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针疗法的基础:经络是针感的传导路径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脉第十》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灵枢·经脉第十》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灵枢·经别第十一》

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成绝。

——《灵枢·根结第五》

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灵枢·卫气第五十二》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扁鹊心书》

1、经络是什么?

一谈到针灸,我们常常会提起或者听到“经络”这两个字。我们知道,针灸是扎在穴位上的,那么穴位在哪儿呢?一般的穴位就在经络上。西医讲神经血管,中医讲经络,神经和经络都是人体的调节系统。神经血管看得见摸得着,经络则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用西医学的思路来研究经络的人,试图用手术刀、显微镜以及当代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想拽出经络的实质性的结构来,结果几十年下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人们便开始很自然地想:真有经络吗?如果有经络,为什么找不着?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和没有实质性结构的东西就一定不存在吗?回答是否定的。在自然界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存在的东西比比皆是。比如“风”,树枝被风刮歪了,你看到的是树枝而不是“风”,但你却知道是被“风”刮的,你说“风”的实质性结构是什么?你根本说不清楚,因为“风”本身就是没有实际性结构的而又客观存在的东西。再比如我们天天用的电话,原来的电话都是有线的,电话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线断了电话就打不通了,这个线就好比是西医的神经;后来又出现了手机,用手机打电话你能看见或摸着电话线吗?你肯定看不见摸不着,这个无线电话看不见摸不着更没有实际结构的“线”,就好比是中医的经络。每次想到直到今天,还有一大批学术精英和“大腕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找着无线通话的“实质性结构”,更有甚者还自以为是站在针灸经络研究的金字塔尖上的时候,我只能无奈地苦笑和摇头叹息。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经络”了。“经络”是中医学针灸学中特有的名词和概念。俗话说:人活着全靠一口气。“气”是客观存在的,和“风”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特别是有些病人和修练气功的人)却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经络就是人体中运行气血的道路,其主体部分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都是人体的气运行的道路。简言之,经络就是道路。社会上有道路,是用来走人和运输各种东西的,好人可以从路上走,坏人也可以从路上走;经络是人体中的道路,是用来运行气血的,正气当然可以从经络上运行,但邪气病气也可以从经络上传变。社会上的道路四通八达.哪个地方的道路堵了或者有车匪路霸为非作歹,那儿就会出问题;人体中的经络也像公路网络一样到达身体的内外上下,哪个部位的经络不通了(正气少了或者邪气入客等),哪个部位就会生病。因为经络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把经络比作飞机的航线更合适一些。当飞机通过时,可以知道飞机从这条路线上飞,但飞机过后,还是一片天空,根本看不见这条航线。经络就是如此,经络感传,循经皮丘带、循经疼痛等经络现象的存在以及声、光、电等可以证实其存在,但从解剖刀和显微镜下却又看不见其踪迹。

经络包括经和络两部分,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和络构成一个经络系统,但经和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络就像社会中的公路网,经是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犹如粗直而长的高速公路、大道;络犹如网络,又似细曲而短的小街、小巷。经在人体偏里、偏深;络在人体偏表、偏浅。所以《灵枢·脉度第十七》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分别配属十二脏腑(五脏六腑加心包),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具体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是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此外,经脉系统还包括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等,《灵枢·经别第十一》、《灵枢·经筋第十三》和《素问·皮部论》,就是专论经筋、经别和皮部的。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

我们上面曾反复提到,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仔细推敲推敲,这句话是不确切的。准确地讲应该是:经络的主体部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什么呢?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经络包括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合而组成了经络系统,在这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其主体部分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是不可见的;经络系统的有些部分则是可见的,如浮络,现在看来主要是指表浅的一些小血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灵枢·经脉第十》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问,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为什么将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当作经络的主体部分呢?仅仅是因为它们“深而不见”吗?显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在经络系统中,除督脉、任脉外,只有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有穴位,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这儿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是“凡二十七气以上下”,而不是“凡二十七气血以上下”我们都知道《内经》所说“百病皆生于气也”,而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运行的就是人体最重要和最宝贵的“气”,所以在经脉上的穴位也就自然是这种“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地方了,在穴位上针灸,调节的就是气,明白了这一道理,一句话就可以把针灸之道说清楚,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讲;“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著见苍天,刺之道毕矣。”《灵枢·终始第九》也讲:“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如果不明白这一道理,还在找经脉和穴位的变质性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皮肉筋骨”,那就只能会如坠云雾之中,漫无边际,徒劳无功了。古人写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多一个字就多一分重量,阅读和携带都不方便,所以《灵枢》惜字如金,通篇几乎找不出多余的字句,但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后人对经脉和穴位的理解很可能出现偏差,很可能要用解剖刀和显微镜去找,所以还是不惜大费笔墨地接着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

十二经脉主要是运行气的,络脉除十五络外主要是运行血的,所以说“经主气,络主血”,因为血中有气,气中有血.如《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说:“放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所以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

虽然我试图用浅显的语言和比喻让大家理解经络,但到目前为止,经络的全部内容还是难以用现代语言把它说清楚,经络的实质到现在仍是一个谜,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我的看法是,经络之谜一旦解开,不但会引发针灸学和中医学的一场革命,也必将会引发整个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一场革命。但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换言之,在当今和今后较长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还难以达到将经络这个千古之谜彻底解开的高度。

