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文献】船用电机修理技术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修理船用电机的勘验、修理工艺、技术要求及电机修复后的试验与提交验收。
本要求适用于钢质海船内河船上使用的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下的各类交直流船用电机修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防爆、潜水等有特殊要求的电机修理。
2 勘验
2.1 电机外观检查
2.1.1 电机完整性检查
检查电机的铭牌、绕组数据指示牌、旋转方向指针、吊攀、环首螺钉联轴器、皮带盘、轴键、风叶、防护罩、各类网罩、观察窗盖、接线盒及接线盒盖等是否完整。
2.1.2 机械零部件的检查
2.1.2.1 仔细检查机壳、机座、风叶、联轴器或皮带盘等有否损坏、碎裂、松动。
2.1.2.2 检查转子转轴是否灵活,轴有否弯曲。
2.2 修前勘验通电试验
2.2.1 测量冷态绝缘电阻。
2.2.2 空载试验
2.2.2.1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作空载试验:
a. 电机绕组断路、短路或接地;
b. 轴承松动、堵阻或碎裂;
c. 电机对地绝缘低于0.1MΩ,不拆开又无法提高;
d. 电机与机械无法解体单端轴承,本身无法运转;
e. 换向器烧损严重;
f. 电刷、刷握、零件残缺不全无法运转;
g. 直流串激电动机。
2.2.2.2 按电机铭牌数据空载运转。
2.2.2.3 测量和记录电压、电流、转速及换向情况。
2.2.2.4 检查电机有否异常噪声及振动。
2.2.3  满载试验
2.2.3.1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不作满载试验:
a. 未作空载试验或试验情况不正常;
b. 电机结构特殊,如轴伸端细长无法进行满载试验;
c. 带负载后有严重振动;
d. 带负载后换向恶劣,火花大于2级,而无法用简单方法排除;
e. 绕组轴承温度超过允许值而又无法用简单方法排除;
f. 工程协议未规定作满载勘验试验要求的电机;
g. 小修工程范围的电机。
2.2.3.2 试验时间
a. 对连续工作制电机一般为2h;
b. 对短时工作制电机按铭牌规定时间进行;
c. 对断续工作制电机可折算到相当短时工作制的时间进行。
2.2.3.3 对有高、低电压或运转特殊要求的电机,则按铭牌规定进行。
2.2.3.4 试验过程中,测量和记录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及换向情况。
2.2.3.5 试验结束,测量温升和绝缘电阻。
2.2.3.6 作出试验报告、交有关部门,作确定电机修理方案及工程范围的依据,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A(参考件)中表A4~A5.
2.3 电机拆开勘验
2.3.1 拆开联轴器及皮带盘,检查联轴器及皮带盘与轴的配合是否过松或过累。
2.3.2 检查防护罩及观察窗盖有否损坏、锈蚀; 橡皮条、羊毛毡及滤网是否完整和老化。
2.3.3 拆下端盖,检查止口是否松动,轴承孔和轴承配合是否过松或过紧。
2.3.4 拆下轴承、检查轴承内、外套圈、滚动体、保持架有否锈蚀、裂纹、疤痕及内外圈松紧等情况。
2.3.5 检查转轴轴承挡与轴承配合是否过松或过紧, 以及轴承档表面粗糙度。
2.3.6 检查定子、转子铁芯有无相擦。
2.3.7 检查转子绕组端部钢丝箍或无纬绑扎带有否松散。
2.3.8 检查转子平衡块有否松动、脱落。
2.3.9 检查接线板是否烧焦、碎裂、接线桩头、联接片、接线是否完好齐全。
2.3.10 检查电容器有否损坏、短路、开路或电容量变值。
2.4  绕组的勘验
2.4.1 检查电机引出线是否完好,绝缘有否开裂剥落、老化发粘,焊片接头是否完整可靠。
2.4.2 检查电机定子,转子绕组或电枢、并励、串励、串励、换向起动等绕组表面有否灼痕,绝缘层有否碳化、开裂及焦味,导电材料有否受热氧化变色。
2.4.3 用兆欧表检查各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的绝缘值。
2.4.4 用万用表、电桥等测量仪表,测量各绕组的电阻值,检查有否短路、断路等现象。
2.4.5 检查交流鼠笼转子导条有否断裂或脱焊。
2.4.6 用毫伏压降法检查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有否短路、断路等现象。
2.5 换向器及集电环装置的勘验
2.5.1 检查换向器、集电环表面有否发黑烧灼现象及表面磨损情况,表面有否凹陷、擦伤、粗糙度、云母片有否突起及换向片紧固度。
2.5.2 检查换向器升高片有否断裂、脱焊及灼痕变色现象。
2.5.3 检查刷架有否松动,是否在中性面上,刷杆绝缘有否灼痕、老化、刷架联接线是否完好。
2.5.4 检查刷握有否镀层剥落、锈蚀、变形、排列是否整齐,电刷与刷盒是否过松或过紧,刷握弹簧是否齐正完好,压力是否合适均匀。
2.5.5 检查电刷是否磨损过甚、碎裂、牌号尺寸是否一致。
2.6 电动机制动器的勘验
2.6.1 检查制动器吸铁、制动磨擦片、齿轮、弹簧等机械零件是否完整,有否损坏、发热底色的现象。
2.6.2 检查制动片磨损情况及测量间隙。
2.6.3 检查制器机械零件、刹车平面是否平整,制动片磨擦片有否松动,铆钉有否缺损。
2.6.4 检查电磁制动器绕组表面有否灼痕、焦味或高温变色,检查绕组绝缘阻值有否短路、断路接地等现象。
2.7 勘验记录
勘验结果应作出记录,并填写电机勘验单,格式见附录A中表A1~A2.
