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学中经常用到的碳十四测年断代的原理是什么?

这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讨论诺贝尔奖,题主说的「碳十四断代」也就是「碳-14测试法(Carbon-14 dating)」,这也是一个诺奖成果,他是美国制造原子弹-「曼哈顿工程」的产物。

获奖的正是这位「脑上无毛,聪明绝顶」的大哥,详情可google: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拉得·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1908年12月17日-1980年9月8日)。

这个问题涉及粒子物理学和化学,我想了下,像知乎一样贴一大堆公式和术语,让人不明觉厉,我认为没什么意义,在这里可能根本就没人看。

所以,我只能说我尽量简单的讲,尽量不用术语和方程,大家知道一个大概原理就够了。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自然界中有些元素是非常不稳定的,会释放三种能量射线,渐渐变为一个稳定的元素,这样的元素就叫做「放射性元素」,这个过程就叫做「衰变」。

(根据爱因斯塔的质能方程:衰变释放能量,会有质量亏损。)

我们小学课文都学过,放射性元素是居里夫人和她老公发现的。

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钋、镭」。

假设:

现在有一个样本物质,里面有1万个「镭原子」,在经过1600年后,有5000个原子会衰变为元素「氡」。这1600年就是「镭」的半衰期。

那你肯定会问:

为什么不是「全部衰变的时间」,而要搞一个「半衰时间」?

因为粒子衰变不是确定性的,是偶然的,是有一个概率的,「半衰期」是一个统计学测量到一个值,统计学样本越大越准确,样本少失去了统计学意义。

打个简单的比喻:好比人的死亡是不确定的,现在要测人群的年死亡率:

  • 有人选取一个一万人的村子,一年死亡三人,年死亡率是万分之三。

  • 有人选取一个三口之家作为样本,三口之家一年内死了一个,死亡率为33% 。

这两个数值哪一个更可信?肯定是前者。

这就如同,硬币丢得越多,「正、反」出现的概率越接近50%。

因此,我们不可能不知道完全衰变需要多少时间,因为样本越少,就失去了统计学意义,我们只有选取大样本下的粒子半衰期时间。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理论上放射性元素全部衰变的时间是无穷大,那么用完全衰变时间就失去了意义。

其实,半衰期这个概念在医药学上也有,你拿任何一种西药的说明书,上面都有「血药浓度的峰值期」,「半衰期」参数,跟粒子半衰期的原理完全相同,甚至求「半衰期」的公式都一样。

假设你现在喝了一种药物,之后一小时,在你的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开始渐渐下降。假设峰值是每克血有1微克,过一个小时之后,每克血只有0.5微克,这一小时就是这种药物在你体内代谢的半衰期。

你有没有可能测得药物完全代谢排出你的身体?不可能的,可能到你死,这个药物都一些原子存在你体内。样本有限,就失去了统计学意义。

碳元素——碳12、13和碳14及其「半衰期」、相对丰度

  • 化学常识1:凡是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一元素。

  • 化学常识2:「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Isotope)。


碳元素有6个质子,反过来说:凡是有6个质子的元素都是碳元素。

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碳同位素从碳8——碳22,一共有十五种之多,也就是这些同位素都有6个质子,区别在中子数目不同,还有半衰期不同。

如下表所示: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碳

这15种同位素中,碳12、碳13是稳定元素,其他同位素半衰期都很短几秒、几微秒,但是唯有「碳14」同学「骨骼清奇」,半衰期竟然有5730年:

同时,从上表可见,地球碳元素中稳定同位素「碳12、碳13」占到了大约99%以上(碳12占到98%以上),其他的同位素忽略不计。地球上「碳14」和「碳12」的原子数目比列大约是1:1百亿,

好,我们知道了碳12和碳14的化学性质,用图表示:

(用围棋表示碳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的数目)

