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建设基于学校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的思考

对建设基于学校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的思考

                                ——上海归来话教育

“万千高楼平地起”,上海的确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的教育也理所当然、昂首阔步地走在时代和地域的前头,引来了无数艳羡的目光;“沪上新枝正绿时”,三月里我这个求知心切的成年人,心里揣着少年时代便怀有的梦想,走进了江南名校----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彼时,我坐在教室里,成了很纯粹的学生,学习了很多,也思考了不少。

教授都是教育研究管理领域的顶尖专家,课自然也就上得好,既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说者谦虚,听者虔诚,课堂气氛自然是非常的融洽。

教授们的讲题看起来很广,但综观,讲得最多的词汇是“文化”。学校管理千头万绪,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除了作为管理成员的个人领导力以外,细想起来,朝着“文化”的目标前进,绝对应该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一、制度文化

毫无疑义,学校管理需要制度,制度是文化;学校管理需要行动,行动形成文化;学校管理更需要思想,校长的独特、先进的思想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反过来,良好的学校文化,又会催生出新的思想。这样,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学校文化事建立在什么之上呢,抑或说,学校文化的根在哪里呢?不同的学校,呈现出不同的校园文化形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华师大教授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学校的核心理念不同使之然。核心理念的不同催生了学校文化形态的差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风格,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效果。

李政涛教授告诉我们:“当代的核心理念是‘民主’、‘ 平等’ 、‘合作’、‘ 创新’、‘ 自主’。”我极受启发。思考回到高士中心学校,我们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教授所讲的那些,学校都是要关注的,但是人云亦云又有什么意思呢?有没有一言以蔽之的话语,既不与当代社会的核心理念相冲突,又比较符合高士中心学校的办学实际,切容易为师生理解呢?我想,可以用“关注生命质量”,假如把“关注生命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的话,那么,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缺失呢?

冯大明教授告诉我们,制度、环境、关系、行为、历史等都是构成文化的基本层面。

首先,学校制度的内容需要充实。学校制度中应该包含:

学校发展规划、村小年度评估奖励制度、教师评估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校务会议制度、办公制度、校长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总务主任职责、财务人员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少先大队辅导员职责、教师职责、工会主席职责等。

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常规工作量化管理条例、考勤请假制度、文明班基本标准、学生学习生活常规、校外活动制度、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奖励、惩罚条例、学生损坏公物的赔偿及维修办法、学生考勤制度、三好学生条件、班委会工作常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升国旗制度、教师家访制度、教师课务安排和调课制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质量监测制度、家长学校教师授课制度等。

教研工作方面:听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研评比交流制度、教师帮扶制度等。

功能室管理制度:电脑室管理制度、教具仪器室管理制度、电教仪器、资料、图片借用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水电管理条例、保卫工作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等。
    其它如财务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网站管理制度等。

以上制度是我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当然还未详举。目前,我校已经制定了上述各种制度中的绝大部分,但仍有少数制度欠缺,应该予以增补。
   
但是,制度毕竟是刚性的东西,本质上并没有生命力。“关注生命质量”首先要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过程中,各种制度的出台一定要经过各种党、团、教代会的批准,制度的条款尽量取之于教职工群体,要取得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只有广大教职工认同了,他们才能真正认真执行,才能把制度的规定变成自己的行动准则,自觉地践行。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制度文化”。

二、课程文化

学校承载的工作很多,但学校的中心工作还是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载体是课程。李振涛教授指出:“文化=+化,作为校长就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化到学校管理中,转变教师、学生的生活方式”。那么作为文化的有效载体的课程,自然也应该成为校长重点关注的问题。校长要重视课程的建设,挖掘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的教育教学优势,要引导教师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报刊杂志,适时补充和重新组合适合学校和班级实际的教学内容等;新兴学科如艺术、体育、科学、英语等,校长要引导教师逐渐规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重视这些课程的教学,学校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水平。与此同时,校长还应该关注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学校活动课程化,课程教学校本化”(李振涛语)是我们着力追求的目标。这样,从文本内容到课程形式再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文化。 教师、学生在课程文化的浸润中自然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他们的生命质量会低到哪里去呢?

三、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学校要重视把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对校园环境进行全方位改造。比如建一条书香浓郁的文化长廊;实施校园绿化和美化工程;在墙壁上镶嵌校训、校歌、校规、教风、学风等匾额,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还比如构筑立体宣传网络,在建设校园网络的同时,建设校园广播系统,开办《校园新闻》,构筑起校报、校园网络、文化墙、各班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潜力,布置各有特色的教室,刊出别具一格的板报等,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文化宣传网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让社会、家长、学生加深对学校的了解,为学校发展宣传造势。学校还可以运用一些环境文化的革新抓手,如“一两处遗迹、一两件实物、一两个故事、一两条共识、一两个榜样”(金钟明教授)。

相信人文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爱生活、爱学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素质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和提高,一定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这项工作一些兄弟学校已经走在了前头,我校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将高士中心学校建成“校园环境较为优美,具备一定文化底蕴,教学设施较为齐全,管理机制合理,工作环境和谐,教学质量良好的农村小学”(见《高士中心学校规划》)。形成具有高士特色的环境文化,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快乐地工作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四、行为文化

