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圣解(九十八)

道德经圣解(九十八)----萧天石

(2012-11-07 13:18:01)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老子评述纠谬
    儒家者流,自孟子拒杨墨,荀子非十二子而后,或为维统而好排击众说,或为自高而好论人长短者,代有其人;故司马迁有儒道交相 诎之叹。孟子无诎老之辞,荀子非十二子则曰:“老子有见于诎,而无见于信(伸)。”杨倞解之曰:“老子五千言,其意多以屈为伸,以柔 胜刚;故曰见诎而不见伸。”实则老子不但以屈为伸,且见伸于诎,而又复藏伸于诎。其见福于祸,见益于损,见利于害,见得于失者亦然。故恒以“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教人,荀子自失而不自知也。
     治老学最难彻了,非浅即不入,非过即不及。故世之论老子者,多不陷于肤浅,即陷于偏激之失。韩非《解老》最古,而曲解亦最多。 以司马迁之闳通淹博,犹有以老庄与申韩合传,且谓申韩原于道德之失。其况不逮韩非史公者乎?千古来注《老子》书,无有出王弼之 右者,然其于彻了纲宗处犹有未逮者,亦在所难免。如其当裴徽问: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 答曰:“圣人体无,无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谓“老子是有者也”,便有失其体要矣。谓老子言无是 为有,则更舛矣!老子以“无不可以训”,故“申之无已”,且恒言有以明无。老子五千言,不论其言无言有,言实言虚,言事言物,要不外 以无为体,而又以无为用。举有以为言者,正欲使世人因现象(有) 而彻见本体(无)也。其旨要在彼不在此!此即老子之头脑所在处, 故不可不辨。
     夫老子,岂易言乎?以何晏之才,犹不欲轻出其注。世说云: “何晏注老子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 之际矣!遂以所著为道德论。”举此在欲使世之轻言老子者,能知有所谨慎也。历来儒家中人,多犯轻言之病;略涉门径,即以不入为 入,未彻为彻,门以为有得,殊不知究竟无得也。宋儒中如程明道、真德秀、王应麟、陆九渊、朱晦庵等,可谓博学矣!然其所共认:老子 语道德而杂权诈,任术数而尚阴谋之失。要亦为知之未彻、悟之未真之过。如明道曰:“老子语道德而杂权诈,本末舛矣。”又曰:“予夺 翕张,理所有也,而老子之言非也。予之之意,乃在乎取之;张之之意,乃在乎翕之,权诈之术也。"王应麟于此亦认为:“此阴谋之言也。 范蠡用之以取吴,张良本之以灭项,而言兵者尚焉!"千古来,莫不以此病老子,实则皆非也。老子祟自然,小仁义;仁义犹不用,况阴谋 乎?汉陈平曰:“吾有阴谋,道家所禁。”由此可证阴谋为道家之所禁,而为古兵家与纵横家之产物。既曰道家所禁,当更为老子之所 不取也。考三十六章“翕张予取”之说,系本之《周书》,乃天地间固有之理,老子引此,在使世人知所警惕戒慎,当人欲张之兴之强之予 之之时,能自守柔弱而不为所动。细案全章主旨,在“柔弱胜刚强|” 一语,此即其全章头脑处,点睛结穴所在。不然,首尾不贯亦不通 矣。老子有言曰:“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夫为德矣,只不失德,犹曰无德;况权术之与道德相背驰,老子岂肯为意乎?《老子》书多形 上之言,多反言之用,一泥形器,一落言诠,便非不二法门矣。故不会通其圣义,而欲彻入玄微,不可得也。
     其次,世人对老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一语,亦多诟病其为“愚民政策”之倡始者。程子有云:“秦之愚黔首,其术 盖出于老子。”实则此乃执字解字、望文生义之弊,未得老子本意。王弼注此云:“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 也!”其言得之。此章本旨,在教人不可以智巧伪治民,而使民皆趋于智巧诈伪;必也自守愚拙淳朴以化民,使民皆化于愚拙淳朴。 要亦以“绝巧弃利”为由文入质、归真返朴之道。而其所谓愚者,大智若愚,不用其智而自守其愚也。故下文直谓:“故以智治国,国之 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贵朴不贵文,贵愚不贵智,由其“我愚人之心也哉”,与“我独顽且鄙”二语,即可知之。不然,孔子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亦可视为“愚民政策”之倡始者矣(参注)!
钱穆未悟及此,于其《庄老通辨》中,引此二语,复继引“圣人无 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然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全章语,接着评之曰:“彼(案指老子)所意想之圣人,实欲玩弄 天下人皆如小孩,使天下人心皆浑沌,而彼圣者自己则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一些也不浑沌。此实一愚民之圣也。”凡涉猎老学有三五年 工夫者,即不至持此皮毛之见,何以饱学之钱氏,论学却总在字面上打滚,不彻悟其心法,会通其神髓,而为之论断,亦大奇也。老子于 本章明明说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二段话,如何竟谓老子“实欲玩弄天下人如小孩”一边 去会?钱氏对老子思想,类多持此肤浅态度,如其引论“无为而无不为”、“后其身而身先”、“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时,评曰:“此乃完全在 人事利害得失上,完全在利害权谋上打算也。”实则老子不少理论,系就宇宙法则、天地法则、自然法则立言,而引申至于人事应用上, 又恐世人之不明,不能体道而行,不能舍先取后,舍强为弱,舍刚为柔,不能知雄守雌,知白守辱,知盈守虚,知益守损,故举其功用于法 则之后,所以欲诱掖世人之能由此而从道起修也。若谓功用不可举,则四书五经,又何处无功用之论也?一部《易经》,几无卦无功用 之论,与乎《大学》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中庸》之“为政在人,取人以身”、“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 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论语》之“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义答樊迟问崇德曰“先事后得,非崇德欤”,无不及 于功用,又岂可厚彼而薄此乎?
