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廊桥行:泰顺三条桥


三条桥,编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的横溪上。

 

三条桥,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32米,宽4.9米,高12.6米,净跨21.26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三条桥的木拱桥技术已相当成熟,除了必须的杆件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构件。显示了古代廊桥工匠的高超技艺。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泰顺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列入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作为泰顺廊桥的15座单体之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廊桥的历史上,从廊桥构造来看,我前一篇博文的龙洋桥就属于梁桥的一种。梁桥是指用梁木作为桥的直接且是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独木桥可算是最原始的梁桥。独木难行,就并列出几根木材,这样行走就更为方便。当溪流较宽时,就在溪中顶柱相撑(后面将看到的三柱桥。)。但是溪流超出一定的宽度后,这种构造就不适用了。伸臂式廊桥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巧妙的结构大大缩小了桥梁跨度(如永庆桥)。但木平梁桥有一个普遍的缺点,因为它离水面不高,往往被洪水冲毁。于是,善于探索的工匠们又发明了另外一种桥型,一种将底架抬高的桥梁——八字撑式廊桥(如城水桥)出现了。这种桥梁类型的发明,可以说是泰顺桥梁史上一个质的飞跃,而木拱廊桥正是在“八字撑”廊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的(如三条桥)。

 

 

参观完龙洋桥后,我到龙洋村里的小店补充了给养,与小店主人交谈中得知:水泥公路到这里就是尽头了,要去垟溪乡的话,要走5、6公里的烂路才能重新接上去垟溪乡的水泥路。我一听就松了一口气,5、6公里的机耕土路对我来说没什么挑战性的。

到了那条烂路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烂路”,那路烂的是真正的其烂无比,因为路的附近有一矿山,使路况雪上加霜,整条路就像一条河滩石头路,我平时下坡的时速大约在30公里/小时,到这里居然只有7、8公里/小时了,跟上山几乎差不多了,费力的骑出了这段山路,到了与水泥路的交界处,此处海拔772米。我发现水泥路右边下山的路是通往一个村庄(后来知道是石塍自然村),左边是条上山的路,我因为在前一晚查地图时,看了廊桥网的地图,印象中这条水泥路是一条直通垟溪乡的水泥路,并没有岔路,于是,我想当然的以为那条上山的路是正确的路,通往村庄的路一定是只通到村庄为止了。

我往山上骑了将近4公里,到了海拔965米的山顶,看一路上的路标标牌,知道这一带是属于三魁镇垟溪乡,由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我就是要去垟溪乡,那这路就没错了。从山顶开始一路下山,山道九曲十八弯,一路向下,在高山顶上看山下长长的深深的大峡谷,既壮观又美丽。一路观赏着风景,惬意的骑了6.5公里,降到了海拔528米的溪斗自然村,快乐戛然而止。水泥路到此成了断头路,村里已是人去屋空,村民全部都搬走了。打开手机,无信号,无法定位。我想了一下,肯定是在石塍自然村那里搞错了,应该是往村里的水泥路那里骑才对。这时已是将近下午4点了,我少有的有点着急了,再想了一下,又稍放下了心,大不了到石塍自然村那里找村民家投宿吧!从龙洋村到溪斗自然村这十几公里的路上没遇到一个村民,山路上除了几声鸟鸣,就只有山风静静的吹过,害我都没人可问路。

无奈之下,我回头又骑回了海拔965米的山顶上,再回到石塍自然村,就这样走错一个岔路,我等于来回多骑了20公里,翻越一座630米的山峰!

当时在那个路口时,我只要到50米外的村里问个路,就可以少走这20公里的爬山路了,当天就可以看到三条桥了,悔之晚矣!

从石塍自然村赶到垟溪乡时,天色已晚,一路上还有几点小雨点,奇怪:我查了泰顺及周边县市三天的天气预报,所有地市都是晴天的预报,怎么会有雨?!难道最近一直如影随形的雨之精灵又附身了

…………

在垟溪乡找旅店住宿时,悲催了,整个乡政府所在地都没有旅店,一间都没有,难以置信!本来我是计划当天看完三条桥和毓文桥后,骑回泰顺县城住宿的。我的计划是:下午5点左右看完这两座廊桥后,骑到40公里外的县城大约需要2个小时,晚7点左右的话,天黑还不算久,只要夜骑一小段时间,我也带了车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在临近吃饭时间迷路20公里,又是那种爬山路段,耗尽了我的体力和时间,只好在垟溪乡这里住宿了。

于是,我先到饭店里吃了晚饭,在吃饭时,请老板给我找一家民宿住宿,老板可能看我态度不错吧

,很快就出去帮我找了一户人家住宿,那户人家只有70几岁的老两口,家里子女都在杭州,就只有老两口在家。只是有点遗憾,老两口不懂普通话,对我讲泰顺话我又听不懂,无法交流。因为在一楼的卫生间没有热水器,和老人家交流不畅,我就用冷水擦了身子,洗漱完后,我正坐在床上手机上网时,老人家进来,手拿着几枝水煮的田埂豆,令我非常惊讶的用浙南的闽南语问我吃不吃?于是,我终于能和老人家顺利的交谈了,一谈之下,我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祖先是浙江苍南县过来的移民(苍南大约70%人口讲闽南语。),垟溪乡只有2个村讲泰顺话,其余全讲闽南语,隔壁的洲岭乡则讲泰顺话,他们还以为我从泰顺县城来,所以刚才跟我讲泰顺话。交谈中他们问我明天早上是否要和他们一起吃早餐,他们怕我喝稀饭会吃不惯,我说没问题,我也很喜欢吃稀饭的。乡村的老人家是很早歇息的,他们与我交谈不久就早早告辞关灯歇息了。

我不久后也上床休息了,九点左右,听见户外打在铁皮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声,我对第二天的行程有点担心,上网查了天气预报,果然大事不妙,今年第十七号台风“杰拉华”与南下的冷空气共同影响到了这一带的天气,原来预测晴天的纷纷改为了“阵雨”、“小雨”,泰顺第二天的预测为多云,福鼎是阵雨,第三天则是两地都下雨,我是欲哭无泪,怒火中烧啊!

