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让你打海鸥你就打海鸥,让你死你怎么不死?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这两天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云南大理洱海边,成群的西伯利亚海鸥在与游人嬉戏,但画面中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一个花衣男子举起棒子,将一只海鸥击落水中,旁边的孩子和大人欢呼雀跃。
警方很快抓到了视频中的这个男子,并给予了没收工具和罚款1500元的处罚。
有意思的是,在警方的情况通报中谈到,该男子的“作案动机”竟然是“应小孩要求”,呵呵,这还真是难得的24孝老爸了。
如果应海鸥的要求,应该先给他一棍子教他如何做一名有素质的游客,再来一棍子教他如何做一名负责任的父亲。
自己素质低也就算了,出了事居然拿孩子出来背锅,这就有点恬不知耻了。你俩到底谁是爸,谁是娃,孩子让你打海鸥你就打海鸥,让你死你怎么不死?
每次一出现与孩子有关的奇葩新闻,大家对熊孩子厌恶之情就溢于言表。可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捣乱的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脑残手贱的家长。这世上并不是熊孩子太多,而是熊家长太多。他们以满足孩子的名义,践行着自己的失职教育,还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曲解为爱。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孩子的欲求是无限的,你要做的是去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有条件要满足,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
今天孩子想要海鸥,你就给打海鸥,明天孩子想要花,你就去摘花,后天他想要星星呢?父母不明是非,不辨对错,对孩子无底线的宠溺和包容,这才是造成熊孩子横行的根源所在。
我想起前两天一个朋友的吐槽,她去逛元宵灯会,遇到了一对熊父子。灯会上有一个猜灯谜赢灯笼的活动,各种卡通造型的小灯笼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游戏刚开始不久,有个大概5、6岁的男孩看到别的小朋友猜中了灯谜拿到了灯笼,一下子就着急了,一边哭哭唧唧的和旁边的爸爸抱怨,“我的孙悟空要被人抢走了”,一边上手就抢。
旁边人说“小朋友你这样不对呀”,结果人家孩子爸来了一句:“小孩子拿个破灯笼怎么了,你家的呀”,在周围群众的一脸懵逼中,父子俩大言不惭面不改色的拿着灯笼走了……
孩子一定觉得他爸爸挺牛的,能在那么多人的质疑声中保护他抢了一个灯笼,男人也一定觉得自己的父爱挺伟大的,给孩子争了脸面,没有让孩子失望。
去年有个读者曾经转我一篇写母亲的文章,看完感觉自己三观都要崩坏了。
作者的母亲是个薛甄珠似的人物,深爱着自家孩子,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她没文化,没教养,为了蝇头小利撒泼打滚耍无赖,教孩子偷鸡摸狗撒谎,却在艰难的日子里给了孩子最大的温情和感动。文章中那种母子情深的情绪流动确实挺动人,但我不知道如果都学这个母亲社会得变成什么样子?
为了进一步体现母子情深,作者还写了自己长大后和母亲的相处片段,母亲在菜市场跟小贩发生了冲突,作者自己也承认,是母亲先骂的对方,然后被对方抽了一个耳光,作者见状毫不犹豫地给了小贩一板砖,打到对方鲜血直流。
我觉得他今天还能坐着写文章,还是庆幸自己运气好,人家没追究送他进监狱吧。母亲这种只要自己和家人得利怎么做都行,道德、法律、公序良俗都可以不顾的观念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他认为这就是人间大爱:我妈妈是个混蛋,那又怎样,她爱我。好骄傲哦!
咱们先抛下道德、法律和公序良俗不谈,这真的是爱吗?真的是人间深情吗?别逗了,如果这算爱的话,那也是最低层次、最不值钱的爱。
把孩子往死里打或者使劲惯,都是最简单也是最顺手的教育方式。两种方式都不用动脑子,一种抬手就打,抬嘴就骂;一种好人做到底,好好好,行行行,拿去花。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但是选择前面两种教育模式,你完全不用去观察他的状态和心态,不用和他建立共情,也不用去思考怎样才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会有千奇百怪的要求,但是所有的要求都殊途同归,那就是爱,需要与被需要。
我想起去年夏天带大圣去动物园,他第一次见到关在玻璃房里的猴子猩猩时,兴奋地敲着玻璃窗大叫。我知道他没有恶意,敲窗只是他想与小动物互动的方式,他并不懂这对于它们来说是伤害,这就需要我蹲下来,拿起他的小手,用讲解分散他的注意力,然后告诉他:宝贝,敲窗会吓到小动物,你冲着这只猴子招招手,它一定会看到你的。
这样教育,当然很累,不会像放任不理那样轻松,也不会像上来就给俩耳光那么立竿见影。那一路,我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每次都保持同样的温柔,同样的坚定,一遍又一遍。但是慢慢的,我惊喜地发现,他真的不再用小手敲窗了,而是趴在窗边开开心心地往里看。
当孩子指挥你去打海鸥时,你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背后的潜台词并不是去伤害海鸥,而是这些大鸟很好玩,我想和它们一起玩。你大可以引导孩子和海鸥招手、拍照,和海鸥一起奔跑,这是教育孩子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最好机会,而不是真的拿着棒子去打鸟。
巨婴都是被溺爱浇灌大的。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写道,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在中国,最需要教育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你不能荫蔽孩子一辈子,别打着爱的名义害他们了。
你还可以看
年过完了,该教孩子理财了
梵高为什么毁了自己的素描处女作?
别让孩子早上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子女教育中“三句话”的反思
怎样纠儿童的任性心理
3个步骤,学会处理家庭模式中的”坏关系”
3分钟短视频告诉你,怎样才算聪明父母?
惹怒全网的一家三口,终于得到报应‍!网友:干得好
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