在谈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话题时,金钟明教授建议学校运用传统和革新两种抓手来解决问题。传统抓手方面,教授提出从一下几方面着手:校容、校规、校服、校歌、校训、校旗、校史、校庆。校容应该归于环境文化的范畴,校规应该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上文均已有浅述,校歌、校旗、校史、校庆却是我们忽略了的内容,我想建议学校在这方面多想想,尽量付诸实施。记得华阳中心学校张校长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校史和校庆时说过:“不要小看校史的编撰和校庆活动的开展,虽然层次不一定很高,社会的响应程度不一定很高,但是对提振教师群体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学校和对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却有很大的作用!”这正印证的教授的话。我想,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努力起来,是不愁没有效果的。同时,学校还要开展一些活动,积极宣传校规校纪,教育学生热爱校园及自然环境,培养教师和学生讲卫生、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风尚,达到“学校幽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效果(独秀小学“三雅”),这些活动可以时令化和固定化,久而久之,相信这些会成为学校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中发挥有效作用的。

五、人际文化

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等,是需要苦心经营的,哪一样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负面效应。

(一)管理者的知己。作为一名领导首先充分认识自我,认准自己在集体中应有的位置,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评价自己,要消除唯我独尊、唯我独能的错误想法;其次,要正确认识权力,要为学校掌权、用权,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权责相连。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关注学校成员的价值,才会把自己和学校成员之间的关系,看作仅仅是分工不同的一种工作关系,才会去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贴、同情学校成员,才能实现干群关系平等化,才能在管理过程中减少矛盾的发生,更好地发挥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例如:在工作中平等、尊重、关心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情感距离疏密得当,融洽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避免了教师之间因妒忌而产生的破坏凝聚力的行为;再如,评优、评奖的过程中,从不利用权力专断独行,而是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正确、公平的对待每一位教师,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扶正祛邪,这也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湖光山色相宜”应该是学校管理人际文化的最高境界。

    (二)管理者的知人。就要对学校成员充分的认识,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理想与追求、困惑与需求,要了解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也要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相互对立,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实施管理、引导,发挥良好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教师之间由于有相似的经历,所以共同语言也特别多,领导可以让他们在一起搭班,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时间与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更好的发挥合作精神;再如,两位教师之间关系并不融洽,而且,矛盾一时无法化解,那就最好避免长期的合作。

   (三)管理者的引导。

1、引导正确的看待他人。领导要引导学校成员学会正确的看待一个人,评价一个人,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引导他们在交往中真诚相待,豁达忍让;要引导他们相互尊重而不文人相轻;要引导他们明确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和对集体的意义。例如:青年教师认为老教师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总是不如自己,而老教师却认为新教师初出茅庐,工作作风不塌实,不值得一提。这就要领导及时的给予引导,要让他们看到各自的优缺点,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消除人际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学校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与青年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老师从青年教师的成长中获得荣誉感。

     2、培养有效沟通的能力。沟通是交往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沟通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消除隔阂、增进感情。作为领导要运用多种沟通的形式,为自己、为学校成员提供沟通的机会,如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学校成员之间的横向沟通、书面沟通、非正式沟通,特别是非正式沟通,它也就是指闲聊。在这里可不能小看闲聊的作用,特别是对领导者而言,闲聊更能获得有关学校成员的信息,更能增进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例如:学校利用旅游、茶话会、舞会等形式为学校成员提供一个宽松的沟通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作为领导可以和教师谈人生、谈爱情、甚至谈谈柴米油盐醋,这也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管理者还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关注学生,革新与学生交往和沟通的渠道。比如:可以通过日记和作业评价与学生沟通,在开展各种活动时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等。

      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意味着彼此信任,意味着彼此的价值观相似与追求方向的一致 ,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可以敞开心扉,倾诉衷肠,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尊重理解、关爱互助,它将推动学校成员个体的健康发展,也必将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领导者致力于建立起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以实现孩子、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引导学校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六、教研文化

教研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农村小学的教研形式首推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伴随新课程实施而产生,被视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校整体文化形态的形成。胡惠闵和郑桂华教授的报告对我的启发很大。

    1、以校长为引领。我以为,校本教研的切入点来自于学校实际,决策者、领头羊是校长。校长是建立校本研究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成长规律,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播下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教研种子。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学校的研究课题。校长为校本教研把脉播种,让教师知道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并围绕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保证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

    2、以教师为主体。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平时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学校要给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学校整体规划下,教师围绕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切入点,开展研究。教师们有选择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写教学论文的写教学论文,善于写案例的写案例,善于做叙事研究的做叙事研究,不要搞一刀切,硬性规定一个教师一学期写多少篇反思、多少篇案例,增加教师的负担。还要引导教师自觉研究、自主探究,取得实效,这样教师就不会无而反,无而编,应付了之。

    3、以课堂为阵地。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校本教研的根必须扎在课堂。校本教研要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做成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才能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不会因为教研而增加工作负担。

4、以问题为对象。校本教研应立足于解决教师平时教学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教师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探付与研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校本教研才是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做好记录并加以适当分析,以便在互动交流时提出探讨。直接性问题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探索性问题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如何调控?三是反思性问题。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因此,校本教研是以问题做为我们研讨的对象,针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遇到困惑与问题,组织教师去探究、去解决,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形成学校独特的教研文化,为师生的生命质量打好亮丽的本色。

民歌唱道:“三月里,春光好,百鸟鸣叫。”在这个美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里得到的知识、形成的思考,应该像季节的蜜一样的香甜,沁入心脾,滋润心田。感谢教育局为我提供的这次机会,作为副职,我一定以这次学习作为动力,深入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努力思考自己管理领域内的问题,并将我的思考适时、适度地呈现在学校首要领导面前。

上海归来话教育,但愿我的话语不至于成为同仁茶余饭后的笑料。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学校工作思路
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措施
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
论学校教研文化建设
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刍议
【面试】校长竞聘精选答辩题及参考答案(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