3 修理工艺技术要求
3.1 修理范围
电机修理可分小修工程(清洁保养),中修工程(一般检修),大修工程(绕组换新修理)。
3.1.1 小修工程包括的项目如下:
a. 电机解体、装配;
b. 绕组清洁、烘干、浸漆处理;
c. 轴承清洗、更换润滑油;
d. 集电环光车,换向器光车拉槽;
e. 刷架中心调整,电刷梯平;
f. 电机外壳油漆一度;
g. 缺损的紧固件配齐。
3.1.2 中修工程包括的项目如下:
a. 小修工程的全部内容(3.1.1全部项目);
b. 机座、端盖、轴承盖、风叶、联轴器、皮带盘、各类网罩、键、油杯、视察窗盖、接线盒缺损部分修补或换新;
c. 电机转轴校直,轴承挡过松补焊光车;
d. 联轴器、皮带盘、端盖轴承孔过松补焊、光车或镶套;
e. 滚动轴承换新,滑动轴承轴瓦修理及合金浇注;
f. 直流电机励磁,换向绕组及交流凸极式励磁绕组的包扎,衬垫绝缘更换;
g. 刷架、刷杆绝缘损坏换新,刷握修理、电镀及换新;
h. 电刷换新;
i. 换向器升高电线头脱焊、重新焊接;
j. 接线板、电容器损坏换新;
k. 电机引出线,内部联接线换新;
l. 电机外壳除锈、油漆。
3.1.3 大修工程包括的内容如下:
a. 中修工程的全部内容(3.1.2全部项目);
b. 电机各类绕组全部或部分换新;
c. 交流鼠笼转子导条全部或部分换新、烧焊;
d. 换向器换新或换向片片间对地绝缘换新;
e. 集电环换新或更换绝缘;
f. 电磁制动器绕组换新。
3.2 电机解体技术要求
3.2.1 电机解体前必须先准备盛放各种零件的容器,每只电机拆开零部件必须集中存放,对原有拧在一起或套在一起的零部件尽量连在一起置放。
3.2.2  准备好做标记用的小牌子、字模、钢印及记号笔等工具。
3.2.3 对所要拆卸的连接线头和机械零件有,如端盖、联轴器或皮带盘等,应做好标记,保证标记在施工过程中不脱落。
3.2.4  电机轴端应做好标记,以免装复时搞错。
3.2.5  联轴器或皮带盘与转轴安装进出位置测量后应做好标记并记录。
3.2.6  联轴器或皮带盘的拆卸,应先将止头螺丝或紧固件松开,用拉具拉下,如拉不下可使用松锈润滑剂或采用喷灯、乙炔等急火来加热联轴器或皮带盘外侧后再拉。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以防轴端变形受损。齿轮连接者一般不加热,防止齿轮退火。
3.2.7  取下联轴器或皮带盘后,测量其内孔与转轴配合情况,如超过极限偏差的,过紧则可对内孔进行拂刮;过松则进行补焊光车或其他处理,联轴器(皮带盘)与转轴的极限偏差见表1。
表 1                                       μm
公称直径mm
转轴轴颈的极限偏差
轴孔的极限偏差
过盈和间隙
上   差
下   差
上   差
下   差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18
0
-12
+5
-14
14
17
>18~30
0
-14
+6
-17
17
20
>30~50
0
-17
+7
-20
20
24
>50~80
0
-20
+8
-23
23
28
>80~120
0
-23
+9
-26
26
32
>120~180
0
-27
+10
-30
30
37
>180~260
0
-30
+11
-35
35
41
>260~360
0
-35
+12
-40
40
47
3.2.8 拆卸端盖前,对直流电及交流绕线转子电机,应先将电刷取出,刷架引出线松开,在刷握与换向器(或集电环)向垫上橡皮或厚纸板,以免换向器(或集电环)受损。
3.2.9 拆除两端轴承盖紧固螺钉,取下轴承外盖,然后再拧下端盖紧固螺钉,用木猪敲打端盖和机壳接缝片或利用端盖上的螺孔,使用螺钉将端盖顶出,取下端盖,在拆大型电机端盖时,应用起重设备吊住端盖,以防突然胶落,保证安全。
3.2.10 若端盖轴承孔配合过紧,可进行拂刮,若配合过松,是可对轴承孔进行镶套或电镀等处理,电机端盖轴承孔与轴承的极限偏差见表2.
