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品美术馆】三品课堂——简析《石门颂》(第六讲)



三品课堂

——简析《石门颂》(第六讲)

主讲:张 继  整理:艾 琳


  上一期分析了《石门颂》结构中的静态处理,本期分析《石门颂》结构中的动态处理。

  对结构的动态处理实际上是一种才情的表现。我们追求这种动态,大概总结为三种手段:

  第一,欹侧取势

  就是让字本身有一种欹侧感,制造一种动势。

  第二,参差错落

  在结构组成过程中,为了避免字势过于稳定,有意识地制造一种错落感、一种险绝,使原本比较端庄或比较平稳的字形发生变化,产生生动的效果。

  第三,以曲破直

  曲线有动感,直线往往是比较稳定的。《石门颂》中,有许多笔画原本是直的,为了增加它的动感,有意识地用曲笔来代替,这就是“以曲破直”。

  在结构处理当中,追求静态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静态有一种稳定感,有一种安全感。而追求动态应该是艺术手段。书法作为艺术,过于平正会显得板滞、缺乏神采、缺乏情趣。像《石门颂》这种经典范本,我们就要从中解读出这种生动的表现手段。追求动态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不要造成真正的危险,要动中求静。

  下面通过一些字例来分析《石门颂》中的动态处理。

  示意:①第一笔写得很平正,②第一笔是倾斜的。

  “所”字是利用动感的手段来处理的。这个字本来是可以写得很平正①,但我们发现第一笔的“横画”②在书写时倾斜了一点,最后一笔“竖画”又加长了,这样一来就造成这个字有种错落感和生动感。

  “南”字的两边①②都是竖画,它本身是左右对称的比较稳定的结构,但在处理时有意识往向左下角倾斜,包括最后一笔的“短竖”③书写轻灵,也有向左飘的趋势,这就使整个字增加了生动性,给人很灵活的感觉。

  “門”是象形字,在篆书里它的两边是非常对称的,也是可以写得非常稳定的。但现在为了表现其生动性,把最后一笔的“竖”①写得比较长,并且在书写过程中还增加了动势,这样的处理手法就使这个字产生了很强的动感。

  前面我们讲过“中”字,它的“竖画”①是在字的中间,并且比较垂直,使得这个字在视觉上比较稳定。但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横画、竖画增加了动感,造成整个字在势态上“由静求动”。

  “夷”字上方的“点”①在书写时并没有放在正中间,而这一点本身又属于“上浮点”,并且带有弧度,这些处理方式都是生动的表现。再加上这个字的整体构成并不是上下完全对应,也制造了一定的动势。相对来说,这样结构的字都是可以写得很稳定的,但我们完全可以使它在稳定的同时增加动态。

  另外,看这个“則”字,在处理的时候有意识地把右半部①向上提,与左侧形成错落,这就在视觉上增加了字的动态。

  同理,“峻”字在书写时把左偏旁“山”往上提①,形成错落。

  “寫”字的“上浮点”①带弯钩,这样书写本身就很生动,“宀”右边的钩画也写成了具有动感的“短竖”。关键还要看下面“横折”②中的“横”。我们知道,隶书在书写时通常是“横平竖直”,在这里却非常有意识地向右上角倾斜,接着出现的折笔又把它压了过来,然后几个点画的处理又比较稳定,整体来看,这个字的形态非常优美、非常出彩。

  “寧”字上面的点画很稳定,“宀”中的“横钩”①在隶书中一般写成“横折”,往下折笔。这一笔在书写时,用笔非常放纵、非常洒脱,并且有很强的汉简的意趣。“寧”在结构处理上通过许多手段来制造动感,首先“宀”的“横折”以圆破方、以曲破直;另外“宀”下面的一笔“短撇”②非常有意思,它突破了宝盖头的范围。在正常情况下这一笔应该是在宝盖头里面含着的,而它有意识地突破,这也是表现生动的一种手段。另外,最后一笔“竖折”③并不是垂直向下,它有一定的倾斜,再加上这一笔方折出去,与右上角的圆形成了一种对比。这个字整体看上去有向右下倾斜的态势,但并不是很过分,也保证了它的稳定性,静中求动。

  “政”字本来左偏旁①是由“横、竖、横、竖、横”五笔组成,每一个笔画在正常情况下书写时都是平正的,组合效果也应该是很稳定的,但是它用了动感的手法,几乎没有任何一笔是真正的“平”和“直”。总体来看,左半部分和右边半部分又形成了一种态势的呼应,使得左右两边在视觉上比较稳定,又在稳定中取得了很好的生动效果。

  接下来看“禮”。它在书写时省略了笔画。这个字在字帖上,“礻”中的“短竖”①实际上更短一点,这样的处理就是让左右形成错落。此外,右上角“曲”中的“横折”②又向右上倾斜,并且字中的竖画也各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几乎没有哪一笔是特别直的,或者特别的平的。它从笔画本身就做了调整,在结构上也有一些调整,这都是变化的手段,使得这个字有一种生动的姿态。

  “誦”字也是有意识地增加错落。左半部①往上提,使左半部的最高点高于右半部的最高点,而左半部的最低点也高于右半部的最低点。这种处理手段也就拉动了左右两边,但它把握了一个度,并没有过分地夸张。

  先看第一个“難”,它是把左半部①往下压,右半部往上提,和上面讲的几个字正好相反。之前的几个字在结构搭配上都是“左高右低”,而这个字出现了“左低右高”的态势。

  我们可以做一个创作性试验,同样的“難”字,把它写成“左高右低”的势态②,结果表明这么写也是可以的。这说明使用这种错落的手段只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有时左右高低处理是可以互换的,从而达到生动别致的效果。

  再看上下结构的“書”字。这个字在分析笔画的时候曾经做过示范。“書”本身的笔画全部由“横”和“竖”组成,在字形上属于稳定的结构。但古人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大胆地夸张了它的动态,使之形成了在稳定的基础上具有生动性的效果,增加动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情趣,真正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

  这期对《石门颂》结字动态处理的分析就到这里,接下来将继续解析《石门颂》结构的综合处理手段。相约三品课堂,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继简析《石门颂》结构动态处理 | 三品课堂
张继简析《石门颂》结构动态处理
【三品美术馆】三品课堂——简析《石门颂》(第三讲 上)
【三品美术馆】三品课堂——简析《石门颂》(第五讲)
独体字之横长竖短
隶书学习指南(连载​九):三种汉碑的比较~上下结构的字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