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为什么能稳定运行了几十亿年亿年,原因何在?

一束阳光的旅程

太阳核聚变的燃料不是预先就存在于太阳上,而是太阳穿过宇宙空间时,不断获取星际气体所致。

星际气体在宇宙空间的分布不均匀,太阳穿过时获取的燃料数量不一样,从而造成核聚变反应的激烈程度不一样和辐射能量密度有起伏变化。这也可能是形成地球寒冰期、酷热期、史前文明、恐龙灭绝事件及火星文明的原因。

太阳能量机制假说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并为人类所熟悉的一颗恒星,它是地球万物赖以生存的源泉,目前已运行了约50亿年,且时时刻刻都在辐射着巨大的能量。

为了解释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源,历史上曾提出了许多种假说:如碰撞产能、化学产能、放射性产能和引力收缩产能等等。经过具体计算,与太阳巨大的能量输出及漫长的运行时间相差甚远而不成立。直到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提出,

热核反应是太阳或其他恒星的能源(他因此获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才给太阳能量机制一个较好的解释。但是,人类通过对氢弹的研究发现:氢弹的核聚变是一种无控核聚变,其巨大的能量在一声爆炸的瞬间全部放出。由此可以推测,太阳也是一个巨大的“氢弹”,它具备核聚变反应的条件,理应像人造氢弹一样瞬间爆炸。果真如此,则九大行星将顷刻间灰飞烟灭,整个太阳系成为一个庞大的火球,然后慢慢冷却,走向死寂世界。事实上太阳已平稳运行了50亿年,原因何在,有待探索。

电加热机制

近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电加热机制,虽然看上去似乎有一些道理,但还是经不起仔细推敲。太阳表面一定厚度之内及表面之上的色球层、日冕层确实是由质子、离子、电子等形成的等离子体所组成,并且这些地方充满了磁场和形成了布满太阳表面及色球层、日冕层上的强大电流,但电流不能无中生有,需要另外的能量来维持。如果太阳上无其他能源供给,则太阳上的电流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太阳只能依靠它的余热继续辐射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冷却。就像人类利用感应电炉熔化金属一样,感应电炉内的金属因感应产生强涡流将自身熔化,高温液态金属也能向外界辐射能量,可一旦切断电源,则感应电炉内金属上的涡流马上就消失,温度也随之慢慢下降。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潮汐能和闪电都能做功,然而它们都是因吸收了太阳能才能形成。如果没有太阳能供给地球,

则地球这个孤立的系统就不会有风能、水能、潮汐能和闪电能了;同样可以推测,如果太阳这个孤立的系统无其他能量来源,单靠电加热而辐射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太阳能源机制

核裂变反应可通过控制棒吸收中子来控制反应速度,从而可使核裂变能量能按人的意志缓慢有序地释放出来用于发电。

核聚变反应需8.2×107℃以上的高温,不可能采用控制棒这一方式控制反应速度,只有将氢核燃料缓慢有序地加入到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才能使核聚变反应有序地进行。如果太阳预先就储存了全部核燃料,且它又具备核聚变反应的条件,则它只可能是一次性瞬间爆炸,不可能持续反应50亿年之久。

现代光谱技术分析出太阳的元素组成中,氢(氕、氘、氚)占71%、氦占27%、其他占2%,只能是太阳表面的元素组成,太阳内核应该不是这样。太阳并非一开始就储备了全部核聚变燃料,而是主要靠吸附太空中的燃料,燃料是分批加进去的,故太阳核聚变反应就井然有序地进行,持续时间已达50亿年,而不会成为瞬间爆炸的“大氢弹”。

太阳历程与疑难事件

太阳系形成最为流行的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另外还有“灾变说”、“俘获说”,说明太阳从一开始就是吸收聚集宇宙尘埃气体而形成。在太阳形成后的约50亿年的历程中,经历过宇宙空间的高浓密氢云团区,也经历过中、低密度的氢云团区。当太阳通过高密度氢云团区时,由于宇宙空间供应的核聚变“燃料”充足,于是太阳的核反应就剧烈,产生的能量多,辐射力加大。地球由于温度太高无法适应生物生存,造成了地球生物的大灾难、大灭绝,并且这样的大灾难、大灭绝还不止一两次,可能有多次甚至十几次。地球上的史前文明及一些高难古建筑都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甚至许多人推测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更难让人相信。其实太阳系穿过高、中、低密度氢云团的过程最有可能是地球在此之前已有过文明社会的原因。人类自产生以来至今仅约300万年,从奴隶社会至今不到1万年,中国从秦朝到今天2000多年,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特别是近期的科技更是突飞猛进,而地球已经历了47亿年。这还仅是目前科技界认可的数值,可能地球年龄远不止47亿年。如中国著名学者李四光在《天文、地质、古生物》一书中说地球年龄有60亿年,前苏联学者施密特计算出地球年龄为76亿年;

