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让父母挑战“21天不生气”,这个作业太难了!
userphoto

2018.10.12

关注

您最近一次对孩子生气是什么时候?

您最长时间的不生气的记录又是多久?

前段时间,一份家长和孩子挑战“21天不生气”的作业走红网络,看似简单的挑战,却难倒了不少人。


1、“21天不生气”挑战


前段时间,湖北武汉一群小学生的作业在网络上走红。这份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



“7月31日,晴,爸爸帮我捉了一只蝉,很开心。”“8月4日,多云,爸爸多喝了点酒,妈妈不高兴。爸爸泡茶给妈妈赔礼。”


这些内容出自湖北武汉三年级小学生容容(化名)的作业。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日记,其中的“晴”和“多云”记录的并不是天气,而是当天家庭里的“情绪晴雨表”,而这样的记录持续了21天。


表格中,“情绪晴雨表”有“晴”“多云”“小雨”“大雨”四个选项,选项后面还有“原因分析”和“调节对策”两栏需要孩子和家长对当天的家庭情绪状况进行分析记录。


据活动的发起者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程红老师介绍,这是她为全班44名同学布置的一道特殊的作业。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据程老师统计家长的生气原因超过八成是因为作业,而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


多位参与活动的家长坦言,通过这次活动统计才发现,生活中自己生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孩子,孩子的情绪主要是受家长影响。家长们表示,活动促进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也越来越意识到日常生活中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挑战不是为了不生气


活动策划者程红老师说,设计这个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们都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家庭对孩子情绪的影响很大。


为什么这个挑战是21天呢?


程老师表示,都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们之前也做过21天养成正确书写习惯的活动,所以这次设置21天也是希望能让孩子们养成情绪管理的习惯。”


据程老师介绍,目前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挑战,并提交了自己的记录表。程老师发现全班44个同学中,只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完成了挑战,做到了21天不生气,其余基本“全军覆没”。


程老师表示挑战“21天不生气”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们做到生活中完全没有生气和摩擦,而是让大家意识到情绪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进而学会更好地相处。“希望通过这个挑战,能让家长和孩子们尽量少生气,减少不必要的互相伤害。



3、家长“变着法”完成却失败了


三年级1班唯一完成了“不生气”挑战的双胞胎的妈妈说,自己的职业就是小学教师,平时就很注意情绪的管理,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接到21天不生气的挑战后,全家人选择了去海边度假。


“因为面对大海心情比较舒畅,这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旅行方式,从挑战时段上就尽可能避免生气的外因。”当孩子们因为旅途上的突发情况,情绪低落时,这位妈妈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调节,“给孩子们充足的选择,孩子们也就不会出现‘一定要做什么不能实现’而产生负面的情绪。”


据程老师介绍,在这次挑战中还有家长想出了各种有创意的情绪控制方法。“有一个学生的妈妈叶女士在家里设了‘暂停角’和‘惩罚箱’来调节家庭成员间的情绪冲突。


叶女士称,在21天的挑战中,她和孩子还是出现了四五次的冲突,于是他们把家里的阳台设为了“暂停角”,“谁觉得情绪出现波动了都可以先去冷静5到10分钟,然后再出来就事论事地沟通。”叶女士进一步介绍,“惩罚箱”则是用来惩罚发脾气的人,“如果是大人大脾气,那就罚款50元,孩子发脾气,罚50个俯卧撑,说是处罚,其实大家被‘抓’住发脾气的时候还挺欢乐的,孩子有时候边做俯卧撑边笑,做完就没有脾气了。”


4、如何成为“戒吼父母”?


家长们都在想尽办法完成“不生气'挑战,却忽视了让家中充满负面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与表现不如预期。父母常用“一切都是为你好”,当成自己对孩子责骂、恶言恶行的合理借口,但是这背后反映的是父母的控制欲望。


因为那是父母不熟悉的人生。你期望孩子走一个圆满顺利的人生,就是功课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但如果孩子的人生没有按照世俗社会或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你就会有很多灾难式思考,你会不放心、焦虑,这种焦虑会影响亲子互动。


中国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咨询研究所教授柯志恩在自己的著作中提醒大家:父母常在不自觉中想“通过孩子,活出一个完美的自己”,当年不敢承受的挑战,或已享有的荣耀,都希望在孩子身上重生,因为“培养孩子”比“面对自己”容易多了。


所以,许多看似是孩子的问题,追根究底却可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但如果反向思考,把亲子关系当成彼此学习成长的历程,诸如孩子功课低落、不专心、挂在网上、晚归等问题,只要处理得好,都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唯有容许彼此有犯错空间,亲子互动质量才有机会改善。


想真正享受美好、健康的亲子关系,建议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


先做自己,再做好爸爸好妈妈


扮演父母角色的同时,永远不要放弃做自己。当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冲刺奋斗时,对孩子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他不用为你感到亏欠、遗憾。不要为了做完美的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全部。“因为没有人可以在委屈的关系中得到真正的幸福。


了解并接纳自己的个性、极限、能力、缺憾及不满足,调整自己的生命优先级,想清楚自己人生选择的后果。爸妈要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能量去给予、去照顾别人。身心俱疲的状态绝不可能有好心情。


每天要给自己一点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去察觉自己身体的情绪。“情绪是一种信号,背后有一层更深的语言,去了解那语言,去接纳、理解自己的愤怒和焦虑。”马偕医院协谈中心咨询心理师曹淑华建议。


如果可以,让自己带着笑容出门,带着笑容回家。回家前,父母请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绪指数。若以0到10计分,当发现自己当天的情绪在5分以下,就先不要处理任何事,不要去管另一半和孩子,先处理自己。累了就先去泡澡、喝杯花茶,或血糖低时吃点巧克力,让自己的能量恢复。


欣赏取代挑剔,感恩取代抱怨


提醒自己,要做亲子关系正向循环的起点。接纳并欣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须复制你的生命经验,这样才能开始欣赏彼此不同的地方;而孩子也会在你的欣赏中,找到他的独特本质。


用感恩的心情去看待自己扮演的父母角色。因为这个角色,让你得以享受“单纯给予爱”的快乐和愉悦,当你是心甘情愿、是为自己做时,孩子也会因此受惠。


在家里,任何服务都是一种荣幸、一种福分,都值得特别感恩和珍惜。做任何家事时,干活的那个人,都一定谢谢家人让他有这个荣幸替他们服务。


冲突过后,示范关系修补的人际智慧


在亲子日常冲突里,重要的不是父母在当下做了什么,而是事后做了什么。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在情绪平稳后,可以和孩子分享,为什么自己那样在意和生气?


亲子相处,也是在学习彼此相处的人际智慧。爸妈在生活忙碌时,也可以向孩子强调,此时此刻并不适合讨论事情。孩子在重复的过程中,渐渐会学习到关照父母的状态。除非处理的行为很表面,否则改善亲子关系没有速成做法。任何专家给的建议,不能期待尝试了一两次就立即有效,要多给新方法一些时间,给自己多一些耐性。要当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还是要当压力来源?父母的选择应该很清楚。但是要坚持这个选择,却是父母一辈子的功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挑战“21天不生气”失败了,老师挑战一学期呢?
孩子不听话,父母为何生气?看懂这些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学会成为会沟通的好父母
一明心语之十六:亲子教育篇
让亲子咨询师震惊的15个小案例
父母唠叨,给孩子带来的危害竟这么严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