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  

2011-02-23 09:43:21|  分类: 健康 |  标签: |字号 订阅

    脑中风,长期以来只重视抢救,不知道预防。其实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原来,引起脑中风的血栓,往往是颈动脉的血栓,它随血液上行堵塞了脑血管。所以——导致颈动脉血栓、引发脑中风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糖尿并冠心并慢性牙周并缺血性眼并长期大量吸烟、长期大量饮酒。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男性,若有上述一种因素,中青年若有上述两种因素,就要做颈动脉B超检查。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人民日报》上发出的忠告脑中风,是生命的第一杀手据2008年调查,我国脑中风引起的死亡居因病死亡第一位,超过心血管病和癌症。我国脑中风死亡率是美国的5倍,美国预防脑中风做得最好,其方法已开始在我国推广。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卫生部确定的“脑中风筛查及干预基地”,一年多来已筛查、干预2000多人。
    脑中风筛查的主要方法是做颈动脉彩色B超,看看颈动脉是否狭窄,如果狭窄,就要治疗。颈动脉在脖子两侧,做B超很方便。
    动脉硬化-脑中风,是人所皆知的两部曲。但人所不知的是:动脉硬化是先从颈动脉硬化开始的,先有颈动脉硬化,后有脑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因为动脉里形成了斑块,于是动脉就失去了弹性,变为硬化。那么,检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斑块是否造成颈动脉狭窄,就可提前预防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
    脑中风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占85%左右,出血性脑中风占15%左右。
    血液经由颈动脉流向脑动脉。如果颈动脉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那么流向脑动脉的血液就会减少,大脑就会缺血;颈动脉斑块的表面比较粗糙,血小板等成分容易集聚在上面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就随着血液进入脑血管,阻塞脑血管;如果颈动脉斑块破裂,那么破裂的斑块也会随着血液进入脑血管,阻塞脑血管;破裂的斑块会出血,出的血也会形成血栓,这样形成的血栓也随着血液进入脑血管,阻塞脑血管;年轻人的血管里一般没有斑块,但是如果“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一旦其他生化成分、生化条件也都具备,就会迅速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缺血性脑中风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颈动脉硬化严重,那么脑血管的硬化也不轻,若血压升高,硬化的脑血管就有可能破裂出血。血压升高,为什么脑血管容易破裂,而别处血管不容易破裂?因为别处血管有肌肉层保护,而脑血管血管壁很薄,血管外的肌肉层也很薄,缺乏保护,所以容易破裂。大脑里的脑膜,分为硬脑膜、软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与蛛网膜的间隙,叫蛛网膜下腔,网膜下腔处的血管若有先天畸形或瘤,也容易破裂出血。
    两种脑中风合起来统计,死亡率在30%左右,70%左右可以抢救过来,但会落下偏瘫、失语、痴呆等残疾,将缩短寿命10年以上。
    一病多名:脑中风、中风、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脑溢血脑中风是个中西合璧的名称。
    中医叫中风,就是中了风邪,中医认为风是百病之长,有风邪、风毒、风热、风寒、风湿等等。
    西医叫脑卒中,卒通“猝”,突然的意思,就是突然被击中。
    西医也叫脑血管意外。
    脑中风又有四种具体叫法:脑血栓,就是脑血管里有血栓,血流减少直至血流不通,症状在几天内由轻到重;脑栓塞,就是血栓或者斑块把脑血管一下子堵塞,发病突然;脑出血,就是脑血管破裂,血流出来了;脑溢血,就是脑出血。
    颈动脉为什么容易形成斑块,造成狭窄?