表2                                           μm
公称直径mm
转轴轴颈的极限偏差
轴孔的极限偏差
过盈和间隙
上   差
下   差
上   差
下   差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18
0
-8
+5
-14
14
13
>18~30
0
-9
+6
-17
17
15
>30~50
0
-11
+7
-20
20
18
>50~80
0
-13
+8
-23
23
21
>80~120
0
-15
+9
-26
26
24
>120~150
0
-18
+10
-30
30
28
>150~180
0
-25
+10
-30
30
35
>180~250
0
-30
+11
-35
35
41
>250~260
0
-35
+11
-35
35
46
>260~315
0
-35
+12
-40
40
47
>315~360
0
-40
+12
-40
40
52
>360~400
0
-40
+15
-45
45
55
3.2.11  电机转子吊运一般应用麻绳,吊索不准套在集电环、换向器及绕组附近,以免其被碰或受力损坏,大型转子吊装应接一段假轴或套合适的管子,吊运时应轻慢放,若用钢丝绳吊运,则应采用厚布或橡皮垫好。
3.2.12  电机转子应搁置在支架上,不准直接放在地上,如需在地上,必须使用稳固的木板等物衬垫,以免绕组、换向器等损坏、受潮。
3.2.13  拆卸轴承一般采用拉具慢慢拉下,拉轴承时必须小奖章使轴承受力均匀,避免损坏轴承,轴承盖及档板,在拉具与轴之间应加衬垫及顶针头,避免损坏转轴中心孔。
3.2.14  转轴与轴承的配合如超过极限偏差,过松的则应对轴承档补焊,重新车制,电机轴承与轴的极限偏差见表3.
表3                                           μm
公称直径mm
转轴轴颈的极限偏差
轴孔的极限偏差
过盈和间隙
上   差
下   差
上   差
下   差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6
0
-10
+9
+1
19
1
>6~10
0
-10
+12
+2
22
2
>10~18
0
-10
+14
+2
24
2
>18~30
0
-10
+17
+2
27
2
>30~50
0
-12
+20
+3
32
3
>50~80
0
-15
+23
+3
38
3
>80~120
0
-20
+26
+3
46
3
>120~180
0
-25
+30
+4
55
4
>180~250
0
-30
+35
+4
65
4
>250~260
0
-35
+35
+4
70
4
>260~315
0
-35
+40
+4
75
4
>315~360
0
-40
+40
+4
80
4
>360~400
0
-40
+45
+4
85
5
3.3  电机绕组及零部件清洁技术要求
3.3.1  首先应用压缩空气吹拂电机内的尘垢,压缩空气压力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0.3~0.4MPa),以免损坏绝缘层。
3.3.2  对铁芯表面处起壳的油漆,绝缘漆应铲刮干净,用钢丝刷刷去铁锈。
3.3.3  对绕组可采用汽油、化学清洗剂或高温压水进行清洗,化学清洗剂一般应采用中性非离子型清洗剂,各类电刷可用无水乙醇清洗,不得用汽油或其他溶剂进行清洗。
3.3.4  使用汽油清洗必须要在规定的清洗室或清洗区内进行,并设置抽风及消防等专用设备,严禁火种,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3.3.5  各类机械零件可采用汽油、柴油或化学清洗剂清洗。
3.3.6  清洗后的电机绕组或零部件,应立即用清洁布揩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对易锈的机械零件应涂上机油防锈。
3.3.7  清洗后的废油、废液未经处理,严禁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3.3.8  对浸过海水的电机可采用淡水煮沸,去除盐分。水煮一般应换水三次以上。结水煮处理生的电机应及时烘烤,以防生锈。
3.4  绕组修理的技术要求
3.4.1 电机内部联接线或引出线局部开裂,则给予局部包扎,若绝缘老化发粘、变脆、损坏、则应换上相应牌号的电线。
3.4.2  若绕组系外部绝缘损坏或部分绕组局部短路、断路、接地,且位置可见又易于修理者,可采取局部整修,重新绕制。
3.4.3  若绕组系槽内部分绝缘损坏、短路、断路、接地或虽槽外可见部位损坏但不易修理者,一律拆除故障绕组,重新绕制。
3.4.4  在拆除联接线前,必须查明并记录绕组联接情况,线端作好标记,并画好接线图。
3.4.5  拆卸磁极前,应先测量磁极铁芯内圈直径及间距,按顺序编好磁极序号,做好标记和记录,以免装复明换错。
3.4.6  拆下磁板时,应注意每极的垫片数量并作好相应的标记,妥加保存。
3.4.7  绕组拆卸时,应正确做好原始数据的测量记录,其中包括线圈外形尺寸、线径、匝数、连接方法、绕组间的相互位置、节距、绕组形式以及绝缘材料的规格、牌号、厚度等。
