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情报】常青树实验学校:一所“新生态”学校,传递生命的气息
 11-03 13:30 

在这里观察学校

在这里理解学校

在这里建设学校

“校长会'凝聚全国教育精英,提炼中国教育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100年前,湖广总督、中国近代教育家张之洞在武汉市北郊的东西湖修筑了一条长20公里的防护堤,名曰“张公堤”,从此沼泽变新城。现在位于“张公堤”内的常青花园社区成为了可容纳20万人口的国家级金牌小区,拥有着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完善的教育体系。

百年后的新世纪伊始,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女校长万玉霞,带着梦想来到这片教育热土,创办了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

从2001年建校起,办学16年,创业16年,她用青春与热血默默耕耘着,播种着希望,学生由开始7人,发展到今天拥有4个校区,2个独立的小学部、一个初中部和一所九年一贯制校区,近5000名学生和417名教职员工。

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新校名寓意着每一名学生像常青树一样,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2016年秋季开学之际,记者走进了这所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深度感受了一周的校园生活。

创新理念:

办温暖生命的教育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教育活动的中心似乎只是实证化和功利化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仿佛是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当教育忽视了人的生命性和教育的生命价值,就会造成认知、理性取代活生生的生命存在,训练、灌输堵塞生机勃勃地生命成长……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与乏味的训练消磨了师生的生命情趣。

常青树实验学校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就是针对上述这一弊端提出来的。校长万玉霞认为,“教育能做的是提供当下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和未来应该具备的一部分,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激活他本身对于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实现的渴望和寻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1000多年前北宋时期理学家张载留下的千古名言, 是北大老校长蔡培元办教育的座右铭,也是万玉霞校长办学的行为指南。

她在第一本专著《温暖生命的教育》底封上,写下了这样一段饱含情感的寄语——“孩子:快乐的童年属于你;学习的主人就是你;生命的创造在于你;美好的人生召唤你!”这四句话生动地阐述了生命发展教育的核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合适的教育。其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尊重生命。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将学生的心灵需求作为教育的第一信号。二是呵护生命。学校呵护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地成长。三是珍爱生命。学校教育学生关注生命的自我成长,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和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四是发展生命。学校基于生命的需求,致力于促进每个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生命发展教育给学生的是一种无微不至的生命关怀,就如晨曦般的温暖。无论在什么季节,走在常青树实验学校的校园里,都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踏进常青树实验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书院式建筑,花园式的校园格局,每一面文化墙,每一个开放的书柜走廊,都在跟你说话,你仿佛走进了一个教育磁场。教室、厕所、走道干干净净,每走一步,你都感到自己在被洗涤,灵魂在净化。这就是教育生态文化的力量。

教师们善于从师生交往的活动中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学生的心灵需求。“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孩子,心灵的需求并不是相同的。”陈璐老师说,“关注孩子的生命细节,不但要能敏锐地捕捉到影响他们情感、精神成长的隐秘的线索,还要善于由此顺藤摸瓜,把积极的信号转化成积极的因素,把积极的因素变成促进生命成长的力量。”她的手里有一个“秘密武器”——心情预报表。这份表格一般包括几项内容:心情图标、心情倾诉、教师疏导、学生反馈。心情图标设计了笑、怒、愁、哭四种卡通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勾画;心情倾诉是学生说明自己为什么高兴或不高兴;教师疏导是教师调控学生情绪的留言;反馈是学生被调控后的心理状况。如果需要,学生可以随时填写,教师可以随时看到。

践行生命发展教育,不仅温暖着学生,也温暖着家长。一位家长说:“把孩子放到我们常青树实验学校,我们都很放心,因为这里的老师是用心来投入教育。”好一个“用心”,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需要用饱蘸生命灵魂的墨汁去书写;好一个“我们常青树实验学校”而不是“你们常青树实验学校”,说明家长们已经将常青树实验学校视为自己的学校了。

创新德育:

润泽生命的灵动与品格

教育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换言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国家、民族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热忱和主动性,塑造学生与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基石,不能动摇。

在常青树实验学校大门口的文化主题墙上,镌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蓬勃生命给我们成长与进步,中国人格给我们前行的力量!”这是学校的行动原则,他们立意深远——润泽生命的灵动与品格,培养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学生,具有中国灵魂的人。

