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第四章 冬三月,此谓闭藏

立冬 重视养藏,藏阳气贵养肾气

黄帝内经立冬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为立冬。立冬时节,北方会因刮风而出现降温,南方也会有阴雨天气,但气候整体仍属偏暖。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人的阳气到了藏的季节,可气候温而不藏,会使得阳气受到损伤。在此期间可适当补气。

立冬是个大节气,标志着天地间生物的阳气到了藏的阶段,人的饮食、起居乃至行为方式,都应考虑“藏”的因素,这样才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饮食偏温补,以不上火为宜。在饮食调养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此外,还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如羊肉等。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作用。

冬季的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扰动阳气,应当早睡晚起,保证足够的睡眠。睡觉可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身体,迟起能养人体阴气。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立冬后,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晨练,且不宜晚上锻炼;在有阳光的天气里,可外出或隔窗晒太阳,以吸收阳气。

立冬节气的气候变化

万物开始潜藏: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立冬这一节气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进入冬眠状态。

气温还不太低:虽然此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照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夏秋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节气的人体反应

身体僵硬难舒展:立冬之后,气候逐渐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保护性也逐渐减弱,肌肉、肌腱、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都有所降低,同时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小,易使人身体发僵,不易舒展。

代谢减慢: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的发作。

立冬节气的养生原则

潜藏阳气:冬天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驱寒就温: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宜驱寒就温,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适气为原则,保暖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但也不可穿太厚。冬季进补仅适于阳虚或有寒邪、湿邪等人群,不适宜阴虚火旺及实热证人群。若出现大热、大渴、便秘、心烦等实热症状,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

立冬后补肾为先: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寒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肾阴虚者,应选用海参、枸杞子、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也可服知柏地黄口服液。肾阳虚者,应多吃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也可用肾气丸。肾阴阳两虚者,则应选用补肾益气胶囊为佳。

保持心态平和:在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进补有方,宜养肾防感冒

不可盲目进补:冬季应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肉、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及豆制品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萝卜、青菜、豆腐等。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而长江以南地区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为主。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切不可盲目进补。

多吃养肾食物:立冬食补宜吃板栗、花生、黑木耳。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核桃、板栗、花生、黑木耳都是很好的养肾食物。此时饮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食物,如鸡、鸭、鱼、芝麻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枣、柑橘等。

冬季饮食防感冒:立冬之日,气温骤降、多风,很容易感冒,平时可注意饮食调养以防流感的发生。民间一直流传一首防感冒的“神仙粥”歌,“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推荐立冬养生菜

山药羊肉汤:取羊肉500克,山药片150克,姜、葱、胡椒、料酒、盐各适量。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碎备用。山药片用清水浸透,与羊肉块一起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至熟烂即可。此汤具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效。

芝麻白糖粥:取芝麻300克、白糖适量。将芝麻拣净,放入锅内用小火炒香后凉凉,捣碎,装入瓦罐内备用。食用时,每次2汤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服。此粥可补阴血、养肝肾、乌须发,适用于平时调补,以抗早衰。

药补以补虚为主

立冬常用的补益中药有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子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鳝鱼归参汤:取鳝鱼500克,当归、党参各15克,料酒、葱、生姜、蒜、鸡精、盐各适量。将鳝鱼剖背脊后,去骨、内脏、头、尾,切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将鳝鱼置锅内,放入药袋,再加入料酒、葱、生姜、蒜、盐,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先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煎熬1小时,捞出药袋不用,加入鸡精即可。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枸杞鸡肉汤:取鸡1/2只,枸杞子、生姜片各15克,怀山药30克,盐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倒入沸水锅中烫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后把鸡块放入沙锅中,加入怀山药、枸杞子、生姜片及适量水,用小火煮至肉烂汤香,调入盐,再煮一沸即可。此汤具有补肝益肾、温中益气的功效。

养精潜阳看睡眠和运动

保证睡眠:冬季起居调养强调“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运动补阳:养生专家认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散步、打球、做操、慢跑、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按摩足部、腰部可强肾

