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8.5折 | 沈周挥毫绘制了这本书,你怎能错过!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



笔墨经过二千余年的运用、提炼与发展,已进入到如今炉火纯青的表现。尤其是五代至宋元,笔墨从拘谨到放松、从原生到恣意的表现轨迹非常清晰。后经“明四家”;清“四王”、“四僧”、“扬州八怪”;到近现代的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为主体的历代大家的继承与创新,笔墨已被完全解放,进入到落笔即笔墨的自由抒发状态,艺术家们通过笔墨,一展其艺术风范,直抒胸臆,留下一幅幅撼人心魄的杰作。



《细品名画》系列丛书,以“笔墨”为核心、以精微视觉展现作者广大艺术内涵的出版表现手法,逐步呈献历代大家们的绘画世界。


《细品名画 沈周的绘画世界》动用了沈周200余幅精彩局部,264页精微展示




松溪吟钓图》局部之一:树干及人物笔墨运用


画中人物采用了宋代院体那种严谨精工的画法,衣服的纹路和轮廓都用淡墨中锋勾出,线条圆润流畅,如高古游丝描;而对双手的精细描绘则在沈周的绘画作品中非常罕见,画中人物两手交叉,两手拇指相对,抱于膝前;人物的五官刻画也细腻精到,头发、胡须皆用细线重墨描绘,纤毫毕现,尤其对眼睛的刻画,神清淡然,平视远方,达到了传神写照的境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高士形象。



庐山高图》书中展示:气势宏伟的“S”型构图



庐山高图》局部:山石皴擦的动态


沈周先将笔中的墨色调成淡墨,以中锋运笔勾出山体的结构,用干而松的墨笔皴第一遍,然后用润而淡的墨再次皴山体,并将淡墨用在石坡的侧面,起到衬托的作用;并且皴染并用,用笔交错繁复,部分山石皴染能多达到数遍;之后将笔中的墨调浓,用焦且枯的重墨,对重点突出的山石进行繁复皴擦,几乎到了没有空白的程度,从而描绘出山石的扭动的质感和力量感;同时用焦墨对山体的结构轮廓进行提点,以显示山石凸凹面,分化出山体的内在结构,最后使用焦墨散锋点苔。与王蒙《具区林屋》中的解索皴相比,王蒙全用干笔,墨色单一枯燥,略欠润泽之气。而沈周则用浓淡、虚实、干湿的墨笔反复皴擦多遍,将解索皴、牛毛皴和披麻皴等皴法混合使用,笔法湿润厚实,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符号。



局部跨页图笔墨飞舞




跨页局部,旨在表现精微的笔墨细节

 


庐山高图》局部之一:枝叶的笔墨分析


杂树先以中锋淡墨勾画出枝干,笔触生拙迟留,而出枝的地方则偃仰生姿。先画树身,树身上生发出分枝,最后点叶。自下而上,中锋行笔,笔笔相连,在运笔过程中贯插了顿挫之笔,又不忘生发出棱角,使树干坚挺苍劲。沈周尤其注重树身的曲直、根部的藏露的安排,而树枝的前后穿插、叶子的疏密散聚,则显示出他对树木空间关系的苦心经营。



庐山高图局部之二:独立成景奇妙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形态,两棵树放在一起就会相互顾盼,而三棵以上的树生长在一起,就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远近关系。沈周对于杂树的处理方法是让枝干之间前后穿插交错,或者上俯下仰之间互相呼应,生长在一起的不同树木的树叶则分别用点叶法和夹叶法画出,从而使之相互区别;树木和丛林之间也有一层叠加关系,有的树枝伸在眼前,有的则藏在主干之面,树枝重叠之间的远近、浓淡、虚实的笔墨关系都处理的恰到好处。



庐山高图》局部之三:淡墨渴笔完美展现


远景主峰的下笔果断,以淡墨渴笔为主的皴线相互重叠,松秀之中同时又有沉稳感,墨色润泽苍秀,大有吴镇的风采。笔法上粗狂简放且浑融,墨色流畅,这已经具有了着粗沈格调的萌芽。



寿陆母八十山水图》局部之一:粗沈笔墨的经典运用


沈周在此幅作品中使用的牛毛皴与王蒙的牛毛皴画法仍有所区别。此幅作品属于粗沈风格,皴线间距较大,运笔率意豪放,线条粗犷,并没用像王蒙那样采用高密度用笔对山石进行精密刻画,许多山体部分仅用了两次皴擦,即一次淡墨和一次重墨,整体呈粗放疏朗之态;但其运笔轨迹仍然前后相连,于弯转曲折之中见骨力,极富律动感和节凑感,尤其是其聚锋点苔,也与王蒙的秃笔散点大异其趣,其浓淡变幻多端,布局疏密得当,与疏宕参差的皴线相配合,成功地表现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郁郁苍苍的景象。



