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激励式育儿到底好不好?父母还需了解“扇贝效应”,靠谱

随着社会的发展,育儿理念也变得愈发科学,不少父母摒弃了之前的"打骂"教育,捡起了"奖励"教育。但也有部分父母认为:"奖励"教育有时也会失效,甚至可能出现另一个新问题。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冉冉为了让女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跟她约定:"如果你能够做到每天早睡早起,妈妈周末就带你去一次游乐园。"刚开始女儿表现的很棒,到点了就会乖乖回房间休息,可后来又变得拖沓了起来。对此,女儿是这样回应的:"我上周每天都早睡早起,可你并没有带我去游乐场,那我这周也不想好好表现了。"

冉冉只是想单纯的奖励孩子,但上周加班就没有去成。再说周末去游乐场,只是对女儿表现的一种鼓励和赞赏,最后却让她养成了依赖,如果没了这个奖励,女儿就会恢复原先的表现,妈妈只好答应,这周一定带她去游乐场,而且吃汉堡,女儿这才乖乖去睡觉。

相信不少父母在实行"奖励"教育时,也会碰到冉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奖励"到后面会失效呢?其实这涉及到心理学上的"扇贝效应"。

什么是"扇贝效应"?

心理学上对"扇贝效应"是这样解释的: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

通俗点来说就是,当我们习惯了一个固定的奖励机制,我们会根据奖励机制调整我们的表现。

上文中冉冉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例子,当她得知妈妈的奖励时,开始很兴奋的遵守规定。但后面妈妈一次没有遵守约定,她就提不起兴趣来了,直到妈妈再次承诺带她去游乐场,并且吃她喜欢吃的汉堡,才肯乖乖去睡觉。

如何避免"扇贝效应"?

想要避免"扇贝效应"其实并不难,我们只要更改奖励的机制就可以了,把固定的奖励机制变成不固定的,可以从形式上、时间上进行改变,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 延长奖励的间隔时间

当你的孩子已经开始遵守约定,按时完成任务时,那你就可以开始调整间隔的时间。从一周一次的奖励,慢慢转变成半个月一次,甚至一个月一次。在转变的同时,还要记得换个更具诱惑力的奖励哦!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习惯,那么在他达成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任务后,你可以奖励他一根冰棍儿。连续几天后,你可以把周期调整为一周,如果这一周都表现的很不错,那么就带他吃大餐等等。

  • 奖品要丰富多样

如果你总是给孩子同一类的奖品,他们迟早也会腻的,学会换一些物品。小芳的妈妈就比较聪明,她知道小芳喜欢吃,但也只是偶尔几次把奖品设成食品,其余时间会把奖品换成玩具、亲子旅游等等。

不同的奖品才会让孩子们有新鲜感,有期待感,从而怀着热情去达成。当然,前提必须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奖品。

  • 不合理的要求决不妥协

豆豆尝到了妈妈设置的"奖励"教育的甜头后,小脑袋就开始有了新想法。跟妈妈谈条件说,能不能把奖品改成1000元现金,并保证自己绝对不会乱用。

豆豆妈听完就拒绝了,豆豆被拒绝后就开始撒泼,不停的哭闹,豆豆妈被缠的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开了这一次先例之后,豆豆就愈发的得寸进尺,提出的要求一次比一次过分,才五岁的她,要妈妈给她买跑车,还是能加汽油的那种,不要模型,不给买就要离家出走。

所以,在这里也是想告诉各位父母、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要随意动摇。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要求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是不合理的。一次次的妥协,只会让孩子没有边界感。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孩子贵在分寸和尺度的把握,理论知识终究需要实践。教育的艺术在于因材施教,我们都知道奖励机制好,但如何制定奖励机制是需要父母思考的,根据孩子们的习性来制定。你们平时是怎么给孩子制定奖励计划的呢?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奖励孩子要遵循“扇贝效应”?家长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原理
曾仕强教授:父母怎样检讨改进教养的成效?
什么是孩子最渴望的礼物?感动无数父母!
阿伦森效应
巧用心理效应,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扇贝效应”:拒绝无效激励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