按摩疗法分两种: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另外,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并按揉脚心。

立冬时易患感冒,姜糖苏叶饮疗效佳

立冬季节,地表还存有一定热量,人体还不会感觉太冷,但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有时就会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寒潮天气是诱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体上呼吸道突然遇上干冷空气的刺激,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为感冒病毒入侵机体及繁衍提供合适的条件。另外,寒潮发生前后,气温突降,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一时难以适应,若不及时添加衣服,御寒保暖,就极易受凉,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给形形色色的感冒病毒以可乘之机。正如《内经·素问》中指出,“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变则至病”。

风寒感冒时可喝姜糖苏叶饮。取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紫苏叶洗去尘垢后一同装入茶杯内冲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5~10分钟,再加入红糖趁热饮用。

小雪 防寒健肾,还要清肠排毒素

黄帝内经小雪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1月22~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太阳黄经达240°时,小雪节气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在起居养生上,要早卧晚起,保证睡眠充足。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

还要注意防“内火”。此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症状,应多吃些苦味食物和清火、止咳、润肠的食物。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此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腰果、芡实、山药、板栗等。食物烹调应以炖食为主,以保持营养较少流失,尤其适宜多食热粥。

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情,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小雪节气的气候变化

开始降雪:小雪,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此时积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最冷季节来临:小雪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即将来临了。这时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中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人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常有谚语说,“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节气的人体反应

皮肤易生冻疮:入冬以后,天气寒冷,不少人易生冻疮。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严重的可能起水疱,甚至溃烂。

季节性情感失调:严寒冬季,北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受寒冷空气的影响,在冬季会出现情绪抑郁、昏昏沉沉等现象。

小雪节气的养生原则

情志的调神养生:小雪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从而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冬季应注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养肾的好时机: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藏”,而“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由于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较慢,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万物藏,肾气水旺”,冬季时节养“藏”而固肾气,肾脏功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气候变化。

注意润燥、清内火: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

建议这时可以多喝点热汤,选择清淡的饮食,白菜、萝卜都是当季蔬菜,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在这个节气里食用。

宜温热、增苦的食物

增加温热食物:小雪节气需要补充一些能够让身体“热”起来的食物,如羊肉、鹅肉、牛肉这些温补的食品就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养生专家推荐,在这个季节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实是更好的选择。黑色的食物有很多种,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鳅、黄鳝等,它们都是能够迅速帮人体产生热量的食物。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另外,还要多喝水。冬季气温低,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多饮水不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防治干燥症状,还能防止内热产生。

减咸增苦滋养心气:小雪以后,自然界真正进入到万物收藏、阳蛰阴浮的时节,人体的肾气相对旺盛。《四时调摄笺》中讲,“冬日肾水味咸,恐水攻火,故宜养心”。意即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养神,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推荐小雪养生菜

小米桂圆粥:取小米100克,桂圆肉15克,大米10克,白糖适量。将小米和大米分别淘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桂圆肉,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熬熟,加入白糖搅匀即可。早晚餐食用。此粥可补心肾、益腰膝,适用于心肾精血不足、腰膝酸软症。

胡萝卜炖羊肉:取胡萝卜300克,羊肉180克,料酒15克,葱末、姜末、蒜末各5克,白糖、盐、植物油各适量,香油少许。胡萝卜与羊肉洗净沥干,并将胡萝卜及羊肉切块备用。将羊肉放入沸水焯烫,捞起沥干。锅放入植物油烧热,将羊肉放入大火快炒至颜色转白。将胡萝卜块、水和适量料酒、葱末、姜末、蒜末、白糖、盐一起放入锅内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煮约1小时后熄火,加入香油即可起锅。此菜可补虚弱、益气血。