     钱氏又曰:“所谓施之于名实,切事情,惨礉而少恩者,其意趣旨归,皆见于《老子》书。”复曰:“庄周仅为一玄想家,重自然,重无为, 意态萧然于物外。乃始转向于实际功利,重权术,近欺诈;彼乃把握自然,而玩弄之于股掌之上;伪装若无为,而其内心蓄意,则欲无不 为。”其遣辞用句,类如村妇骂街,绝非学人所应有;其态度之轻率,行文之恶劣若是,良可叹也!夫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者,在明 天地之无为,以任万物之自为,无私意与自力行乎其间,故天地能 “无为而无不为”。圣人法此天地之自然无为法则,以行之于天下, 中任百官之各行其职,下任万民之自为其为,故能垂拱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也。《论语》中记孔子之言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 焉,天何言哉?”此与老子之无为而无不为思想,毫无二致。“天何言哉”者,无为也;“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者,无不为也;合而言之,无为 而无不为也。司马迁误于韩非之《解老》于前,钱穆氏执其所误而复误于后,并即“无为而无不为”而亦误之,何不明之甚也?
     钱穆复曰:“庄周之后有老聃。庄子书可谓有甚高之艺术境界,而老子则终陷于功利境界中,而不能自拔。故庄老之别,犹之孟荀 之别。荀子虽大儒,其所窥研,亦始终在功利境界中,不能上跻于道德境界也。故治老子书者,可以由此而有种种之权术,然终不能进 企于艺术境界。著老子之病,病在不能忘。故《庄子·内篇》七篇,屡提一忘字,而老子书五千言,独无此一忘字。盖老子书作者,始终 不能忘世忘物,此则庄老两家内心意趣相异、一至要之点也。”窃以老子屡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利而不害,利而不争,何尝 陷于“功利境界”中?老子虽曾言“功成而弗居”,须知其重点在弗居。虽曾言“功成名遂身退”,须知其重点在身退。至若其言无为, 则曰无不为;言不争,则曰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则系言天道之自然原理,唯可引用至于人事而已。其主旨亦在教人要无为,要不争! 任何一家学术思想,均有其体用;既不可因用遗体,尤不可以用害体。老子之道,不但浑融天地万物而为一,且亦混沌天地万物而无 之。其境界乃在先天地生之“道的境界”,一切皆无时之“无的境界”。既一切皆无矣,则自无天无地,无世无物。既已无世无物,又 何用忘世忘物?而以老子书无“忘”字病老子。老子既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又曰:“大道废,有仁义。”复举“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四大纲 宗以为训,又何尝落在“功利境界”上?且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及其“处天下之所恶” “受天下之垢”、“以德报怨”等,又何尝为“功利境界”者所能之?执辞以害义,执末以害本,执门户之见而不能大,正钱穆氏等类学人之 所病也。不能彻入微旨,以肤外之见诬先圣,复以肤外之见误后学其宁能无言乎?若钱氏者,再深参老子十年,或可望免于不通矣 总之,《老子》书多反言而正,正言若反,且其义深潜幽玄,微妙难识因辞害义固不可,粗率沦之尤不可!蔽于师承固不可,拘于宗派亦 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不彻以为彻,则尤不可!总要能超乎象外,方能得其圜中也。钱氏于其他方面之学术上成就,未可厚非,其于老 庄与道家,则实多有其未彻者在。本欲无言,深恐其有误后之来者,故勉之为说。
     司马迁以老庄申韩合传,非深明老子者也。申韩虽学本黄老,而实非黄老,否则以韩子之智,岂有见杀于秦者哉?夫善用老者,恒 能未形知象,未兆知著;复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其行藏犹龙,岂不能全身远祸乎?世多以法家之残忍惨刻,阴谋家之诡权术,纵横 家之阖辟翕张,集其过而病老子,实则此正老子之罪人也。老子贵道德而小仁义,重无为而贱有为;岂忍为斯乎?故李宏甫曰:“道德 之后,其祸为申韩,独不曰仁义之后,其祸为篡弑乎!”良以汉儒重训诂,极之则以训诂杀人;宋儒重义理,极之则以义理杀人;清儒重考 据,极之则以考据杀人。究老子而未深彻老子,好著为学术,妄非先圣,不知其极也,恒以学术杀人,而遗无穷之害于万世苍生也!今之 予以纠谬,正因明家所谓“显正摧邪”也!
     补注: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二语,一般通行本,均作如上断句。实则宜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作如是读,则孔子亦非 倡愚民政策者矣。古之大圣如老孔者,岂肯如是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术之宗:行正道之阳谋而非阴计
道家中人心性修炼的几个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中国人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
《道德经》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道医学堂丨道医学的学术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