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总是“挖伤痛”?(看完醒悟)

在咨询的工作里,往往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挖来访者的伤痛,甚至有些咨询师想尽办法让来访者大哭一番,如果个案没有哭出来,代表了挖得不够深,还得继续深挖······

遗憾的是,人们判断一个个案的成功与否,也常常取决于来访者有没有哭。
但是,对于任何进入潜意识更深的地方的工作,都取决于我们是否设置好了进入潜意识的条件,而不仅仅为了去挖很深,而去挖很深。
当所谓的挖得「很深」,而个案还没有准备好打开的那些伤痛的时候,很容易会制造了第二次创伤。
心理创伤治疗大师巴塞尔·范德考克同样认为:让创伤幸存者再次重现创伤的疗法会有很大的风险,让受创者再度处于极度恐惧和心理唤醒的状态中,这会让过去那些极端的痛苦被强化。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创伤记忆可能会被再度巩固,并与新的恐惧状态联系起来,这只会让淹没在人们内心世界的感觉增强。
因此,我们需要评估案主能够承压的能力,在触碰他的伤口的时候,必须能够在伤口的下面,有一个承托的空间,我们才能够小心地轻柔地去触碰创伤。
相反,如果没有做好以上的设置,就去触碰创伤,案主的神经肌肉组织马上就发出警觉信号,并在创伤之上制造出一个新的更厚的保护层,避免产生第二次的伤害,这样,再打开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触碰创伤的时候必须要非常轻柔,而且要小心来决定这个创伤,可以打开多少,而不是让案主感觉他的伤口完全的暴露在旷野之上······
从来访者的动作、能量,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和反馈,了解到他/她自己进入创伤的程度,也许他/她在过往已经反复经历着伤痛。
一旦发现案主有往创伤深处崩塌的趋势,那就不要继续让个案进入催眠,而是能够帮助个案找到一个能量的平衡,找到一个往上提升的能量。
例如连接资源,触碰到未来的正向意图,又或者感觉到当下的连接,对内在的体验保持细微和正念的注意等等,这样,我们才去触碰伤口。
所以重点是——平衡。

就像我们祖先的文化里说的,阴阳平衡才能创造万物······

阴太重了,需要多一点阳,

阳太重了,需要多一点阴。

在催眠的工作里,我们会把更多精微的觉察放在相反面。

创伤vs资源;

问题vs正向意图;

崩溃状态vs中正状态;

解离vs连接;

意识心智vs潜意识心智······

这些都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咨询师需要发现来访者在哪些地方失去了平衡,例如,深陷过去创伤里和当下的真实失去了连接,或是卡在问题里打转和资源失去了连接······
我们把失衡的一边带进来,能量就会变得流动,在一个生生不息的状态场域里,疗愈和改变会自然地发生。
当代心理创伤治疗大师彼得·莱文博士说:创伤疗愈的关键并不是回溯细节,而在于设置安全的条件,回到人性的连接时,轻柔地、慢慢地向伤痛打开······
曾经在过去的创伤中体验到非人性的对待,现在,连接上人性的抱持,这是一种“甜蜜的平衡”而非“深陷创伤的失衡”。
生生不息工作中的前面三个步骤,回归中正状态、连接正向意图、连接资源,这三点正向连接,其意义就在于设置安全的条件,在这个高品质的身心状态下,人们更有能力去触碰、抱持与转化伤痛和问题。

我曾经督导过一位新手咨询师。他接待的来访者娜娜曾经有一段不愉快的离婚经历,现在带着和前夫的两个孩子进入到新的家庭,而她现在的丈夫也有两个孩子,可以想像,这种混合家庭对她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关系挑战。

当娜娜诉说着家庭的挑战,和过往的负面体验时,咨询师邀请她做几个呼吸,闭上眼睛,去进入催眠探索的过程。

但是,我看到娜娜的眉头是紧皱的,身体是收缩的,她俨然已经掉入到伤痛的深井之中。如果咨询师对发生的一切毫无觉察,还一味地让她进入到内在更深更深,那么就有可能造成第二次创伤。

于是,我介入个案的进行,邀请娜娜打开眼睛,让她重新回当下,尝试帮助她去连接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去触碰伤痛。

我问她,“娜娜,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做什么工作呢?”

