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力是一种正常的力吗?

  读了本题目,你也许会问:引力,作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多的力,以及遍及宇宙万物的力,还能不正常吗?怎样才算正常呢?别急,听我细细说来。

  我们知道,自然界有四种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它们对应四种场——引力场、电磁场、强核力场和弱核力场。后三种场都是可量子化的。所谓“可量子化”,就是说可用统治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描述。

  那么量子力学是怎么描述的呢?当然,我相信你先前对于量子行为的种种怪癖早有耳闻,下面还会提到,这里无须多言。最重要的一个结论是,所有的场都是由粒子传递的:传递电磁力的是光子,传递强核力的是胶子,传递弱核力的是Z玻色子或W玻色子。可是,唯独引力迄今还无法用量子力学来描述。虽然有人猜测,引力可能也是由粒子传递的,但假想中的引力子一直没被发现。所以这样看来,你是不是觉得引力不太正常?

  引力难以(或不能)量子化的原因

  引力的不正常,是在物理学家意料之中的,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有质量的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弯曲程度用曲率来表示。我们知道,相对论中一个革命性的观点是,时间和空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否定了有绝对统一的时间。譬如,在空间弯曲得愈厉害的地方,时间流逝得愈慢,反之亦然。可是在其他方面相当革命的量子力学中,在时空观上反倒是相当保守的。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和空间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只为物质的运动提供一个“舞台”,本身并不受物质的影响。所以从基本观念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存在着激烈的冲突。这正是引力难以量子化的原因。

  这种冲突可调和吗?有的人认为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引力根本就是无法量子化的。持这种观点的甚至还是物理学界的大佬,一个是为量子电动力学做过巨大贡献的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更多的人大概是从寻找外星人的“戴森球”知道他的名字的),另一个是与霍金一起发展了黑洞理论,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的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

  戴森和彭罗斯都认为,引力是不可量子化的,所以我们对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的描述只能满足各管各。他们的理由是,引力跟其他基本作用力都不一样,其他力都是时空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引力则是“舞台”本身。譬如,光波是在时空中传播的一种电磁波,但引力波则是时空本身的波动,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再说,量子力学涉及叠加态的概念(下面我们会详细谈到)。譬如,一个粒子可以同时既在北京,又在海口。粒子的行为虽然不确定,但毕竟“北京”和“海口”这两个空间地址总是确定的。整个量子力学的“大厦”是建立在时空的这种确定性之上的。而现在,假如引力是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时空是可量子化的,那么时空本身也要遵循量子规则而变得不确定。这意味着,同一“点”的空间可以是这个曲率,也可以是那个曲率,这就根本动摇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所以彭罗斯认为,恰恰正是引力的不可量子化,确保了量子力学的有效性;要是引力能量子化,这就成了一个悖论,因为这样一来,量子力学的有效性自身也成问题了。

  引力量子化初步成功后困难重重

  当然,历史上更多的人则是给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争吵”打圆场。想想也是,因为“宏观”“微观”都是相对人而言的,假如统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是完全不同的,那就太奇怪了。这岂不意味着,物理规律是专为人类而设的?这种观点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

  1935年,当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都还很年轻的时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苏联物理学家马特维·布朗斯坦,首次做了协调两者的尝试。在引力很弱,即时空曲率很小,近似平坦的情况下,布朗斯坦成功把引力量子化了(可惜他的这一成果最近才被挖掘出来)。可是在引力强的情况下,他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他后来写道:“如果不对广义相对论进行全面的修正,似乎很难将我的量子引力理论扩展到引力场强的领域。”

  他的话是有预见性的。80多年后的今天,物理学家仍在试图理解:假如引力是可以量子化的,那么宏观尺度上的时空曲率是如何从更基本的、量子化的引力图景中涌现出来的。这可以说是当前物理学中最深刻的问题之一。也许,如果有机会,布朗斯坦会为此继续做出自己天才的贡献。但不幸的是,他在1930年代的苏联大清洗中被处决了,年仅31岁。