3.4.8  拆除转子钢丝箍时,应测量钢丝的直径、层数、匝数及距离铁芯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3.4.9  拆除槽模, 记录槽楔的材料及尺寸。
3.4.10  拆除绕组可采用加热法(如通以低压电或放入烘箱)以软化绝缘物,取出绕组,但不允许用火烧,以免影响电机的电磁性能。
3.4.11  直流电机拆卸电极绕组时,可任选一个线圈,在铁芯上做好绕组跨距及槽序的标记,并拣出它的首尾端引出线所接的换向片,确定换向节距并做好标记。
3.4.12  交流电机拆卸定子绕组时,应记录线圈跨距及槽序、绕组的型式及连接方式。
3.4.13  凡拆下的线圈,均应记录下列数据:线径、线圈匝数、并联根数和绕组型式、绕制方式。
3.4.14  拆卸的旧绕组须保留一、二只完整的线圈,以备绕制时及试验时核查。
3.4.15  根据实测的绕组数据,准备导电材料,一般应采用原有的牌号、规格,如没有同牌号的则可选品级高的材料。
3.4.16  在选用导电材料时,应选与原截面积相同的导线,不允许减少截面积,在采用若干导线并联代替原有导线时,须保证总截面积不变,同时又能保证嵌入槽内。
3.4.17  用矩形裸铜排所弯成的单匝线圈,须根据旧绕组弯折成形。无论采用机械或手工弯折,都必须保证原来的外形尺寸。
3.4.18  采用绕线模制作线圈时,应根据原来铁芯和绕组尺寸制作,绕线模可用木板或酚醛层压板等材料制作。
3.4.19  绕制线圈时,不得损坏绝缘层,若发现导线绝缘层脱落者,须进行绝缘处理。
3.4.20  导线的绝缘层一般按原来的型号、规格确定。一般可选用高强度聚脂漆包线或玻璃丝包的圈扁铜线,也可用裸铜排,采用半迭包法包以相应耐热、耐压等级的绝缘带或套以玻璃套管。
3.4.21  绝缘包扎,其衬垫材料一般按原型号、规格确定,也可按其耐热、耐压等级,选择相应的绝缘材料,但应考虑到厚度、机械强度、防潮及耐压性能,并按规格裁取。
3.4.22  定子及转子绕组的绝缘,一般包括导线绝缘、匝间绝缘、层间绝缘、槽绝缘、端接部分绝缘、绕组支撑绝缘。
3.4.23  槽绝缘,必须依槽的开头折好,要紧靠槽壁,两端长出槽口,并向上高出槽口适当的余量,待导线嵌入后再剪去多余部分,转子的槽绝缘一般应比定子槽绝缘强,散嵌式软线圈的槽绝缘应比包扎成形圈的强。
3.4.24  绕组上、下层间应放置0.15~1.5mm厚的相应等级的绝缘材料。层间绝缘比槽绝缘长5~10mm。
3.4.25  对拆除绕组后的铁芯,应将原绝缘层清除干净,槽口毛刺、铁芯的齿端均应进行修正。
3.4.26  对于散嵌式软线圈,应先将扎线移至线圈端部,把线理齐,从槽口顺势嵌入,必要时可使用竹片或层压板制成的理线板,下线时,应注意导线整齐,尽量避免交叉。
3.4.27  用压线板将槽绝缘重叠封口,然后打入槽楔,槽楔一般采用竹片或层压板条制成。槽楔大小视槽口间隙决定。
3.4.28  交流定子绕组端部须整理成喇叭口。喇叭口不得小于定子铁芯内径,不得大于铁芯外径。揿喇叭口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线圈,端部根据绕组绝缘等级可分别采用扎线、纱带、玻璃丝带绑扎。绑扎后端部应操持平整,不应产生绝缘物突起和邹折。
3.4.29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端部,庆按原规格钢丝直径、层数、匝数、距离铁芯位置打箍,或按原规格无纬绑扎带进行打箍。打箍后的外径不得高出铁芯。
3.4.30  根据原来接线圈,分清绕组始末端,轻拉线头,刮净导线头的绝缘、然后绞紧接头后焊接起来,再包以绝缘。
3.4.31  绕组须配齐引出线,然后进行焊接并包以绝缘。电机引出线应选用原来型号、规格的电线。电机内所有连接线、引出线均应扎紧、固定。
3.5 电机烘潮浸漆技术要求
3.5.1   电机烘潮的目的是借助热源,驱除电机内部的水汽、潮汽,提高绝缘电阻值。电机浸漆的目的是用电气绝缘漆来填充孔隙,提高绝缘的电气强度和抗性,改善绝缘导热性和使其紧固绕组。
3.5.2  将清洗干净的电机定子,转子绕组送入烘房,使其各方面均匀受热,逐步升温,进行预烘。当烘箱内温度达到120℃时进行保温,并按时测量其绝缘电阻,一直到电机绝缘电阻基本稳定且大于2MΩ为止,但保温时间不得少于6h。
3.5.3  经预烘,电机仍达不到上述要求者,则待电机冷却后再次清洗或水煮,然后重新烘焙。再达不到要求的,则应考虑绕组换新处理。
3.5.4  浸漆烘焙时间和工艺,应根据电机绝缘的面耐热等级及绝缘浸渍漆各异而定。以常用的A30-1氯基醇酸绝缘清漆为例可按表4执行。
其中绕组换新者按表中1~7工序进行,绕组未换新者则按1~4进行。
表4
工序
工艺过程
温度,℃
时  间
要   求
1
预   烘
120
>6h
烘至绝缘值稳定
2
第一次浸漆
60~80
15~20min
浸至无气泡冒出
3
滴  漆
30~60min
滴至滴干
4
烘   干
70~80
2~3h
漆膜不应发粘、皱皮、起泡、胶层、轴承档等处不应有残液
90~100
1~2h
120~125
16~20h
5
第二次浸漆
60~80
10min
浸至无气泡冒出
6
滴  漆
20~30min
滴至滴干
7
烘  干
同第4工序
同第4工序
