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94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39)总结归纳
在前面的38篇里,我们对《伤寒论》的主要条辩进行了逐一讲解。不同于传统的阴阳五行的讲解方式,这种讲解方式采用了现代的逻辑语言,并且是以现代知识结构为基础的。本篇再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一下。
不同于西医的生物化学视角,《伤寒论》的视角更像现在的热动力视角。即任何的动力系统(如汽车、锅炉、发电厂等)都是依靠燃烧营养物质产生热能(动能)来行动的。这种角度既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最大的能源供应是太阳运行产生热量),又贴近人体的感受(人体对冷热的变化更明显,绝大部分疾病都是人感受到发热或者发冷)
与汽车有类似的道理,人体依靠不断产生热量驱动人体运动和发散余热来维持生命。人体产生的热能不足,人体的组织和系统就会“低功率”运行,就会出现精力不济、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等症状。心肝脾肺肾这些主要脏器也无法完成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人体散热不足,内热积蓄在体内就会产生破坏性,导致发烧、上火,滋生肿瘤,令脏腑快速老化等
我们可以从产生热能、导出余热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六大系统:
1.太阳:太阳是人体的体表循环系统包含体表的水液(津液、血液)流动系统和呼吸散热系统。人体产生的余热主要通过体表水液的流动和呼气代谢出去。我们可以理解为呼吸是人体的“风冷却散热”系统,而从体内流向体表的水液循环为“水冷却散热”系统“太阳寒水”的“寒”很有可能是冷却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太阳病中两个典型的组方,麻黄汤和桂枝汤

麻黄汤是因为受寒破坏了人体的风冷却系统,鼻塞、毛孔收缩不出汗,都是风冷系统被破坏的特征。由于内热不能从皮肤毛孔散出去,所以出现了脉浮数。由于呼吸被破坏导致人体吸氧不足、缺氧燃烧不足,所以出现了怕冷、肌肉酸痛等症状(人体不能被有效排出的余热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形成酸,酸腐蚀人体的系统结构导致酸痛)。

桂枝汤则是风寒破坏了人体体表水冷却系统“脉浮缓”,反映了人体体表的水冷却系统流动变慢变差了,所以内热不足以被导出到体外,因而出现了发热的症状。由于“风”会加速蒸发体表的水液,所以得了桂枝汤证的人会明显感觉怕冷。和麻黄汤的机理不同,桂枝汤有明显滋补身体津液和令表面水液循环加速的作用。
人体体表的水液循环系统也来自体内分配的,人体产生的内热必须得及时排出体外,但热量也不能过多的外散到外环境中去(所以在气温低的时候人们要多穿衣保暖,在气温高的时候要少穿衣服还要开空调降温)。所以仲景在《伤寒论》多次强调“表里”的关系。用桂枝汤、麻黄汤这些方子的前提是必须保证人体体内的热量是充足的。如果脏腑机能不足,错误的使用了桂枝汤、麻黄汤则很容易转化为“里证”,变成甘草干姜汤、四逆汤和甘草芍药汤之类的对症。
2.阳明:胃肠道是人体水液交换的主要场所,因此要保持“通畅”,也要维持足够的热量。阳明如果太冷,水液就不能被分配交换到其他脏腑,人体也缺乏胃口来消化吸收食物;人体产生的内热主要依靠“体表风冷循环系统”和“水冷循环系统”代谢出去。所以,当得了太阳病后,内热就会积蓄在“阳明”消耗阳明的水分,阳明内热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交换作用。
《伤寒论》中诸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实际上都是根据阳明内热的程度来应对的组方。
当然,胃肠道也可能出现寒和冷,这时就要用到四逆汤、理中汤这样的组方。
如果胃肠道和肝的循环不好,如果是津液循环不好,则用到小建中汤这样的组方。如果是肝脏因为冷导致循环不足,则会用到吴茱萸汤之类的方子。
3.少阳:少阳可以理解为人体的热平衡系统。少阳连接着肝胆,通过自身的水液循环系统来平衡人体散热的“开度”。当人体的余热不能通过太阳释放出去,也很快就传递到少阳系统。少阳病的典型组方小柴胡汤实际上就是“中和”少阳系统的内热的,并且恢复少阳系统的津液流通。
4.太阴:人体的三阳系统承担的角色主要是传递热量和释放余热,三阴系统主要是通过津液的流动产生热量和传递热量。所以在传统中医的语言表述体系中,三阳病被认为是热证,三阴病被认为是寒证
体的热量实际上是在血液流动中获取氧气和传递氧气燃烧产生的。人体的心、肝、肾、脾、肺是主要的藏血和处理血液的脏器。传统中医所说的“脾虚、肾虚、肺虚、肝虚、心虚”等,均可理解为脏腑质量变差、或者衰老,让脏腑不能发挥应有的健康机能。而所谓的“实”证,则一般指热量淤堵在体内,或者臭食、结石等在身体形成的阻滞和伤害。
治疗太阴病有两类典型的组方,第一类是四逆辈,用来温暖脏腑。第二类是小建中汤,用来调和和改善胃肠道津液的流通。
5.少阴:少阴是人体产生热量最主要的组织和系统,心脏通过运行血液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心脏机能不足、血液量不够,都会导致人体机能低下。肾脏则通过过滤血液和排尿维持人体的血氧浓度。所以少阴病的典型特征是“脉细微、但欲寐也”。
四逆汤是少阴病的典型代表方,主要是用来温暖人体的心脏增强人体动力。
真武汤则是通过加强排尿、消除人体水肿来维持血氧浓度,改善人体的内循环。
炙甘草汤则是一个快速补充血液和加强心脏动力的方子
少阴也可能会因内热释放不足,内热积蓄而破坏心肾。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是典型的补充少阴心血兼清除内热的组方,偏重于补心血。而猪苓汤则是用来改善内热或者肾脏失水导致的肾脏损伤。