宜用温补肾阳的药膳

小雪节气宜用温补肾阳的药膳。肉苁蓉、锁阳、补骨脂、鹿茸等有很好的补肾功效,搭配牛肉、羊肉、鸡肉等温补性的食物一起做成药膳,温补肾阳的效果更好。

补肾润肠饮:取肉苁蓉、瓜蒌仁各15克,炒枳壳9克,升麻3克,郁李仁6克,怀牛膝、火麻仁各12克,水煎50分钟,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此饮具有补肾降火,润肠通便的功效。方中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肉苁蓉“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因此,肉苁蓉有补肾而不伤阴,润肠通便而不伤身体的功效。

锁阳胡桃粥:锁阳、胡桃仁各15克,大米100克。锁阳煎水取汁,胡桃仁捣烂,与大米一同煮粥食用。本方锁阳、胡桃仁能补肾阳,润肠通便,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保精防寒邪,常练干浴功

暖足避邪侵:足部离心脏最远,一旦受凉,将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手脚冰冷时用火烤不可取,如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舒缩紊乱,造成组织坏死,形成冻疮。可用温水泡足。

注意头部保暖: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集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外出一定要戴帽子,以保护阳气。

常做干浴按摩功可预防流感: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前胸、腹背部,搓热为止。

按摩太冲穴、肾俞穴和涌泉穴

按摩太冲穴缓解郁闷: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先按太冲,然后找痛点,没有痛点,就向行间穴推。这样做能给人注入能量,为人排解郁闷,让人心平气和。按揉太冲穴的手法也要注意,重按有泻的作用,轻揉有补的功效。一般按摩四五十次即可。

按摩肾俞穴缓解肾虚、腰痛:肾俞穴位于第2、3腰椎间水平两旁1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涌泉穴缓解失眠: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60~80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等有防治作用。

居家自疗小雪时节易生的冻疮

鲜生姜可防治冻疮。生姜切片,在冬季容易生冻疮的皮肤上反复涂擦,每天2~3次,连续涂擦12天,可防止新发或再发冻疮。如已生了冻疮(未溃破),可将生姜挤出姜汁,在锅内加热熬成糊状,凉后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连续几天即可减除症状或痊愈。

也可用刮痧疗法治疗冻伤。先刮拭脾俞、肾俞、命门三穴;接着刮拭外关穴;最后刮拭足三里、绝骨、三阴交、太溪四穴。有健脾益气、补精益髓、活血化瘀的功效。每个穴位要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冻疮发生后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禁冷水浴、捶打患处等。

小雪要预防冬季抑郁症

小雪时节,天气变化大,天气阴冷,气压又低,人体缺乏足够的光照,导致一部分人出现情绪紊乱症状,即冬季抑郁症,典型表现是毫无缘由的情绪低落。冬季人们最好是多到户外活动和晒太阳,如果每天能坚持1~2小时的户外活动,则基本上可以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

只要正确认知冬季对人们情绪的影响,科学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调整节奏,增进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各种生活刺激事件的影响。通过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加冬季的光照时间,合理安排膳食,能有效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

大雪 温补避寒,驱寒保暖有讲究

黄帝内经大雪养生经

每年公历12月7~8日,太阳黄经达255°时为大雪节气。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大雪以后,各地气温显著下降。江南进入隆冬时节,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

这个时节,老年人要防止摔伤,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居多,雪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饮食养生要注意养胃气,晨起服热粥,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晚餐宜节食。饮食忌黏硬生冷。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多饮水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起居养生应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冬属阴,注意保暖,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大雪节气,人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

注意精神调养,大雪时节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多做运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好方法。

大雪节气的气候变化

降大雪甚至暴雪:大雪节气常在12月7日前后到来,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之说。

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大雪节气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之后往往会有比较大的降水量,雪下得大而且降雪的范围广。大雪之后北方的气温普遍降到0℃以下,寒气袭人,进入隆冬。

大雪节气的人体反应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季,早晨天气寒冷,血管和神经受到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一夜睡眠后,身体里的水分减少,增加了血黏度,使血压升高。

人体热量散失多: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糖类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大雪节气的养生原则

