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归原始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保护生态?

两极冰川不断融化,北极熊、海豹、企鹅等生物面临生存危机;海平面逐年上升,众多岛国发出将被淹没的预警;各地气候反常,一些地方连年干旱,一些地方则不断遭遇洪灾。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人类开始反思那些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领域,例如燃煤发电厂、化工厂、汽车尾气等。但有一个领域往往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农业——这包括畜牧业和种植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每年都产生巨大的二氧化碳。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恰恰是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回归到原始农业生产。

森林之下的牧场

在美国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罗来纳州的沿海平原上,有这么一段风景秀丽的乡村公路。公路两边长着郁郁葱葱的火炬松树林,火炬松的叶子细长呈针状。不过这些细小的叶子倒是长得挺茂密,火炬松的树冠远远看起来就像是冰淇淋的头部。你要是靠近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火炬松其实也就剩头部的树枝,位置较低的树枝都被修建掉了。很明显,这是一片有人照料的人造树林。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火炬松树木之间的间距都比较大,大概在6~9米之间。如果这是一片经济林的话,这么小的树木密度恐怕不是最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吧?

当你往地上看的时候,你或许会减轻掉一大半的疑惑——在火炬松的下面,是一整片连绵不断的草场。碧绿的嫩草随着风飘摇,远处还有成群的牛在吃草。原来,这不是一片单纯的经济林,说它是一片长着树木的牧场也许更为合适——这种牧场被称为森林牧场。剪掉位置较低的树枝,以及保持较大的树木间距,都是为了使地下的青草获得更充足的阳光,也避免了土壤养分都被树木吸光。但为什么要种树呢,只保留草场不就可以了吗?

农场的主人布伦·拉尼尔表示,这其实是有经济原因的。周期性的木材砍伐和销售能够提高他的收入。而且,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如果有阴凉的遮阳地,牛会长得更快、更健康。据估计,在有树木遮阴的环境下成长的牛比没有树木遮阴的环境下成长的牛的出笼时间要早上20多天,而缩短出笼时间,意味着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过经济因素却不是促使拉尼尔在牧场上种树的唯一因素,因为种树其实并不怎么保险——种树意味着高额的投入,这个成本没有几十年是很难收得回来。他这么做的原因,更多的是考虑到了环保。在全球变暖的今天,任何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环境的变化,很多农场主也开始有了环保的意识。

几乎所有的环境科学家都认为,植树造林是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手段。如今各行各业的生产都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农业生产就是其中一个巨大的排放源,而在农业中,饲养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农业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奶牛打嗝产生的甲烷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拉尼尔的火炬松在将二氧化碳从天空吸进自身的过程中,抵消了他的牛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伤害。据估计,每6亩森林牧场每年能吸收近2吨的二氧化碳。

如今,不仅仅是森林牧场,在农田里种植树木的森林农田也开始被人们重视。以前种植业强调农作物要得到充足的阳光,认为同一片土地里的植物是竞争关系。现在人们发现,有些农作物在大树的遮阴下长势更好——比如,与露天种植的可可树相比,遮荫种植的可可树更耐旱,更抗杂草。与完全毁坏森林制造农田的做法相比,遮阴种植(即森林农场)能保存住一部分森林,为世界上一些生活在森林里或森林边缘的贫穷人口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谋生方式。这种方式也能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耕地居然会破坏环境

你能想象原始的人们是怎么进行农业生产的吗?那时的人们没有推土机、没有伐木机,甚至没有铁器。古人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砍伐,饲养牲畜也只是在自然环境下,开辟出一小部分土地来进行。所以,拉尼尔在牧场上种树,就像是一种向着原始畜牧方式的回归。不仅仅是畜牧业,甚至连种植业,人们也呼吁回归到原始的种植方式,尽可能地放弃农耕。

关于农耕一词,很多人以为农民在地里种东西的过程就叫农耕。但准确来说,农耕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和一种农具——犁离不开关系。耕,其实就是用犁翻地松土的意思。在犁被广泛使用之前,人们主要借助于镐、耙等农具重整土地,并进行播种。但镐、耙重整土地耗时耗力,除草效率低下,而且挖出的坑较浅,种子只能在离地表不深处生长。当犁被发明以后,牛和犁的配合,使得人类粮食种植的效率大大提高,一户家庭,也可以耕种几十亩地。犁能轻易的到达二十厘米以下的土壤深处,将土壤内层的土完全翻了出来,同时将杂草的根部完全挖起,达到十分强效的除草效果。可以说,犁的发明是人类农业从原始进入农耕的标志。

可是,犁的发明也带来了碳排放的急剧增加。稍微仔细观察过农田的人都知道,犁过的土地,在太阳的暴晒下,原先储存于地表二三十厘米内的水分很轻易地蒸发了,土地变得干燥。而没有犁过的土地,轻轻凿开地表,里面是稍显湿润的。而且,把较为肥沃的土壤翻到地表,容易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肥力下降的原因,一是由于雨水的冲刷带走了一些营养物质,二是由于内层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导致内层土壤中的碳大量氧化,变成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据统计,通过犁地来种植农作物,人类已经从土壤中释放了高达600亿千克的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

那这些土壤中的碳怎么来的?其实是来自于土壤中的腐殖质。腐殖质是有机质的一种,特指经过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机质。举个例子:苹果掉到土壤里,新鲜的苹果是有机质,经过一定时间后苹果腐烂了,剩下的部分就渐渐地变成了腐殖质。腐殖质结构稳定,可以抵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的腐殖质甚至可以稳定存在几千年,成为土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腐殖质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氧气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保存土壤的肥力。犁地的过程,导致大量的腐殖质暴露在地表,占到其重量的50%~60%的碳元素就会被氧化从而释放到大气中。

可见,耕地最终是一种破坏土地的行为。犁地的作用主要是清除杂草,得益于农药的发明,人类现在可以在不进行翻地的情况下消灭杂草。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推广少耕法和免耕法,以此来取代全世界通用了数千年的犁耕法。少耕法讲究减少耕地的面积和耕地的次数;免耕法甚至讲究不深耕地,用大量秸秆覆盖地表保持土壤的湿度,播种时,只需将地翻到能保证种子发芽的深度即可。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近20%的土地采取了免耕法或者是少耕法。而通过空中观测,采用免耕法的土地和耕作的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免耕土地的土壤又黑又肥沃,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感觉。

不管是森林牧场还是森林农场,或者是免耕和少耕,人们越来越发现,回到这些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拯救东北黑土!
发展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
免耕、轮作、秸秆还田都是什么意思?一千字解读“保护性农业”
免耕法:阿根廷和美国都在用,产量不降反增,我国能大力推广吗?
阿根廷80%农村耕地是采用免耕法耕种,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