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一个地产商的自白(六)全民的罪过(番外篇)

在继续陈述我公司自我案例前,就上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的,也是多个读者关心的话题:即“恒大和融创”等巨无霸房企,为何会走到今天,他们的命运最终会走向何方?我想补充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逐步启发大家对当今房地产现状的的思考,也是我一个自私的想法,想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能让我思维不再局限于我们公司项目上这一方寸之间。信息只有共享、对流,才会产生碰撞并产生价值。

网络上的信息很充沛甚至过于泛滥,我也曾经欣赏任泽平先生、马光远先生、叶檀女士等地产财经专家们早期的一些作品。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调研的数据是我不可比拟的,这个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承认;但为什么这些前辈公知们的威信会在短时间里下滑得这般厉害呢?我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我也一直在探索这个行业还有什么奥秘么?

最终我想应该是他们慢慢被身后的资本过一段了吧,又或者在绝对的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因为我不敢想象在他们的世界里,已经拥有超强的舆论导向,并且拥有强大的资本团队,财富应该是自由了,但为什么却离我们大众越来越遥远。

也许正是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的富力与繁华,从而无觉得不舍;好在我们还有一颗赤子之心,略草率并朴素的表达一些观点,不管是肤浅还是幼稚,真实的东西总是能引起共鸣吧。每个时代都需要专家学者的呼吁,文学大家的呐喊,才能推进时代的变革和进步。我是如此的喜欢梁启超以至于每每逆境的时候听他的《少年中国说》,因为期望他们在拥有并掌握更多资源和权利的时候,不是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么?


我只有普通的经济学硕士学位,虽也通过银行、基金、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但是《资本论》我都读得很费劲。就是这样,我尚可以将最基本的地产知识和金融知识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我也只够表达基本知识),为什么他们不可以白话些,一定要这般讳莫如深么?把地产和金融概念用那么生硬数字来表达呢?如果腹黑一点想象,是背后存在一股强大的力量迫使他们不能说?那更会引发大家无限的想象空间了,不值当啊!


在前文中,立足于我公司实际发生的事例,我些许概括了一旦地产商陷入司法诉讼,现金及财产被保全冻结的这样一个背景下,在中国目前的司法制度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法律有他的程序流程,也需要法院的担当和执行。就如当年改革开放时,谁敢冒天下大不韪,走出市场经济第一步的尝试,那么他就是时代的弄潮儿。泥马,写着写着竟然莫名的激动起来了...........


因此,在上文中我些许提到了“恒大、融创”等巨无霸房企,基于目前陷入的困境,我能够想象他们所面临的复杂情况,我可以大胆的猜测他们绝对应付的不仅仅是单一诉讼的挑战。

首先,正文开始前,我需要强调,我仅能凭借自己有限的经济和金融知识,加上自我经营经验,作一个初步分析,供读者朋友们发散思考。首先我们得讨论一下金融的概念,因为他是地产发展中的核心之核心要素(钱的来龙去脉总得先搞清楚)。


金融最初的本质

1、所谓金融,最主要的作用即是货币的融通。顾名思义:“”即代表融资;“”即代表资金的去向。通俗的讲,资本或者我们常说的金钱,总是有人需求,那么就会存在供给,这就是货币流通;这一金融现象的存在就会造就社会上很多资金中介机构的诞生(直白点叫资金掮客也行),包括我们常听说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等。

2、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他们在货币的融通上的功能制度是不一致的,但目的是一致,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取得社会上有投资或者理财需求的资金,然后再把这些资金投放给需要的企业,当然不局限于房地产企业。所以读者朋友们,当别人告诉你投资的时候,永远警醒,我们时刻应该关心: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然后去向了哪里!

3、任何资金使用总是会有成本,那么这个成本最终是会落到企业或个人身上的,而投资者的收益,最终会是由项目方或个人来支付的。那么这些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中介,但有时候却不是一个很称职的中介。纵观这十几年中国的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代销或直营理财来看,往往看到的是机构们坐享管理费,赚息差,而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在这个议题上,某些观点,我支持马云先生对中国银行的批评)


资本逐利的天性

恒大与融创能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背后没有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是绝无可能作走到今天的。

例如:银行骨子里是有抵押思维和文化的(尤其国内银行),那么地产公司就以土地进行抵押融资借钱;因为他们又是上市公司,除了通过证券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向全社会进行融资之外,他们还可以将自己的股票质押给证券公司进行再融资;