进补前,先养脾胃:中医认为,大雪时节,积雪冰封,万物闭藏,阳气潜伏,是人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但应注意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古曰“秋冬养阴”,阳虚患者,冬季温补阳气的同时,也应注重养阴,补充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同时对冬不受补的人,要注意应在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寒冬保暖防疾病: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备好急救药品。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此时正值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是中风易发作的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中风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风已愈的人群,都要时刻警惕中风。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要放松心情,防伤肾:中医认为,肾主前后二阴,肾藏精充于脑。大小便和神志的相关改变,一定程度的惊恐,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因为当人体警觉时,可以避免机体遭到一些危险和伤害。但过度恐惧会伤及肾气,使肾气下陷。儿童二便失禁多见,成年人如无明显肾虚而出现遗精、滑精等肾亏表现时,多与受到恐惧等因素相关。冬季的神养,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寒冷的冬天,阳气潜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这也决定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也就是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

食补以温热补益、养阳滋阴为主

温热补益:天气越来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气中选择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调节日常饮食,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和暖身御寒的目的。可选择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

养阳滋阴以达阴阳平衡: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指出,冬气寒,主张进热食,并给予温补阳气类膳食。但同时还应以保阴潜阳为原则,为使“阴平阳秘”,防治上火,冬季宜配食鳖、龟、鸭、鹅、藕、黑木耳等护阴之品,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另外,每天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对抵御冬季干燥有好处。

饮食荤素搭配:冬天是进补的季节,而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又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这就具备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稍不注意即可外感风寒。所以,饮食要合理,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和苹果等。还可以采用食疗方法,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气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又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还可以煮萝卜水,以白萝卜为好,有理气健脾、清热利尿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消化防流感。

进食不宜过饱:冬季饮食摄入量相对增加,但是活动量相对减少,吃得过饱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因此,晚餐要适当控制,饭后要适当活动一下。若有腹胀时,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免积食,日久便秘等。

推荐大雪养生菜

老姜枸杞炖羊肉:取羊肉600克,老姜1块,枸杞子20克,盐6克,醋、料酒各20毫升,植物油适量。羊肉洗净切块,倒入沸水中加醋,焯烫去腥,捞起;老姜不去皮刷净后,拍裂。炒锅加热放入植物油,爆香姜块,下羊肉块拌炒,续入8碗水和料酒,加枸杞子煮沸,改小火慢炖约1小时。待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此菜滋补肾气。

党参红枣炖排骨:取党参30克,红枣8颗,排骨500克,姜块、葱段、盐、鸡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将党参洗净,切3厘米长的节;红枣洗净,去核;排骨洗净,剁成4厘米长的段。将排骨段、党参段、红枣、姜、葱段、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烧沸,再用小火炖熟,加入盐、鸡精、胡椒粉调味即可。补气血,益健康。

宜用补肾延年的药膳

补肾延年饮:紫河车1具,洗净至清汁流出为度,以酒煮烂,捣烂如泥,晒干。熟地黄100克,肉苁蓉75克,小火焙干,研细末,与紫河车和匀,密封。每次10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适用于老年人虚损瘦弱、头晕腰酸等症。

蛤蚧酒:蛤蚧1对,去头、足、鳞,切块,浸泡于1000毫升50度以上的白酒中,密封,60天后饮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此酒可助肾阳、益精,适用于肾虚腰痛、精少阳痿等症。

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指冬季人们不要扰动阳气,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达到阴平阳秘,为春天做好准备。冬天要去户外活动,需等到太阳出来,但也不要过分受热,使阳气藏而不泄。

注意胸腹部保暖:冬天风寒侵入人体,往往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胸腹部受寒之后,容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此外,还可以诱发胃肠病。所以,胸腹部保暖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护肾经,宜泡脚通经

泡脚胜吃补药:肾是人的根本,控制人的生长、发育、衰老,而足少阴肾经行走于足底。脚是人体经脉汇集处之一,人体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有60多个。所以脚对于全身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中药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腿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紧张,对消除全身疲劳和改善睡眠也大有好处。感冒时可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即可。