娜娜回答说:“瑜伽教练。”

我问她:“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听到这个问题,她的笑容就绽放开了。

我们继续讨论瑜伽对身心的益处,我告诉她,我也很喜欢练习瑜伽,每次讲课前,我都会花半小时做一个身心放松的瑜伽,这对我非常有帮助。

娜娜听到这里,眼神充满光彩,她很开心遇到一个有相同爱好的人,继续和我诉说着:“我也是,在瑜伽里,我真的能够找到一个甜蜜的平衡。”

我邀请她从这个地方去呼吸,拉伸,让呼吸流经她的身体、脊椎······感受到内在的扩展,活在生命的当下······过一会,我问:“你体验到什么了呢,娜娜?”

娜娜整个人沉静下来,宛如瑜伽大师,淡定而柔软,轻轻地说:“我体验到了深深的平静。”

这个时候,我感受到她更有能力去触碰伤痛了。

关于触碰伤痛,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是为了让个案去重新经历和描述创伤的细节,而是去发现个案卡在哪一个地方了。

在催眠的工作里,我们会先帮助个案处在中正的状态,从这个中正的状态里去触碰身体里那个卡住的地方。

然后我会问:“在你触碰的这一个地方,如果从你的潜意识里有一个数字冒出来······能够代表某一个年龄,这个数字是多少呢?”

带着中正状态,现在成熟年龄的资源,去发现曾经卡哪里?哪一个地方锁上了?在催眠的工作里为那个地方松绑,让这个存在经由我们人性的触碰,重新绽放在这个世界。

作为咨询师,向面前这个人打开心,在自己的身体中心里给来访者的问题一个位置,并去感受他在哪个地方失衡了······
我们需要去观察,当面对这些创伤的时候,案主是否能够保持在一种连接的、平衡的、抱持的状态里。
通过很细微地观察,他的表情、他的呼吸,身体姿势,声调······这些就是非语言的反馈。
如果来访者很快就掉入到崩溃状态,卷入到情绪的疯狂里,那么来访者正在提供了一个信息——进入得太快,太深入了,现在来访者还没有准备好向伤痛打开。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够退出来,重新安顿,去连接资源、正向的事物,然后再轻柔地慢慢去打开。
一味的只是更深,更深,更深,想把别人的伤口通通打开,完全打开,这样并没有办法让案主能够处在一个正念的、有觉察、有资源的状态里,轻柔地抱持着这一个创伤的部分,去重塑他神经系统的弹性,而只会制造更多疯狂。这对于学习和改变很难产生帮助。
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在课堂上每天持续三、四小时像一个孩子又哭又闹······吉利根博士对她观察多天后,在第五天,这位女士再一次习惯性地掉入到过往的伤痛里打转时,吉利根博士从讲台慢慢走下来,轻柔地给她一个拥抱,在她耳边轻声说:
“如果,总是和成年后的自己失去连接,那将是无尽受苦的时刻······你长大了,回来吧,你是可以回来的······回到当下······”
说完,坚定地看着这位女士眼睛一会儿,然后离开······
这是一个很棒的例子:不是向伤痛打开有问题,而是没有带着正向的连接向伤痛打开才是一个问题。
一个好的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就像一件隐形的披风,让来访者在安全的环境里打开,重新调整,重新组织,建构一个新的体验、新的身份,关于如何朝向他的正向意图。
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当我们拿掉所有的评判,有一个安全的地方,能够邀请更深的智慧的出现。
也许这个模式是恐慌,通过催眠我们要做到的是,把气疏通,放松,气往下沉,感受中心,打开自己的中心,好奇我的潜意识正要带些什么给我呢······
我们内在的所有部分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带着尊重与好奇,请它教导我们,然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潜意识的自我带给我们的最好馈赠。
我想这就是生生不息催眠的意义所在。
谈及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意义,欧文亚隆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这样说到:

每天,我们都在超越个人的欲望,关注其他人的需要和成长。我们不仅仅从来访者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也从来访者对他们生活中所接触的其他人的影响中获得快乐。

从「零基础」到「专业」,你的第一步选择很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源于这种痛
【心理健康】我们不会轻易触碰你的内心伤痛
催眠不是睡过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过来 | 深度科普
对催眠的权威解读,会颠覆绝大部分人的相关认知
新凤初啼 清音可期||第十届中德班催眠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第三次集训第一天简报
过程规范、符合伦理的心理治疗应该具备的几个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