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柴胡汤加减治慢性乙型肝炎医案、配方

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肝临床上又可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毒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四种。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胁痛”范畴,是由于疫毒之气侵袭人体而导致肝郁气滞、气血流通不畅、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临床多见胁痛、倦怠乏力、腹胀、纳呆、恶心、肝区叩痛及肝大等证候。《素问遗篇·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说明疫毒侵袭人体是否受染发病与机体正气、免疫力强弱有密切关系。邪正之间的消长直接影响本病的转归。若正气胜、邪气退,则病情逐渐好转,反之则病情加重。根据上述病因病机,治疗本病宜采用疏肝理气、调理气机、养血柔肝之法。

【临床应用】

孙氏46等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治疗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药用柴胡、黄芩各12g,党参、法半夏、白芍各10g,甘草6g,郁金9g,紫草15g,板蓝根20g,黄芪15g,枳实5g。水煎服,日1剂。加减:黄疸甚加茵陈、田基黄,胁痛剧加佛手、炒青皮、全瓜蒌,小便黄赤加海金沙、虎杖,大便干加大黄、全瓜蒌,肝大质硬加土鳖虫、桃仁,脾大加鳖甲、丹参,恶心呕吐加白豆蔻、陈皮,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治疗结果:基本治愈42例,占58.33%;好转25例,占34.7%;无效5例,占7.0%总有效率93%

涂氏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6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作者共收治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7~7岁,平均35.6岁病程1~11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6.5岁。病程1~9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口服加味小柴胡汤(黄芪、党参各20g,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贯众、黄芩、蒲公英各15g,柴胡、半夏、赤芍、虎杖各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60天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联苯双酯50mg,每日3次,并常规口服维生素类及肌苷等保肝药物,6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51例,总有效率2.5%,对照组临床基本治愈12例,总有效率73.4%,两组治疗前后乙肝病原免疫学指标均有一定改善,治疗组对 HBeAg转阴率最高,达80.3%,对hBVDNA转阴率达74.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对改善 HBsAg转阴率均不较理想,分别为43.9%和36.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液黏度及血流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刘氏用小柴胡汤联合凯西莱和安络化纤丸作对照治疗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50例,2次/时,并同时口服凯西莱片剂;对照组40例,口服安络化纤丸。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5.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孙氏以小柴胡汤联合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联合组),并设西药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给予肌苷、维生素类等一般性肝炎治疗药物,联合组给予小柴胡汤水煎剂,1剂/日加a-2b干扰素,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期6个月。显示:联合组 HBsAg阴转率0.0%(0例), HBeAg阴转率54.3%(19例),抗HBe阳转率42.8%(15例),HBV-DNA阴转率40.0%(14例);对照组HBsAg阴转率0.0%(0例), HBeAg阴转率6.7%(8例),抗HBe阳转率17.0%(5例),HBV-DNA阴转率13.3%(4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李氏50应用赛诺金联合中药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2例为治疗组,同期单独应用赛诺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的ALT恢复正常86例(76.8%),对照组18例(4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HBsAg和HBV-DNA的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41.0%及37.5%,优于对照组的30.9%及26.1%(P<0.05)。

【病案举例】

1.雷某某,男,37岁。1993年4月7日初诊。自诉患慢性“乙肝”已5、6年,近因肝功能异常,“乙肝”5项检查为“大三阳”。

在上级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出现腹水、深度黄疸。经治疗4个月后,腹水消退,精神好转;但肝功能一直未正常故要求回家服中药调理治疗。症见:乏力,胸闷,郁郁不乐,右胁隐痛,纳呆,腹微胀,口干不欲饮,便溏软,小便黄,面色萎黄,消瘦,巩膜无黄染,颈前可见一蜘蛛痣;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肝于胁下可扪及2.5cm,脾于胁下可扪及1.5cm。脉细弱,舌淡胖、苔薄黄根腻。肝功能ALT80U.B超检查提示密度增强,回声分布欠均匀,肝脾均大于正常,脾静脉45mm。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肝郁脾虚,湿热羁留。方药:柴胡25g,黄芩6g,党参15g,法半夏10g,甘草6g,猪苓30g,野菊花10g,淮山药20g,扁豆10g,麦芽30g,内金10g,白豆蔻3g共服30剂,复查肝功能正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连服18个月,共400余剂。之后病情一直稳定,多次复查均无波动。乙肝5项由3项阳性转为2、4项阳性51。