与时代接轨,常青树实验学校对“中国人格”内涵不断进行丰富和深化。依据生命发展教育办学理念,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策”、“现代教育思想”及“法律法规意识”为思想来源,设立以修养“中国人格”为核心“五气三观”的德育目标。“五气”指的是:浩然正气(正直、刚毅、坚强)、昂扬锐气(开拓、锐意、创造)、聪慧灵气(智慧、灵动、活泼)、担责勇气(奉献、承担、果敢)、仁义忠气(仁爱、诚信、忠坚)。“三观”指的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厚德载物的伦理观、遵循规律的科学观,以此为学生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优秀中国公民和有开放胸怀的世界公民而奠基。

教育改革中,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难,难的是解决理念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常青树实验学校在细节中追求卓越,精心策划了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活动,将爱国情感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到实处。每周一升旗仪式中,严格训练国旗仪仗队,定制统一服装,呼喊统一口号“国旗、国旗,我敬您;祖国、祖国,我爱您”,让孩子们的心中总有种难以名状的澎湃感。每月的9月-10月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会开展一系列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同上一堂课,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红色展馆、寻访抗战历史,亲自同游,共同学习;开展“接受磨砺、百炼成钢”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磨炼意志,养成吃苦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的魂,以民族魂树立人格,能够让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学校认真落实“20+20”亲近母语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天清晨2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包括校本教材《拓展赏析》、武汉市统一下发的《国学经典》、专业教师指导的校级诵读;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诵读测查;午间20分钟的国学习字,包括教师讲解、示范,书法名家视频观看,学生书法习练。同时,学校创编了“颂唱经典诗文,舞动丝绸红扇”校本操,选取《沁园春·雪》《满江红》《七律·长征》《少年中国说》融入创编动作,将体育运动与高声颂唱经典相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民族精神之精髓,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每年12月开展大型读书分享活动——经典名著漂流。各个班级推荐好书共读,分享读后感、扉页小记,师生共同观摩,投票评选出“书香班级”“悦读小组”。每个家庭选择一本名著,共同阅读、交流阅读感想,写下扉页小记,并将这本书赠给社区的一个家庭。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与经典对话、与先贤对话,感受到文化上的自我认同,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培养具有“中国人格”的常青树人。

具有“中国人格”的常青树人,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在泰国金像奖合唱比赛上,常青树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力争第一,抱回了小金象。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来自常青树实验学校的10岁男孩万家齐是金牌得主中年龄最小并受到伦敦市长唯一接见的中国学生。美国校长参观团在常青树实验学校考察后,纷纷称赞:“中国的孩子活泼、自信、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真是了不起!”

创新课堂:

唤醒生命对学习的热爱

走进常青树实验学校的课堂,一股温暖扑面而来:每一堂课上,学生们都是“霸占课堂”的主角,在常青树,学习真的是孩子们自己的事!

9月12日下午,记者信步推开三(1)班的教室后门,聆听了高萍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虽然是赏析深涩的古诗,但是学生异常活跃,并且节奏一点也不凌乱,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生成单、学路建议,按照主动感知、主动发现、主动参与、主动构建、主动拓展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常常看不到高老师,她不是埋在小组里和学生讨论着,就是和朗诵的学生们一起兴奋地诵读着……这节课上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看古诗,想画面”的学习方法,还旁征博引,同题类比了八首古诗。在师与生之间,存在多么对称的和谐!教无痕迹的高萍老师就这样与全体学生开展个性阅读、主动探究、互动交流、多层诵读,经历共同的语感浸润,收获独特的学习精彩。此刻,记者也尽情享受了悦学的课堂。

从这堂课可以看出,常青树实验学校思考了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学生的成长究竟是主动发展还是被动发展?生命的潜能,一切来自于人的主动。正是相信生命,才让学校站在了一个个富有天赋和潜质的孩子身边去激扬生命,最大限度依托大自然所赐给他们的禀赋潜能来为其服务。现实也告诉我们:依托于生命自然的课堂,就全局皆活;抑制生命自主生长的课堂,就是错误地决断了学习者的生存方式,就会与生命的本质相违背。

