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一点都不重要

温乎曰:    

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们都被骗了好多年。

在明清鼎革的巨变中,

陈圆圆只是面子,

吴三桂和士绅才是里子。

面子一定要光鲜亮丽,

里子不能有一点灰尘。

至于爱不爱,

已经不重要了。

1

吴三桂出生于1612年。

他的祖籍在江苏高邮,如今的特产是咸鸭蛋......由于祖辈在军队工作,需要在固定防区安家落户,所以吴氏家族早已搬到辽西。

明末的辽西,相当于现在的秦皇岛和锦州一带,北方是草原南方是大海,东面是满洲西面是大明,属于兵家必争的重要门户。

既然是门户,很多事也发生在这里。

吴三桂成长的年月,正是明朝和满洲激烈对抗的时期,双方你来我往,无数士兵抛尸荒野。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指望吴三桂饱读诗书是不可能的,自从记事起,他听到最高频率的词汇是打仗和杀人。

他的命运早已注定:

走上战场和八旗军队肉搏,不是杀死敌人,就是被敌人杀死。少年时代的吴三桂,不知道以后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经过多年勤学苦练,吴三桂成为辽西走廊最靓的仔。

他的爸爸吴襄也是军人。

吴三桂18岁时,吴襄带兵外出侦察敌情,一不小心遭遇了八旗军队,眼看就要做光荣的烈士。

恰好守卫城池的军队不多,如果一旦开城门营救吴襄,意味着要和八旗军队展开大规模会战,而结果却丝毫没有胜算。

吴三桂站在城头急得直跺脚。

亲眼看着老爸走向死亡,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吴三桂越看越不能忍,索性带着几十名家丁出城救父。

此时就可以看出,吴三桂的专业课成绩其实很好。经过一番战斗之后,他还真的把吴襄捞出来了,简直堪比兰博。

从此以后,吴三桂有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名,再加上老爸的提携和自己努力,吴三桂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

1632年,21岁的吴三桂出任正五品游击,三年后成为正三品参将,到1639年又做到宁远团练总兵。

28岁的军区司令,你仔细品。

明朝灭亡前的吴三桂其实没什么写的,除了偶尔的一点小波折,他几乎一路畅通完成别人的毕生成就。

嗯,有钱人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且枯燥。

那时的明朝正是多事之秋。东北满洲的动静越来越大,每隔几年就要绕过辽西走廊,进入山西和河北扫荡。

1635年,多尔衮在内蒙古打完仗之后,觉得不太过瘾,带着一万骑兵顺手到大同抢劫一番,又南下攻破宁武关,兵锋直指太原。

不过多尔衮也有自知之明,虚晃一枪之后又向西北穿插,从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离开明朝,最终绕道蒙古回家。

可能大家看不出事情的严重性。

这么说吧,大同总兵的司令部在大同,山西总兵的驻地就在宁武关。

堂堂九边重镇的司令部,仿佛多尔衮的后花园一样,随时来随时走。

1638年,八旗军队绕过北京在通州集合,兵分6路沿太行山和运河一路向南,劫掠几十万人口之后才罢休。

黄河以北已经没有能抵抗满洲的力量。

关内也不太平。

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只要给他们喘息之机,就可以迅速满血复活,在1642年已成烈火燎原之势。

只要有点眼光就能看出来,明朝完了。

在乱世中,只有军队可以依靠......而朝中唯一靠得住的军队,是夹在满洲和农民军之间的关宁军。

1642年,吴三桂进京汇报工作,外戚田宏遇趁机请他到家里吃饭。正当吴三桂兴致勃勃的时候,田宏遇叫来一群美女。

美女扭动小腰,吴三桂醉眼迷离。

田宏遇看到计划已成,随口说了一句:“最美的姑娘叫陈圆圆,大帅喜欢的话,就带回家暖床吧。”

“诶,那怎么好意思呢?”

“无妨无妨,哈哈哈哈。”

此时的吴三桂太风光了,不仅官场情场双丰收,还成为众人巴结的最佳目标。要说不膨胀,可能他自己都不信。

但是话说回来,吴三桂的成就和能力关系不大,只因他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地域军事集团。

辽西将门。

2

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也是军人。

早在宣德年间,祖大寿的先辈离开安徽,带着全家到宁远城任职定居。由于明朝军官是世袭的,所以军队的阶层非常稳定。

朝廷选拔将领,也喜欢在世袭军官中选,毕竟世受国恩,不仅立场坚定,而且家学远比普通人深厚。

祖氏家族在宁远深耕200年,已是望族。

祖大寿的爸爸曾经做过宁远总兵,跟着李成梁东征西讨,把家族地位再次提升一个档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家族成员在实权部门世袭200年,可以积攒多少亲朋故旧,就算培养家族子弟也是天文数字了吧。

