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享】姚铁龙:“YTL小学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超实用!)
userphoto

2018.11.15

关注

姚铁龙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名教师,编著有《小策略大转变》《小游戏大智慧》系列丛书。


导 读

姚铁龙老师的探索,让人眼前一亮!


在小学数学领域,“数学游戏”并不是全新的话题。审视历史,早在1923年,俞子夷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就把“使学生在游戏的生活里,觉得数量的需要”视为教学的原则之一。


再看今朝,《小学数学教师》2017年的增刊,数学魔术、数学实验、数学折纸等创意课程何尝没有游戏的元素和精神?更不用提今日在万千学校如火如荼开展的“做数学,玩数学”的校本课程探索。


但像姚铁龙老师团队这样,把“数学游戏”开发为高质量、成体系、全类型、覆盖教材内容的课程体系的,在编辑部的视野内,少而又少!


我们认为,关注数学游戏,其实是关注孩子好奇、好玩的天性。进一步,我们强调,和孩子的天性合作,教育更可能成功。


我们认为,关注数学游戏,其实是关注数学学习的突出问题: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进一步,我们强调,以游戏为载体,把“游戏动机”转为“学习动机”,把学习的“外在动机”转为“内在动机”。


我们认为,关注数学游戏,更体现了从关注“学科”到关注“全人”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我们强调,学习可以是“甜的”,以对抗社会上颇为流行的“学习应该是‘苦’的”言论,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YTL”是Yourself、Think和Learn的缩写,也是姚铁龙老师名字的缩写,但同时也是“一条路”的缩写。是一条怎样的路?一条通过数学游戏,重塑学生的学习,从而让教师抵达学生内心、抵达教育真谛的路。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家、哲学家席勒说,只有当人完全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这是席勒看到了游戏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性”。作为教师,您能看到游戏化教学对日常教学的“超越性”吗?我们拭目以待!


——导读撰文:陈洪杰


“YTL小学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的萌发


(一)游戏之魅力

游戏,有着与人类发展史同步发展的悠久历史。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儿童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使本性得到自然发展,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可以发展体力、智力、品德、创造力等。

 

近几十年来,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无论哪个人类种群,不分性别,也包含所有年龄段的人们,趋同般地出现了向游戏空间“大规模地迁移”,且在游戏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90后”“00后”这些所谓“新人类”,更是伴随着多屏幕 、视频游戏、技术达人、社交网络达人、游戏达人成长的。那么,能否利用人们对游戏的痴迷而通过一种引导,将游戏的元素和机制融入学习社交之中,以提高学习的乐趣和学习者的参与感,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加拿大学者巴格利曾经分析了新媒体联盟2004-2012年期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其中先后预设出三十七项新技术,但是在当下只有七项被后期的报告证实,其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教育游戏(或游戏化学习)已经走进当下的学习与生活。

 

数学游戏,其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特点,可以有效调动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和保持儿童数学探究的兴趣。游戏与数学在逻辑思维和线性规则的相似性,为两者的融合以及学戏相长提供了基础。原本世上的学习都始于游戏,而游戏又能为日渐枯燥的学习增添些趣味,使得学习过程多了些参与积极性。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涵;能为儿童学习数学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和愉悦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现实之困境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学习方式尽管发生了很多转变,但仍有部分的数学课堂教学停留在“听讲、做题、对答案”的三步曲上,而这种枯燥的模式致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游戏似乎有种成见,认为它只属于闲暇娱乐,难登大雅之堂,充其量将其作为学习间的点缀,而不会当作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曾对深圳市的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老师能够认同游戏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师不会设计游戏,认为游戏准备时间长、课堂纪律不好控制、担心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及影响教学进度,等等。

 

放眼数学游戏研究领域,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数学游戏,虽然有着与数学一样悠久的历史,但因其娱乐性和大众化的特性与数学抽象性和推理性间的巨大反差,又使得数学游戏一直没有得到数学教育界的重视。虽然近年来关于数学游戏的研究大有“井喷”之势,但大多还只是经验层面的挖掘整理与实施居多,聚焦到数学游戏课程层面的还很少,尚未出现系统、规范的数学游戏课程的研究成果。开发数学游戏课程,是教育实践领域亟须填补的一个空白。

 

(三)学生之需要

游戏的基本形态就是它的参与性,孩子的天性是好玩,而游戏又能够引导孩童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有创意的玩儿。儿童在游戏中,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孩子们天生就喜欢通过游戏学习,因为玩游戏是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有效途径。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玩游戏应该成为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表现、加强、教化、激励等诸多作用。

 

鉴于学科教学中数学游戏相对匮乏,而数学游戏的趣味性与娱乐性正好可以给数学“冰冷的美丽”增添“五彩的外衣”,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更多愉快而富有探索性的学习经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积淀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其技能的习得、思维的提升、良好情感的培养及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决定以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着力点,推进游戏在学科学习中的运用,尝试构建数学游戏课程体系。


一本书,40个案例!