大雪时节要防寒伤肾

肾为水火之脏,内藏元阴元阳。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肾主津液,调节体内水液平衡;肾主骨生髓,使骨骼健壮、精力充沛。元阳即肾阳,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元阴即肾阴,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个脏腑器官组织起着滋润、滋养作用。肾阴肾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如果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肾的阴阳失调,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大雪节气,气温骤降,寒气增加,传统医学认为,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应增加,伤及人体的阳气。因此,大雪时节应注意御寒,防止寒气伤肾。

拔罐治疗大雪时节加重的胃溃疡

胃溃疡典型症状是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大雪以后,各地气温显著下降,气温降低使血液流动阻滞,如果人们再不注意饮食调养,就容易使胃溃疡加重。

胃溃疡可用拔罐疗法治疗。在中脘、梁门、内关、手三里、足三里五穴用火罐法拔罐,各留罐10~15分钟;在胃俞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冬至 阳气初生,补肾填精不要省

黄帝内经冬至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2月22~23日,太阳黄经达270°时就是冬至。冬至时节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始了,每9天为一个“九”。冬至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中医认为“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的饮食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品。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心态平和,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合理用脑,不为琐事劳神。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此外,还要预防疾病。冬至是最冷季节的开始,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也增多。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冬至节气的气候变化

阳气始生: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8℃。

气温继续下降:冬至之前经过了夏秋两季,地面储存的热量仍有存余,直到冬至,地上还有积蓄的热量向空中散发,所以近地面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而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由于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会继续下降。

冬至节气的人体反应

阳气减弱: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节气气温骤然下降,人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感受寒邪,发生疾病。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心血管神经脆弱: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瘀滞或血管梗死,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

冬至节气的养生原则

食补更重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温度低,人体为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矿物质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这些物质必须靠大量饮食摄入才能得以保障。

最好从中年开始进补:《黄帝内经》讲,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面貌娇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因此,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具体进补方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增加糖类和维生素的摄取

多吃萝卜: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萝卜可与菊花茶搭配食用,有诗云“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菊花茶有着相融之处。

增加糖类的摄取:冬季应多吃全麦面包、稀粥、糕点、苏打饼干等糖类物质含量高的食物,既有助于御寒,又可以振奋情绪。专家建议把面食、点心类食物当做抗抑郁剂。还可吃复合性的糖类营养品改善心情。

增加维生素的摄取:冬季缺少蔬菜,容易导致维生素的缺乏,因此饮食中应特别注意增加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白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等蔬菜,柑橘、苹果等水果。还要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食物,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2等的需求。

推荐冬至养生菜

桂圆羊肉汤:取羊肉500克,桂圆肉15克,生姜20克,葱结、盐、鸡精、料酒各适量。将羊肉切成大块,放入锅中加水750毫升,大火煮沸后捞出洗净。取沙锅,放入羊肉块、桂圆肉、拍碎的生姜、葱结、料酒、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2小时至酥烂,加入盐、鸡精调味即可。此汤具有益气补虚、养心安神的功效。

炒双菇:取水发香菇、鲜蘑菇各250克,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鸡精、盐、料酒、姜末、鲜汤、香油各适量。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末、酱油、白糖、料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沸后,放鸡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装盘即可。此菜具有补益肠胃、化痰散寒的功效。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高脂血症患者更为适宜。

药膳要正确进补,以温补肾阳为主

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肉、鸭肉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等补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据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发现,在无疾病且身体强壮的状态下超量服用补药,会产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滋补综合征。因此,冬令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壮肾阳补酒:取雄鸡睾丸4对,桂圆肉200克,巴戟天50克,白酒1000毫升。选用从刚开啼的公鸡身上取下的睾丸,蒸熟后剖开、晾干,与桂圆肉和巴戟天一同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3个月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早晚饮服。可温补肾阳。

