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水进毒水出?“夺命保温杯”你可能正在用!照这五点,赶紧排查!

为了在冬日随时随地喝上一口热水,不少人都配备上了保温杯

不过前几天刷微博,花芽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觉得非常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

案例:

王女士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喝热水的好习惯,买了一个炫酷的保温杯吸引孩子的眼球,从而让他多喝杯中的水。不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却因为体内氯、硫等元素超标导致的中毒进了医院!

医生告知这些元素大部分来自塑料,王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那个塑料保温杯的责任。不过幸好问题发现的早,没有发生什么致命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央视新闻曾多次曝光过这类“夺命杯”,但仍有很多家长会被其独特的外形吸引,又因为不太了解相关知识,而将其购买回家。

下面花芽就教教大家一个合格的保温杯,到底该如何挑选。

优质保温杯,五步挑出来


1
选材质

如今保温杯的内胆材质,一般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现在市面上常见的不锈钢材料通常分为3种,“代号”分别是 201304316

◎201不锈钢:工业级不锈钢,耐腐蚀性差,锰含量高。以它作为内胆的保温杯如果长期存放酸性物质,就会导致锰元素析出,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的健康,因此不建议购买。新闻里曝光的不合格保温杯,大多就是采用201不锈钢作为保温杯内胆。

◎304不锈钢:公认的食品级不锈钢,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较为良好。不过市面上不乏以次充好的保温杯,写的是304,实际用的却是201,所以大家要注意分辨,一般304不锈钢瓶口或内胆上会有SUS304、S304XX、304、18/8、18-8等印记。

◎316不锈钢:医用级不锈钢,耐腐蚀性比304不锈钢更好,但价格偏高一点,也是要注意分辨,一般瓶口或内胆上会有SUS316、S316XX等印记。

2
看外表

好的保温杯一般内胆、外壁及杯口都是光滑的,没有划痕和焊接缝隙。杯口有带吸管的,应使用食品级硅胶材质;外壳配件等也都应该使用表面光亮、无毛刺食品级塑料

3
闻气味

一般食品级的材质都不会产生异味,购买时可以打开保温杯闻一闻,如果气味明显,就不建议购买了。

4
查密封

我们可以将保温杯装满开水后旋紧盖子,之后倒置片刻,若保温杯有渗漏现象,则表明其密封性不佳,不宜选购。同时也要注意,容易接触到液体的密封圈也需使用食品级硅胶

 

5
测保温

除了长时间的等待保温效果,我们还可以在往杯子中注入热水后,拧紧盖。等几分钟后用手触摸杯体,若发现有温热感觉,则表明此保温杯已失去真空层,内胆的保温效果不佳。

保温杯用不对,也会变成“夺命杯”!


选对了杯子,在保温杯的使用上,我们也要多加注意,一不小心使用不当,也是会非常危险的!


案例:

*四川绵阳的杨女士正准备吃饭,桌上泡有枸杞的保温杯突然爆炸,将天花板炸了个洞。

*西安张女士买了个大西瓜没吃完,于是将剩下的榨汁倒入保温杯,存放进冰箱中。第二天晚上冰箱就发出闷响,打开发现保温杯盖已被炸开,西瓜汁流满了冰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喝的热水可能是“毒水”?提醒:这些有害保温杯,也许你正在使用
热水进毒水出,这种“夺命”保温杯,很多人都在用!
遭央视曝光的“夺命保温杯”,重金属析出危害健康,购买要谨慎了
央视曝光“夺命保温杯”,可致孩子肝肾损伤,千万别给孩子买
不管多有钱,2种夺命保温杯能丢就丢,热水进毒水出,不是唬人
央视曝光: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保温杯新危机,要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