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大器晚成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遗

物语

+

投稿人:赤橙

全民学习的时代,

人们着急知道更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

因为知道和懂得是两个事情。

看一本书,听几节大师的课,

你可以很快知道很多道理,

而要懂得,则需要用你的人生慢慢体味。

01

半年前我接触到知识付费,

开始疯狂学习,

一篇英语文章预习、记单词加听课复习,

前前后后要花四个小时左右,

出了教室,或者去吃饭或者回宿舍,

路上一定戴着耳机听个课。

六月份又看到一门特别想学习的课程,

看看699的价格,

又看看支付宝里剩下的749块钱,

闭上眼睛告诉自己:这是知识投资,总会值得的。

然后,颇为悲壮地点了购买。

我算了算现在买的课程,

如果每天都完整的学习下来,大概需要六个小时,

为此我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

原因是我不总是每天都能学完,

看着知识随着时间不断被落下,

学习的过程中痛苦一直在加重。

那门699的课程里有一句话更是让我毛骨悚然:

虽然现在向上的通道逐渐关闭了,

但是向下的通道还一直打开的啊!

主观上的危机意识,

和客观上的压力,

就这样让我一直觉得负有重担。

02

国内大学清晰地分着985/211、一本、二本和大专。

上一层的人经常对下一层的人说:

“其实好大学也没什么,只要努力结果一定会好的。”

下一层的人经常安慰自己:

“在大学里自己不努力,上多好的大学都一样。”

大学所具备的社会性在这里完美体现,

因为社会也分层,

社会高一层级的人会对下面层级的人说:

“最怕有些人比你有天赋,却还比你努力。”

低层级的人会自觉反思:

“在这个社会上,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而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

正好念的都不是重本,

在社会也不是精英阶层,

整个社会物质发展的席卷之下,

都渴望更上一层楼,

所以,渴望成长,着急学习,

把自己弄得很劳累,假装很充实,

似乎未来很有希望,

可也恰如我自己,依然很心慌。

03

有一次听罗振宇说: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世界各国政府都恨不得人类多出一条尾巴,

这样就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譬如就可以有洗尾巴、保养尾巴、尾巴套等等行业诞生,以此挽救社会经济。

这荒谬么?

很荒谬,因为这个尾巴,没用。

可这不也正是一些人卷入全民学习时代的慌张模样么?

媒体曾报道过这么一个大学生,

大学四年,制定名目繁多的学习计划,

参加各种培训班,

贪多不烂买下各种付费课程……

他笃信:每多一个证书,就会给我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

最终,毕业时,他狂揽65个含金量十足的各类证书,

但最终,待到其他同学都已落定,

还没有一家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

这个同学或是特例,但这种现象绝非特例:

急于求成的年代,周遭充斥着20几天学习一项新技能的喧嚣,又或是热切分享着怎样才能以最少代价投机的技巧,

于是人们慌张成长,最终却尴尬地发现也不过是给自己多出了一条无用的尾巴。

04

黑格尔曾经在总结哲学史的时候说过:

“历史总是一阵向左,一阵向右,最终又总会出现结合统一的结果。”

一阵向左,一阵向右,

生活中充满了这种反转。

在知识付费上感受到巨大负担的人,

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看过很多人说过,

为了这个东西,把自己每天逼的精神疲惫,

每天都是学学学,但是真正回头一想,

又什么都没学到,何必呢?

于是在知识付费的热潮中,

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反抗,

拒绝这种学习,

拒绝给自己增添无谓的负担,

知识付费的车轮从左滚到了右边。

05

去年夏天心血来潮想了解心理学,

立马在网上买了弗洛伊德的书,

6月份的济南闷热的紧,没有空调,

每天抱着晦涩难懂的《梦的解析》读的死去活来,

但依然不肯放弃,

我告诉自己:

“再坚持一下,一点一点读总会读懂读完的。”

过了半个月,耗了一半,

终于脑力不支,放弃了,

但更严重的后果是,

我至今都不再想碰弗洛伊德的书。

在那半个月里,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每当空闲时间,我告诉自己要去读书,

但是想起要读的书,又惶恐不已。

并且放弃之后,

我本以为轻松了、解脱了,

但迎接我的是更大的心理负担,

接下来几天心里一直在不断谴责自己,

为什么不能坚持看完,为什么要放弃。

后来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

我又一次完整的经历了这个过程。

两次类似的经历让我慢慢明白,

这种心理上的负担与痛苦,

不是别人说的“负担就是你自己逼自己”这么简单,

而是你自己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

于是找到了知识付费或者一个假想敌,

来倒逼自己,

以求获得巨大的动力消解环境的压力,

让心里的状态恢复正常。

而一旦消解的不完全,

就会出现所有努力都白费的错觉,

瞬间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06

前几天我下定决心戒游戏,

晚上和经常一起玩游戏的朋友聊天说到这件事,

朋友说:“你玩点游戏怎么了,国家总统难道还没有点休闲时间了?”

我说,我决定换个方式休闲,

看看小说,追追剧什么的。

我明白我不可能放弃了游戏就专心学习工作,

总需要一些东西去嵌入。

对于知识付费也是一样,

我明白虽然劳累异常,

有时候也会觉得其实没学到什么,

但是不能轻易完全放弃。

否则就是盲目反转。

张潇雨在提到反转时说了八个字:“去除肤浅,深化认识。”

也就是说反转时,要认清为什么反转,

而盲目翻转,从无谓为难自己,

到完全摒弃压力,

只不过是从一个肤浅,跳到了另一个肤浅。

07

南怀瑾曾经说过:

“看花要将花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中来,看山水,要将山水的精神放入到自己的眼神中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这叫精神内敛。”

南怀瑾大师的眼神直到晚年也还很好,

据他说就是这个原因。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着急慌张,撒出去大把大把的精力,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

能粘到更多的知识。

但精力越来越发散出去的时候,

会明显得感受到,

一旦遇到事情,

会迫切的希望收回它们,查看学到的知识,

而不是根据自身情况去创造解决方案。

这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反面,

把自己的精神撒了出去,

而不是把外物的精神收到自己这里来。

如果出现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很容易产生学的知识还不够多的感觉,

就会倒逼自己学更多的知识,

精力愈发的不够用,

负担愈发的重,

负反馈下,陷入一个恶性死循环。

08

吴军先生说过:“不用担心你的起点差,因为大部分人都跑不完全过程,跑着跑着他们就停了。”

出于对自己的观察,

这句话完全正确,

有很多事情我做着做着便停了,

而几乎全部的事情,都有被考虑过放弃。

如果在这个过程里,

非要狠逼自己一把,

那是从90分到100分才需要做的事情。

而我们大部分人,

都是努力在从60分到90分的路上。

关于提升这件事,

把荀子《劝学》里的这句话改一下是最好了:

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09

全民学习时代,人人都很着急。

只是会发现,着急懂得更多道理的样子看着很努力,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其实正如李宗盛所说: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成熟。

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智力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它是一种潜在的智力,

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降低。

这是不可逆的。

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指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它是后天习得的,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经验决定的,

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只是到了25岁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换言之,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也就可以理解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就像吃包子,你吃到第8个包子才会饱,

但并不代表,

你着急直接跳过前面7个包子,就能吃饱。

这也是成长的真正真相——“不怕慢,就怕站”。

持续行动,持续精进,

细水长流,终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形成巨大的势能。

晚年时,杨绛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深以为然: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只是让你知道一些道理。

细水长流的人生,才会让你懂得那些道理。

人生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大器晚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安丨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经典语录: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你人生最坏的结果,...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笃定而努力的前行,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