6.厥阴:厥阴相当于人体的“储能”系统,通过更多的藏血来“稳定”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肝脏很容易老化,老化意味着藏血能力的下降,人体就容易向寒热两极发展,或者出现寒热交杂。肝脏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通过治疗,肝的藏血能力可以增强和恢复。
当肝藏血量不足,人体就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
如果多余的内热在血液中代谢不出去,又很容易出现上火等症状。
乌梅丸是治疗寒热交杂的典型组方。用乌梅、当归这些药物来补益滋养肝,“生发”是肝的特点,实际上是通过藏血来维持其弹性机能来实现的,这些药物也兼有生发的特点。用黄连、黄柏这些药清除隐藏在血液和脏腑中多余的热。
向寒化发展,使用到的依然是四逆汤这些药。向热化发展,则用到以黄芩汤为代表的组方。
人体的五脏六腑和肌肉皮肤各自发挥不同的机能,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和热量不断传递交换的能量系统。传递热量、产生热量和代谢余热的主要载体就是水(广义的水,包括人体的各种津液、水液和血液)。我们可以借鉴热力系统的概念,汽车一旦供油系统和水冷却循环系统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出现故障。人体比汽车等热动系统更智慧和聪明,身体可以迅速感受到怕冷、怕热、怕风、疲倦、烦躁。这些直觉感受均能直接反映了人体能动系统运行失常,这是中医比西医更贴近生理感受的优势。
人体的六大系统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得了伤寒以后,疾病的变化和传递规律的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过程,而是与病人的体质和状态密切相关。身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容易受损。
例如,一个肾虚肥胖的人,得了伤寒身体的蓄水就会进一步加重。可能会用到真武汤。
一个血液量匮乏,肝藏血机能不足的人,得了伤寒,内热就很容易传递入血,出现痔疮、月经量增多出现崩漏、引发口腔溃疡等
一个患有心脏病的人,得了伤寒,则很容易导致心脏不舒服,演化为早搏、心衰等疾病。
平时肠胃有问题的人,得了伤寒后则很容易引发肠胃病。
《伤寒论》之所以能成为中医最重要的经典,仲景也因为这本书而被尊为医圣,原因是《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建立了严密的底层逻辑,并且给出了具体辩证方法和对治方案。
不得不说,《伤寒杂病论》的确是中医史和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一座丰碑。中医所建立的寒热标准、燥湿标准不仅符合自然规律,也更贴近人体的感受。人类的生命活动正是从自然界获取热量和水作为生命基础的,自然界温度、湿度以及四季气候的变化决定着各种生命活动。
但是,由于西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在同步发展,而中医的语言表述方法依然停留在古代。现代西医所建立起来的生物理论、化学理论几乎将现代人对医学的认知完全固化致中医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状态现代医学和更多的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更偏于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基因原理来看待生命和疾病。
中医和西医实际上是看待疾病的两种视角,都是从不同的维度看待疾病和健康。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印证,共同促进发展
现代科学的优势表述方法更具体和更具有逻辑性,更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伤寒杂病论》早于现代科学的产生,其表述方法比较抽象,其隐含的医学基本逻辑也不被现代人所理解,更不要说让现代人去理解1800年前的语言体系。本书《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不仅仅采用了现代语言而非文言文,更重要的是采取了现代人熟悉的思维体系和科学体系(从人体产生热量的过程和热能交换的角度)剖析经典。
本系列的目的是在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及科学搭建一座桥梁,也为普通的中医爱好者打开一扇进入中医的方便之门。中医的表现形式或许看起来有点“不科学”,但其内涵却“非常科学”。
中国的古诗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视角看人体和世界,不同的观测方法不会改变我们所需要的了解对象,但是会改变我们的视野。更广和更多元化的视角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和更广泛地理解疾病和健康,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18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柴胡类汤剂”
趣谈“急下存阴”与“养阴不如清肠”。
第九十六篇 论中医的流派
四君中医论坛学堂系统
第228篇 上火的机理分析和原因
第217篇 用现代视角透视《伤寒论》的核心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