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录片《冲天》:抗战期间的中国飞行员
我辩护ID:wobianhu
关注我辩护微信公众号▲▲


摘要:

         193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昆明逃难,循着雨夜的小提琴声,他们遇到了正在受训的八名飞行员——这是中央航校的第七期学员。毕业的时候,梁、林夫妇作为名誉家长”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词。之后几年,林徽因不断地听到这些飞行员朋友惨烈殉国的消息,收到他们的遗物。至抗战胜利前一年,他们结识的最后一位飞行学员朋友阵亡......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他们中,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生名门望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颜值逆天。在他们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命就不是自己的。他们死的时候,平均年龄23岁。


近期在美国巡回公演,由台湾导演张钊维拍摄的纪录片《冲天》,以1937-1945年中日全面战争为大背景,呈现这群年轻人的爱恋、荣耀与死亡。


2015 年发行的电影《冲天》以纪实叙事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军,作品的初衷是以亲历者的视角还原战争的原貌,并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图片:公众领域)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图片:公众领域)


这是一部比电影还要好看的纪录片,事实比虚构更有击中人心的力量。穿过80年的岁月,穿过宏大的背景和冷冰冰的数字,通过当年往来的信件,和相关人等的回忆记录。本片把那些壮志凌云、英年早逝的英雄,还原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战斗机飞行员(图片:公众领域)


1932年,为了对付可能爆发的中日战争,国民政府在杭州成立了中央航空学校,培育了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他们的学校门口,立有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不只是一个口号,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就写下了遗嘱。


中央航校校训(图片:公众领域)


翱翔在天与地之间,不能挂念过去,不能思索未来。他们只有现在,只有当下。如果有可以称之为计划的东西,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图片:公众领域)


他们都是非常沉默寡言的孩子,每一个都是这样。在天空面对孤独,回到地上来寻找依恋。


(图片:公众领域)

    我爸爸在天上


高志航任中国空军学校教导队副总队长(图片:公众领域)


高志航,中国空军“四大金刚”(抗日期间全部殉国)之一,后世被中国人、日本人交口传颂的“空军战神”。


从法国、意大利学习归来后,高志航任空军教导队副总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1935-1936年间,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中国第一批优秀的飞行员。


日本密探对他们的评价是:


中国空军的驾驶技术,意外的优秀,不容小觑,如果漠视中国空军飞行队的战斗力,而与之作战的话,可能是相当危险的。


日军情报资料(图片:公众领域)


1937年8月14日,笕桥空战中日首次对决,高志航首开纪录击落第一架日机,并带队首创3:0的光辉战绩。


后来这一天被定为空军节。


这位赫赫有名的“空军战神”、空军总教头,有个调皮的习惯——每次教飞行经过自己家,他都会低低飞过。


这是他和女儿之间的小秘密,女儿此时,便会指著天上的飞机说:“我爸爸,在上面”。


“经过我们家他会低飞,呜~上去这样子,我就知道是我爸爸来了。”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于周口机场遭遇敌机空袭,中弹殉国,时年30岁。在三个月的战斗中,高志航共击落敌机5架。


这里,有两个感慨:


一是,这样赫赫有名的英雄,战斗时间居然只有这样短短的三个月。在后面的战斗中,我们不停地看到,年轻人的性命前仆后继、以极快的速度消耗著。


二是,只击落5架敌机?(他不是击落敌机最多的,如他的学生刘粹刚的战绩是11架。)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当时中、日空军到底是什么样的飞机?