河车粥:新鲜紫河车1个,将血管挑开洗去瘀血,与猪瘦肉250克(切块)、生姜10片(切丝)、大米100克一同煮粥,再加适量葱、盐,每周2~3次,连续15~20次。此粥可治疗老年性贫血。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归肺、肝、肾经,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效。

防寒保暖,经常锻炼

注意防寒保暖:冬至以后,气温比较低,天气寒冷,尤其是夜晚多在0℃以下,因此白天要及时添加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于血液循环。夜晚要多盖棉被,不要开窗睡觉。

谨防老年病复发:老年人进入冬季,体温会更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应注意居室保暖,少外出;若是必须外出时,要多穿衣服以御寒。

冬至要预防肺炎

中医认为,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等病症范畴。其常因劳倦过度正气不足时,感受风热或风寒之邪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衰退,肾阳不足,再外感风邪,导致肺失宣降,故而非常容易罹患肺炎。

可用拔罐法治疗肺炎。先用常规方法对大椎穴、身柱穴、肺俞穴进行消毒,首先在穴位上施针,然后以闪火法在以上穴位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注意随症施用相应治疗方法,在听诊时音较明显的相应区,如右侧肩胛区和右侧胸区稍下端等部位,施以单纯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小寒 温肾壮阳,年头年尾肾都强

黄帝内经小寒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月5~7日是小寒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正值“三九”,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较冷的节气。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因此这个时候正是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时除了要预防以上疾病之外,还要注意预防“四低”:一防低血压;二防低血糖;三防低体温;四防气脱。

小寒时节还要注意养肾、保胃。“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寒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另外,天气突然转凉,温度的降低会直接刺激人体,使得胃肠功能变得紊乱,如果不注意胃部保养,就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

这个时期,虽是寒冷,但阳气也在缓慢地积攒、上升,是饮食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切不要贪恋腻厚、辛辣的食品。气候干燥寒冷,贪恋腻厚食物,很容易长出小痘痘。这一时段还是以补气润燥为主。

小寒节气的气候变化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在小寒和大寒期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严寒时期,北方的土壤不再温软,已经冻结;河流不再流淌,已经封冻,再加上北方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天气极寒。因此,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数九寒天”。

小寒节气的人体反应

气血不通:天气寒冷,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寒邪侵袭人体后,使体内经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及关节失去了阳气的温煦及血液的滋养,以致出现肌肉关节疼痛和麻痹,也就是中医所谓的“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

人体消耗大,对热能的需求增多:小寒节气的天气愈加寒冷,人体热能消耗也会明显增加,因此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也增加了。人体会摄入更多的富含糖类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加热动力,储备能量抵御严寒的侵袭,扶正固本,增强体质。

小寒节气的养生原则

数九寒天先养肾:小寒为寒邪最大的节气。中医认为,寒邪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现象;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随之而生。因此,小寒时节要先养肾。

冬季不宜乱补:寒冬腊月是进补壮阳的好时机,一些体弱多病者常服用一些壮阳药食进行调理或御寒,但是效果不一定好。补阳药食主要适用于阳虚患者,如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等。如果随便或者刻意服用一些“壮阳品”,往往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不宜乱服。

天寒地冻多食粥:民间有冬至吃红小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的功能,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节食,以养胃气。另外,还有补阳驱寒的羊肉粥、养心除烦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红枣粥等都适宜在冬季食用。

忌燥热和寒凉,多苦少咸

饮食温补忌燥热:冬季是四季进补的最佳时机。冬季多寒,宜食温性食物。煎、烤、炸等燥热食品应当少吃,葱也要少吃。

多苦少咸养心气:冬季饮食养生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基本原则,以“藏热量”为主。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鹅肉、虾、韭菜、桂圆、黑木耳、甲鱼、萝卜、核桃仁等。

忌食寒凉:饮食不当,是导致人体阳气损伤的第一因素。冬天,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生冷寒凉性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肉等性凉的食物。

