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光日新1437】(自行束修以上)孔子是借开辅导班谋生的势力小人吗?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篇》
注释

自:其古字形像人的鼻子,后假借作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自又有开始的意思,又由此虚化为介词,表示由、从等。

束脩(xiū):自汉朝以来,“束脩”一束干肉,即十条干肉,是古代一种最菲薄的见面礼。

诲:教导、明示;教导的话。

直解

孔子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延伸
据介绍,自汉朝以来,对“束脩”(有的版本作“束修”)的解释都是指学费。南怀瑾先生表示质疑,我也觉得不可理解。如果“束脩”指学费的话,那么,不缴纳学费或者没有能力缴纳学费的学生孔子教不教呢?如果不教,那么他说的“有教无类”(自《论语·卫灵公》,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又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老办法,逐字查询其本义:
束:本义指捆扎、捆绑。由捆绑引申为限制、控制的意义。
脩同修:作动词时,有学习、研习、修养之意。
我赞成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检束自己而又肯上进向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我觉得这也符合后面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根底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要学生想学,就没有孔子不教的;只要孔子教,就没有教不会的。
另外,“诲”除了动词“教导、教诲”之意外,作名词还有“教导的话”的意思,那么,是否可引申指“指导的话、评论的话”?因此,我对这段话又有了另一种理解:
孔子说:学生主动地拿一捆干腊肉孝敬我,我不品尝的话,绝不会妄自发表评论,提意见。
这看起来有些无稽之谈,但是我想说明两点:
一是这样理解,可以看出孔子说出的话、做出的判断,都是从实际出发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先品尝就不随便发言,既符合孔子的性格,也是值得我铭记在心的。
二是我想起了自己小学做数学应用题(包括后来的证明题、几何求解题),同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解决办法,当时老师不设定唯一正确的解题思路,鼓励我大胆地去想,只要能解决问题,或者是“自圆其说”,都是正确的。(我觉得这是正确的教学办法,而不是像有些老师,只给出唯一的“正确”方法,有些学生,不管理解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下解题过程。这样的老师或许算不上好老师,这样的学生也终究不太可能成为好学生。
同理,学习古文,我觉得也不应该限定唯一“正确”的解释思路,也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这也是有些老师鼓励学习者读原文,不看别人解释的原因吧?!),只要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学习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再推而广之,在做其它事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设计多种方案、从而优中选优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醉 20190318 束脩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启示录135:孔子的学费标准
国学漫画《孔子曰》:孔子收多少学费?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解
康继文||对《论语》中“束脩”等的误解有损孔子形象及其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