霍克三双翼飞机与日本九六式单翼战斗机对比(图片:公众领域)


抗战之初,我方空军主力战斗机是300架霍克三双翼机,特点是:速度慢、善缠斗。


日军主力战斗机是2000架九六式单翼机,特点是:速度快、专门针对缠斗机。九六式的时速比霍克三快60公里。啥意思?就是我们的飞机“呜~呜~”的慢慢飞行的时候,日军飞机“咻~”的一声就已经飞过去了。


而且当时,我们的空防装备几乎全靠国际援助,量还少,总共不到300架,打下一架少一架。而日本,可用飞机多达2,000架,而且国内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装备不行,敌众我寡。


    死亡来时一瞬间 爱情来时也一瞬间


(图片:公众领域)


刘粹刚,中央航校二期驱逐科学生,他的空中命中率高达九成,被日军对手称为“空中赵子龙”。铁血男儿,居然也是痴心情种。21岁那年他在火车上邂逅一位姑娘,惊为天人,无法自拔。写起情书来,也是一纸痴相: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图片:公众领域)


当时18岁的许希麟女士是大家闺秀,追求者众,自然不会回复刘粹刚的书信。


而刘粹刚很得高志航真传:喜欢她,就开飞机去她家,玩低飞特技!没事开着战斗机去姑娘家转悠,表演各种特技,震得电线抖动,还挥手打招呼。结果吓到了未来丈母娘,主动劝自家姑娘,飞的这样低,好猛好险,又做各种特技给我看,电线震得抖动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


许希麟的父亲虽赞赏这位“空中赵子龙”,但也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了担忧。“粹刚这孩子是不错,就是职业太危险了。”许希麟听罢,短短地回答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这样,刘粹刚得到了许希麟的芳心,许希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两人在1936年成婚,结为夫妻。


就像所有的飞行员那样早早的交代身后事,刘粹刚给新婚的妻子,写下这样的信: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要时时刻刻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远记着,遇着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即使早已知道飞行员的事业是如何凶险;即使可以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即使知道今日的兴奋,都是明日悲壮的回忆。


死亡来临时,依然措不及防。就在两周后,刘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因天气恶劣又没有无线电通讯,他们未能及时找到机场。刘粹刚发信号弹帮助僚机跳伞,自己坚持迫降,却因视野模糊,不幸撞上高平县的魁星楼,当场死亡,年仅24岁。


刘粹刚驾驶的飞机不幸撞到魁星楼(图片:公众领域)


(图片:公众领域)


新婚的许希麟女士,听到丈夫殉国的消息,写下:


刚,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尽了军人天职。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华。粹刚,你平时常说,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如今你已尽了最后心力。我决定继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


    日本记者: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图片:公众领域)


阎海文,航校六期学员,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8月17日,阎海文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跳伞误入日军阵地。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年仅21岁。日军感佩他的壮烈,为他立碑,上面写着:“支那勇士之墓“。


日本记者在报道他的事迹时更感叹:“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中日空战“自杀式袭击第一人”


(图片:公众领域)


沈崇诲,航校三期学员,从清华大学毕业,投笔从戎。8月19日,沈崇诲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航。这时,他又发现了更多敌机目标,于是加踩下油门冲向日本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5岁。


1937年11月,霍克三损失殆尽。1938年-1941年,中国战斗机为苏联援助的伊十五与伊十六。伊十五还是双翼的缠斗机,只有两支枪。


(图片:公众领域)


(图片:公众领域)


1939年,“一群从未见过的新型飞机”出现在中国上空,那是日本研发的,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零式战斗机。航程远,速度快,活动力强,缠斗性能好。零式出现了之后,它一护航,制空权就被它拿去了。


1940年9月13日,零式战斗机出现在重庆璧山上空,国民政府空军第三机械大队7队36架飞机,在璧山上空与66架日机相遇发生激烈空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璧山9.13空战”。


经过短暂而惨烈的激战,我机伤损11架,毁13架,人员伤9员,阵亡10员,日本飞机无一损失。


    必须无所畏惧 但也无所遁逃


(图片:公众领域)


航校七期毕业的徐华江也参与了当天的战斗。徐华江在口述录音里,这样回忆:


那次作战当中,可以讲我们很惨败。大概有五分钟,我的滑油就被打到了。滑油喷出来,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飞机严重抖动。你想走也没有办法,不想走也没有办法。……被打到发动机严重毁损,才迫降稻田里。……我摸到飞行口袋的时候,有两颗子弹,拿在手里这还是热的。


 (图片:公众领域)


追击他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三上一禧后来回忆:


我看到中国空军,一直顽强打到空中停机,才坠落下去,真是吃惊。


 (图片:公众领域)


徐华江回忆道:


我们明明知道,日本空军的飞机优于我们,但是我们还要坚决迎上前去。我们中国空军的信条是:誓死报国不生还!