而在古代认可的地球年龄却想当低,《圣经》中称地球年龄为4004年。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称地球年龄为7万年,到1900年仍认为地球年龄低于4亿年。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前进,认可的地球年龄会越来越长。

地球上温度太高,不适应生物生存,但此时离太阳比地球远的火星甚至木星则可能适合生物生长和可能产生了文明社会,出现过火星人。航天器上拍摄的火星照片中有”火星运河“,可能是“火星文明”人建立的。

过了约几千万年或几亿年,太阳系穿出了高密度氢云团区,进入中等密度的氢云团区,太阳所获取的燃料中等,太阳核聚变反应的激烈程度中等。太阳产生的热辐射正好将地球加热保持在适合生物生长的温度,于是地球上又从头产生低级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低级生物、高级生物、智能生物,更有可能还遗留有上次灾变事件中没有灭绝的生物,则生物进化得更快,进入现今的文明社会。而此时火星、木星就因温度太低而造成生物灭绝,我们目前看到火星、木星上一片荒芜。

又过了约几千万年或几亿年,太阳系穿出了中等密度的氢云团区,进入低密度的氢云团区,太阳获取的燃料少,太阳上的核反应减弱,产生的热能少,辐射出去的热量随之减少,于是造成了地球因温度太低而不适合生物生存。

综上所述,随着太阳系穿过宇宙中不同的氢密度区域,太阳所获取的燃料多少不一样,致使太阳核聚变反应的激烈程度不一样和产生的热量不一样,从而辐射出去的能量密度不一样,有可能造成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交替具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文明社会可能在这几个星球上轮流出现和消失,除地球外,最有可能适合生物生存的是金星、火星,因为金星、火星同属类地行星,其构造和条件与地球基本相同,也可能已出现过金星文明和火星文明。

恒星发生的现象及归宿

宇宙空间中除了有一般的高、中、低密度的氢云团外,还有少量的极高密度及接近全真空的极低密度的氢云团区。当恒星处于一般密度的氢云团区时,它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当恒星穿过极高密度的氢云团区时,恒星吸收的核聚变燃料急剧增加,致使核聚变反应极为剧烈,造成恒星温度急剧升高,引起恒星膨胀成红巨星或爆炸成超新星(仙女座S超新星最高亮度是太阳亮度的100亿倍)。在超新星极高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可聚合出元素周期表中第2~7周期的所有元素,而目前人工条件下还只能聚变出氦元素。当恒星穿过接近全真空的极低密度的氢云团区时,由于获取的核聚变燃料太少,恒星上基本上处于无燃料供应的状态。待它自身的燃料用尽后,就再没有进行核聚变反应了,温度越来越低,最后造成恒星塌缩。如果恒星质量在1.4倍太阳质量(昌德拉塞卡极限)以下,则恒星塌缩成白矮星或黑矮星;如果恒星质量在1.4倍~3.2倍太阳质量之间,则恒星塌缩成中子星和黑中子星;如果恒星质量大于3.2倍太阳质量,则恒星塌缩成黑洞。

对地球人类的警示

太阳系在穿过宇宙空间时,不但太阳吸收了大量的氘、氚及氦-3,

就连地球、月球也吸收了大量的氘、氚和氦-3。月球由于质量小,产生的引力只能吸收分子量较大的氦-3,地球同样吸收了氘、氚和氦-3。太阳吸引了氘、氚可以反应掉,地球吸收了氘和氚,却不能反应掉,造成地球上的氘(氚含量极低可忽略)越积越多,而氘是一种对生物生长极其有害的元素,它强烈抑制生物的生长。地球上的煤形成于6000万年以前,特别是石炭纪(距今3.5亿年)成煤最多(占50%以上),6000万年以后,由于氘量的增加,造成植物生长速度太慢,不足以成煤了。恐龙灭绝也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之前,可能由于太阳系穿过高密度氢云团时,致使地球氘含量剧增,恐龙因氘中毒而无法生存下去,造成恐龙及当时大繁荣的地球生态环境大灭绝。由此可知,在6000万年以前,特别是石炭纪,地球植物生长速度要比现在快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如果人类能在近期内实现核聚变发电的商业运行,则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干净能源,而且还可降低氘含量。随着氘含量的降低,生物生长会逐渐繁茂起来,甚至达到恐龙时代那样的生物大繁荣,沙漠变绿洲,荒地出生机。如果在矿物能源耗尽之前不能实现核聚变商业发电,则不但能源、环保危机会将人类推向困境,而且氘含量的增加又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两大不利因素造成地球人类还在未等到下一个寒冰期或酷热期到来就自取灭亡,这不能不引起人类的沉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的未来,或许已经在413光年外上演
一勺中子星重达10亿吨,如果把它放在地球上,地球会被砸穿吗?
大多数星系中央都有一个黑洞,宇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初识宇宙世界(五)太阳的特征与演化
太阳是宇宙中仅有的燃烧体吗?
二、亿载一瞬话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