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而思”的启示: 公私不重要,刚需是王道



这是Spenser的第202篇原创文章



前段时间,著名培训机构“学而思”区域内叫停的风波引发很大争议,不少媒体谴责民办教学机构疯狂地压榨孩子,逼疯家长,透支未来,blablabla......


我一向观点是,大众的舆论在评价甚至批判一个事件的时候,往往喜欢针对现象表面,用情绪投票和站队;就好像中日关系矛盾了就抵制日本货;中美关系紧张了,就门口堵肯德基;就好像演唱会黄牛在炒高门票,就骂无良奸商。


这种情绪化的分析指责,不仅无用,反而有害。


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


为什么一边被强制叫停,一边还有那么多家长哭着抢着要给孩子报名?


为什么批评的声音一直在嚷嚷,民办教育的发展仍然如此蓬勃和强劲?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学而思的商业行为,真的错了么,未必吧。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学而思至少做了一件令同行感到牛逼的事: 找到了用户刚需所在,并且充分挖掘和尊重了用户的需求。


洞察用户需求究竟有多重要?


可以说需求是设计一个新产品时最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之一。就连我们团队开发写作课程的时候,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之高,简直快成了我睡梦中都萦绕耳边的一个咒语,以至于我们团队开玩笑都说:需求不满,后果严重。


盘点近些年来成功的创业项目,也都是紧紧抓住了用户的显性需求,或者成功地挑逗了用户的隐性需求。好的创意,归根结底就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领域的消费升级产品,咱们就不多说了。单讲讲几个满足教育领域中消费升级需求的例子。


第一种教育需求:对抗学历通胀引发的知识焦虑


这一波教育消费需求如此强劲,跟一个关键词是紧密联系的。这个词就是:学历通胀。在十几年前,通过几乎免费的公立教育体系,拿到个大学文凭,就约等于有个不错的工作了。


随着高等学历越来越普及,学历过剩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更多人会发现,与一纸学历相比,更重要的是适应职场和社会的知识、思维、技能,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些,却远远不是只通过义务教育所能实现的。


学科竞赛、英语、继续教育、IT、烹饪、甚至挖掘技术,针对越来越细分的需求产生的培训机构,都成为对公立体系的有益补充,尤其是民办教育领域,已经诞生了我的前东家新东方、学而思的母公司好未来等巨头级的教育集团,还有各种在线教育和培训项目挤进教育创业的赛道,在兴奋地准备热身起跑。


因为所有人都发现了,不能迷信学历,也不能迷信知识,只提升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能够更好生存的能力,保持空杯,保持前行,才是对抗学历通胀的唯一途径,只是能陪伴你一直前行的,未必是公立学校而已。


第二类教育需求:由个性发展引发的差异化诉求


近几年在教育行业中听到越来越多的一个词是:挖掘天赋


找到自己的天赋并持续地努力,任何普通人都有可能取得成就。尤其是小孩子,在兴趣性格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公立教育的一锅端,往往很难尊重孩子的这些差异。


不少培训机构是可以弥补公立教育的这一缺点的。例如学而思主打的精品小班和个性化辅导模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在学校教育中吃不饱,想多了解些竞赛难题;也有的想多学点基于兴趣和爱好的技能;当然,对于所学知识消化不良的孩子,也能找到帮助自己加深理解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这些老师还都特别有耐心。


这些差异化的教育,在公立体系中有没有?反正以我自己的经历,我是没有运气体验到的。在我读初高中那会儿,学校大多数老师们的教课方式是一刀切的,对不同成绩学生的态度,有时候确实有所差异。


第三类教育需求:追寻公平和优质服务的心理动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抢购”的现象,很多饥饿营销的成功,归根结底都是消费者对于无法拥有稀缺资源的惶恐。


再往上追溯,从我们爸妈那个年纪经历的粮票、布票,到现在的买房、看病,都驱动了国人对于稀缺资源的追逐。


教育消费也是如此。家长如此疯狂地抢着给孩子报班,无非也是因为对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太渴望了,这是在公立体制资源分配不均的状态下长期压抑的需求,也是反弹和爆发最为强劲的需求。


有个在北京的朋友曾经在抱怨教育费用昂贵之余,顺便向我打听在香港孩子上补习班的费用。我回答他说,学区房也好,补习班也好,真的都不是大陆独有的产物。


在香港和台湾,补习班的广告比比皆是,还诞生了很多网红型的“补习天王天后”,除了专业知识过硬,还得幽默风趣有人气,这样的老师收入有多高?有不少一年就能入账一千多万。


从古时给私塾先生的束脩,到后来私立学校不菲的学费,全天下的家长为优质教育付费的意愿一直都很强烈,无奈在过去体制化语境下,优质资源是“有市无价”的。因为教育资源的核心在于“人力”,在人力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民办教育机构为什么能解决教师资源配置的老问题?因为它们围绕着这一痛点搬出了两个“大招”。


以学而思为例,它的第一个大招是通过在线直播、大数据等科技的手段,把老师们从日常的批改作业、一对一回复问题等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提升了讲课和辅导的效率,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提升授课内容上。


第二个大招是用市场的手段,通过高薪吸引了大量优质人才来填补教育资源严重缺失的洼地,同时逐渐建立起老师的科学管理和规范评级体系。好未来的总裁张邦鑫曾经说,好老师就应该有高收入。我们应该鼓励全天下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而不只是去做金融。这样才会有杠杆效应,才有社会和民族的未来。


正因为民办教育这些有意义的创举,每次看到有人因为私立教育的一些问题,就质疑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我都觉得民办教育像极了连同脏水一起被泼出去的婴儿。


就像你不能因为共享单车占道,就说它成了一大祸害;也不能因为有的滴滴司机素质不高,就觉得网约车全然不靠谱,毕竟还有那么多人在享受着它们带来的便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因为打不到车而在寒风中冻成伟人挥手一般的雕塑。


私立教育和医疗的发展固然存在种种问题,但由于公共资源的供需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公立体系还无力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民办力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民众对于资源分配不公所积压的不满。


所以,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对这些民间的力量给予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引导,至于它们存在的合理性,那些趋之若鹜的家长们早已经用行动投票:


公私之争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用户需求至上的年代里,充分尊重而不是打压用户需求,这才是创造价值的正确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




作者:Spens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 小心你的“快乐教育”,正在废掉孩子
民办本科和公办本科本质区别? 网友: 到社会上立马就知道
2016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民办二本和公办二本,差距不是一点点,考生不要等到毕业后才知道
光明区2023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位申请情况
光明时评:公办中小学活力不如民办校,问题出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