吴襄为了站稳脚跟,就娶了祖大寿的妹妹。

也就是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祖大寿是吴三桂名义上的舅舅。

这样的家族基础,给他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风景的机会。

“萨尔浒之战”后,广宁、沈阳相继失陷,李成梁留下的辽东军队损失殆尽,赶来援助的外地军队也元气大伤。

整个明朝一片愁云惨淡。

天启年间,朝廷采纳孙承宗的建议,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开始大力培养本地武装。

原本的军事世家成为第一批核心干部,丧失家园的辽人成为主要兵员,此外还有一些外地赶来参军的好汉。

有了朝廷的资源和政策,以祖大寿为代表的辽西军官崛起,他们的兄弟子侄也纷纷占据重要职位。

吴三桂能够青云直上,正是乘着这股东风。

从后期的表现来看,这批人的军事素养绝佳,但是问题也很明显:

一旦军队和地方结成紧密的关系,很容易形成独立于朝廷的军事集团,俗称军阀。

他们和地方有深刻的利益关系,彼此之间又互通婚姻,如果形势不利的话,往往会根据实际利益而做出决定。

比如打不赢的时候,根深蒂固的辽西将门很少会血战到底,反而为了保住身家利益,他们可以投降满洲。

明朝已经积重难返。

虽然增加了几百万辽饷,也不足以支撑关宁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再加上各级军官的贪污腐败,打仗时后勤总是出问题。

“松锦之战”是明清的大决战,可打到最后洪承畴竟然缺粮,到实在打不下去的时候,祖大寿开城投降。

洪承畴和祖大乐被俘,不久也投降了。

而吴三桂已经跑了。

我们把这段战争史简略说一下,毕竟重点不在这里,我们只要清楚大致脉络就可以。

总而言之呢,1642年后的东北几乎全部被清朝占据,属于明朝的城池只有吴三桂的宁远。

也就是说,山海关外的吴三桂是一支孤军。

最重要的是,吴三桂身后的辽西将门,只要活下来的基本都在清朝阵营,包括舅舅祖大寿、前上司洪承畴。

对于吴三桂来说,投降清朝也不是很难的事。

一旦身家利益收到损害,他随时可以去找曾经的同事聊聊天,顺便继续并肩作战。

3

当辽西将门在和清朝玩暧昧的时候,李自成正在关内艰苦奋斗。

讲真,这届农民起义有点搓。

起义的前十年,农民军基本没什么成就,不是在跑路的途中,就是在打败仗的路上。

1638年,他们差不多被消灭了。

李自成只剩下18个人,相当于加强排长,张献忠也在湖北谷城定居,准备做明朝的顺民。

但是一场大旱,给了农民军翻身的机会。

从1640年开始,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遭遇几百年一遇的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到处可见人相食的景象。

也正是这一年,李自成带着少量部队进入河南,短短两个月发展为数万人,再过三年就拥兵百万。

那些老百姓是很拥护李自成的。

他的军队纪律很好,很少有抢劫的事情发生,甚至针对官军“借老乡脑袋报功”的行为,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

李自成也提出“三年免征”的政策,就是说三年不向老百姓收税,让你们稍微喘口气,积攒点粮食好好过日子。

正因如此,才有“开了城门迎闯王”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

李自成不向老百姓收税,怎么维持军队的开销呢,发军饷买粮食造武器等等,可都需要庞大的资金啊。

李自成的办法是追赃助饷。

他的军队到什么地方,都要屠杀当地的宗室藩王,把藩王多年积累的粮食和财富充为军费。

意思是:

这些都是赃款,现在代表人民追回来。

1644年进入北京后,追赃助饷的范围已经不止于藩王,而是扩大到勋贵和全部官员。

中堂10万两、部院7万两、科道5万两、翰林3万两......至于累世公侯之家,务必要人财两尽。

看到了么,这可是和全体官员为敌啊。

正月初八李自成从先西安出发,进入北京的时间是3月19,明朝官员几乎望风而降,短短3个月时间拿下华北。

明朝官员的本意是寻找新靠山,顺便在新王朝中谋一席之地,反正什么王朝都要用人治理江山的嘛。

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他们才发现不对劲,这哥们根本不按照套路出牌啊,自古以来也没人敢这么做。

得罪所有官员,也得罪所有文人地主。

于是,当初把李自成比喻为“沛上亭长、太原公子”的士大夫们,转身就大骂贼性不改,并且十分怀念明朝。

肯定有人要问,这和吴三桂有什么关系?