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学的一般规律,为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学范式,但是它不是僵化的,而是根据学情的不同做出变通。在常青树实验学校初中部,“主动教育”教学模式有了升级版——“P+S自能发展”课堂。“P”即preview预习,指的是让学生先在学习准备课中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小组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分工及汇报准备;“S”即show展示,在汇报研讨课上,按照“小组展示、质疑碰撞、深度研讨、总结汇报”等教学流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和学习兴趣,形成自觉学习的品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整体建立知识体系。

学校在建构了课堂模式之后,继续深度思考:如何通过课堂结构的重构,再度有效提质?在探索中,学校确立了“四合”的课程实施路径,有效解决了“减负”和“增效”的矛盾。

一是学科整合。学校采取“学科打通、重心下移”的策略,根据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相近学科及同科异段的教材资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确保学生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发展质量。

二是学段融合。利用九年一贯制的学段优势,取消小学升初中的选优、淘汰制度,对小学和初中进行统筹安排,特别是在小学的最后一年,不必浪费时间搞升学竞争的各类专项学习,而是采用小学学段“5.5”学年,中学学段“3.5”学年的学科与校本教材过渡衔接策略。

三是学时组合。探索长短课时的时空重组,提高学习效率。如,增设上午10—15分钟微课时间,以诵读类课程为主;增设中午10—15分钟微课时间,以技能提升型课程,如习字、运算、单词、理化周练等为主;整合周一、周二 、周四下午40—50分钟为自主时间,用于当天的学生自主作业,教师面对面辅导,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是学生分合。学校探索分层走班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主、动态的学习方式。分类课程小走班:学校将国家规定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整合,形成了基础+拓展分类课程。分层课程中走班:推行分层教学,按照“兴趣激励”“巩固提高”“综合提升”三层学力标准,提供并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团队。校本课程大走班:每周三下午,学校的课程超市全面开放,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进入到不同的特长空间活动。

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12位教育专家齐聚常青树实验学校,对学校的课堂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认定。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满怀欣喜地说:“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操作意义!”从2010年起,常青树实验学校的课改经验已经惠及到了海南、云南、北京、上海、河南、山东等地的几百所学校。

创新课程:

激发生命的潜质与创意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自主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人才培养多元化”是常青树实验学校的课程发展链。学校根据制定的身心健康、中国人格、智慧生活、楚汉气度、国际视野五项育人目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常青树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形式加以解构与重组,将课程体系建构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世界”四个维度。

常青树实验学校的课程重构有三个着力点。

一是在“真实生活”中,注重营造学习的具体情境。学校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视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记者在小学部三楼看到师生自主设计的主题鲜明、曲折有致的“生活体验街”非常有创意。“小邮局”“丫丫小超市”“低碳生活馆”“小小安全岗”“巧手小厨房”“爱心小医院”“立体创‘衣坊’”七个空间涉及培养学生民生服务、生活技能、艺术修养、卫生健康、科学环保、创新设计等方面素质与能力。在微缩版“小邮局”里,学生们认识邮票,激发对集邮的兴趣,了解邮局的基本管理流程,学会实践服务活动;在“丫丫小超市”里,学生的手工品与旧物通过代币置换,模拟交易,把喜爱的玩具、书籍,还有自己写的书在这里漂流。

二是在学科多维融合中,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能力素养。学科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成长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科多维融合的学习,学生的智能、品德、价值观在把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为能力与素养上得到提升,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习素养。

例如,以小课题为单位(湖北非遗的系列研究),整合历史、人文、地理、美术、音乐等各学科中相关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随后,在研究中得到启发,学校又开发了楚风系列校本课程,如楚风汉韵、楚风非遗等系列。

三是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着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校将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密切结合,通过协同、融合、重构的课程开发,并建设高品位的STEAM教育+创客教育空间。目前,学校拥有华中地区学校中最大、最有创意的学习空间,面积达到3000平米。万玉霞校长满怀希望地将它命名为“树常青创客梦工厂”,寓意着“为树立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奠基”。“树常青创客梦工厂”整体布局有“六大空间”:益智创客工坊、手工创客工坊、模型创客工坊、电子创客工坊、3D创客工坊、数媒创客工坊。学校围绕“树常青创客梦工厂”,开发系列校本课程:通过情景体验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头脑风暴,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演讲、交流、展示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重构课程体系的依据
浦东新区首批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新鲜出炉了!这才是身边的好学校
每日七问 |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实干专家学者团”合力治校,关注生命与生长!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是关心更是激励——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李陶然调研市实验高中
上海市重点初中排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