  引力的量子特性难以观测

  理论上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实验上也一筹莫展。引力的量子特性似乎从未在实验中表现出来,因此物理学家也就没有机会看到,布朗斯坦在弱引力场中可行的量子引力理论,在向强引力场过渡时,是如何出错的。

  问题在于引力太微弱了。相比较而言,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是如此强,以至于它们将物质粒子紧紧地束缚在原子中,并且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而单个的引力子(如果存在的话)是如此之弱,以至于我们没有希望探测到它。有人估算过,要探测到一个引力子,探测器必须建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探测器本身就会瞬间坍塌成一个黑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引力在宏观上起作用的原因。

  不仅如此,宇宙似乎还禁止我们一睹引力的量子特性。因为引力的量子特性可能只会在广义相对论失效的地方才显示出来。什么地方广义相对论会失效呢?目前我们只知道一个地方,那就是黑洞的奇点附近。可是,这样的地方总是隐藏在黑洞里面,我们根本没法进行任何观测。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以任何方式测量引力场的量子化都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的苏格托·博斯等人却提出一个可行的实验,不需要检测单个的引力子,即可验证引力是否像其他作用力一样可量子化。如果这个提议可行,那真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关于这个实验,我们像写实验报告一样,先介绍其原理,再介绍其步骤。

  引力是否能让物体发生量子纠缠?

  提议中的实验将确定两个物体——这里是两粒微钻石——能否通过它们之间的引力而发生量子纠缠。这个实验的原理很简单:由于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现象,只发生在量子世界,所以,如果能发生量子纠缠,说明引力也是一种量子现象;如果不能,那么说明引力不是一种量子现象,因此,是不能被量子化的。

  说起量子纠缠,大家并不陌生。在量子纠缠中,两个纠缠的粒子哪怕相距十分遥远,譬如一个在地球上,另一个在银河系的边缘,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要对其中一个操作,另一个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个改变瞬间即可完成,几乎不需要时间。这当然是与相对论中“任何作用力的传播都不能超过光速”的规定相悖的,所以量子纠缠本身就反映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间的矛盾。不过,由于量子纠缠涉及量子力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在此还需要多说几句。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一个系统。波函数中包含了这个系统的各种可能状态,这叫叠加态。具体到两个粒子的系统,不论它们是否发生了量子纠缠,波函数里包含了它们各种可能的组合状态。例如,电子的自旋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朝上,要么朝下。由两个电子A和B组成的系统,自旋状态就有了4种组合:上上,上下,下上,下下。波函数中就包含了所有这4种情况,每一种状态对应不同的概率。

  上面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但是对于一对发生量子纠缠的电子,如果发生纠缠的条件是“满足总自旋为零”,那么“上上”和“下下”这两种组合就不会出现,或者说概率为零,因为这两种情况下总自旋无法为零。

  除了叠加态,在量子力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测量。量子力学说,处于叠加态的系统,在测量之前,可以处于任何可能的状态;只有当测量时,才迫使它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其中一个状态呈现出来。譬如电子A,在测量之前,它的自旋既可以朝上,也可以朝下。只有当你测量它时,它才被迫以“上”或者“下”的明确结果呈现出来。

  在这一点上,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就好比恋爱中的表白。在你未向心上人表白之前,“愿意”和“不愿意”都同时存在。你和她可以共享一段美好的暧昧时光。一旦你向她表白,那就完蛋了,她就不得不结束暧昧,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量子纠缠。当A电子与B电子发生量子纠缠,你去测量A电子的自旋,如果测得它的自旋朝上,那么远在银河系边缘的B电子,也会因你对眼前A电子的测量,立刻摆脱不确定状态,选择自旋朝下。这个“响应”不需要时间,而且我们压根儿没对B电子做任何操作。同样道理,如果测得A电子的自旋朝下,那么B电子立刻摆脱不确定状态,选择自旋朝上。在测量A电子时,我们虽然不能确定它会给我们呈现什么结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论A电子的自旋朝什么方向,B电子的自旋朝向必与它相反。这就好比你在表白爱情前向老巫婆询问,心上人到时候会怎么回答你。狡猾的老巫婆说:“我无法告诉你她确切的答复,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她总是心口不一。”这样,你哪怕不能钻到人家的心里,也能知道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量子纠缠一般发生在微观粒子之间,要让宏观物体发生纠缠,难度很大。但在这个实验中,却是要让宏观物体——两颗微钻石——进行量子纠缠,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个实验是要查验引力能否让两个物体发生量子纠缠,而微观粒子之间的引力非常小,对其量子纠缠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有物体质量大到一定程度,其引力才会对量子纠缠发生影响。

