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游荣州诗词中的地名内涵与文化魅力(五)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陆游(1125-1210年),在蜀6年(1172-1178年),其间在荣州任职约70天,写下诗词30余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陆游荣州诗词或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或描写田园风光与日常生活,或情景相融而借景抒情。在他的诗词中有许多的当时的地名,有的延用至今,有的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赵熙说:“山川为无声之史。”读陆游荣州诗词、品山川地理之名、思历史文化内涵,却仿若一部五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我们便追随陆游的足迹,来领略荣州地名及文化底蕴的独特魅力吧!

八、山城无事赏美景

陆游到荣州后,在环绕州署西面的子城上,建楼观名“高斋”。闲暇之余在州城周围四处游访,时而登临高斋赏景吟诗。在荣州诗词中提及山城、啸台、横溪阁、地仙洞、昭德堂、高斋、龙洞等名。这些地名或景物名大多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今尚余部分遗迹而更增其文化底蕴。

谈到“山城”,大多想到的是重庆。其实荣州的“山城”之名,在宋时陆游就多次提到了。“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旗萧萧晚吹笳。”“荒山为城溪作壕,风鼓巨木声翻涛。”“病客情怀常怯酒,山城光景尽供诗”“偶落山城无事处,暂还老子自由身。”“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他在诗词中这样讲荣州。称荣州为山城还不乏后人:明代四川布政司参议樊得仁《书荣公署》曰:“再过三荣感旧游,春光不改去时秋。山城景色还如故,人物衣冠半已浮。”清代嘉定府知府宋鸣珂:“累君作我山城主,绕座莲花馔竹胎。”清代荣县知县许源《和韵》:“山城斗大几人家,父老壶浆列路叉。”清代荣县教谕李醇信《此君轩怀古》:“五陵佳气萃山城,突起高冈号凤鸣。”古代称荣州为山城,又为五陵城,有何缘由呢?其名来由是荣州城内有五山而名。据乾隆《荣县志》卷一:“桂林山,城东跨其上,为县第五山,合凤鸣、清富、莲宇、天庆四山而名曰五陵。即旧县学址,有明提学王书文明碑:'五山横亘,堞雉联飞,延袤三里,望如重城。’故邑名五山,又曰五陵。”今荣县老城(即古荣州城)中的五山基本是建为了房屋,但还依稀能够看到五山之状。从城西至东分别为清富山、莲宇山、凤鸣山、天庆山、桂林山。荣州城还有“小锦城”“成都市”等名,就不一一缀述了。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情景中发现诗材。山川景物、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描写景物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啸台龙岫,随分有云山,临浅濑,荫长松,闲据胡床坐。”他在诗词中这样描述啸台。啸台位于东山大佛崖,崖半曰啸台,相传为孙登(魏晋时期道士)台,李焘在《啸台摩崖记》记道:“《图经》谓此孙登啸台。”李焘为啸台题壁,旧志称“啸台游赏”,后为明代“荣中八景”、清代“荣中十二景”之一。乾隆荣县知县黄大本《啸台游赏》记:“金碧岩前认啸台,攀藤拾级兴悠哉。幽寻是处皆参佛,游赏何人不捉杯。水泛清溪光似练,声传空谷响如雷。孙登去后谁同调,怅望天涯数劫灰。”

在城东啸台一侧,有开化寺及龙洞,风景极为幽美。《开化寺碑》记道:“州东之郊,有洞呀然,其下多林麓。山若屏,深径蛇引,筿苇左右之。”陆游多次游览这一带,专门作龙洞诗词三首,在他的荣州诗词中堪为景物描写的典范。《龙洞》:“峭崖磨天如立壁,柟根横走松倒植。呀然一岫惊倒人,空洞坡陁三百尺。幽阴宜为异物托,角爪痕存犹可识。想当蟠蛰未奋时,腥风逼人云触石。一朝偶为旱岁起,卷海作雨飞霹雳。”《蓦山溪·游三荣龙洞》:“啸台龙岫,随分有云山,临浅濑,荫长松,闲据胡床坐。”《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轻放绿萱芽,淡黄杨柳。”

陆游出城向北而行,但见耸云山下两水交汇,一楼阁耸立于山下,名为横溪阁。陆游多次游览横溪阁,作《晚登横溪阁》诗二首和《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词一首,有句:“空桑客土生秋草,野渡虚舟集晚鸦。瘴雾不开连六诏,俚歌相答带三巴。”“荦确坡头筇竹枝,西临村路立多时。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还在《别荣州》写道:“ 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自注:双溪王氏有石穴,黄太史榜曰地仙洞)”。横溪阁是北宋 “义门王氏” 的居所,王梦易在双溪河畔筑“归来亭”,其妻向夫人在山半筑石室,在此教育二子王庠、王序成才,黄庭坚名为“地仙洞”,后人名为“讲教洞”。王序建楼阁名横溪阁,横溪阁后来又名为“ 双溪书阁”,为清代荣中十二景之一,清乾隆荣县知县黄大本《双溪书阁》:“潜夫削籍数偏奇,二子成名赖姆仪。欲避尘嚣先择地,思传诗礼更延师。猿啼鹤唳真清绝,柏翠松苍好护持。讲教洞临溪水碧,自来天道总无欺。”