 


课程的建构

 

(一)YTL的内涵

YYOURSELF(你自己)的首字母,此处意指自主,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TTHINK(思考)的首字母,意指游戏课程必须要有思考性。

LLEARN(学习)的首字母。YOURSELF \THINK\ LEARN意指游戏课程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强调游戏过程的自我管理,通过游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YTL数学游戏课程是指一系列的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提升自主学习力的课程资源。

 

(二)YTL数学游戏课程概念

YTL数学游戏课程遵循“儿童立场、生活视野、游戏表达”的基本理念。此处所讲“儿童立场”,即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情感需求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发现和引领儿童,满足儿童个性化的多元成长需要。

而“生活视野”,则指关注儿童生命,以贴近儿童生活为原则,让儿童获得真实、快乐的体验,促进儿童终身学习和持续成长。所谓“游戏表达”,则是从儿童兴趣出发,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通过游戏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YTL数学游戏课程目标

设计和开发的YTL数学游戏课程的课程目标必须围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相应年段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确定。其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游戏的数学性对学生“四基”的培养、游戏的探究性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游戏的趣味性对学生良好数学情感的积淀、活动的交互性对学生社会化的促进等方面。旨在通过游戏课程带领孩子们一起会玩,会专心的玩,会有创意的玩,进而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玩出品质、玩出好奇、玩出能力。突出强调在游戏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和游戏的思考性,为此,确立了以下课程目标:

 

1.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掌握本年段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游戏中能有效的自我管理,积极思考,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

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游戏活动中现象的意识,能尝试发现游戏中的数学事实、探究游戏中的规律。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

4.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在游戏中提高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

 

(四)YTL数学游戏课程体系构架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我们设计开发的数学游戏课程体系结构如下:

 YTL游戏课程体系构架

 

1.课堂教学小游戏。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理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小游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习的需要将国家课程体系下的配套教材进行适应性改编。先从下面几种类型入手,即情境类游戏、操作类游戏、竞技类游戏。

 

比如针对小数计算练习而设计出的竞技类游戏《疯狂抢地盘》,其设计思路来源于教材习题,将之应用在计算练习课,让枯燥乏味的练习与比赛游戏融合,使学生主动积极甚至疯狂参与到计算中去,完成学、习、练的过程。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脑洞大开,打破老师的思维局限,创作出许多不同种类的地盘和玩法,在同学间非常流行;目前所见到的这类课堂游戏有:寻找好朋友、小乖蛋数字游戏、请叫我估测大王、眼力大比拼、数字爬楼梯、趣味涂涂色、记忆力大考验、小丑提水桶、墙面设计师、猜猜我是谁等等。实用且有趣,教学反响很好。

 

2.开发专设的项目游戏。作为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的项目游戏,有些是传统游戏的改良,有些是各种智力题的改编,有些是益智游戏的数学化改造,创作灵感不一,但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游戏中享受思考的乐趣,提升学习力。一本《小游戏大智慧》收录了此类项目游戏计40个,每一个数学游戏都由Play和Think两部分组成。Play分为Plan(计划)—Let’s go(行动)—Advance(进阶)--Yeah(评价)四个环节,汇集了玩游戏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和知识储备要求,每一个游戏都有设计者依照实践教学经验给出的推荐适用年级,在游戏进阶闯关后还安排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Think汇集了设计者对游戏的价值、智慧解读和具体的实施建议。

 

3.开发游戏微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游戏的规则学生不易理解,此外因游戏中涉及到一些有难度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试图将游戏化学习理念融入微课,在将课堂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悦趣学习,从而较大程度地发挥游戏化学习和微课学习的效益,进而实现在教学中的扬长避短。开发游戏微课,最有利于老师们集思广益、标新立异。


从当下所看到的诸如:抓间谍、数字红灯、寻宝记、幸运抽奖、打怪物,等等,无一不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打破了教室学习的限制,学生们使用时只需扫扫二维码就可以跟着微课玩游戏。