(图片:公众领域)


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日军士气,他们以为中国的天空都是太阳旗了。


    孤胆英雄


在日本轰炸机长驱直入,编队飞过成都上空时,突然闯入一架中国的伊十五。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下了这样的画面,并记录到:


我军飞过残云飘飞的成都上空,出现一架不自量力的敌方战斗机,突然向我挑衅。青天白日旗的敌方战斗机,近在咫尺,被我军拍到。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第一个珍贵记录。


这段短兵相接的珍贵画面,彻底说明中国抵抗到底的决心!


    装备不行 唯有搏命


(图片:公众领域)


郑少愚,当时第四大队大队长,甚至向队员提出迎头相撞,同归于尽的战法。他说:只要捕捉到机会,我愿意第一个撞敌人的领队机。


1941年,苏联终止对中国的援助,并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美国立即对日宣战。1942年,中国正式获得美国军事援助。


(图片:公众领域)


由美国退役飞行员组成的志愿队,“飞虎队”来到中国。有了当时最先进的P-47、P-51战斗机及B-25中程轰炸机,在陈纳德协助训练下的中国空军,脱胎换骨。


(图片:公众领域)


抗日战争时期 ,美军援助中国的飞虎队(图片:公有领域)


运输线的维系与争夺,是战争后期双方攻守的重点。


1943年,日军已经全面封锁中国海岸线,中国唯一的对外道路滇缅公路被切断。援华物资只能通过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飞机来运输,这条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这是二战期间维持最久、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


(图片:公众领域)


然而这条航线所经过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恶劣。总共有超过五百架飞机失事。在晴天,飞行员完全可以沿着山谷间铝制飞机残骸的反光来导航。因此这条航线,又有一个金属般冰冷的别名“铝谷”。


    孤独的死亡


中央航校第七期飞行员周志开(图片:公众领域)


周志开,中央航校七期,第一个获得“晴天白日勋章”的飞行员。1943年6月,日本轰炸机空袭四川梁山机场,中队长周志开单机冲入日军机群,以一敌八,创造三比零的战果。


这位战斗英雄其实也是一个大孩子,名门之后,家境优渥,他的第一个梦想是做电影明星。


1935年6月,周志开瞒着家人,偷偷报考了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直至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告诉家人。


我们与环境作生命的挣扎时,我们是孤单的、辽远的。在离人群极远的空中,我们的痛苦和喜悦,只有我们孤单的享受。痛苦向我们围攻时,却更残酷得不容许我们去思索,和回忆任何一件往事。


……


等到我们回到机场,和人们谈到一个,几乎失去了生命的经过,是没有人可体验到当时的情形的!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没有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没有会感到它!


……


我们仍只能静静的,像并没有过什么一样!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汤卜生 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1943年底,周志开在一次侦查任务中,起飞两小时后与地面失去联络。年仅24岁。半年后,官方才透露了阵亡的消息。


正在欢笑的时候,敌机的来袭,也许在这忽忙间,朋友们就消失了!


……


就好似做了一个噩梦,掉落在千层的崖下,这种实有的噩梦却无法可以醒的,我们的脑中,印有多少的英勇的同伴的影子,而他们,是永眠了!