推荐小寒养生菜

姜丝枸杞炒山药:取山药350克,枸杞子30克,姜25克,植物油15克,盐、鸡精各2克。山药去皮,切片,放沸水中焯过;枸杞子用水泡开;姜去皮后切细丝。锅内加植物油烧热,加姜丝炒香,即放入山药片炒,加入盐、鸡精和枸杞子炒熟即可。此菜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小寒时节多食用,还能滋补肾阳。

什锦板栗汤:取板栗200克,水发黑木耳5朵,番茄1个,冬笋1/2个,姜2片,清汤800毫升,盐、鸡精各适量。将板栗煮熟去壳,剥去涩皮,冬笋加水煮后切成片。番茄挖去蒂部,划上十字刀,入沸水中烫一下,过冷水剥去皮,切成小块。锅中加入清汤、板栗、黑木耳、冬笋、姜片,煮开后改小火煮至板栗熟软,加入番茄稍煮,用盐、鸡精调味。此汤可补肾强肾。

小寒药补以温补为宜

小寒要合理温补。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能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采用食补、药补相结合的方式,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红参、丹参、党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子、当归等。

党参核桃五味子饮:取核桃2个,党参15克,五味子10克,南沉香7.5克(研末后下),水煎,分2次冲服蛤蚧粉(蛤蚧1条,研末,分为2次服用)。此饮有治肾虚气喘的功效。

五加二仙酒:取南五加皮、仙茅、仙灵脾各60克,白酒2000毫升。将上药切碎,共同装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隔日摇动1次,经30天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温服20~30毫升。此酒具有滋补肾阳、强腰壮骨、益精的功效。

正确锻炼、穿衣很重要

合适的锻炼环境:坚持冬跑的人,要特别防止滑跌。遇到冰封雪飘的天气,可在室内、阳台或屋檐下原地踏步跑,在能收到锻炼效果的同时,又能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大风、大雾、大寒等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低层空气会受到严重的污染,不适宜进行露天锻炼,锻炼时间最好在日出之后。

采取正确的呼吸方式:冬季运动换气时,宜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对吸进来的空气进行加温,并抵挡住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嘴巴微微张开即可,把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气体从牙缝中呼出。

锻炼前要热身:俗话说“冬练三九”,意为此时正是人们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由于冬季人体血液流动缓慢,关节僵硬,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这时肌肉的黏滞性增高,运动过猛,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及拍打全身肌肉等方法完成热身准备。

冬季穿衣有技巧:寒冷时节有的人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随之增大。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了。

小寒要防止低体温

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怕冷、手足凉、脉弱无力,高发于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一是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不明显,一般人感到冷了打寒战,皮肤会紧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而老人因为反应不明显,甚至没有反应,体内的热量就不断地散失,体温也就越来越低,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二是发病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多穿些衣服,戴上帽子。饮食上可吃一些牛肉、羊肉、海鱼等热量高的食物以御寒。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补,或服金匮肾气丸,晚饭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性食物,或制附片10~15克炖肉。注意,制附片用布包先煮2小时,加肉后再煮1小时,吃肉喝汤。要鼓励老年人适当运动。

中药治疗小寒易发的老年性低血压

低血压常因心悸怯弱、劳思过度,或久病心血不足,或饮食所伤、脾胃不和,或肾阴亏耗等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脑髓失养而引起。人到老年就容易气血不足,再加上小寒季节气候寒冷,冷则血凝,血液流动更慢,就容易形成老年性低血压。

有低血压的老人可用党参15克、黄精12克、肉桂10克、红枣10颗、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15日。对治疗低血压效果很好。睡前也可含几片人参,亦可用人参3~5克、黄芪10克炖肉食用。

大寒 防风御寒,壮腰健肾筋骨强

黄帝内经大寒养生经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月20~21日。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个时节应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最需要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搭湿毛巾以保持室内的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中老年人可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由于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应考虑到季节变换,以吃温性和绿色食物为主,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薏苡仁、红小豆、红枣、银耳等。还可多吃点黄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养生篇-----冬季六节气
大雪
大雪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大雪小雪又一年,“分清体质”进补更有效!
冬季养生法
?大雪至,寒冬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