  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实验

  知道了目的和原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实验该怎么进行的吧。说实话,这是一个技术难度很大的实验,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所以底下这些步骤,只是科学家心目中的初步设想。

  该实验的第一步是,先磨制两颗只有几微克重的微钻石(不妨称一颗为红钻石,另一颗为蓝钻石),然后设法让每一颗微钻石各自都处于两个位置的量子叠加态,在这种叠加态中,微钻石既可以处于位置左,又可以处于位置右。

  在具体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是在超冷的真空状态下,在磁陷阱中进行的,而且两颗微钻石彼此很接近。当这些操作完成后,红钻石和蓝钻石就并排悬浮在真空中,每一颗都处于左/右的叠加态中。

  现在,把磁陷阱的磁场撤除,让两颗微钻石在真空中垂直下落。下落过程中,每一颗微钻石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引力作用。如果引力是一种可量子化的作用力,那么两颗微钻石在下落过程中,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引力发生量子纠缠。在没有纠缠的时候,蓝钻石与红钻石的位置本来是不相关的。一旦发生纠缠,产生了互动,两者的位置就相关了。

  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我们不需要去探测单个的引力子,就能对引力是否可以被量子化做出判断。当然,技术上的挑战也很大。之前被置于两个位置叠加态的最大物体是一个含有800个原子的分子;而现在,每颗微钻石包含超过1000亿个碳原子。

  探测引力子存在的信号

  假如引力是一种正常的作用力,那么按量子力学的观点,引力就是由一种叫“引力子”的微观粒子传递的。所以,我们如果能探测到引力子,反过来也就确证引力是可以量子化的。但前面我们提到,要探测单个引力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为了证明引力子的存在,我们难道非得要去直接探测单个引力子吗?

  其实,很多时候,间接的办法也可以帮我们达到目的。譬如,19世纪末,当时的技术还无法让物理学家直接观测到单个的分子、原子,爱因斯坦通过分析花粉等颗粒物在液体中的无规则运动(这叫布朗运动)就推断出,布朗运动是颗粒物受到液体分子随机的碰撞所致;这样也就间接证实了分子、原子的存在。

  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莫利克·帕里克计算出,如果引力子存在,可能会在引力波信号中产生抖动的噪声。当然,这种噪声是无数个引力子的集体行为,就好比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集体行为一样。而且这种噪声与其他噪声不同。其他来源的噪声,比如一辆卡车驶过一台引力波探测器附近产生的震动噪声,只会影响到一台引力波探测器;而由引力子引起的噪声,会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多台引力波探测器上同时出现。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种伴随引力波信号的引力子噪声,幅度都比较小,可能仅仅在某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如黑洞合并的最后阶段或者早期宇宙中时空迅速膨胀时期,噪声幅度才会成倍增大,从而有可能被我们探测到。但聊胜于无,物理学家们巴望有一天这种特殊情况会发生。

  引力是一种正常的相互作用力吗?总之,现在要下一个“是”或“否”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哪怕爱因斯坦再世,恐怕也答不上来。因为从爱因斯坦生前拒斥量子力学的态度来看,他显然是不相信引力可量子化的。但从他一生不懈地追求大统一理论的梦想来看,他应该会相信,既然其他的力可以量子化,那引力当然也是可以量子化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真的能找到万物理论吗?
万有理论会成真吗
万物之理揭示宇宙在最基本层面上的内在运行之理
自然定律的统一,通向弦论之路(1)
新的大一统备选理论:不需要引入“弦”的理论框架
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冲突引出弦理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