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一、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
(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
(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2、如何具体地读懂一节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
(2)读懂每一道习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
(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
(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但万变不离其中.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3、关于教材要四读:
(1) 读前有思考.读课标的要求,看结构.比如:分数这一知识体系是,先出现除法、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再认识、比.在这里初步认识时产生新数必要性,通过直观学习;再认识时,对产生背景的扩充对整体“1”的学习.
(2) 读中想:想教材为什么这么编?
(3) 课后思考:估算与精确结果对比
(4) 读后体会改造
教材读了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多问问自己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目的?
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二、读懂学生
读学生相对于读教材是难了一点.张教授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对读懂学生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1、为什么要“读懂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一)“读懂学生”什么
(1)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已有的知识基础;
(3)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
(4)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
(5)学生的学习路径.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一点点还是错误的,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好象一张白纸,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
(二)如何“读懂”学生
(1)课前访谈;
(2)课前问卷;(前测)
(3)经验与分析;
(4)把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三)具体怎么做
(1)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2)协调好实践、活动、思考、探究之间的关系
(3)注重揭示数学本质 
(4)树立基于“全面数学”的教学观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只有读懂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实效.我们要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
.三、读懂课堂读和懂之间有一段距离,怎么缩短距离,主要靠反思
.1、读懂教什么?
(1)读: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
(2)反思: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b、教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c、什么情况下要调整目标?如何处理生成性目标?
2、读懂怎么教?
(1)要读懂每个教学活动.反思:a、这个教学活动的价值是什么?b、课堂有没有实现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功能?c、活动有效吗?d、这个活动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2)读懂教的策略反思: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问题的指向是否明确?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引导、指导、反馈、评价策略有效吗?
(3)读懂怎么学读:
a、有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吗?空间如何?效果如何?
 b、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 
c、学生的参与度怎样?
 d、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
反思:
 a、学生思维参与度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b、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发挥?
 c、学生学得怎么样呢?
 d、学习有效性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如果学生基础良好,是可以总结出一般方法的,如果学生接受一般,就不需要强求了.但是,当学生遇到了陌生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画图、分析的方法,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多好啊! 
专家认为,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践证明,我们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最终的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想想我这样处理是否符合他们的认知起点,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否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是不是他们需要的等等.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现如今的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较以前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三、读懂课堂 
1、读懂教什么? 
(1)读懂这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 
(2)反思: 
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
 b、教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c、什么情况下要调整目标?如何处理生成性目标?
 2、读懂怎么教? 
(1)要读懂每个教学活动. 
a、这个教学活动的价值是什么?
 b、课堂有没有实现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功能?
 c、活动有效吗?
d、这个活动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2)读懂教的策略 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问题的指向是否明确?是 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引导、指导、反馈、评价策略有效吗? 
(3)读懂怎么学? 课堂上学生有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吗?课堂空间如何?效果如何?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学生的参与度怎样?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有读就有思:
 a、反思学生思维参与度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b、反思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发挥? 
c、反思学生学得怎么样呢?
 d、反思学习有效性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由重教转向重学,由重形式转向重实效,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过程研究.教师只有研读教材,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只有读懂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实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高效课堂的8个策略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自己
教师如何读懂自己
《有效教学》 读书心得
钱守旺“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评价表(2017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