碳14的形成过程

我们小学都学过,地球大气层主要气体是氮元素和氧元素,氮元素最多,占到78%。

(大气成分:氮(78.084%)、氧(%20.946)、 氩(%0.934)、水汽(0.25%)、二氧化碳(0.032%)、 氖(0.0018%)、 氦(0.00052%) 、甲烷(0.0002%)、 氪(0.0001%)、氢(0.00005%)、 氙(0.000008%)、臭氧(0.000001%)、 其他(0.001421%)。)

氮元素的原子核为7个质子,最多的同位素就是氮14:7个质子、7个中子,相对丰度为99%。

也就是说氮14在氮元素中占到99%。

氮14本来是非常稳定的同位素,但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宇宙高能射线,轰击大气中氮14的原子核,这使得氮14失去一个质子,得到了一个中子,产生一个只有一个质子的氢同位素:氕。

那么,这个时候氮14就变成了6个质子,8个中子的一种新元素。

前面说过:6个质子就是碳,再加8个中子,也就是碳14:

14N7 + 1n0 → 14C6 + 1H1

所以,碳14本来是是氮家族的人,它当然时刻要认祖归宗,因此碳14特殊的原子结构,导致它非常的不稳定,它会产生上文说的「β衰变」,然后变回氮14。

  • 放出正电子的称为「正β衰变」,放出电子的称为「负β衰变」。在正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 在负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此外电子俘获也是β衰变的一种,称为电子俘获β衰变。

整个过程反应式如下图:

化学知识还给老师,看不懂也不要紧,这个反应式就是说的:宇宙射线轰击氮14变为碳14,碳14又变回氮14。

生命体与碳元素循环——测年原理

好,我们知道「碳14」的半衰期有5730年,但宇宙射线无时无刻都存在,碳十四衰变了,又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所以,地球上的碳14总会维持在一个相同的丰度,前面说过,大约是每一百亿粒碳12原子就有一粒碳14原子。

我们还知道,地球一切生命都是碳基的,生命会新陈代谢,生命体会有碳循环:

  • 碳-14原子与氧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

  • 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养分,
  • 植物中就有碳-14,动物吃植物。

所以,每个活着的生命体都有源源不断的相同丰度的碳14补充到体内,生命体碳14相对丰度跟自然中的植物、大气的相对丰度是一样的:

大自然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碳14和碳12的比例是:1:1百亿,那么植物纤维也是这样的比例,吃植物的羊,吃羊的老虎、人,都是这样的比例。

这个丰度,从古至今是不变的。

但是,如果生命体死亡了,就停止了与外界的碳交换循环了。

那么,生命体体内,就有了一个「原子钟」:生命体内碳14,每过5730年就会减少一半。

以此类推,减少八分之一、四分之一都有对应的年数。

计算所用的计算公式稍微说一下:t=[ln (Nf/No) / (-0.693)] x T(1/2)
  • ln ——自然对数 (natural logarithm)
  • Nf/No —— 古物样本碳14与和活生命体中的碳14的百分比
  • T(1/2) —— 碳14的半衰期。

要注意的是,「碳14丰度」从古至今不变只是一个「理想化假设」,碳14丰度是有波动的。

所以,碳十四测年是有误差的,需要更多碳元素丰度的背景信息进行校正。如:树木年轮的测年校正。

碳14丰度波动如:科学家发现公元774年至775年间碳14丰度突然飙升,是平时的20倍,这是什么现象导致的,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大致有伽马射线爆、太阳活动等几种假说。
引自:《自然》杂志网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9611/figures/2

另外,前面说过,如果样本中碳14数量不多,也就失去统计学意义。

所以,碳14过十个半衰变以后,就没有统计学意义了。

因此,碳十四测年的上限是五、六万年。一些几十亿年的化石,是不能用碳十四测年的。

也就是说:碳14测年是有局限性的:

碳14测年经典案例

  • 夏商周断代工程

  • 中国煤炭冶铁的历史

  • 还有争议很大的——都灵裹尸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氢的同位素
放射性衰变
硼是一种奇特的元素
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世界首次!我国正式开启使用商用堆,批量自主化生产“碳-14”
氢的同位素——氕氘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