同第4工序
3.5.6  电机绕组表面原有覆盖漆者,则应在磁级铁芯、绕组表面喷涂覆盖漆。
3.5.6  选择使用绝浸渍漆、绝缘覆盖漆,应根据原电机使用的材料及电机的绝缘等级确定,因材料型号各异,则浸渍、烘干、喷漆的工艺也应作相应的更改。
3.6 换向器及集电环的修理技术要求
3.6.1  对直流电机的换向器、交流电机的集电环应认真检查,可用毫伏压降法短路侦察器、万用表、电桥等测量检查,并确定绕组与换向片、集电环焊接触是否良好,有无故障。
3.6.2  若转子绕组换新者,在绕组拆除后,应对换向器或集电环测量对地绝缘电阻,电阻值应大于5MΩ,然后再进行介电强度试验,施加50Hz试验电压,要求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换向片片间应用交、直流110V校验灯检查,无片间短路击穿,合格者方可嵌放绕组,不合格者则根据具体情况拆开修复或换新。
3.6.3 换向器或集电环线头重量焊时,焊接前应仔细清洁施焊部位,然后将焊锡熔焊到接头槽缝。焊锡必须充满接头四周,不应有缝隙和毛刺,助焊剂可采用松香、酒精溶液,不可使用酸性或碱性的助焊。为了防止焊料溶入线圈内部造成短路,焊接时可将转子的另一端适当垫高。
3.6.4 换向器或集电环表面发毛、局部凹凸不平超过0.25mm,或出现环带状槽、黑斑等,以及换向器或集电环在转子绕组浸漆烘干后,则应进行光车校正。
3.6.5 换向器椭圆度偏心度超过0.03mm(转速大于1500r/min)或0.05mm(转速小于1500r/min)时应进行光车校正。
3.6.6 为使换向器或集电环与转轴中心一致,当在机床加工光车时,应先校准转轴二端轴际挡中心,轴承挡偏心度不得超过0.005mm。
3.6.7 换向器或集电环光车时,为防止切屑、铜粉侵入电机内部,转子绕组采取防护措施。光车时,不允许加冷却液和肥皂水。
3.6.8 光车时,进刀量尽量小,只允许车去振摆或凹凸不平的最小量,最后一刀的切削量不大于0.05mm,车削速度不大于10m/min,然后用00号砂布磨光表面,表面粗糙度Ra≤3.2μm。
3.6.9 换向器光车后,应使用拉槽刀,拉去片间绝缘,并根据换向器的直径大小,使片间绝缘比换向器表面低1-3mm.拉槽后用00号砂布磨光换向器表面,然后用压缩空气吹除铜屑和云母粉末。
3.6.10 换向器或集电环光车后,表面应使用橡皮或厚纸板进行包扎,防止碰撞受损。
3.6.11 经过上述处理后,试车运转时若再发生径向跳动或换向片突出,如属拱形换向片者,则可将转子加热至120℃左右,重新拧紧紧固螺帽。坚固螺帽既要保证拧紧,又不能过紧而引起燕尾槽和V形绝缘环变形。然后重新光车拉槽处理(塑料换向器除外)。
3.7 电刷装置的修理技术要求
3.7.1 当电刷磨损超过原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或缺角碎裂、刷辫损坏等均应选原来牌号(或相近牌号)和规格的电刷换新。
3.7.2 电刷应能在刷握内活动,电刷和刷握的配合间隙见表5。
表    5                         mm
类      别
宽度方向间隙
长度方向间隙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电刷截面8mm×8mm以下
0.02
0.17
0.05
0.25
一般电动机
0.05
0.30
0.15
0.45
可逆电机
0.05
0.20
0.10
0.40
3.7.3 刷握损坏、缺件,应按原材料进行修复、配齐。镀层损坏、剥落一般进行电镀。
3.7.4 刷握弹簧压力应力求均匀。各电刷相互间的压力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10%.压力的选择取决于电机工作条件和电刷牌号,通常在1.5×104-2.7×104Pa范围内。弹簧生锈者,应除锈涂漆,锈蚀严重者则按原规格换新。
3.7.5 刷杆应平整,导电部分应接触良好,绝缘底座应完整,若破损影响绝缘者应修复或换新。
3.8 电机装配技术要求
3.8.1 各种零部件必须完整、清洁、无锈蚀,涂漆部分应均匀、无皱纹或粘手现象。
3.8.2 所有紧固件都应有防松的措施。
3.8.3 定子、转子空腔内均应无杂物或绝缘物突出,联接线均应固定。
3.8.4 各类磁极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绕组极性应根据接线图核对正确。
3.8.5 装配轴承前,应彻底清洁轴颈、端盖轴承孔、轴承内外盖。用汽油或柴油清洗轴承,检查轴承,并用压缩空气吹干。
3.8.6 滚动轴承应慢慢敲入,敲时应用力均匀,可采用套筒,使轴承受力均匀,不许用铁锤直接敲击轴承。
3.8.7 热套轴承,应将轴承放入烘箱内均匀加热至100℃并保持15-20min,然后迅速套到转轴上。
3.8.8 对内外圈可脱卸轴承,应按原装配装复,不得互换。
3.8.9 根据原有润滑脂牌号加入适量润滑脂,其量一般为贮油室容积的三分之二。润滑脂及加油工具应保持清洁,不同牌号的润滑脂不应混杂使用。
3.8.10 转子装入定子时,不能碰坏绕组。必要时可在定子腔内垫以厚纸板或橡皮起保护作用。
3.8.11 电机端盖装复后有条件者应检查定转子间的间隙,最大偏心度不得超过间隙平均值的15%.
