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馆发展中的那些事儿

1、政策问题

在国家各级政府层面上,针对政府举办的中医馆(中医院)有标准,有支持,但对于民间的中医馆,还是没有非常明确的转入机制和准入标准,所以还是套用国家级标准,尤其是,以后民营中医馆的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界别确定、社会保障、审批标准等问题急需研究与解决。

2、监管问题

如何制定中医馆的规范营运标准和监督办法,保证中医馆不以赢利作为最高经营目的,保证消费者利益。同时政府是否介入中医馆的医疗费用收费标准,抑或是放开政策让市场机构定,政府应该鼓励以医疗和医技作为中医馆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中医馆主要还是靠药费收入为主。一般中医医生在中医馆的中药销售额中提成为 15%-20%。这是中医馆很大的一笔支出,导致中医馆不得不寻求低价低质的中药饮片或者提高中药饮片售价。

3、政府扶持问题

主要是以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准入标准降低、允许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介入和协同运作,为政府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做出贡献。

4、营运管理

如何让医生把中医馆看成自己开的诊所,认同中医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尤其是把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养生治未病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带动药食同源产品销售问题,以及中医馆的行医卖药,健康服务的标准化、系统化管理问题,这一点成都德仁堂的中医馆做的比较到位,也在患者中形成了口碑!

5、老中医匮乏问题以及传承、管理问题

名老中医资源匮乏,医师资源不稳定是中医馆普遍存在的难题。

“西医随院,中医随医”说明中医患者对中医的认可更多建立在对中医师的信任上,但目前名老中医资源紧缺,且“望闻问切”的诊断流程决定了中医看诊无法达到西医诊疗的效率,造成国医馆高峰期间,中医师数量无法满足待诊患者的需求。

故此,从我们调研的数据反映,目前国医馆医师配置以“专职 + 兼职”混合模式为主,部分名老中医来自当地中医院,以每周 1-2 天外聘兼职的方式进入国医馆。外聘兼职的名老中医会引流部分原中医院的患者,减轻中医院的诊疗压力。

目前大部分连锁的老中医都是从国有中医院的退休老中医中寻找、从民间寻找,或者从县镇乡的中医中寻找,让其进城,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异地中医馆相互交流(互派专家坐诊半年,提供一流食宿和旅游服务),而聘请老中医要有三顾茅庐的精神才行。

另外中医馆要自我探索自己的老中医手艺的继承问题,可以实施师傅带徒弟制度,按照古人师傅带徒弟的程序来实施即可,相信有年轻人原意拜师,侍奉师傅的。目前中医馆要进一步发展,中医来源将是最大的瓶颈。大家都想从中医院挖医生,但我们来看看全国中医的储备。

截至 2015 年 底, 全国中医类医院有 3966 所,其中民族医院 253 所,中西医结合医院 446 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45.2 万人(含民族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类门诊部、诊所 42528 个,其中民族医门诊部、诊所550 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 7706 个。2015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总诊疗人次达 9.1 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 2691.5 万人。

因此中医馆如何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自己的中医,是个必须面临且紧迫的问题。民间中医大部分因学历限制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证,面临着“非法行医”风险,而国家中医药法逐步完善的《中医药法》已经出台,中医馆应该行动起来,拿出让主管部门认可的管理制度,培养自己的中医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个别中医馆仅仅是把老中医变成卖药的工具,时间长了,消费者会反感,药店和中医馆的声誉会受损,因此应该建立老中医坐堂的营运机制,把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讲座、居民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四季养生、治未病、养生延年、药食同源保健等因素相结合,把赚钱和公益结合,对一般人,诊疗费收高,对于特困户和特殊贡献人群,则实施每周一天免费看病,另外就是要组织老中医走进社区做义诊活动。

6、中药来源和质量问题

从目前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医馆都是自己采购中药,或者自己建立饮片厂,或者自己生产中药饮片。中医馆大部分是比较讲究中药质量的,但是,也有部分中医馆从一些药市批量采购,没有从正规、品牌中药大厂采购、对炮制工艺没有考究、对一些质量指标没有二次检测。

老中医都十分看重中药的来源和品质,老中医到中医馆坐诊前,都是先看你的中药品质,如果你不用他们指定的药或者中药品质不达标,他们就不坐诊开方治病,名医配名药,才能显示医生的水平,这和一些连锁追求高毛利,把低价高毛利中药引进药店是有矛盾的。

我们建议的解决之道:一是通过提高整体诊疗费和药价来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我们认为,一些稀有和贵细的中药是给有钱人和要命的人用的,就应该卖贵点。二是提高中医馆的定位,就卖贵的药,但一定是有效的和最好的药,当然主要还是根据治病需求来确定用什么药,只要坚持一些产品高端定位,另有一些便宜的中药即可。

我们认为中医馆担心外采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的问题是自建饮片厂成本很高,因为不能外销、没有规模成本必然居高不下,这不符合产业分工原理,且建个小厂的检测设备也不足,老药工也没有,难以真正保证产品质量。

7、中医馆的营运方式同质化需要突破

运营模式细化到市场营销层面,目前各中医馆大同小异,如各类养生节、膏方节、免费义诊、健康讲座等,都是把老中医介绍放在橱窗明显的地方,缺乏进一步的经营创新。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创新,又会形成像药店的同质化竞争。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杨晓光健康管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旨在更好分享,如有转载不当,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人等药”到“药等人”,宁津这个智慧共享中药房是怎么做到的?
中药饮片市场乱象丛生 质量问题症结何在
濒临失传、炮制不严、标准化欠缺,中医药服务发展需迈这三道坎!
中医馆已悄然从1.0模式切换到3.0模式
中医药产业蓄势待发 未来五年将达2万亿
中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