陆游在荣州任上,居住于州署,位于城西清富山,州署周围建有子城,内有昭德堂、高斋等建筑,他在诗词中多有提及。诗《昭德堂晚步》“高枝鹊语如相命,幽径梅开只自香。”诗《高斋小饮戏作》“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强追欢。”词《桃园忆故人》“三荣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楼观,曰高斋。”昭德堂位于州署(即刺史署),由宋代晁公武修建。晁氏是世家大族,祖父晁迥居住在京师昭德坊,著有《昭德新编》。所以晁公武为此堂取名“昭德”。晁公武于绍兴二十一年 (1151年)任荣州刺史,他家富于藏书,又得井度藏书五十箱,他在荣州刺史官邸撰成我国第一部私家书目提要—《晁氏郡斋读书志》。在《桃园忆故人》一词的序里面讲:“三荣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楼观,曰高斋。下临山村,萧然如世外。”则讲明了高斋的位置在子城西面城墙上,位置较高,视野较开阔,建设是他上任后的事。

九、和义为家惜别

陆游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冬月初到荣州,至次年正月初十离去,历时仅70天。其间创作诗词30余首。从他的《入荣州境》到《别荣州》等诗词中,有表达沦落天涯、孤独途穷、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有凭借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再到他对荣州山水草木的深刻描绘以及对荣州生活的深情表达。

他到荣州月余,将妻儿从唐安迁徙到荣州,把荣州当作了他漂泊半生的家,并对荣州留下了深厚的感情。《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陆游在蜀6年,家属基本是在蜀州居住,再就是安置在荣州较短一段时间了。陆游得知妻儿即将到达荣州,骑上马儿向来路远远迎去。体现了陆游既是一个性格豪放、胸怀壮志之士,又是一个热爱家庭、感情细腻之人。这首诗讲到了两个地名唐安与和义。唐安就是陆游在蜀州的居住地,属蜀州,治今崇州市东南江源镇,陆游在蜀州任通判较长时间,此地可能是蜀州通判府所在地,即驻军所在地。和义又是哪里呢?唐宋时期的和义有和义郡与和义县,这首诗中讲的是和义郡即荣州。唐代荣州与和义郡先后相互更名,宋代荣州与和义郡名称同时并存。晁公武任荣州刺史时,史籍上多处记载他为和义郡守。

陆游于除夕收到任命公文,有诗《乙未元日(除夕得制寺檄,催赴官)》,于正月十日才依依惜别荣州,临别之际,在多首诗词中表达了作者的惜别之情,这在他的类似离别赴任之际的诗词中是非常少见的。他在诗词中写道:《乙未元日》:“五十人间老大身,更堪从此数新春。病后光阴常自惜,客中节物为谁新。”《别荣州》:“偶落山城无事处,暂还老子自由身。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便恐清游从此少,锦城车马涨红尘。”《桃园忆故人》:“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园忆故人一首。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桃园忆故人·应灵道中》:“丹碧未干人去,高栋空留句。离离芳草长亭暮,无奈征车不住。惟有断鸿烟渚,知我频回顾。”

陆游在荣州时间较短,是他自认为为官较为灰黯的时期,“夜郎城里叹途穷”,他的荣州诗词以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为主,“我虽流落夜郎天,遇酒能狂似少年。”但也有不乏壮志豪情之怀。他在荣州生活期间,游山赏水,山川景物、闲情逸趣,描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临别荣州,“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惟有断鸿烟渚,知我频回顾。”留下了深深的依恋之情。他的荣州诗词中不乏当时的地名、文化词语,对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考证材料,对我们研究历史沿革、地理方舆、盐文化、酒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大有益处。引用赵熙“山川为无声之史”的说法,可以说陆游荣州诗词就是宋代荣州的一部无声之史。

参考资料:《剑南诗稿》《渭南词》《陆游词新释辑评》《陆游年谱》《荣县旧志通编》。

                                                                                                     --阁泉--202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游留给荣州的文化遗产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钟学惠 ‖ 陆游留给荣州的文化遗产
响水轰雷之由来
【西南作家•散文】曾令琪/啸台龙岫东归吟——陆游《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赏析
诗词赏析—唐朝女皇武则天诗词7首,欣赏其豪气和柔情
《宋词大典》卷37(180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