2.经络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经脉是运行气的,《灵枢·海论第三十三》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第四十七》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正常情况下,经脉把气运行到身体的内外上下,供应并调节全身对气的需求,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但邪气也可以通过穴位入侵人体,经过经脉传变,从而产生各种疾病,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痰,恶知其原。”这儿的“神”指的是正气,“客”指的是邪气, “门”就是穴位这个门户,通过穴位这个门户就可以知道病在何处。治疗疾病也就自然应该通过针刺经脉上的穴位来补益正气祛除邪气。可见人的健康、生病和治疗疾病,都离不开经脉。

在这一章的开始,我专门摘录了《灵枢》等书的几段原文,用大号字体占了一页。这些原文说的就是经络的重要性。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话说的是什么意思。《灵枢·经脉第十》: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意思是说十二经脉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可以用来治疗调整人体的虚实和清疗百病,老百姓不可以不知道,医生不可以不精通。《灵枢·经别第十一》更是把十二经脉的重要性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意思是说:人之所以生成和生长,是因为十二经脉;疾病之所以产生和生成,也是因为十二经脉;人之所以健康无病,是因为十二经脉;疾病之所以能治好,还是因为十二经脉;开始学医,首先要知道十二经脉;高明医生的水平再高,最后还是离不开十二经脉。也正是因为经络对医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所以《灵枢·本输第二》开篇就说:“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脉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灵枢·根结第五》也说:“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也就是说,用针的玄妙之处,关键是要知道经脉的终和始,知道了经脉的终始,用针的道理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如果不知道经脉的终始,所有用针的道理和方法也就无从谈起了。

十多年之前我曾经看过一篇研究扁鹊的文章,记不清作者是谁了,只记得当时周凤梧教授还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肯定和点评,这篇文章认为,古老的中医学开始有两大学派——黄帝学派和扁鹊学派,我们现代所看到的包括《内经》、《伤寒论》和后世的医书,都是黄帝学派的。《难经》据说就是扁鹊学派的传人秦越人所作,这也是为什么《难经》的一些观点和《内经》不一样的原因。后人都把秦越人当作扁鹊,其实秦越人只是扁鹊的传人,扁鹊是对他的尊称。扁鹊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是宋代的著名医家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为什么扁鹊学派没能和黄帝学派那样发展壮大呢?据说与其传授徒弟的方式有关,扁鹊学派的授徒方式就和一些武功一样,是代代单传,一代只传一个,并且选择传人也是非常严格的,传人选不好,就会丢老祖宗们的脸,所以没有好的传人宁可不教。窦材是一位极其个性的医家,恃才傲物。他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是也;中古扁鹊者,秦超人是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毫不客气地自封为扁鹊。除此以外,在书中他还全然不把张仲景、孙思邈等历代名医看在眼里。就是如此一位“狂人”写的《扁鹊心书》,谁也想不到开卷的第一句话便是:“谚云: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那么你也可以静下心来再好好思考一下,经络是多么的重要了。

也许有人会说,经络再重要,也是你们干针灸的事,我们只要开好中药方就行了,没必要知道那么多。果真如此吗?学过《伤寒论》的人都知道,“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什么会出现“头项强痛”?就是因为太阳经脉循行于此。再比如,在《伤寒论》中,阳明腑实证会出现种昏谵语,现在临床上许多病人只要几天不大便,也会心烦意乱的,有的精神病人用了下法后症状会明显减轻,为什么呢?有的专家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井据此提出了“胃肠主神明”的论点,有的学生问我如何看待和解释这些现象,我说:“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神明由心、脑所主,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而“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足阳明胃经又“循眼系.入络脑。”可见胃经既入心又入脑,所以胃家有热,火热循经上攻心脑,神明被扰或蒙蔽,自然就会轻则心烦意乱,重则精神错乱.再重则神昏谵语了。

在《伤寒论》中,只要先发热继而出理神昏谵语通常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阳明腑实,所以要“急下之”。正是由于《伤寒论》的影响,后世医家只要出现神昏谵语也都用大承气汤急下之,有些病人下好了,但也有一些病人下死了。对于下死的病人,医生都认为是下的太晚了。果真是下晚了吗?一直到被称为温病四大家之首的叶天士才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温热论》中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著名论断,可不要小看腿后侧和外侧,病在太阳少阳两经,疼处胀甚,痛即心烦,且左关独弦而大,显系肝胆气郁外窜胆经所致,此病是病在脏腑而表现于经络,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药量减半组成,是疏达肝胆气机的良方,且小柴胡汤入少阳,桂枝汤入太阳,用之焉有不效之理?”临证所见,由肝胆气郁或郁火外患经络而致坐骨神缝痛者时有所见,用常规针药治之难以获效,就是因为不明经络之故。

从某种程度上讲,经络系统就是组成人体的一个庞大并且极为复杂的网状动态功能性结构,这个网状动态功能性结构系统对人体起着极为重要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其调整的复杂性和精密性世界上任何再复杂再精密的人造仪器也无法与之相比。如天枢一穴,便秘的病人针之有通便的作用,腹泻的病人针之则有止泻的作用;再如通里一穴,心动过速者针之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心动过缓者针之则有加快心率的作用。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针灸作用于穴位就是触发、增强和调动了其对人体的自我调整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二)
《标幽赋》第四讲
格物致知之体认
腧穴主治有规律
经脉、经络、血脉的争议与考证以及诊脉方法的发展
古传——内功秘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