    人们常拿自来水管比喻血管:水中的污物集聚到水管壁上,水管的内径就变细了,水流量就少了;同理,胆固醇、甘油三酯集聚到血管壁上,就形成了斑块,斑块加厚,血管就狭窄了,血流量就少了,斑块继续加厚,堵塞了血管,血流就不通了。这个比喻通俗易懂,但是不够准确。
    较为准确的说法是这样的:血管壁有外膜、中膜、内膜,三层膜紧贴在一起。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不是集聚在内膜上,而是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穿透内膜,集聚在内膜与中膜之间,继续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这样,越集聚越多,把内膜顶起来,鼓成一个包,这个包就叫斑块。胆固醇对斑块的贡献比甘油三酯大,而胆固醇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运送来的,所以,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越低越好,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负责把胆固醇运走,运到肝脏里分解掉,运到肠道里排泄掉,所以血液里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越多越好。斑块表面不光滑,比较粗糙,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容易集聚在上面,形成血栓,而血栓又容易脱落。斑块还会继续加厚,那么血管就变狭窄了。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内膜被穿透。内膜之所以被穿透,是因为内膜受损,受损后内膜细胞变形,细胞的间隙加大,于是就容易被穿透。看来形成斑块的关键,在于内膜受损。内膜之所以受损,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湍流之力,是漩涡之力。原来,血管里的血流也像河道里的水流一样,遵从流体动力学原理。流速很快,就会形成湍流和漩涡;河道变窄,流速就会加快,就会形成湍流和漩涡;遇到阻力,也会形成湍流和漩涡;河道侧拐也会形成湍流和漩涡。湍流和漩涡,会形成与河岸垂直的力,冲刷河岸,使河岸受损。血管之内与此同理。颈动脉的上端分了岔,形成两个支脉:一个支脉通向大脑,叫颈内动脉;一个支脉通向脸部,叫颈外动脉。血液由宽的动脉流入窄的支脉,流速会加快,还有分岔处的阻力、分岔的角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血流在进入通向大脑的颈内动脉后形成湍流和漩涡,湍流和漩涡形成了与颈内动脉血管壁垂直的力,使血管壁内膜受损,然后一步步形成斑块,造成狭窄。
    总而言之:颈动脉因为分岔,所以在颈内动脉最容易形成斑块,最容易狭窄;颈内动脉的斑块和狭窄早于脑血管,所以是脑血管的“窗口”和警报器。
    美国的脑中风筛查及干预
    早在155年前,美国医生就发现了颈内动脉斑块、狭窄与脑中风的关系。
    那是1856年,一个经常进行尸体解剖的医生,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凡是脑中风死亡者,偏瘫肢体对侧的颈内动脉都是堵塞的(左脑管右肢,右脑管左肢)。他由此联想到,脑中风和颈内动脉的堵塞可能有关。他把这一推测公布后,后来其他医生进行的大量的尸体解剖也都证明,脑中风死亡和颈内动脉斑块、狭窄、堵塞的确相关。
    1927年,影像科医生通过血管造影发现:一些脑血管正常的人,颈内动脉却形成斑块,造成狭窄,这证明颈内动脉先于脑血管形成狭窄,颈内动脉狭窄与脑中风是因果关系,颈内动脉狭窄是因,脑血管狭窄是果,颈内动脉狭窄最终会引发脑中风。
    1954年,一名医生为一个脑中风病人检查,发现病人脖子一侧的颈内动脉形成了斑块堵塞,于是就为病人实施了颈内动脉斑块剥离手术,结果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这一案例被广泛报道,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但是由于手术的技术难度大,风险也大,所以并未得到推广。
    1968年以后,美国开始实施脑中风筛查和手术干预,脑中风病人的死亡率因此逐年降低。
    1990年到1998年,筛查量和手术量持续增加。同时,对成千上万的颈内动脉狭窄者展开大型医学调查,分为三组:颈内动脉狭窄,引发脑中风,接受手术;颈内动脉狭窄,尚未引发脑中风,接受手术;颈内动脉狭窄,尚未引发脑中风,未接受手术。结果证实:手术加上良好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中风发生,减少脑中风致死。这个大型医学调查及其结果震惊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推广美国的经验。
    2004年以来,美国在普遍进行颈动脉彩超筛查的基础上,每年实施颈内动脉斑块剥离手术20万例。
    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糖尿并冠心并慢性牙周并缺血性眼并长期大量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如何导致脑中风?