瀼西草堂图》局部之一变化多端的皴线


此作中,在不同的部位,皴线的形态随山体的形态结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主峰圆形山顶及两侧部分,其皴线运笔轨迹多呈弧线,有些类似于豆瓣皴或牛毛皴,而画面左下方的一堆山石,如上图所示,其皴线的形态就更为复杂,中侧锋混杂,已经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披麻皴,其中有很多钉头皴和细小的刮铁皴,由于沈周以浑厚重叠的淡墨皴线反复打底做铺垫,使钉头皴或刮铁皴锋芒被隐藏了起来,显得软中带硬,柔中有刚,劲气内敛。



局部:水墨交融、互破的生动案例



灞桥风雪》局部之一:清逸幽迥之境的营造


沈周“借地为雪”,即利用淡墨的渲染把画纸的空白处留出来当成雪,依靠墨色的深浅变化表现雪意,形成“逼白为雪”的效果。这样通过“留白”为雪,表现山峦、树枝上的积雪,显得雪花质朴逼真,画面萧瑟冷寂,无画处皆能成妙境,无不透着空寂、静清之意。山体轮廓则以淡墨干笔勾勒,笔简意足,山石间以少量侧锋皴擦,皴染一体。在其清幽、洁净、静谧和恬淡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感伤情绪。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种清逸幽迥的境界,而有凄迷怅惘难以为怀之感。



湖山佳趣图》局部之一:轻松潇洒的挥舞


绘制此幅手卷时沈周已59 岁,此作的笔墨有较为明显的“粗沈”特征,山体轮廓线以及内在结构先以淡墨干笔勾出,然后再用重墨渴笔提醒,下笔果断迅疾,从中可推测出当年画家创作的状态是轻松潇洒的;尤其是在运笔过程中,其中锋与侧锋之间不断变换,皴擦的笔法与勾勒的线条一样富有力量感和速度感;在赭石色的山体上,以淡墨混以花青色染出山体的阴面,并与干笔皴线互为表里,以突出山体的内在空间结构。



青园图》局部之一:高超的淡墨技巧


画面的左上方远景山石的处理,更显示出沈周高超的淡墨技巧。山石轮廓线清晰线条较粗,下笔果断快速,用笔粗简,率意而为,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有收笔意味;中锋侧笔并用,长勾短斫兼施,以宋人笔墨运元人丘壑,使多种技法相融合体势,遒劲中见浑厚;景物细致参差,峰峦淡雅错落、顾盼生姿。笔法疏简苍劲而又超然淡泊,于疏简之中见浑茫,墨色酣畅,以湿笔淡彩渲染,极富浓淡变化,苔点呈略方形,厚重有力,画面意境即宁寂平和而又气韵浑厚。



盆菊图》局部之一:老辣苍劲的韵致


此处坡石用短促的皴点,起笔处笔锋是收进去的,以侧锋直皴而下,而且是多次皴擦而成,一次是用淡墨湿笔,一次是用重墨干笔,相互重叠,有些皴线还具有飞白的效果,有老辣苍劲之感,使得虽然每一笔都看不到锋芒,却有很强的笔触感,并用深墨厚笔点苔,具有苍劲浑厚、宏阔平和的笔墨风格,含蓄而浑厚。而坡石上四棵树的布局也十分精致,一棵树在左下方斜身而出,树干空勾无皴,只染赭石色;以个字形夹叶法勾出树叶,敷以花青色;正中间三棵树相互交错,以干笔淡墨反复对树干进行勾皴,树叶则以点叶法和夹叶法画出,中间花瓣形的树叶染花青色,排布密集,并占据了大部分面积,而右上方倒三角形的树叶则较为稀疏,两者一密一疏,相得益彰;在左上方的树叶是用淡墨大混点铺底,再以重墨小混点层层点染,温厚润泽,层次分明。



《细品名画 沈周的绘画世界》实际书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周的山水画的皴法,凝练其一生的笔墨功夫(附高清山水赏析)
学好勾皴法,写出山石神
沈周《庐山高》解析
马培童的创新皴法及皴法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及应用:
山石法一:勾勒山体
这个关键的动作,让中国山水画名家辈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