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位明朝皇帝被俘的背后:荒诞、冷漠、不甘和无奈

本文约3500字,阅读需要9分钟。

明朝素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闻名,但纵观明朝历史,却有多达四位皇帝被俘,不得不让人怀疑“天子守国门”的合理性以及“君王死社稷”的真实性。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包括1644年到1662年弘光、隆武和永历南明三朝在内的广义明朝),共有十九位皇帝,其中多达四人被敌人俘虏。那么这四位被俘的明朝皇帝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他们又因何被俘呢?

01 明英宗:荒诞


明英宗朱祁镇,乃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年幼登基,登基时仅为九岁孩童。英宗朝初期,朝政颇为清明,这一切有赖于太皇太后张氏的贤明,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英宗任用贤臣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遵循其祖仁宗、其父宣宗之施政措施,并对其中不当之处予以改正,英宗正统年间成为明朝施政最为开明、实力最为强盛的时代。

明英宗像

但是好景不长,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宦官王振开始胡作非为,王振乃英宗东宫时旧人,“帝尝以先生呼之”。太皇太后在世时,王振有所忌惮,但随着太皇太后驾崩以及“三杨”的老去,王振开始变得肆无忌惮,他勾结党羽、为祸朝廷,最终酿成了“土木之变”的惨祸。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部入寇,“边报日数十至,王振劝帝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不听。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力谏,亦不纳。”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是为了过一把征战沙场、运筹帷幄的瘾,将军国大事视作儿戏。英宗率文武和官军、私属五十万人仓促出征,八月大军抵大同,一路上见到了明军散落在沿线道路上的尸体,场面无比惨烈。前线逃回的监军太监郭敬向王振汇报了惨烈战况,并建议班师,王振这才建议英宗班师回朝。

但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王振的乱指挥则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当时,最快的回京路线是经由蔚州从紫荆关入关,入关后皇帝和大军就能确保安全。但是王振却建议英宗率领大军经由宣府回京,而宣府是王振的老家,王振希望英宗临幸宣府,让自己衣锦回乡。但是半道上王振又害怕大军踩踏自己在宣府的农田,让大军绕道,朝令夕改导致大军耽误了行程,而瓦剌太师也先率领的部队则紧追不舍。

土木堡之变

八月十四日,英宗来到了距离怀来城二十里的土木堡,“众欲入保城中,振辎重未至,留待之”,众人建议英宗应赶紧入城保证安全,但是王振却因为自己运送财宝的辎重车辆未至,想让大军等待自己的辎重车,于是大军驻扎在土木堡,正是这样一个荒谬的决定导致了英宗被俘。八月十五日,大军被瓦剌军队包围在土木堡,明军突围不得,全军崩溃,英宗被俘,成了瓦剌也先的阶下囚,成了明朝第一个被俘的皇帝。

英宗的被俘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荒谬!英宗挟仁宣之治的余威,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仓促御驾亲征,未遇敌而撤退,途中又因王振的胡乱指挥,导致大军错失数次脱险的机会,令英宗成为敌军的阶下囚,从起因、过程和结果来说都是荒谬至极。

02 弘光帝:冷漠


明英宗是明朝第一个被俘的皇帝,但是却不是唯一被俘的皇帝,近两百年后,又一位明朝皇帝成了敌人的阶下囚,只不过这次俘虏明朝皇帝的人从蒙古人变成了女真人。

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自尽,五月大臣们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是为弘光皇帝。弘光帝接手的虽然是一个残破的明朝,北京和北直隶被清军占领,陕西、山西、河南和湖广等地则被李自成占领,张献忠割据四川,但明朝还保有江南半壁富饶的领土,还有淮北等地作为南京的屏障,此时明朝的形势虽然差,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当年东晋和南宋的境遇也不过如此,甚至还要更差,但是却依然坚持了上百年。

1644年形势图

但是,弘光政权和弘光帝本人却对形势表现出了极大的冷漠。一方面,弘光政权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对清朝消灭李自成冷眼旁观,没有半点“唇亡齿寒”之感。吴三桂降清后,弘光政权并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威胁,反而为清军击败李自成击节叫好,甚至还欲与清朝“约为叔侄”、联合剿灭李自成,殊不知应该联合起来的是身为弱者的弘光政权和李自成,而不是与清朝联合。

另一方面,则是弘光帝本人对于政治的冷漠。弘光帝出身藩王,自然也没有接受过帝王的教育和历练,而且明朝对藩王有着严格的规定,所以弘光帝对政治一窍不通。而从个性来说,弘光帝在藩邸时只知享乐,酷爱听戏和饮酒。登基之后,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把持朝政,投其所好,让其沉浸于温柔乡而不能自拔,故弘光帝常对身边人说道:“天下事有老马在,汝不必多言。”万事皆托付于首辅马士英,而马士英却并非能臣干吏,一切所为只为保住自身权位罢了。