    高血压就是血流的压力加大,压力大则流速快,流速快则形成湍流和漩涡,湍流和漩涡产生横向的力,横向的力作用于颈内动脉血管壁的内膜,内膜受损,然后一步步形成斑块,造成狭窄,进而导致脑中风。高血压还可以直接压破脑血管,造成出血性脑中风。调查数据显示,脑栓塞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脑出血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
    胆固醇、甘油三酯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原料,胆固醇越高、甘油三酯越高越容易形成颈动脉斑块。
    高血糖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血糖高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容易集聚在血管壁上,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后,使内膜受损,受损的内膜容易被穿透,形成斑块;血小板继续集聚在斑块上,则形成血栓。糖尿病人胰岛素异常,胰岛素异常导致代谢异常,使胆固醇增加;胰岛素异常还导致血管细胞增生,使血管发生硬化。此外,糖尿病还直接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伴随高血压的患者,90%的并发症是动脉硬化,80%的患者将死于动脉硬化,具体地说,20%的患者死于脑中风,60%的患者死于冠心玻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玻冠状动脉像一个网兜,兜着心脏,又像一顶倒置的王冠,所以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像黄色小米粥一样的斑块导致动脉硬化。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有显著的相关性,形成、发展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有冠心病,就会有颈动脉斑块。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冠状动脉的血栓就可能脱落,经由颈动脉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除了冠心病,其他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并风湿性心脏并先天性心脏并房颤,都可能诱发血栓脱落,继而导致脑动脉栓塞。因此,各种心脏病患者突发脑中风的危险要增加两倍以上。
    牙周病包括牙周炎、牙龈炎,表现为刷牙出血、牙龈肿痛、口臭,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很普遍,80%以上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玻牙周病是由口腔细菌引起的,引起牙周病的细菌从口腔内的小伤口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行,损伤各处血管壁内膜,使内膜容易被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生化衍生物穿透,接着一步步形成斑块。斑块不断增厚,造成血管狭窄。这样的斑块如果先在颈动脉形成,则导致脑中风;如果先在心脏冠状动脉形成,则导致冠心病,而冠心病又导致脑中风。慢性牙周病是掉牙的主要原因,牙周病越重,掉牙越多。美国有一项调查:慢性牙周病患者发生脑中风,是牙齿健康者的2倍;掉牙8颗,脑中风增至3倍;掉牙12颗,脑中风增至4倍;掉牙16颗,脑中风增至5倍。
    缺血性眼病的表现是两眼或单眼短暂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视物重影,这是眼动脉缺血所致,而眼动脉的血液来自颈动脉,根源在于颈动脉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阻塞血流。那么,有了上述症状,不光要看眼科,更要看神经内科,查查颈动脉。眼动脉缺血不仅是脑中风的先兆,还会导致青光眼。
    长期大量吸烟,危害多多,只说与脑中风相关的危害。烟草中的有害成分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后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对血管壁内膜造成损伤,这是形成斑块的前奏;使血脂发生变化、使血小板功能发生异常,于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小板加快集聚,这是形成斑块、血栓的过程。这个前奏、这个过程优先在颈动脉发生,继而引发脑中风。也在冠状动脉发生,引发冠心病,而冠心病也引发脑中风。据日本的一项调查,吸烟者的脑中风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3倍。
    长期大量喝酒,危害多多,也只说与脑中风相关的危害。酒精直接损伤血管壁内膜,使血压升高、血流加快又加重对血管壁内膜的损伤,还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些因素都加快了斑块的形成,继而增加脑中风的风险。酒与血脂的关系许多人都以身验证了:体检之前喝酒,验出的血脂至少高出1倍。
    颈动脉狭窄的干预标准是:只要有斑块就要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管腔被挤占50%以上,对大脑的供血就会不足,需要针对斑块的软硬、面积的大孝斑块的多少,选择药物治疗、支架介入、斑块剥离手术;颈动脉管腔被挤占80%以上,随时都可能发生脑中风,急需治疗。
    在接受脑中风筛查的人群中,也有自费的非贫困人口,他们中发现颈动脉形成斑块、造成狭窄的患者的比例更高一些。原因在于脑中风与高脂肪饮食密切相关,也是一种“富贵脖,中高收入者生活水平高,斑块率也高。
    长年素食,经常运动,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定期输液稀释血液,为什么颈动脉还会形成斑块、造成狭窄?