 

迷路途中拍的唯一一张照片,后来迷路后心情不好,一路大峡谷的好风景都没拍了

 



我就是住在这种居民楼里,房前家家户户都种了桂花,香飘了一条街。



 

早上吃完早饭,我问老人家应该付多少住宿费?老人家说随便,我说这样不行,还是应该说个数比较好,老人家说那你说多少吧,我想起网上查的附近三魁镇的住宿价格,就说50元吧,老人家吓了一跳的感觉,大声说哪里需要这么多,我只好说还是你说吧,老人家说以前有人住过,他收15元,我实在不好意思拿15元,只好给他30元,一定要他收下。这么淳朴的乡民真是少见啊!临走时,老太太还给我塞了个鸭梨!

 

告别了两位老人家,本来我可以在乡上直接去三条桥的,但我前一晚搜索“三条桥”时,发现今年3月份的一篇三条桥游记,说洲岭乡方向通往三条桥的石头山路已修成了水泥路,因为昨晚下了几场阵雨,我怕垟溪乡通往三条桥的旧山路崎岖难走,所以,我决定还是出发前往洲岭乡。



 

因为出发的很早,山里还是晨雾弥漫中。





 

骑行了10公里左右,终于见到了三条桥的路标了。



 

从这个三岔路口进去就是去三条桥的新修的水泥路了。



 

路口的洲岭乡的旅游地图,洲岭乡的周湾古民居和瑞岭古民居也是很不错的。



 

骑了一公里左右,水泥路的尽头是一座村民的老房子。



 

从村民屋前的小路下到三条桥所在的山谷,要走7、8分钟的石头古道。



 

一路向下,直达山涧中的三条桥,山里的清晨露水深重,很快打湿了我的鞋子和裤腿。



 

在这种无人的山间行走时,只有自己的沙沙脚步声轻轻地回荡在山间,寂静的让你心中不安。在静静的山间小路走了几分钟还没见到廊桥,就会产生会不会走错路的感觉。



 

在一个拐弯处,见到了《三条桥北向古道重建碑记》。





 

石碑旁新建的亭子。



 

行走在露浓路滑的秋日山路上,时时低头注意脚下,但依然打滑摔倒了一次。不经意的抬头间,晨雾弥漫的山间,一道彩虹般的廊桥横跨在山涧上,如此的纯净、如此的孤傲,就像是遗世独立的幽谷美人,也许只有“空谷幽兰”才能形容她那种孑然不群的气质。



 

不愧是我从昨天到今天,千辛万苦,迷了路,没旅馆住,魂牵梦绕也要找到的廊桥。我的博友的三条桥的博文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这是我访过的最美的廊桥!”太贴切了,每个人大概在看到三条桥的第一眼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



 

轻轻地、一步步,我走近了三条桥…………









 

“水”字悬鱼,寄托了乡民们防火的良好意愿。









 

泰顺县志记载:“此桥最古,长数十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旧渐就圯,道光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假如这种说法属实,那么三条桥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就是那首著名的无名氏题于桥板上的词,“点绛唇”:“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许多人常将第一句看作了“常忆青”。读着这首带着宋人婉约词风的点绛唇,总会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愁,一种惆怅感觉不由袭上了心头…………



 

在那首“点绛唇”旁,有人和了2首点绛唇,但和词总不如原词啊!







 

垟溪乡过来的那面桥头的新修的顺安庙。在这清晨时分,除了我这一个游客外,垟溪乡这边的桥头已有3个村民在打扫卫生和从溪里挑些沙石对古道进行加固,与他们交谈中得知,泰顺县志里记载的清朝道光年间重建三条桥的里人苏氏就是他们垟溪乡人。我昨晚与房东老两口交谈时也得知他们家姓苏,而且苏姓是垟溪乡讲闽南语的乡民中的一大姓。他们告诉我,以前乡里开大会都只讲闽南话。典型的语言歧视啊,让垟溪乡讲泰顺话的乡亲们情何以堪!





 

三条桥名称由来是因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于是就叫了三条桥,后来一直沿用此名。这就是离三条桥下游30米左右的旧桥址,三个石洞是架设巨木的桥孔。



 

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是廊桥的最高成就,《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在中原地区失传后,却在浙南闽东的山涧溪流上重现并流传千年,让人们对着这道道彩虹般美丽的廊桥,发出思古之幽情…………







 

伫立在“虹气临虚”的编梁式木拱廊桥面前,不禁让人想起泰顺古代的廊桥工匠,他们“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桥”,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改变了“临川病涉”的窘境,为人们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时气定神闲的自信。




我此次廊桥之行的第一目标就是三条桥,我本来把她列为第一天的目标是想:因为这次计划骑行的地方,都是我没骑过的山区道路,完全不清楚道路状况,如果第一天骑行完后,身体有不适的话,我只能取消随后的计划打道回府,即使如此,我也要在看到三条桥后,才甘心结束我的廊桥之行。

三条桥,没辜负我的期望,我心中最美的廊桥,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离开三条桥后,我骑向5公里外的洲岭乡的毓文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廊桥行:泰顺毓文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顺廊桥7】洲岭乡·三条桥
中国最美的古代廊桥之一:泰顺北涧桥
泰顺廊桥天下闻
亚洲最长的木拱廊桥,原来既不在泰顺也不在庆元,它就在丽水市区
专题:泰顺廊桥
浙南访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