疑似弘光帝像

如此,弘光政权如何能够抵挡得住朝气蓬勃的清朝?1645年正月,清军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三月,豫亲王多铎率军南征弘光政权。五月,清军破南京城,而在此之前,弘光帝早已带着后妃逃到了芜湖靖国公黄得功的军营之中。黄得功虽然忠心护主,但是却在阵前中箭、不治而亡,而弘光帝则被黄得功营中叛徒作为献给清军的见面礼,一年后被清朝在北京处死。

弘光帝的被俘可谓是咎由自取,他继位时的明朝尚有可为,却因为他的冷漠导致南明失去了可以和清朝划江而治的机会,令人扼腕痛惜。

03 隆武帝:不甘


弘光帝被俘后,南明经历了潞王监国的短暂闹剧(七天降清)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皇帝——隆武帝朱聿键,1645年闰六月初七,朱聿键在福州登基称帝。朱聿键原封唐王,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之后,因其父亲不受祖父喜爱,朱聿键十二岁时就和父亲一起被囚禁在王府之中,后因地方官员干预才得以继承王位。继承王爵后,朱聿键又因起兵勤王遭到崇祯皇帝的猜忌,被囚禁在凤阳的宗室监狱之中,他的前半生可谓命运多舛。

因缘际会,因为潞王降清之时,寓居杭州附近的明朝藩王都被清朝招降而去,时为唐王的朱聿键并没有投降,而是继续南下躲避清军,途中结识了福建军阀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在郑鸿逵的引荐下,郑芝龙拥戴朱聿键为帝,坚持抗清。

正是因为隆武帝前半生的坎坷,所以他胸怀大志,在明朝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毅然地挑起了抗清的大旗,正如他阅兵誓词所说的那样,他希望能够“恭行天讨,以光复帝室;驱逐清兵,以缵我太祖之业”。

隆武帝像

隆武帝继位后,命令郑芝龙派兵出福建以策应江西的抗清义师;又摒弃党争,收揽一切愿意抗清的仁人志士,甚至连崇祯皇帝钦定的“阉党余孽”都不拘一格予以重用,“此后真正魏党,亦与一概涤宽。但责后效,不计已往。”对于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他也极力拉拢以收为己用,他命督师堵胤锡将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改编为“忠贞营”,与南明军队联合抗清。隆武帝的这一系列举措,都只为一个目标——光复帝室。

但是事与愿违,作为隆武朝的支柱,郑芝龙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实力为明朝收复失地,反而在清朝的诱惑之下选择降清,隆武帝只能前往江西寻找抗清力量。不幸的是,1646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曾皇后一行在汀州被俘,并于当日被杀,相信临死之时的隆武帝心中满是不甘,未能“驱逐清兵”恐怕是其一生之遗憾。

04 永历帝:无奈


随着隆武帝的被俘,南明的形势每况愈下,清军不断向南推进,到1646年下半年之时,南明的领土已经缩小到剩下四川、湖广和云贵一隅之地,而且四川、贵州一部还掌握在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手中。而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又摆在了南明官员的面前——谁来做皇帝?

1646年形势图

然而,在两广还真有合适的人选——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朱由榔,桂王一系原封湖南衡州,崇祯十六年因张献忠兵祸而逃亡广西梧州。之后,朱由榔的父兄先后去世,朱由榔继承了桂王爵位,后隆武帝被俘,桂王被拥立为帝,是为永历帝,也是广义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永历帝生性懦弱,并不能担当重任,但是他的运气颇佳。清广东提督李成栋的反正归明,掀起了一波抗清高潮,原本岌岌可危的形势得到了缓解。在李成栋反清失败后,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又联合永历朝抗清,永历帝和南明又获得了喘息之机。

但是,此时的清军已经占领全国大部分领土,再加上孙可望挑起的内讧,永历政权和明朝注定不可能翻身了。1659年闰正月,永历帝和文武官员在清军的紧逼下已经退到了中缅边境,在清军的压力下,永历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南明文官官员和两千多军队“尽释甲仗”,进入缅甸境内,成了毫无自主能力的流亡政权。

1661年,吴三桂率军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永历帝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永历帝动情地写道:“将军……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

永历帝剧照

但是,永历帝的悲鸣并没有获得吴三桂的丝毫同情,缅王将永历君臣交给吴三桂。1662年,清廷昭告天下,以示“大勋克集”。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永历帝被吴三桂命人用弓弦勒死在小庙之中。

终永历帝一生,为君是无奈之举,为君之后,天下形势已无挽回之可能,失天下、被俘杀都只能徒呼奈何。

参考文献:《明史讲义》、《南明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明皇帝列表
南明仅存在17年时间,却先后出现4位皇帝,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南明共存在了多少个政权?南明的皇帝与崇祯帝又是什么关系呢?
南明三帝结局凄惨,最后一任被弓弦绞杀
南明悲歌:三次失败的续命
南明18年5位帝王,多人昏庸一人能力超崇祯,未能中兴令人惋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