2.刘某某,女,32岁,1997年12月8日初诊。肝区隐痛胀满,食纳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黄,四肢疲倦,睡眠不实,舌质红、黄腻,脉缓稍弦。肝功能检查均正常,两对半1、3、5阳性。证属肝胆气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方以小柴胡汤加减。

药用:柴胡、黄芩、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茵陈各15g,半夏、郁金、枳壳、大腹皮、青皮各10g,甘草6g.1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尽剂后肝区隐痛缓解,食纳增加,小便较清,大便偏稀,腹中气滞减轻。舌苔白腻,脉缓有力。守原方加白术、扁豆各10g,山药15g,每日1剂,15剂。服药后饮食量增,大便正常成形,肝区无痛,精神好转。舌苔薄白,脉缓有力。守前方加鸡内金15g,隔日1剂,水煎分2次服。再进30剂,自觉症状消失,复查两对半,第一项阳性,其余均转阴。嘱其用前方制作丸剂,每丸9g,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3个月,停药后观察。1998年6月28日复查,两对半全部转阴。

按:乙型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范畴。肝胆气滞,失于条达,阻于胁络,故肝区隐痛胀满;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胃,则见纳食差,大便时干时稀,四肢乏力;肝胆湿热上扰心神,则睡眠不实;小便黄、苔黄腻、脉弦,皆为肝胆湿热蕴阻,故用小柴胡汤加味疏利肝胆,清利湿热而获效。

3.杨某,女,42岁,2001年7月5日初诊。有肝病史10余年,经常反复。最近2周劳累后病情加重。两胁痛,饱胀纳差,乏困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滑。肝功能化验多项异常,B超示:肝大,弥漫性肝损伤。辨证为脾虚肝郁血瘀方用柴胡9g,黄芩10g,半夏9g,红花9g,皂角刺3g,白蒺藜10g,刘寄奴10g,泽泻10g,炒莱菔子12g,焦三仙各10g,太子参25g,醋鳖甲(先煎)12g,炒川楝子9g,大枣5枚。患者坚持以上方为主,结合饮食调理半年,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正常,随访4年病情一直稳定31。

4.胡某某,男,40岁,工人。自述肝区隐痛不适3个月余,伴腹胀,纳呆,大便不爽,小便色黄,精神疲惫,夜寐多梦,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滑。化验:肝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1、3、5阳性。拟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法半夏10g,黄芩10g,太子参15g,郁金10g,枳壳10g,大腹皮10g,白花蛇舌草20g,白马骨20g投以10剂。服后,患者自述肝区隐痛稍减,食欲增加,小便转清,但仍有腹胀,大便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微弦。守上方加炒谷、麦芽各15g,扁豆10g,白术10g,再服10剂。服后,腹胀缓解,大便转实,精神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再嘱其守上方继服10剂后,自述无明显不适,复查乙肝两对半,仅1、5项阳性。为巩固疗效,嘱其隔日服上方1剂,共30剂,2个月后复查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4。

按:乙型肝炎,病势缠绵,多为湿热之邪为患,时下治疗乙肝药物颇多,但多为苦寒之品,使病势缠绵难愈。用小柴胡汤加疏肝健脾之品,兼以解毒,看似平淡,但确实平淡之中有奇功。对于乙型肝,陈师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之邪为患,切忌过早壅补,以免助湿留邪;而淡利湿热之品,也不宜过多使用,恐其伤阴,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谨守病机,既不留湿,又不伤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
慢性乙肝、丙肝临证治疗浅识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
附子理中丸大黄虫庶丸合斑蝥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分析
健脾化湿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6例
临床证实:大剂量VC VE对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达9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