待上述两种廉价融资渠道用尽后,又或者被政府监管后(大概2015年,具体哪一年我忘了,国内A股市场对地产公司关闭了融资的大门),他们还可以借道信托公司发行产品募集资金;还可以控股保险公司,用最廉价的保险资金去投资地产(还记得“前海人寿”野蛮公开举牌,想要控股万科地产一事么,读者觉得查询相关信息,反复攻防,精彩无比)

再不济,他们就到香港上市,到港股市场去发行高息美元债(国内已开始严控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金融是分供给和流通的,同时使用资金是需要支付成本的。那为什么这些机构愿意借钱给这些巨型地产公司,那么这些巨量的资金最终来源出自哪里呢?


1、资本是逐利的,因为在中国地产经济高歌猛进的时候,没有一样投资会比地产更为稳健的。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们国家的全部金融机构,无一例外都参与了这场地产盛宴。原因是地产从未让他们失望过,并且地产每次危机政府都用行政手段将其托住了。

2、资本的来源,银行的抵押贷款用的是客户的存款,证券公司所承销的股票和债券,买入的是全体股民或者投资机构,信托公司自己发行的产品或者银行代其销售的信托产品是合格投资人的购买的(信托一般收割中产,因为起购份额为100万元)、基金公司发行的地产投资基金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钱还是来源于普通大众的。也就是说我们全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场地产狂欢。甚至包括很多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穿透后,你都会发现产品本身还配置了部分地产股票、信托、债券等。

3、资金的成本,所有银行的抵押是要有利息的,债券和股票发行是需要额外发行费的,债券更要利率的,基金是要拿管理费和承销费的,信托公司也是需要收取受托管理费的,美元债利率那是最疯狂的,简直是高利贷,还不包括人名币贬值,美元升值幅度之高。

这里面利率高低排序为:美元债最高(还不考虑汇率贬值)、次之信托(10%以上)、再次之银行贷款(5%以上)、最后风险投资基金(1%-2%管理费,托管费忽略不计,他不算借贷,算投资),保险资金最廉价。注意:以上融资还不包括民间借贷(以上利率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去网络查询)。

浙江祥生地产美元债(网络公开数据)

4、风险损失,在当下房地产企业不断暴雷的背景下,所有参与的机构和个人,就如那句话:“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罪恶有轻重而已。

综上所述,为了“谋利”所有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将资金慷慨地投向了这些房企,而这些资金穿透后的来源,其实就是全民的投资资金和储蓄,大众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理财产品就是典型代表)同理,目的也为了“谋利”。

最朴实的刚需购房者踩雷是最无辜的,买二套可能都会带有投资目的(我觉得潜意思里都可能有,只是愿不愿意承认而已,no offense)


恒大与融创的困境

从上文中,我已经大概描述了,这些巨无霸房企能采用的融资方式。当下正好印证了那句话:“花钱的时候有多爽,还钱的时候就有多苦逼”。房价可以不涨,但是利息不能停。

1、银行抵押贷款到期,需要按期付息及偿还本金,一旦失去信用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全国银行系统会预警,再甚者进入司法诉讼程序开始执行拍卖,这个过程异常漫长。

2、一旦暴雷的负面影响传播开来,其公司的股价会暴跌,那么意味着当初质押给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股票需要进行强制平仓或者要求再补仓,强制平仓可能会丧失控股权,补仓意味着掏钱补救,每一样他们现在都做不到。股民的投资损失立竿见影(见下图),资本市场的资金对他们避而远之,绝对不会雪中送炭。为保障权益,诉讼保全是必须做的事情,过程照样漫长。

融创中国股价(46元到现在1.3元)

3、信托公司一样会行权(一般期限12月或18个月),违约后也会第一时间进行财产保全。

4、供应商诉讼,从公开报道来看已经有多家装饰公司已经被恒大或融创拖入险境乃至破产,如上市公司金螳螂(刚发公告,计提几十亿恒大坏账并积极采取诉讼手段维护权益)、深圳广田集团(硬生生被拖到破产)是两个绝佳例子;两者同样进行了诉讼并进行财产保全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影子银行转到互联网金融 中国地产商发现融资“新大陆”
房地产27种融资渠道
房地产融资模式与风险防范
【主题】商业地产十一大融资渠道!
中小开发商欲借地产私募基金解现金流之困
德信资本 房地产融资基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