3.8.12 安装刷握,根据换向器直径的大小及转速的高低工,刷握与换向器之间的距离可调整到2-5mmjn刷在换向器圆周表面分布的间距要相等,间距差不得超过0.5mm。
3.8.13 安装电刷,用砂布进行拂磨使电刷与换向器表面相吻合。吻合面应占电刷横截面的四分之三以上。拂磨完毕,用干燥压缩空气吹净,清除刷握与换向器上的碳粉。
3.8.14 直流电机装复后,应采用感应法。移动刷架位置,校正刷架中心。
3.8.15 抽动器必须灵活可靠,闸瓦与抽动轮表面紧贴吻合,松闸的闸瓦应离开抽动轮表面,不得有局部摩擦,间隙应调节到规定值。
3.8.16 承轴器或皮带盘安装位置应与拆卸前的记录相符。
3.8.17 露天甲板机械的电机及其他有防水要求的电机,所有接缝、接头、轴承孔等处都应有相应防水的措施。
3.8.18 电机接线板、电容器应完整无缺,并按电机引出线标记接妥,接线端头应有明显的标记。
3.8.19 电机总装完毕,应灵活无相控现象,并用兆欧表测量绝缘,作好通电准备工作。
4 电机的试验提交验收
4.1 验收原则和
4.1.1 提交验收分内场装配验收、内场试验验收、外场试验验收。
4.1.2 经内场检修的电机,一律应经内场装配验收,并填写电机装配验收单,见附录A中表A3。
4.1.3 交流电动机绕组未换新者,内场应作空载试验验收。其中绕组换新者则增加耐压试验验收。
4.1.4 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绕组未换新者,内场仅作负载发热试验。如电枢绕组换新者则增做超速、超压、过载、耐压试验等项目。若励磁部分绕组换新者,则对换新的绕组做耐压试验。
4.1.5 由于电机结构、参数等原因,工厂没有条件作内场通电试验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可免做部分项目,待实船安装后按外场试验验收。
4.2 内场装配验收要求
4.2.1 电机内场装配验收应符合3.8各项规定。
4.2.2 绝缘电阻检查  电机半途而废对地绝缘应大于2MΩ。
4.2.3 对未更换绕组的电机,当空气相对温度超过95%,或用户、工厂由于进度等原因没有可能更换绕组绝缘时,如绝缘低于4.2.2规定,则由双方协商另行处理。
4.3 内场试验要求
4.3.1 空载试验
4.3.1.1 凡经修复的电机,均应进行空载试验,直流串激电机及特殊结构的电机除外。
4.3.1.2 在额定电压下,空载运行,测量并记录起动电流、空载电流、转速、换向等数据。
4.3.1.3 比较额定数据,检查实测数据是否非常。
4.3.1.4 若为交流电动机,应测量三相电流差值。当三相电源平衡时,电动机三相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得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0%.
4.3.1.5 检查电机振动、轴承噪声、机械装配有否松动情况。
4.3.2 内场负载试验
4.3.2.1 电机负载试验应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下进行。试验时间为:连续工作制电机试验2h,短时工作制电机试验时间按铭牌规定进行。
4.3.2.2 在负载试验中,以每小时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转速、换向、频率、功率因数等数据。负载试验结束,立即测量电机各部分的温升。
4.3.2.3 船用电机温升要求(基准环境温度为45℃)见表6.