    有些人长年素食,有些人经常运动,有些人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有些人定期输液稀释血液,面对筛查结果,他们大惑不解。对此,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黄黛解释如下:长年素食,吃进去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是很少的,但是,体内是会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而且,有的人体内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能力是很强的。这样,有些长年素食的人,颈动脉也会形成斑块、造成狭窄。
    经常运动有利于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但毕竟不能代替药物。
    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血栓形成有阻止作用,但是对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不大。
    定期输液稀释血液,是针对血液黏稠而言的。血液黏稠是个老概念,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只有一点点关系。血液黏稠不等于胆固醇、甘油三酯超标,反之,胆固醇、甘油三酯超标,血液不一定黏稠。现在绝大多数医生都放弃了这个概念,但是许多患者仍保留这个概念,所以仍需要解释:血液黏稠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多少、大孝形态有关;与血浆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的多少有关;与某段血管的长短、粗细、软硬、内壁是光滑还是粗糙有关;最重要的是与喝水多少有最大关系。如此看来,患者不必考虑血液黏稠,只需考虑胆固醇、甘油三酯。可是许多老年人或每年,或半年,或三个月输一次液,心里想的就是为了稀释血液黏稠度。输的药物如:丹参制剂。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坏死心肌;溶解血小板中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破解,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经形成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血栓通。这是田七、人参制剂。适应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眼睛前房出血、青光眼、脑血管病的后遗症治疗。若没有眼疾,没有脑血管病的后遗症,输血栓通只起到预防作用。
    血塞通。这是三七制剂。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脑血流量,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集聚、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可对抗血小板聚集。常用于治疗脑中风的后遗症。这是亡羊补牢的药,亦可用于预防。
    脉络宁。这是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制剂,用于防止脑血栓形成及治疗中风后遗症等。?
    川芎嗪。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以上药物,有利无害,但是都不能完全消除斑块、血栓,不能完全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而且是每年,或每半年,或每三个月输一次,那么有限的效果也只是短暂的。斑块、血栓是积年累月形成的,消除也需要积年累月用药。胆固醇、甘油三酯需要长期控制,因而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胆固醇最有效的是他汀类药,控制甘油三酯最有效的是贝特类药,消除斑块、血栓更需要长期坚持服用这两类药。
    关注颈动脉,是健康新观念
    黄黛主任说:现在的状况是,人人知道自己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多高,但是人人不知道自己的颈动脉是否形成斑块、造成狭窄。胆固醇、甘油三酯容易被降下去,但是斑块不是那么容易被消除的。所以,一定要做个颈动脉彩超看看有没有斑块。如果没有斑块,天天都会有个好心情。如果有斑块,也不要怕,因为可以有的放矢。最可怕的是,不知道有没有斑块。
    黄黛主任认为,关注颈动脉是健康新观念。在卫生部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前,人们关注自己的心脏、肾脏、肝脏、肺、肠胃、心血管、脑血管是否健康,而现在脑中风被确认为第一死因,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那么就更要关注自己的颈动脉是否形成斑块、造成狭窄。确立这个健康新观念,刻不容缓。
    做个彩超,防患于未然
    导致颈动脉形成斑块、造成狭窄、引发脑中风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糖尿并冠心并慢性牙周并缺血性眼并长期大量吸烟、长期大量饮酒。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男性,若有上述一种因素,中青年若有上述两种因素,就要做颈动脉B超检查。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人民日报》上发出的忠告。
    若不属于贫困人口,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花两三百元为自己检查检查吧;为了父母健康长寿,花两三百元也为父母检查检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项检查只要200块钱,却有可能挽救你的命!
颈动脉狭窄该如何进行检查和治疗?
颈动脉——人体最怕堵的血管!50%中风都和它有关!
颈动脉狭窄和脑栓塞问答
颈动脉硬化及治疗
夏季,为何多发脑卒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