嗯,比陈圆圆更重要的关系。

4

1644年3月初4日,崇祯皇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唐通为定西伯、左良玉为宁南伯、黄得功为靖南伯、刘泽清为平东伯。

2天后,朝廷正式放弃宁远城,让吴三桂带兵到北京勤王。

吴三桂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3月初6日才下发的命令,他在24日已经带着4万兵马、9万家属赶到卢龙县,只用了18天。

再加上收到命令、整顿家当、安抚人心的时间,可以想象吴三桂一刻也没有停留。

他甚至在卢龙县张贴告示:

“我是来朝见新皇帝的,都是自己人,你们千万不要惊慌。”

虽然投降清朝的祖大寿是舅舅,但毕竟也只是舅舅,爸爸吴襄和全家老小都留在北京呢。

吴三桂和其他人一样,也希望在李自成的新王朝立足,况且他的爵位和实力足够高,很可能成为新王朝的新贵。

也就是在此时,北京传来两个消息:

第一是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了,第二是追赃部门要求吴襄吐出20万两。

相比陈圆圆来说,吴襄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从这件事就能知道,李自成和自己不是一路人,再加上追赃助饷的消息不断传来,吴三桂终于下定决心。

他带着部队向东而去,打破山海关后立刻给清朝写信,请求摄政王多尔衮出兵救援,并且拍着胸脯保证:

“如果肯来的话,我带路。”

事实证明,清朝也做好准备了,多尔衮收到信的时候,正好是动员八旗倾国而来,向山海关进军的路上。

可真是一拍即合。

而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攻占山海关的消息后,也整顿兵马,带着吴襄和明朝太子北上平叛。

三方汇聚,只等一战功成。

5

吴三桂的本意是借兵,剿灭李自成后割地酬谢,也没有说一定要投降。

多尔衮当然不愿意做亏本的生意,黄河以北本来就是后花园,还用得着你来酬谢啊,他要的是江山。

所以吴三桂的回信也值得回味:

“如果你来入伙,一定封为藩王,不仅可以报国仇,也能长保富贵,要不考虑一下?”

这一招比李自成高明多了。

所有活下来的辽西将门都在清朝,吴三桂去了也不丢人,而且北京的李自成在掀桌子,辽东的清朝却在封赏。

对于吴三桂来说,不难做出选择。

4月21日,李自成的军队到达山海关,什么都不用说了,双方一见面就打的天昏地暗,当天晚上吴三桂就撑不住了。

多尔衮没有出动,而是在欢喜岭等待时机。

他怕吴三桂是诈降,决定让子弹飞一会,想看看李自成和吴三桂到底是什么关系,再决定下一步动作。

没想到啊,他们真的打起来了。

22日清晨,吴三桂亲自到欢喜岭求见多尔衮,请求八旗军队援助......嗯,这次多尔衮相信了。

为了和李自成的军队区分,他让吴军在肩膀上绑白布,以免误杀,然后便带着军队进入山海关,和吴三桂并肩作战。

二打一,李自成根本扛不住,只好连夜撤退。

正是这一天的战斗结束后,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相当于在爵位上连升三级。

事实证明,吴三桂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多尔衮和吴三桂向北京前进时,李自成已经向西安撤兵,城中的官员传言:“吴大帅打败李自成,迎接太子回来登基了。”

于是,朝中大员带着礼器到郊外迎接吴大帅,没想到啊,迎面走来的却是金钱鼠尾的八旗军队。

嗨,来都来了,接谁不是接啊。

“恭迎王师定鼎京师,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也换来丰厚的回报,多尔衮承诺明朝官员,只要归顺就可以官复原职,被农民军追讨的家产也物归原主。

从此以后,中原各地冠冕依旧。

改朝换代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以后几百年的命运,身处其中的人也会做出最本能的选择。

朝廷不给力导致辽西将门投降,紧接着吴三桂也有投降的理由和动机,当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后,其他人也就顺理成章。

这是有连带关系的脉络。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谁给出路跟谁走。

6

写到这里,几乎没怎么说陈圆圆,因为和她真的没什么关系。

不论辽西将门、李自成或者满朝公卿,都和陈圆圆没有半点联系,和他有关的只是吴三桂。

那么吴三桂到底爱不爱陈圆圆?

已经不重要了。

陈圆圆只是面子,吴三桂和其他官员才是得实惠的里子。面子一定要光鲜亮丽,里子却不能有半点灰尘。

最后说一下辽西将门。

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本身就是培养地域军事集团的沃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关之战带来的汉人宿命,是李自成失算,还是吴三桂失节
满清入关的决定性战役,多尔衮坐山观虎斗,一战定乾坤
【西山十戾· 鹗】一、吴三桂开关降清之谜
吴三桂放清兵入关,真的是因为陈圆圆?
一场大战,三个年轻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我要给吴三桂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