表   6
火花等级
电刷下的火花程度
换向器及电刷的状态
1
无火花
换向器上没有黑痕及电刷上没有灼痕
1 1/4
电刷边缘仅小部分(约1/5至1/4刷边长)有断续的几点点状火花
1 1/2
电刷边缘大部分(大于1/2刷边长)有连续的较稀的颗粒火花
换向器上有黑痕出现,但不发展,用汽油擦其表面即能除去,同时在电刷上有轻微灼痕。
2
电刷边缘全部或大部分有连续的较密的颗粒状火花,开始有断续的舌状火花,
换向器上有黑痕,用汽油不能擦除,同时电刷上有灼痕,如短时出现这一级火花,换向器上不出现灼痕,电刷不烧焦或损坏
3
电刷的整个边缘有强烈的舌状火花,伴有爆裂声音
换向器上的黑痕较严惩,用汽油不能擦除,同时电刷上有灼痕,如在这一火花等级下短时运行则换向器上将出现灼痕,同时电刷将被烧焦或损坏
序号
电机的部件
绝缘等级
A级
E级
B级
F级
H级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阻法
1
额定功率在5000KW(或5000KVA)及以上,或铁心长度为1M以上的电机的交流绕组
55
65
75
96
120
2
⑴额定功率小于5000KW(或5000KVA)的电机的交流绕
45
55
60
70
65
75
80
95
100
120
⑵除3、4项以外的用直流励磁交流和直流电机的磁场绕组
⑶有换向器的电枢绕组
3
隐极式同步电机(同步感应电动机除外)的单层磁场绕组
85
105
4
⑴补偿绕组和多层低电阻磁场绕组
55
55
70
70
75
75
95
95
120
120
⑵表面裸露或金属表面涂漆的单层绕组
60
60
75
75
85
85
105
105
130
130
5
永久短路的绝缘绕组
55
70
75
95
120
6
永久短路的无绝缘绕组
这部分的温升不应达到足以使任何相近的绝缘或其他材料有损坏危险的数值
7
不与绕组接触的铁芯及其他部件
8
与绕组接触的铁芯及其他部件
55
70
75
95
120
9
换向器或集电环
65
65
75
85
95
注:换向器或集电环的温升应符合本身所彩的绝缘等级, 但如换向器或集电环与绕组靠近,则它们的温升应不超过邻近绕组所采用绝缘等级的允许限值。温升值只限于用膨胀式温度计测量。
4.3.2.4 轴承的允许温度  滑动轴承不超过80℃,滚动轴承不超过95℃。
4.3.2.5 火花等级  直流电机从空载到额定负载的所有情况下,其火花等级应不超过 1 1/4级;在短时过电流或短时过转矩时,其火花等级应不超过1 1/2 级。交流换向器电机及短时定额和断续定额的直流电机从空载到额定负载的所有情况下,其火花等级应不超过1 1/2 级。
火花等级的区分参见表7.
表7
火花等级
电刷下的火花程度
换向器及电刷的状态
1
无火花
换向器上没有黑痕及电刷上没有灼痕
1 1/4
电刷边缘仅小部分(约1/5至1/4刷边长)有断续的几点点状火花
1 1/2
电刷边缘大部分(大于1/2刷边长)有连续的较稀的颗粒火花
换向器上有黑痕出现,但不发展,用汽油擦其表面即能除去,同时在电刷上有轻微灼痕。
2
电刷边缘全部或大部分有连续的较密的颗粒状火花,开始有断续的舌状火花,
换向器上有黑痕,用汽油不能擦除,同时电刷上有灼痕,如短时出现这一级火花,换向器上不出现灼痕,电刷不烧焦或损坏
3
电刷的整个边缘有强烈的舌状火花,伴有爆裂声音
换向器上的黑痕较严惩,用汽油不能擦除,同时电刷上有灼痕,如在这一火花等级下短时运行则换向器上将出现灼痕,同时电刷将被烧焦或损坏
4.3.3 高低电压试验
直流电机有高低电压要求者,则进行高低电压试验.按铭牌高、低电压空载各运行5min,按铭牌高、低电压满载各运行10min,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转速及换向等各项数据。
4.3.4 逆转试验
直流电机有逆转要求者,则进行逆转试验。按铭牌额定值,逆转空载运行5min,逆转满载运行10min(或按铭牌规定时间),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转速、换向等各项数据。
4.3.5 过载试验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换新者,则作过载试验。过载试验是以额定电流的150%运行15s。
4.3.6 超速试验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换汤不换药新者,则作超速试验。超速试验是以额定转速的120%空载运行2min。
4.3.7 超压试验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换新者,则作超压试验。超压试验是以最高额定电压的130%空载运行5min。
4.3.8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4.3.8.1 电机绕组换新者,则应作介电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为交流思想0周,时间为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4.3.8.2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电压按表8。
表8
序号
电机或部件
试验电压(有效值)
1
1KW(或1KVA)以下的电机或额定电压不超过36V的各种电机
500V+2倍额定电压
2
1KW(或1KVA)以上、额定电压超过36V的电机
1000V+2倍额定电压,但最低为1500V
3
直流电机的他励磁场绕组
1000V+2倍最高额定励磁电压,但最低为1500V
4
同步发电机、同步电动机及同步补偿机的磁场绕组
⑴同步发电机的磁场绕组;
⑵当电机起动时,磁场绕组短路或并联一小于绕组电阻10倍的电阻;
⑶当电机起动时,磁场绕组并联一等于或大于绕组电阻10倍的电阻或起动时采用带(或不带)磁场分段开关而磁场绕组开路
10倍额定励磁电压,且最低为1500V,最高为3500V
1000V+2倍最高电压的有效值(此电压在规定的条件下存在于磁场绕组的线端间。如为分段磁场绕组则存在于任一段的线端间),但最低为1500V
5
非永久短路(如用电阻起动)的异步电动机或异步结构的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
⑴同步电动机(包括异步结构的同步电动机)接地的或起动时不与磁声绕组连接的励磁机;
⑵励磁机的他励磁场绕组
