15分钟送达的产品组合。

第三,定库存。结合线上线下运营需求和产品货架期,确定“安全库存”。线下的库存尽可能可预测、可配送,这样才能把生鲜玩起来。这些可预测的库存数据,也是基于线上流量转化率和线下到店的预测和消费跟踪。

刚开始的时候,生鲜的单店库存率是10%,通过两到三周的调整和运营、一些数据的迭代和更新,我们能够确保现在单店的生鲜库存控制在3%以内。

库存控制方面,还会通过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的营销,通过一些库存的削减做法,尽量在当天清掉所有的库存,这样才能保证给客户带来更低成本的价格,新鲜度更好的商品。

第四,精准SKU。通过商品销售数据的搜集和抓取,才能做到“千人千面”的商品,为用户量身订制个性化“精准店仓”,尽可能使消费者往一个平台集中。

一个商圈的便利店,全家的会员是1周消费3次左右。一般的商圈超市,一个客人到店的频率是1个月不到3次。我们希望可以运营到两次甚至两次以上。

这样提高频率,需要底层数据的抓取和不断地优化,来刺激消费者和商品组合,增加购买欲望。

文章出自公号商业观察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时零售新战场:闪电仓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线下生鲜变迁:社区化 线上化
微博文章
改造100家店 日单量增长130% 鲜生活的便利店转型逻辑是什么?
永辉、盒马等逐鹿Mini 谁的“菜艺”更得人心?
推出到家业务的超市百强,早就尝到了甜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