    愧疚的感情


(图片:公众领域)


张大飞,空军第三大队。“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从未尝过。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


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中弹阵亡,年仅26岁。


张大飞 中央航校第十二期(图片:公有领域)


张大飞的父亲因放走抵抗日军的人士,被日本人在广场上浇油漆烧死。家破人亡的张大飞一个人从辽宁进关,一路颠沛流离之后,被同乡齐邦媛一家收留。


1937年,18岁的张大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航校第十二期学生,后来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飞行员。这期间,他一直与齐邦媛通信。对他而言,这一封封信件,是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深的慰藉。


(图片:公有领域)


1943年的一个黄昏,齐邦媛得知有人在操场上等自己,走出去一看,竟是张大飞。他对她夸赞道:“怎么一年没见,你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她羞红了脸,陪着他走到校外,那里已经有车在等他了。就在快要分别时,他忽然将她拉到怀中拥住,隔着军装和皮带,她听见了他的心跳声……


1945年6月,离抗战胜利仅3个月之遥。齐邦媛收到一封信,信上说,5月18日,张大飞在豫南会战中,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她原以为他能活着回来,两人将彼此的手紧紧扣在一起。现在得到的,却只是一封死前绝笔。


3个月后,日本投降,重庆彻夜狂欢。齐邦媛跟哥哥拿着火把去街上庆祝,可是当她走到学校门口时,巨大的悲伤从心底涌起将其淹没。两年前,她就是在这里被他拥入怀中,站在这里看着他离去,而今在千万人狂喜的夜晚,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失声痛哭。


老年齐邦媛写下自传作品《巨流河》(图片:公有领域)


这群二十多岁的大孩子们,比谁都接近死,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


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好多女孩不懂空军的危险,看他身体健康,看他有地位,不晓得他随时会死的。好多女孩不懂嘛,但是你良心晓得,不可以这样。每个人都不敢交(女朋友),这是良心的问题。”


而对更多的飞行员来说,他们怀抱着对爱情的憧憬,却是想爱而不能去爱。


中央航校第八期金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学们在一起,每天吃啊住啊,什么都在一起,和自己兄弟,在家里兄弟一样,结果到十二月一号一看,一百四十七个人只剩下三个人。


……


讲不出来,想到几个老大哥,很难过,心里很难过”


他们都有一副可羡慕的好身体,他们受的训练,就是要他们无条件地贡献他们的技术,必要时无条件地贡献出他们的生命。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图片:公有领域)


193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昆明逃难,循着雨夜的小提琴声,他们遇到了正在受训的八名飞行员——这是中央航校的第七期学员。毕业的时候,梁、林夫妇作为名誉家长”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词。


之后几年,林徽因不断地听到这些飞行员朋友惨烈殉国的消息,收到他们的遗物。


至抗战胜利前一年,他们结识的最后一位飞行学员朋友阵亡,此时相距林徽因的弟弟飞行员林恒殉国已三年。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三弟 (图片:公有领域)


1937-1945年八年期间,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机超过一千两百架,我军损失军机近一千架,牺牲官兵超过四千人。


这部纪录片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作,制作周期17个月。


(网络截图)


去年年底在台湾上映,除了官方捧场,在年轻人中几乎没有激起水花。导演张钊维,说:“我知道现在台湾社会的氛围,对和大陆有关的历史不那么感兴趣。”而他其实抱着一个更大的希望,希望拍给全体中国人看的,要不太遗憾!


距离1937年已经八十年,他们的死亡依然孤独!


我们仍只能静静的,像并没有过什么一样!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汤卜生 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而我们,不要忘却了我们的英雄!不要忘了我们优秀到令人扼腕叹惜的年轻人!不要忘了我们亏欠了极深恩情的热血男儿!


他们的心智,如蓝天一样透彻单纯,他们的灵魂,却深沉的令人费解。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走进生命的幽谷,开创国家的出路。


本文来源网络我辩护(ID:wobianhu)整理发布。

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战斗机飞行员爱上万米高空自拍,你炫晕了吗?
“航空救国”与空军抗战
1700个人集体赴死,平均23岁。他们曾为中国人的自由斩断未来,如今却无人记得……
国民革命军抗日空军烈士
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年轻人为解救4亿中国人而死,秒杀当今一切小鲜肉
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出身望族,殉国时平均23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