1000V+2倍转子电压
1000V+2倍转子电压
6
励磁机,下列情况除外:
⑴同步电动机(包括异步结构的同步电动机)接地的或起动时不与磁场绕组连接的励磁机;
⑵励磁机的他励场绕组
与所连接的绕组同为1000V+2倍励磁机额定电压,最低为1500V
1000V+2倍最高额定励磁电压,但最低为1500V
4.3.9 内场试验结果应作记录,并填写电机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A中表A4-表A5。
4.4 外场试验验收要求
4.4.1 外场试验的范围和内容
4.4.1.2 外场试验分效用试验和负载试验两种。
4.4.1.3 凡经修理的电动机、发电机,一般只作效用试验和绝缘检查。
4.4.1.4 凡属大修工程修理,且系统作全面修理的电机或船方与工厂修前就协议商定的则作外场负载试验。如发电机的原动机达不到规定值时,按协议商定可适当降低发电机负载试验的功率或免做部分负载试验项目。
4.4.2 外场试验的验收要求
4.4.2.1 绝缘检查  用500V或大于500V的直流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其值不应低于表9规定。
表  9
设备项目
绝缘电阻大于或等于的MΩ值
容量等于或小于100KW(或100KVA)的电机
1
容量大于100KW(或100KVA)的电机
3×额定电压(V)/(1000+额定容量KW或KVA)
4.4.2.2 对不曾更换绕组的电机,当空气相对温度超过95%,测量值低于上述标准时,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4.4.3 外场效用试验
4.4.3.1 交、直流电动机,根据负载性质能作空载试验者,则在额定电压下运行5min,记录电压、起动电流、运转电流、转速等各项数据。
4.4.3.2 交、直流发电机在额定转速下进行空载运行试验,记录电压、转速等数据。
4.4.3.3 交、直流电动机根据船上实际拖动机械的负载作效用试验,记录电压、电流、转速、换向等各项数据。
4.4.3.4 换向检查要求与4.3.2.5相同。
4.4.3.5 交、直流发电机根据船上实际负载与原动机状况进行效用试验。试验时间为2h。检查并测量电压、电流、转速、换向等各项数据。
4.4.4 外场负载试验
4.4.4.1 交、直流电动机根据实际拖动机械的额定负载作负载试验,试验时间按2.2.3.2。
4.4.4.2 交、直流发电机根据铭牌要求作负载试验。在额定电压、额定转速、额定功率因数下,按25%额定负载运行15min,按50%额定负载运行15min,75%额定负载运行30min,100%额定负载运行2h。
4.4.4.3 在负载试验中,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转速、换向、频率、功率因数等数据。
4.4.4.4 换向检查要求与4.3.2.5相同。
4.4.4.5 电机负载试验结束,应立即测量、记录电机各部分温升和热态绝缘电阻。各部分温升应不超过4.3.2.3和4.3.2.4的规定,热态绝缘电阻不得低于表9规定。
4.4.4.6 过载试验
发电机在额定负载试验结束后,应作110%额定负载的过载试验,历时15min。
4.4.4.7 发电机突加突卸负载试验
交流发电机在负载为空载、转速为额定转速、电压接近额定值的状态下,突加突卸60%额定电流及功率因数不超过0.4(滞后)的对称负载时,当电压跌落时,其瞬态电压值不超过额定电压的85%;当电压上升时,其瞬态电压值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20%,而电压恢复到与最后稳定值相差3%以内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1.5s。
4.4.4.8 在额定负载、额定转速下,复励式直流发电机组在热态下的电压负载特性应为:
当负载为20%时,使发电机的电压偏差为额定电压的1%以内;负载为100%,其电压偏差应在额定电压的2.5%以内;在20%-100%负载之间,电压负载特性的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的平均曲线与额定电压的偏差不大于4%。
4.4.4.9 交流发电机连同其调整装置,在考虑原动机速度特性的情况下,当发电机的负载自零载至满载之间的任一负载下,且其功率因数保持额定值,发电机的稳态电压变化率应不超过±2.5%,应急发电机可允许在±3.5%。
稳态电压变化率δμ的计算公式如下式:
δμ=(U-UN)/UN×100%
式中:
δμ ---- 稳态电压变化率;%
U ---- 最高电压或最低电压,V;
UN ---- 额定电压,V。
4.4.4.10 直流发电机的并联运行试验
并联运行的各直流发电机均应稳定运行。当负载在总额定负载的20%-100%范围内变化时,且各个机组所承担的负载与按负载机组额定功率比例分配的值之差,应不超过:
a. 最大机组额定功率的±12%;
b. 最小机组额定功率的±25%(当最小机组额定功率小于最大机组额定功率的50%时),这样负载分配不应引起较小机组过载运行。
4.4.4.11 交流发电机并联运行试验
并联运行的各交流发电机均应能稳定运行。当负载在总额定负载的20%-100%范围内变化时,其负载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各发电机组实际承担有功负载与总负载按机组定额比例的分配值之差,应不超过下列数值中较小者,即:
最大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5%,最小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25%。
b.        各机组所承担的无功负载与总无功负载按机组定额分配值之差,应不超过下列数值中较小者,即:
最大机组应不超过无功功率的±10%,最小机组应不超过无功功率的±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级电工考试模拟题
交流电动机维修技术标准
PWM逆变器供电的电机轴电流及其防治
高级电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机损耗产生机理——电机人都应该拥有的干货!
渔船电机修理技术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