 

4.开发及运用数学App游戏。教育类App非常海量,如何寻找到合适的APP用于游戏化的教学,需要教师学会选择,一方面要尝试将现有的APP运用到教学中,如:利用 Teling time来让学生认识钟表。同时还须根据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开发出富有个性的数学游戏App。

 

5.开发作业类游戏。练习、巩固是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将课后作业设计成游戏,则有助于使做题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要以系统和游戏化的形式呈现知识点,优化激励和出题做题方式,去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作业游戏,如“30秒俱乐部”,“马西库克数字砖”、预测大师、明察秋毫、过目不忘、拼图达人、测量达人等等,引导学生快乐而又严谨地完成学习任务。

 

6.开发评价类游戏。孩子们考试不是埋头做试卷, 而是在玩游戏。比如,针对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的要求,可在一二年级设计“手尖上的游戏”、“闯关游戏”、“摊位游戏”来评价和考量学生的数学能力。

 

7.开发游戏类学具、教具。如果游戏仅仅是按钮上的操作或者是屏幕上的比划,则会使儿童失去动手操作的机会,失去了获得实体玩具的触感,这有碍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创设游戏,必须注重开发和利用学具来进行游戏,让孩子们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针对游戏化教学所开发出的操作类游戏的学具:分数墙、四连方、数字宝宝、几何娃娃、卡牌等等,就较好地满足游戏教学及学生的需求。

 

悦远教育历来重视数学游戏课程!11月,上海,特设有“数学学具”课程专题及玩转拓扑、教材拓展等内容。

 

课程的思考


开发与实施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叩问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在游戏化教学实践中,针对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文具店》这一课,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互换练习时,我们设计了“连连看”、“抓间谍”“对对碰”三款游戏,这三款游戏分别是个人、双人、团队三种模式。

针对三款游戏的形式及效果,我们做了以下实证研究: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在哪一个数学游戏更吸引你的调查中,50%的孩子选择了“抓间谍”游戏,38.1%的同学选择了“连连看”,只有7%的学生选择了“对对碰”游戏,由此可见,在学生选择游戏时,游戏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对游戏的熟悉程度也是影响孩子的因素之一。经过一轮的游戏教学,喜欢“抓间谍”游戏的小朋友上升到63.89%,喜欢“对对碰”游戏的同学由7%上升到25%,喜欢“连连看”的同学下降了26%,只剩下11.11%,由此可见,操作类的数学游戏更受学生喜欢,而营造了情境的操作类数学游戏又比单纯的操作类数学游戏更吸引孩子。玩“抓间谍”游戏的同学没有一个觉得游戏不好玩,认可度100%,因为“抓间谍”游戏一开始就给出了学生清晰的游戏目标——找到间谍,将显性的学习任务隐藏在游戏目标中,更有趣更刺激也更富有代入感。因此,在设计游戏时需要考虑到这两个因素。

 

(二)什么样的游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

在学生经过一轮游戏后,进行后测,从学习效果来看,对于易错题,无论哪个班均是玩“对对碰”游戏的同学准确度最高,“连连看”游戏准确度最低,这也充分说明团队游戏模式对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帮助更大,单纯的个人练习式游戏,对突破学生认知难点的作用较小。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题目难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选择游戏模式(个人、双人或多人)。

 

历史的演进告诉我们,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过程,而所有的学习都源于模仿,模仿的初始阶段一定离不开游戏。正是游戏能使人们学习新知,深化已知,尝试未知。在当今的学习领域,适宜地引入游戏资源并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建议,将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必须要组织起一批乐于参与并有真知灼见的同行来设计开发课程资源。然而,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实施团队成员的多元组成,团队成员专业素养的差异互补是这门课程开发的基础;基本规范与机制的确定,是决定其开发质量的外在保障。游戏是一个带有众多变量的复杂系统,要想让参与游戏凸显出较好的学习效果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这其中很多元素不可或缺,要将教育之灵赋予游戏之行,这需要游戏设计团队具有教学理论、游戏思维、美学基础等等。此外游戏课堂具有难组织的特性,教师需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才能让课程得以实施,才能保证游戏课程的实施效果。任重而道远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低中高“游戏与探究”354个,一定要收藏
在“好奇”中求知,在“探究”中成长:培养“儿童数学家”的“五四三工程”——《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专题之二
钉钉小学英语直播课程设计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奕20论坛 | 冯晓霞: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的幼小课程衔接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